《木仙府种田纪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木仙府种田纪事-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老爷子连忙接过信件,快速看了一遍,孙老爷子则拿过两个透明的水瓶细看,心里疑惑,这水瓶是什么东西做成的,说是玉吧,又如此透明,说是琉璃吧,又似乎软了一些,试着动了动盖子,才发现,不是上下拔的,而是旋转拧动的,当真是密封十分之好,完全不必担心撒出一滴来。

    刚想要打开盖子闻闻味道,就被看完信的王老爷子拦住了,“老刀头儿,千万不要拧开,这是我那忘年交的丫头特意赠送的疗伤之物,这次真是你们家小昊子的运气,不但有了救命药材,还得了这东西,恐怕用不了一月就能活蹦乱跳了,哈哈,我说那丫头怎么有能耐救活那么多珍贵药材…”说到这里,他似乎觉得自己有些说多了,也就住了口,亲自小心翼翼的捧了药草和水瓶去了后边院子,孙老爷子惦记孙子,匆忙吩咐孙成兄弟去账房,每人领上五十两银子,好好歇上几天,然后也急忙跟了上去。

    捣药,配药,敷药,施针,足足忙了一个多时辰,王老爷子看着孙昊渐渐退去黑气的脸色,微微舒出一口气,接过小丫鬟的帕子抹了把脸上的汗珠儿,又亲自把瓶子里的水倒了半杯出来,小小的喝了一口,顿时感觉有股清气流过五脏六腑,什么疲劳都扔到天外去了,忍不住又一口喝干了剩下的泉水,伸手还想再倒,却被孙老爷子伸手抢了茶杯过去,他老脸就是一红,有些讪讪的辩解,“我是想给小昊子倒一杯的,你可不要以为我是贪嘴啊”

    孙老爷子也不理他,忍住心里的好奇,亲自倒了一杯,给自己的孙儿喂了下去。王老爷子早拿起盖子急忙把瓶口拧紧,嘴里埋怨,“你个老刀头,怎么不知道盖盖子,仙丫头说这水里有药气,如果敞口时间长了就失了药力了,你怎么这么不小心。”

    “你不也是第一次见到这药水,得意个什么劲,想当年你施针救人还把人扎瘫过呢…”孙老爷子年轻时走江湖历练,曾不小心受了伤,巧遇王老爷子刚刚悬壶济世,于是一番辛苦救治之下,实际上是拿他练手艺了,最后幸运康复了。然后两人结伴在各地游走了两年多,结成了莫逆之交。多年来一直没有断了联络,他当然知道王老爷子这药痴的脾气,却又不想他得意,眼见自家孙儿病情见好,心情也放松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和他打起嘴仗,屋里伺候的丫鬟小厮这几日一直跟着两个老爷子,早就见惯不惯了,倒是都听两人互相揭短,听得津津有味。

    孙昊就是在这样的唇枪舌战中醒过来的,惊得一屋子的人都忙乱起来,心思机灵的跑着往内宅报信的,踏实稳重的就洗了湿帕子备着一会儿给少爷擦脸用。

    孙老爷子高兴的眼泪都下来了,也不打嘴仗了,拉着王老爷子的手,嘴唇直哆嗦,似乎想说什么感谢的话,又一时激动卡住了。

    王老爷子顾不得安慰他,连忙拿起孙昊的手腕开始把脉,最后一脸惊奇的又把水瓶抱在手里细细查看,嘴里嘟囔着,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孙老爷子急了,拉了他直瞪眼睛,他才扔了句,“性命无忧了。”然后继续研究水瓶去了,孙老爷子气得也不理他,吩咐丫鬟们给孙子擦脸喂茶,刚想上前询问几句,又被一窝蜂赶来的老妻和儿媳孙媳挤到了一边,最后只能和儿子两人坐到一边细说,顺便监督着老王头不能偷喝药水,他虽然不懂医术,但是人老成精,孙子中了巨毒,这么快清醒,除了那仙夜草的功效之外,就是得益于那瓶药水了,这么神奇的药水当然不能让老王头糟蹋了,一定要都给孙子喝了,早日康复才好。

    孙昊被几个女人围在中间,本来刚刚解了毒,身子还很虚弱,此时又要安慰忧心的祖母和母亲,还有已经哭成泪人的妻子,一时间真是焦头烂额,好在王老爷子很快记起了他身为医者的职责,几句话把他解救了出来。众人知道他已经性命无忧,放下了心里大石,又仔细叮咛片刻,才扶着丫鬟回去歇息了,只有他的妻子吴氏依旧坐在床边,眼泪涟涟,好似七月天的雨一样,流个不停。

    孙昊压下心里的微微厌烦,温声说道,“我没事了,你回去照料朗儿吧。”

    吴氏接过丫鬟手里的干净帕子,擦了擦眼泪,哽咽道,“夫君…夫君下次不要再亲自押镖了,如果你有个好歹,妾身和朗儿要怎么办…”

    孙昊听了这话,心里更是不喜,碰到重要的生意,他不亲自押镖,难道要父亲和祖父去不成?为人子怎可害怕危险而躲在父辈身后,况且孙家就是吃的江湖饭,怎么可能不碰到这样的事情。他那两道略显秀气的眉微不可见的皱了皱,声音更淡了,“这不是你可以多嘴的事情,长辈们还在,你先回去吧。”

    吴氏惊醒回头,才发现父亲、祖父还有王老爷子都在屋内,刚刚只顾伤心,居然忘记了长辈还在,想起自己刚才的话,她的眼泪立刻又流了下来,怯懦的想解释赔罪,又一时不知道怎么说,于是眼泪流得更凶了。

    孙老爷子心里暗自叹了口气,开口解围道,“孙媳,不必担忧,昊儿的身体没事了,你先回去吧。”

    吴氏连忙行礼告辞,临出门时给孙昊留下了个万分幽怨的眼神。

    王老爷子坐在椅子上,喝了口茶水,笑呵呵的说道,“我说老刀头儿,你是嫌弃你们孙家家风太过刚硬,就千方百计给小昊子定了个这般柔弱的媳妇儿?可是要换换家风不成?”

    孙老爷子气呼呼的瞪了他一眼,“换什么换,当初…罢了,柔弱点也没什么不好,起码家宅安宁,你嫂子给昊儿纳了两妾,这媳妇儿除了哭上半月,私下也没有什么…嗯,倒也和睦。”

    “哦,小昊子这媳妇儿真是贤惠,不过,将来要撑起内院来,可是有些难。我也在发愁,要给我那憨直的孙子娶一个什么女子,得找一个能帮着他撑起门户的才好。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老哥俩还是想开点吧。”王老爷子想起自己那倔强的孙子,也有些犯愁,前些日子,村中定亲成风,媒婆差点踏破自家门槛,可惜,不论谁家的姑娘,媒婆说的怎么天花乱坠,二牛硬是不肯点头。他其实隐隐也猜到几分那孩子的心思,可惜,他还想给老王家留个香火,而那丫头不能生养,又不是个能容人的…

    (王爷嫁到 作者 火焰者 书号1969036金银财宝花到爽,衣食住行一条龙,唯一要求就是不许红杏出墙。王爷,你就从了我吧。

    锦堂春 作者织锦 书号1662679 成为知府千金,感受丰厚奢侈的衣食,也感受不见血光的争斗,究竟是冷眼旁观,还是尽心守护?)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族老来意

    第一百七十章 族老来意

    “罢了,罢了,昊儿也没大事了,咱们老哥俩去喝一杯,这几日都提着心,突然一放下来,还真有些不适。”孙老爷子说这拉了王老爷子往外就走,王老爷子回身喊了一句,“孙桐侄儿,给小昊子再喝两杯水,记得拧紧了盖子,别跑了药气。”

    一直安静站在椅后的中年人连忙应下了,看到两位老爷子出了门,这才摸索着慢慢拧开瓶盖,倒了一杯水,拿到床边给儿子,“昊儿,润润喉咙吧,这是王老爷子特意给找来的药水。”

    “谢谢父亲,让父亲为我担心了。”孙昊挣扎着坐起来,双手接过茶杯,一口口喝干之后,微带疑惑的问父亲,“父亲,这是什么药水,怎么没有苦味,而且喝下后,身上都轻快许多。”

    孙桐接过空茶杯,又倒了一杯给他,说道,“这是王老爷子派人回花王城取来的,听说是从一位夫人处求得的。除了这水,还有一株百年的仙夜草,若不然,你这次恐怕真…辛苦你了。”他说道这里,脸色也黯淡下来,他身为孙家长子,却天生体弱习不得武艺,平日只能掌理些账册文书,好再孙昊从小就刻苦懂事,练得一手好剑术,又在江湖上闯出了不小的名头,才让他们孙家免去了后继无人的危险。

    孙昊知道父亲心里自责,连忙转移话题,笑道,“王家爷爷如此劳心劳力,祖父要怎么厚谢于他,恐怕祖父那坛五十年的竹叶清要开封儿了。”

    孙桐想起刚才两位老爷子就是结伴去喝酒,现在他父亲一定在心疼他的陈酿,脸上就露了笑意。

    孙昊见到父亲转了心思,就开始顺着说些此次押镖的见闻,直到疲累了,才再次躺下睡去。孙桐站在床头看着儿子苍白瘦削的脸孔,沉默了好半晌,才仔细嘱咐丫鬟几句,转身离开了…

    不提孙府的欢庆振奋,这一日的下午天气晴好,孩子们照旧出去练武了。

    那日夜里姐妹俩把话都说开了,第二日小丫头的眼睛有些红肿,但是却抱了她的胳膊说,“姐姐,做里衣还是细棉布好。”乐得木艾简直恨不得抱着她亲上几口,虽然她说的那些假设,有些并不一定真的能发生,不过,却也不都是危言耸听。那王家老太太绝对不可能对栓栓好就是了,而书生如果真高中了,王老太太肯定会更加嫌弃栓栓,恶性循环,小丫头怎么可能有幸福而言。莫不如找个踏实可靠的好人,平实安然过日子。

    如今小丫头想开了,木艾也就不再谈及此事。为了让小丫头更快转开心思,她特意连着整理了两日,给了她一份香瓜种植技术,这也是当初栓栓要求自己赚嫁妆银时,她答应过的。果然,栓栓拿到那几十页的小册子后,再也没有心思想起什么落魄书生,贤惠娘子的事情,整日里除了学女红、厨艺、练字、做账本之外,两只眼睛冒着小星星,把全部心思都用来研读小册子了。

    而老太太那边,王书生已经开始给虎子启蒙,不出众人所料,虎子的顽劣性子,怎么肯整日里老老实实做在椅子上写什么大字,坚持不过一刻钟就跑出去玩耍了。

    王书生当年的启蒙恩师是他父亲生前的一位挚交好友,在花王城中是有名的严师,王书生五岁开蒙,曾因患了风寒发热未完成功课,被恩师打得屁股皮开肉绽,他现在还忘不了恩师当时的话,“天下没有不成器的学生,只有心慈手软的师傅。”后来,虽然恩师早早去世,没有看到他十六岁考取秀才,但是,他一直把恩师的话挤在心里,也把自己今日的成才归功于恩师的严厉。

    于是,对着异常顽劣的虎子,王书生半点儿不心软,握着乌黑油亮的戒尺,噼里啪啦就打了下去,打得虎子如杀猪一般,哭声震天,和他比起来,那日辛巴和诚儿的哭声简直可以归类为哼哼。

    老太太在屋里听着孙子的哭声,心里简直犹如油烹火烤一般,针线也做不下去了,满地转悠的直发晕。诚儿辛巴那日正巧也在西跨院玩耍,听见隔壁热闹,就偷偷开了侧门躲在窗下瞧了两眼,结果都没看上半刻钟,就一窝蜂似的跑了回来。两个淘小子颤抖着小身子,躲在妈妈怀里不吭声,心里再也不埋怨妈妈那日打了他们的屁股,因为和王书生比起来,妈妈那几戒尺惩罚绝对是太轻了。

    木艾担心老太太跟着心疼上火,再犯了老毛病,就派了冬至、春分过去把老太太接过来小住几日,可能是眼不见心不烦,加上原本心里也有些预料,几日下来,老太太精神头儿明显好了许多。

    此时,孩子们都出去了,木艾就在东跨院里找了个背风又能晒到太阳的角落,让丫鬟们安放了躺椅和小几,带着栓栓一起陪着奶奶做针线闲话。

    姐妹俩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专门捡好话说,什么严师出高徒啊,虎子将来出息了光耀门楣啊之类的,让老太太着实心情不错,手里拿了个绣撑,慢慢一针针绣着那朵鹅黄的迎春花。

    祖孙三个正其乐融融的享受着闲适时光,二门外响起禀告声,小安上前询问,然后回来说道,“夫人,阿大禀告说,几位族老和李大*奶上门来了。”

    木艾嘱咐了老太太几句,就起身接出二门去,然后请了几位族老和李大*奶进大厅奉茶,李大*奶却不肯跟进厅里去,笑言,她是来找老太太来拉闲话的。木艾就吩咐小安请了她去东跨院,陪着老太太晒晒太阳,然后进屋招呼几位族老去了。

    族老们寒暄客套几句,也没有转什么弯弯绕绕,直接说明了来意。一是李三那边已经签了不少买卖契约,村里人担心木艾这里种子不够,特意来询问一下,商定一下今年要分出多少亩地种新菜蔬。第二件事就是,天气暖和起来了,族老们准备在祠堂边盖上几间屋舍,给村里的孩子们做学堂,也不指望以后村里能出息几个秀才或者官老爷,只要孩子们能写会算,不当睁眼瞎就行了。盖学堂的银子村里不缺,只是却担忧不知根知底,请不到有真才实学的先生。听说老太太家里这几日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