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的困难许多。
☆、九、终局(3)
又几日,凉州大胜后的江湖人陆续来到道气门,提着盖山武士的人头向叶泫领赏,叶泫已是焦头烂额,只能推脱说等故掌门丧礼之后再办。毕竟是道气门掌门的丧礼,谁也不敢造次,只能暂且住下,等待着故掌门丧礼。
丧礼的事已经让叶泫伤透了脑筋。故掌门已经过世一个多月了,起先四长老忙着争权,没有人操办这件事,现在叶泫提出操办,四长老又纷纷来争取主持操办这件事的机会,他们都明白,这件事由谁主持都代表着在道气门的地位以及大笔金银入账,叶泫谁也不好开罪,在四人之间反复周旋,最终总算指定了鹿丘远一力操办,却欠下另三人好大的人情。
左右叶泫说话也没有人听,把丧礼的事交给鹿丘远之后,叶泫就不再过问,心力憔悴之后不再与四位长老争执,像是忽然安于做傀儡掌门。
很快到了故掌门楚寻的丧礼,沉默许久的新掌门叶泫又一次金袍加身出现在丧礼上,按照鹿丘远的安排完成了整个丧礼。
而丧礼结束之后发生的一切,让在场的所有人毕生难忘。
***
忽有捕役来,枷锁锁鹿丘远共其子侄六人,丘远惊疑,捕头示之一物,丘远颓然垂首,不复争辩。
又赐泫一金牌,上刻“忠正义士”四字,并赏银五千两。
泫启箱示众,银光熠熠,曰:凉州杀敌有功者,赏皆在此。众蠢蠢而前。又曰:是时另有令曰逾三日未至者以通敌论,杀。众退而不前。泫大笑曰:今行赏不行罚,前来!俄而千两银散尽,众叩谢,肃然不敢妄言。
——《麒凤176年志》
***
几天之后,才传出消息,那天鹿丘远忽然被抓走,是因为他牵扯入一桩私盐大案,鹿丘远以道气门长老之便,买通东海至汴梁一线帮派戍站,他与他的子侄兄弟自东海倒卖私盐,赚足了银子,现在人赃并获,各地涉案之人早被逮捕,鹿丘远最后被押送入京,已押入天牢,不日就将处斩。
楚寻的丧礼上,叶泫在众人面前处置了长老鹿丘远,又以凉州的赏罚给了江湖人一些小小警示,江湖人士大略领略了叶泫的凌厉手段,知道这个掌门不能小觑,丧礼一结束,便都乖乖回到自己的来处去了。
至于道气门三个长老,也吃惊不小,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了事情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一切叶泫从回到道气门的第一天就开始布置谋划。那时候四长老明争暗斗,都想让新掌门成为自己的傀儡,争夺主持丧礼的权利是新掌门回来之后的第一次战斗。四个人分别找叶泫争取这个机会,而叶泫则做出危难的样子,向四个人说了类似的话:另外三位已经依次找过我了,四位长老都是了不得的人物,哪一个都开罪不起,实在难以决断。言谈中叶泫言语引导,四位长老力荐自己门生的同时,或多或少贬低他人两句,就是在这几番暗藏机锋的谈话中,叶泫摸到了他们每个人的把柄,很显然,鹿丘远的问题——贩卖私盐最为严重,所以叶泫指定鹿丘远主持丧礼相关事宜,鹿丘远得意与忙碌之中自然掉以轻心,不会想到叶泫会对他做些什么。事实上,叶泫装作不堪其扰,不想再过问这些事宜,退出了四长老的角逐,暗地里却向朝廷举报鹿丘山,借助朝廷之力断了鹿丘远的根。
最先领悟其中关窍的是程羽,他明白这一次叶泫猝不及防地扳倒鹿丘远,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四个人相互间争斗。他终于承认叶泫是个很不错的对手,要对付他,必须认真一些才行了。他向另外两人说明了缘由,不必多说,他们也都清楚,他们三个人也没有一个背景干净的,三人已是唇亡齿寒的关系,接下来他们不能再给叶泫机会各个击破,抓住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小辫子。
故掌门丧礼之后,叶泫身边暂时安静下来,他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叶泫首先从长老手中收回一部分权利,然后依次换了一些各地戍站的弟子,之前被燕四海派去凉州的八十三名老弱弟子本不依附于谁,又被四长老抛弃,凉州归来之后自然成了叶泫的亲信,叶泫就把这些人派去各地戍站,换下原本的四长老亲信。
算得上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掌门做的一切落在武林人眼中,让他们对道气门重燃了希望,又过了一段时间,开始有人千里捎信给叶泫,希望新掌门吸取故掌门的教训,放开七情诀的禁令,与川渝武林盟重归于好。
对于七情诀禁令,叶泫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禁令是前掌门发的,又不是我发的,如何算放开,如何算废止?
人们已经见识到了新掌门深不见底的心思,这个回答让人们多少有些忐忑,不敢贸然行动,唯恐不知哪一句话触怒了这位手段果决的新掌门,成为下一位祭刀者。
事实上,叶泫比任何人都更早开始考虑给七情诀一个肯定,但他也清楚,现在还不到时候,他还在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一本真正的《后秋声集》归来,给世人一个真正的、再不会伤人伤己的七情诀,到那时或许不应该再叫做七情诀,而是像《三世书》中预言的那样,成为风行天下的“至情一脉”。
早在叶泫还在汉阳道气门学艺的时候,各地七情诀之风渐起,道气门依然不改初衷,仍坚定地视七情诀为妖邪。不知何时起,弟子间流传着一种谣言,说掌门对七情诀的态度如此坚决,一是因为掌门怕出尔反尔丢了面子,更重要的是长老们的势力深入各地武馆,如果武风忽然转向,他的武馆就开不下去了,于是在掌门面前进谗言,说尽了七情诀的坏话,总之,废止七情诀的禁令是为了掌门长老的私利,不是七情诀的错。
恰逢川渝武林盟独立,叶泫在川渝武林盟主突袭的战斗中受了些轻伤,他的父亲前来探望,有意无意地,又提起西域似乎也有了七情诀。一个念头在叶泫心中渐渐清晰:道气门如此固执,七情诀的生命力如此旺盛,不论是正是邪,如果不弄清七情诀究竟是什么,这武林早晚有一天会毁在七情诀手上。
于是他自请离开道气门,调去凉州戍站,因为凉州南近川渝、西望盖山,更重要的是,七情诀最早的宗师云萧萧在那里。
叶泫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与长歌牧场的人们相处融洽,让他们打消了顾忌,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云萧萧年逾古稀,不习武多年,但关于少年时代的七情诀,她丝毫没有忘记,慢慢地回忆着,一点一点说给叶泫听。
***
虽然头发已经全白,她依然是个很有魅力的女人,不难想见当年的风采。她说:这就像是我自己带大的孩子,我知道他犯过错,有毛病,但是我从未怀疑过他,我始终坚信他终有一天可以完成他的抱负。埋藏越久的酒越醇香,压抑越久的爆发越有力量,我从未担心过我的孩子可以影响世界的那一天不会到来。
我心里说,我会让你看见这一天的,但我并不敢允诺给她,因为现在我什么也做不了。
从牧场出来,看见刺目阳光的那一刻忽然有一种恍如隔世的陌生感。心里有莫名的悲怆,就像这个世界忽然笼罩着奇怪的烟雾或光,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原本的色彩,清醒的只能沉默,善良的只能哭泣,聪明被看做愚蠢,坚定的被视作疯魔,所有人都在错误的规则里,自以为清醒地迷醉着,熙熙攘攘,嘻嘻闹闹,看不见黑暗越来越深,看不见危险越来越近,看不见他们粉饰的光明,重叠成更深的黑暗。
这荒凉得只剩下自以为是的迷醉的江湖呵,凭我一人之力,究竟能做些什么,又或者,我所看到的也只是幻觉?我真希望是如此。
——《叶氏家书》
***
在与云萧萧的谈话中,最让叶泫震惊的是,七情诀最初的蓝本竟然是道气门凤庭的禁术,道气门这么多年严令废止七情诀,七情诀的起源竟然在道气门。叶泫是凤庭弟子,他听说过凤庭有这样一种禁术,只可惜他的身份低微,还不配进入藏书阁的最上一层,去看那些不传的绝技。
在凉州的五年,叶泫没有机会为七情诀做什么,也什么都没有做,他只是默默记着云萧萧说过的话,埋藏越久的酒越醇香,压抑越久的爆发越有力量,他也在等待着、寻找着云开雾散,雨霁日出的那一天。
☆、九、终局(4)
苍天不负,他终于成了成了道气门的掌门,有资格做些什么了,然而当他登上道气门的藏书楼,寻找不传典籍的时候却发现,道气门三十六不传绝技中唯独丢失了一种,正是凤庭的禁术。
道气门找不到,叶泫又找到洛阳看山堂书局,也独独缺了这一本。叶泫失望,悻悻而返,刚刚走出书局,就被人从身后叫住:“掌门,你说的我会背。”
回头看,见是个孱弱的青年文士。他把叶泫请到一间无人的静室里,向他简略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个文士名叫宁书,祖孙三代皆是看山堂书局的书手,他自幼就在书局,读了许多书,更有过目不忘的本领。麒凤164年,楚寻在南海之滨向着莫长路隔空喊话,要一个看山堂书局的人去融天岛,次年有人受邀,那个人就是宁书,他当时年仅十四岁,在融天岛上,他极力记下了所有失传的典籍,回到中原之后,他默写出许多典籍付印,但其中还有一些莫长路特意叮嘱暂时不要写出来,其中就有这个凤庭禁术,这么多年来,这几本书一直默默记在宁书心里,就等待着莫长路告诉他的可以说出来的那一天。现在,也许那一天已经到来。
宁书为叶泫写下了禁术的全部,叶泫翻阅着,若有所思,既然他说有几本,那么……“还有一本书,名为《后秋声集》的,你可知道?”叶泫问。
宁书抬起头看着他,眼中溢满了泪水,他确定,他终于等到了实现自己全部意义的那一天。
莫长路做道气门掌门时只做过一件事,就是把各种《后秋声集》的版本集合成一个完整的版本,离开道气门之后,他又仔细对比确定其中的细节,宁书上融天岛之后,便让宁书把这一本背下来。十几年来,这本书在宁书心里反反复复过了无数遍,直到今天,终于可以把他们一字一句全部写出来,在这间静室里,宁书几乎不眠不休地写了七天,叶泫也几乎不眠不休地陪着他,为他裁纸研磨。七天之后,宁书长吁一口气,缓缓放下手中的笔,叶泫亲手将散页装订成册,看着这本书,两人都是静默不言,时隔二十余年,《后秋声集》终于重见天日。
仅仅有当年的《后秋声集》还远远不够,这些年里,川渝武林不断发展,许千秋自创适合七情诀的功法套路;西域盖山国也有七情诀出现,阿匣完成了七情诀与萧氏心法的第二次合流;长歌牧场里的老前辈云萧萧还知道许多关于七情诀的往事,这些年中也颇有所得。叶泫又交给宁书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去川渝、盖山国、长歌牧场走一遭,把这本书再写一遍。叶泫给他几封信,好让他沿途有人照应,只是在完成之前,此行的目的不可以告诉任何人。
宁书一生都在书局,从未习武,这一路虽有人护送,凶险又怎能预知?在出发之前,宁书又默下两本书,请叶泫代为保管,叶泫可以感到它们的沉重——宁书这是不惜赌上性命去完成这一切啊。叶泫感佩非常,当即与他结为异姓兄弟,把随身的七宝短匕送给他防身,允诺归来之后,给他足够的荣耀与赏赐。
宁书却没有那么多欲求,他一生在书局,一世为书而活,他在融天岛记下的所有典籍全都写了出来,此生就剩下最后一个使命——去完成这本《后秋声集》。
宁书去了长歌牧场,拜访了云萧萧,看见叶泫的手书,云萧萧便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宁书,又让自己的外孙亲自为宁书护航。他们随后又去了渝州,那里有原来道气门的弟子,叶泫以前的朋友,川渝武林盟独立之后再也没有回过中原,他们看得宁书带来的叶泫的信后,竭尽所能,搜集川渝武林盟对七情诀的发展,帮宁书一起整理成新的套路,批注在原来的《后秋声集》上。又亲自陪伴着宁书西去盖山国。
盖山国正值战乱,他们无法接近被盖山国视为法宝的七情诀,却知道了苦寒之地大荒之山石壁上的秘密,宁书不敢辜负叶泫的嘱托,完成这本书更是他的信仰,他毅然决定西去大荒之山,探索山中石壁上的秘密。就在当年阿匣面壁二十二个月的地方,宁书与他一路同行的伙伴们日日夜夜钻研着石壁上的文字,石壁上文字古奥,都是百年前中原的古语,宁书比阿匣更容易地破解了这些文字,把他们也尽数记录下来。山中苦寒不知寒暑,当他们终于走出荒漠,见到中原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