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哥们的魅力越来越大了。
哈哈哈,现在钱粮有了,人才也越来越多了,哥们苦逼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
心情大好的郑成功将施郎带来的那点小小不愉快丢在一般,忙拉着黄庭的手一同向外走去,说道:“黄叔你们不远千里来投奔,这是明严的荣幸。
诸位,外面风寒,快随明严回军营。我当设宴为你们接风,只是行军在外,难免招呼不周,还请诸位不要见怪!”
黄庭看到郑成功没有介怀自己等人之前投靠过满清的经历,他们顿时松了一口气,高兴地回道,“不敢,能得大公子接纳,即是我等的荣欣。哪还敢多作要求,设宴之事,大公子还是免了吧!”
黄庭等人还想着谦虚得推辞掉酒宴,但一心想着打响名声的郑成功,怎么肯放过这千金买骨的事,况且酒宴也花不了几个钱。郑成功硬是拉着黄庭等人回军营赴宴去了。
施郎听到郑成功的解释时,对因他迟来而产生的火气也消除了。
再看到郑成功这么重视自己几个人,施郎心情好上了几分,脸上也不再摆着一张臭脸了。
在郑成功与黄庭等人交谈时,郑家军也很快便打扫完战场,班师回家了。
唯一可惜的是,在郑家军击败清军时,郝尚久在生死关头,将凶悍的本性尽露无疑,他抛下自己的部下,飞奔而逃。
那逃跑的速度让一直以急行军而闻名的郑家军都自叹不如,再加上溃兵有多,堪堪挡住了郑家军骑兵的追捕,等抓捕完那些降兵,他愣是在郑成功的眼皮底下逃的无影无踪了。
让郑成功一阵惋惜,不过再看到黄庭、施郎等人拼死带上的礼物时,郑成功立马变得高兴起来!
第三十五章 神威大将军炮
清朝时期研制的火药兵器主要是重火炮为主。清人制造火器始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入关前当时的锦州成为清军火器的制造基地。
公元1642年,皇太极命汉八旗诸头领率所部炮匠到锦州铸神威大将军炮(红夷大炮),1643年又派人赴锦州督造红夷炮,像这样一批批地遣官造炮,清代第一次火器生产的**。
清代前期仍大量制造,清顺治年间,出于镇压农民军和消灭南明抵抗政权的需要,清廷在北京设立炮厂、火药厂,由兵仗局统一管理,由此导致了清代第二次火器生产的**。
1644年清军入关前,大明还能能利用原有的不成规模的火炮和新制火炮与精于骑射、擅长野战和清军抗衡。
1644年清军入关后,明军、义军就再也无法阻挡精于骑射、擅长野战和拥有先进的红夷炮群装备为主的清军抗衡了。
到康熙时,满清火器制造的规模、质量、工艺都达到高峰。
清中期后统治稳定,同时为了防范汉人,有利于满清的统治,满清就停顿了火器的发展。
直到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在内忧外患下,清政府又大量赶制火器,清代第三次火器生产的**。
但此时满清的火器技术、性能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所制,再也阻挡不了西方对中国的入侵了。
清代初期的大炮吸取了西洋炮的先进技术,并有所发展。
清政府还给所有的大炮都安上了瞄准器,提高了发射的准确率。
他们还加强了炮身,像“神威大将军”炮身长8尺5寸,这样就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增强了火炮的杀伤威力。再加上有了炮车炮架,又采用子炮。
这样,清朝的大炮比明代就有了很大的改进,既增强了火炮的杀伤力,又提高了火炮的速度,而且,清代的大炮已经按重量分成了轻炮、重炮两种。
从27斤到390斤称为轻炮,从560斤至7000斤称为重炮。
清军入关前和统一中国时用的大多是重炮,像“神威大将军”重3800斤,他们用这些重炮攻打城池,无坚不摧,保证了战斗的顺利进行。
后来,平定三藩叛乱的战斗多在山区进行,重型炮不便行军和使用,清政府就造了许多轻型炮,来镇压叛乱。
清代初期大炮的形体,以及名字依然仿照明朝的“神威大将军”,为长形筒体,前龠后丰,大炮的长短和口径成一定比例。
以铜铸炮,前细后粗,长2。83米,隆起四道,重1950公斤,用药2。5公斤、铁子5公斤,安装在四轮炮车上,具有身管长、弹药量大的优点,是攻摧坚城的利器。
该炮属前装式火炮,即火药与弹丸由炮口直接装入,采用火绳点火,炮管内无膛线,为滑膛火炮。炮体为铜制,中部稍后两旁置耳轴,用以支撑、平衡炮体和调整俯仰角度,增强火炮杀伤范围及火力机动性。
此次施郎、黄庭等人带来的礼物正是神威大将军炮。
看到这些火炮,郑成功很高兴。
有了重火炮以后攻打城池相对容易多了!
心情大好的郑成功在酒宴上萍萍劝酒,愣是将黄庭、施郎等人灌的烂醉如泥。
而一直为为钱粮,地盘所苦恼的郑成功,在心头烦心之事解决后,这次他在酒宴上也放开了心结,纵情放肆了一把。
对于手下的敬酒也是来者不拒,喝醉后,心情大好的郑成功一时兴起甚至在酒宴中,把剑当众表演了一把剑舞,更是惹得手下一阵叫好声。
自傲,好胜心强的施郎在听到众人的喝彩时,也是挣扎地起身,想上前舞弄一把,可惜被烈酒灌醉的他,刚飞舞了几下,就倒下呼呼大睡了,惹得众人一阵嘲笑。
这一顿酒宴,大伙是各自尽兴,皆大欢喜。
唯一的小瑕疵,就是郑成功自己也没有坚持到酒宴的最后,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不过,黄庭等人倒是因此对刘明更加的感激和忠诚了。
黄庭等人觉得郑成功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他没有将自己等人当做外人,能够做到一视同仁,故此才会如此失态的。
就连一向看不惯郑成功的施郎对此,也是觉得郑成功这个人虽然本事不怎么样,但为人却是豪爽,勉强算是可以投靠的人选。
在中国,酒宴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绝佳之地,一通酒喝下去,本来关系不算太好,甚至有些对立的林习山、杨才与新近投靠的黄庭、成升等人关系立马就有了好转。
虽然不是亲密无间,但也是相处融洽了。当然施郎除外,那种二百五的性格在哪里都是被排斥的对象。只是施郎那个家伙还不自觉,常常以为是自己不屑于与他们同伍。
对于施郎这种性格最为幽怨的就是郑成功了,那个该死的二百五,总是自持甚高,常常让身为主公的郑成功下不来台。
就比如,酒宴开完的隔天,郑成功决定要去攻打饶平县城,一则是为了能搜集钱粮,二则是为了能亲自测试重火炮对攻克城池的效果到底有多大,好为日后积累经验。于是郑成功下令调大军齐去攻打饶平。
可命令刚下,那个施郎当场就跳出来,拍拍胸口道,“大将军不必如此劳烦,饶平县原本只有三四千兵马,被郝尚久抽调了二千五兵马后,此时的城内只有一千多兵马。大将军只要借我三百士兵前去城下示威一把,饶平县必然可不战而获。”
三百多士兵就敢去攻打一千多兵马守护的城池,听到施郎大言不惭地自夸,郑成功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咽着,好悬才回过神说道,“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满清无好人物,倘有人趁机你无备,以骑兵冲杀,非惟五百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
既然可以依法取胜,又必去弄险,再说了自己还要去试验一把重火炮的威力,哪能让施郎搅和了,于是郑成功没有采用施郎的计策。
看到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施郎怏怏不悦。
郑成功率领着二千多大军徐徐向饶平县城推进,广东饶平制县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
此前南宋龙图阁学士王十朋曾游历于饶,夜宿双流寺,闻鼓角声,起视四方,见山川奇秀,说此处将来必为城邑。遂题“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饥荒,此处半收”的碑记,置县时以此寓意取县名“饶平”。盖“饶永不瘠,平永不乱”也。县治设于弦歌都下饶堡(今三饶镇),县名迄今未变。
大军来到饶平城下,只见城门紧闭,城上并无一兵一将,旌旗也尽皆隐匿。
看到如此情景,施郎再次跳出来说道,“大将军,想必定是饶平知县惧怕,已经逃跑了。大将军可立即挥师攻城。”
废话,谁不知道现在是要攻城啊!不过有着自己一番打算的郑成功依旧没有采纳施郎立即攻城的意见,而是让藤甲兵上前列好阵,然后才让火炮营上前,大炮轰了两轮,城门就倒塌了!
看到城门被攻破了,郑成功下令郑家军按照训练上的步骤,前去攻取饶平城。
火炮继续朝着饶平城墙上炮轰,弓箭手、火统兵忙上前,在城墙下用远程射击,压制城墙上的假设敌人,一队兵马趁此时顶着盾牌、藤盾等立即朝着大门猛冲过去,另一队抗着云梯同时朝着城墙上发起进攻。
这是郑成功做着最坏的打算,一旦城门遭到阻击,他们就必须在敌人将注意力放在城门时,勇猛地在炮击的配合下,夺取城墙。
郑家军攻城的声势很是浩大,只是饶平城的清兵很是不配合,没有一个清兵敢出来阻挡,导致这次攻城虽然有那种攻城的气氛,但却是缺乏了实战性。
没有清兵的阻拦,郑家军很顺利就攻克了饶平城,看到如此顺利就攻克了饶平城,郑成功很是满意,虽然实战性差了点,但是能在无伤亡的情况完成一次攻城训练也是很有益处的。
郑成功大手一挥,领着一帮将领昂首走进饶平城。
在城内抓住了那些投降的衙役,郑成功才知道,饶平的守备将领在之前就已经被郑成功炮轰下,死无全尸了。
而郝尚久在兵败逃回饶平后,让剩下的兵马护着自己就连夜逃回潮州府去了。
饶平知县在看到这种情况下,自治没有办法去阻挡敌人的攻城,于是他自己也带着家小,弃城私逃了。
没有守备,没有知县,没有清兵,饶平城自然也就轻易给郑家军攻克了!
郝尚久走得急,饶平城内将近12万石的粮草,价值20万两白银的府库财锦都顾不上带走,这些最后通通都归入了郑成功的口袋中。
新春在即,人财两旺的郑成功整日笑的合不拢嘴。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饶平镇虽好,但可惜它夹在福建和广东之间,离自己的大本营太远,离满清南方总部广州太近,自己两万兵马暂时无法跟数十万清兵对抗的。
经过一系列的战斗的郑成功对军事也有更多的见解了,知道取舍的他在饶平休整了两天后,下令班师回家了。
春节将近,郑家军的将士出外攻打也大半年了,多思乡心切。
一大群人豪豪荡荡地乘着船舰,带着一路搜刮来的钱粮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过春节了!
南下就食,虽然没有攻占任何一块地盘,但郑成功此次却是收获丰厚,共缴获价值58万两白银的财物,66万石的粮草,以及若干的武备军资。
带着新招募的两千新兵,郑成功怀着愉悦的心情在年前回到了金门。
第三十六章 新春
春节,汉人最重要的节日。
其实不单汉人重视,满人同样重视。
虽然满族统治者一直想着能千秋万代的奴隶汉人,甚至不惜强制改发易服,以期能同化汉人。
但在以汉语为核心的华夏文化中,最终被同化的却是满族。
历史上女真族曾两次创造过自己的文字,一次是在北宋末期,1119年(宋宣和元年、金天辅三年)完颜阿骨打,诏令颁行由完颜希尹和叶鲁仿依契丹大字和汉字为基础创立的女真文字,后世称之为女真大字,不过这种文字到到金国灭亡后就没人用了。
1599年努尔哈赤命满族语言学者额尔德尼借用蒙古字母创制的新型文字,被称为“老满文”“无圈点满文”或“额氏满文”。
后来1632年皇太极又命另一位学者达海加以改进。在字母右侧上加“圈”加“点”,以更加方便读写。被称之为“有圈点的满文”、“新满文”或“达氏满文”。
满族人在入主中原之后,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汉族交往密切,逐渐学习汉语、文字。在汉字学习和应用的普遍性下,现代除一些语言学者和东北地区部分村落的满族老人之外,满族人通用汉语。
其实不单是满族,历史上曾在华夏这边土地上统治过的少数名族同样在最后被汉族文化所同化,五胡乱华如此,五代十国如此,辽元如此,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