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对面投射而来的目光,公孙策慢慢抬眼,果见庞统一身绛紫丝袍墨玉束冠相对而立,还在定定地盯着他瞧。那大太监何等通透,忙行个礼走过了转角,远远地去等着公孙策。
“常服面圣,王爷真是好威势气派。”公孙策淡淡一笑,转身欲走。
“公孙大人——”庞统在身后那一声唤,却将他堪堪钉在原处,“大人和本王同朝为官,怎却好似心存芥蒂?——莫不是,大人对本王有所误会?”
误会?公孙策在唇角掀出一丝冷笑,慢慢转身敛裾为礼:“下官不敢。下官告退。”随即再次背过身去,就要走开。
庞统却也不言,只看着他迈出一步两步,然后忽然停顿。他正微诧,紧接着便见公孙策又转回到自己跟前,咬了咬牙,一副忍无可忍的样子开口问着:“庞统!你给皇上看那些书,到底是何居心?”
庞统有些发愣地盯着眼前这张泛着薄怒的脸,心里一阵阵感慨怀念。他不由伸手,却又在察觉的一瞬蓦然回神,转而慢慢理了理自己的衣襟,挑眉一笑:“公孙大人何出此言啊?”
“……下官冒昧。”之前那句,是他一时昏头才冲口而出——方才他整理衣襟的细微动作,分明是在有意提醒:虽然一切仿佛昨日,眼前之人却早已变了身份。公孙策压了压心头怒火,暗吸口气,方又说道,“只是刚才问及圣上之前的课业,觉得涉猎甚广令人钦佩,下官这才欲知先前是哪位大人在操持此事,也好请教一二。”
“哦?你想知道?”四顾看看寂寂无人的甬巷,庞统懒懒一笑上前数步,直逼得对方后背贴上了墙,这才悠悠开口,“正是本王——大人若想知道究竟,尽可随时到本王府上。本王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越来越低的尾音没入了公孙策披散在肩背上的青丝之间,却未曾和他有一丝实质上的肢体相触。被庞统这样逼着,公孙策只觉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却碍于身处禁宫内苑不敢放肆——若真引来了第三个人,他可就再和谁都说不清,自己和此人绝非一心。
“王爷!”公孙策低声怒道,一面伸手去推近在咫尺的胸口。他刚触到那个温热一片的胸膛,庞统就倏地闪身退开,在三步之外站定,言语中一派悠闲:“本王说的话,大人可要记清楚才好。”言罢他收起了调笑情态,抬眼看看天色,似在喃喃自语,“时辰不早,也该去看看曙儿了。”说着人便转身欲去,却又忽然偏过头来,“秋夜风凉,大人身体如此单薄,若是病了,可是不能为皇上出力了哈哈哈。”
庞…统!
公孙策靠在墙上听着他张扬的笑声渐渐远去。方才那种愤怒和混乱慢慢平息之后,他忽然苍白了脸。自己这到底是做什么?大局为重。现在惹怒了他,可是万万没有好处。如今的公孙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为了达成目的,该他弯身低头的时候,他自认绝不吝惜。
只是,那掩在绛红官服下面的手指一点点紧收——要他对着庞统卑躬屈膝,好像远比自己想象的更难!他总能在不经意间撩起他的怒气,好像就为了让他看清自己的虚伪——原来当年的那个公孙策,依旧未死。
作者有话要说:
☆、问道
人一旦忙碌起来,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公孙策一方面急于在幼帝心中有些份量,加上他也确实打心底怜爱这个沉稳却不世故的孩子,每日除了授课之外,只要可能,他总尽其所能地相伴左右。日子便在这样的忙碌间一点点流逝,还未待他回过神来,转眼已是治平五年的初冬。
汴梁的第一场冬雪尚且未降,天气却也已冻得人发麻。崇政殿内四角生着大大的火盆,烘得四下温暖一片。公孙策安静地立在一旁,看着他那天下至尊无二的学生慢慢翻着书册。
“先生,书上说为君之道‘在明明德’,曙儿不明白。所谓治国,只要修身就可以了吗?只要成为君子,就会是一个好皇帝了吗?”年幼的帝王自成叠的书卷之中懵懂抬头,那种隐约深思的模样让公孙策暗暗点头。
“皇上,为君之道,首先在乎修身。上至天子,下及群臣,皆当践行。若君心不正,则坏根基;百官不肖,则滞血脉。《帝典》曰‘克明峻德’,正是警戒帝王治国之本。”公孙策侍立一旁,以指轻点书卷,曼声对着帝王缓缓道来,只求字字能入他心。
“可是先生,自古到今王侯将相何其多也!只要做个君子,便能开创万世基业,成为一代明君了吗?——只要朕正心修身,大宋就能不断强盛下去吗?”
“皇上,”公孙策静静看着赵曙的眼睛,“皇上能够思考治国之道,是社稷万民之福。圣人曰,‘为人君,止於仁。’‘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所谓明君,应先善其身,再以垂范天下,万民效尤,则‘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则帝王宪章文武,兵刃自止于国境。”
“嗯。”幼帝垂首把公孙策的话仔细想过,犹豫一下,还是开口问了:“先生,听说七八年前,我大宋战事四起,”他看了看公孙策微沉的脸色,“朕、朕也只是听说……”
公孙策叹一口气:“皇上,先皇仁心宏德,奈何天不予年……”
“先生别恼!”赵曙一把抓住公孙策的衣襟,低低说道,“曙儿只是觉得,书上说的治国之道,和王舅告诉我的,不大一样。”
公孙策在瞬间皱了下眉头,然后马上舒展开来。他缓一缓语气,方才问道:“不知王爷有何高见?”
“嗯,”赵曙努力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敛了神色凝起眉头,站起身来学着庞统的样子背了右手,做出一副居高临下看着座上之人的模样:“成就霸业之道,亦有高下之分。霸者御兵,圣者御人。扫平四海、雄据天下,只是强者之态;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方是王者之心。张弛有策、动静有序、宽严有度,则成万世基业,此所以汉武、始皇之别也。”他像模像样地挥一挥手,“然曙儿切记,自强为本!国君宣之以仁,实当心怀忧患,运筹帷幄于未然。国富兵强则民心自向,外邦来朝。如今三边初定,当御外以宽恩威并用,以恤民生,等待时机徐而图之。然切不可骄纵姑息,养虎为患。若空论而不治,令国外强中干,则本末倒置,天下危矣!”
公孙策默默听着赵曙学来的言论,不由自主拧紧了眉,半晌未言。且先不论庞统的治国之道是否高明,令他心惊不已的,却是他竟真的在教皇上。不论是出自一时心血来潮兴之所至,还是有意为之,其中含义,不由得他不去反复猜度。
“先生?先生!”
公孙策的手被人抓住摇了几下,才令他一时回神,低头对上赵曙闪烁的眼。
“怪不得王舅不让朕和任何人说。他的这番话,连先生听了都会发呆。”赵曙调皮一笑,偎在公孙策身旁,连连摇着他的手臂,“先生,反正也已说了,那先生告诉曙儿,王舅的话和书上相比,对是不对?”
公孙策勉强一笑:“皇上,既然王爷交代过,那今后他私下对你说的话,除了亲信之人,还是别随意往外说了。”
赵曙点一点头:“曙儿知道的。王舅既特意交待了,定自有道理——可是先生还没说呢。”
公孙策被他缠得紧了,只能细细想过方才听到的内容。纵他万般挑剔,也不由叹一句庞统可算是将治国谋略讲到了实处。他蹲下身去为幼帝整了整衣襟:“皇上,您再仔细想想,王爷说的和书上说的,其实并不相悖。为君之道,在乎根本。先正心修身,‘惟明克允’,方能做到像王爷说的那样。”
“哦。”赵曙偏了偏头想了片刻,还是一副懵懂的样子。他撇了撇嘴对公孙策说道:“算了,反正王舅总说朕还小,先把他的话记着,以后就能慢慢明白了——先生,曙儿饿了。先生陪曙儿一起吃些金丝糕吧?”
韩府管家恭立于学士府厅前的时候,正是京内华灯初上之时。漫漫的冬雪纷纷扬扬,染得天地皆素,令一向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汴梁街市,平添几分安静。之前公孙策正打算开始用膳,下人忽报韩琦的管家来访,说是受主之意,请他过府小酌。
自最初一番示好之后,公孙策也曾和韩琦私下见过几面,以他邀约为多。那个总是带些清冷的才子偶尔主动,也不过是散朝之后和他一起走上一段、几句闲谈,如今日这般如此正式地打发了人来请,还真是头一遭。思及此处,公孙策放下茶盏,对那管家温和一笑:“那就走吧。”
一顶软轿在汴京城内兜兜转转,不多时就停在了一处院落门前。韩府管家小心地为公孙策卷起轿帘,客气地说着:“大人小心路滑,今儿个雪大。”
公孙策躬身出轿,身后青色的大氅无声无息地垂落于地。他一路跟着殷勤的管家,绕过雕着祥云瑞兽的照壁,迈进了眼前这座尚书府。内里厅堂回廊古拙质朴,除檐角那一小串夜来照明的风灯之外,一眼看去再无甚装饰。絮絮落雪压着满园松竹,处处皆是端正,简极致雅。公孙策暗暗在心中赞道,京畿才子果然自有胸襟气魄。
穿过尚书府肃静的正厅、其后清幽的书房,他二人只转了个弯便来到了厢房所在。公孙策微微有些吃惊。堂堂从二品尚书府邸,竟然只有如此大小,甚至没有一个花园。他想到此处,脚下不由一顿。
“管家,韩大人现在何处?”
管家微微弯腰做了个“请”的手势:“大人,我家老爷说今儿天气冷,大人也不是外人,特意在房内相候。”
“这……”公孙策犹豫一下,“只怕冲撞了府上女眷……”
管家却是一笑:“大人无须顾虑。我家老爷尚未婚配,眼下府内只有我们几个下人。大人请——”
韩琦其人,果然是君子端方,律己以严。公孙策对他的好感更添几分,欣欣然随了管家,向着厢房而去。
“公孙大人,一路辛苦。”
公孙策正在檐下解了大氅,拍打着肩头落雪。忽然厚重的门帘被掀了开来,韩琦一身月白便服候在门旁。他面上漾着浅笑,伸手去挽了公孙策进来。
“韩大人客气!此番相邀,简文实在是喜出望外啊。”主人难得如此盛情,公孙策从善如流。
韩琦闻言,面上笑意更深。“那就不要大人来大人去的——朝堂之下,何必拘泥?请——”他引着公孙策直入内间,上了置好菜肴的暖榻。
“那我也就不客气,喊一声稚圭了。”公孙策说笑着。
“这般甚好。既如此,在下也就唤一声简文兄了。”韩琦说着,瞟一眼一旁的管家,“没你的事了,下去吧。”言罢一边为公孙策斟上温热的酒,一边招呼他道,“来,来,我们今日一醉方休。”
公孙策今日终于见识到,所谓清冷之人,也自有情之所至。先前和他几次相聚,许是尚且不熟,也或者是时机场所不对,韩琦也是认真听着,偶尔一笑,只开口甚少。今日在他的府上酒过三巡,两人谈诗论画,纵议古今,令公孙策蓦然发觉这个他所以为的冷静自持的君子,却也是性情中人。当他说起数年之前的战乱,那种悲愤神伤;当他谈及心中理想,那种踌躇高昂,每每激起公孙策心中同样的感想。
两人越谈越觉投契,互相引为知己。正热络间,韩琦忽然张着一双略带雾气的眸子定定瞧着他看了一会,蓦地伸手紧抓住公孙策的手臂:“简文兄……你我相交虽然不久,可我看得出,你是个高洁的君子。既如此,我也就不绕什么弯子——简文兄,你告诉我,你究竟是姓赵,还是姓庞?”
作者有话要说:
☆、生波
——简文兄,你告诉我,你究竟是姓赵,还是姓庞?”
对上韩琦骤然清明起来的眼,公孙策心中先是一紧,片刻之后终究释然。他安抚地拍着韩琦的手:“稚圭,你既出此言,已然是信了我的。但是,”他正了脸色,缓缓抽回右手平举过耳,“我公孙策誓死效忠赵氏天下,若有违背,天打五雷轰!”
“——好!”韩琦激动地自榻上跳起,伸出手去和公孙策指掌交握,“简文兄,韩某果然不曾将你看错!如此,你我自当一心,同谋大事!”
公孙策点了点头,将他的右手握得更紧,仿佛重回七年之前。他彼时正是年少,心中壮志热切昂扬。虽已时隔数载,流淌在他身上的血,毕竟未冷。更何况这一回,他还有眼前之人。
“谢兄信我!”
听着韩琦激动难抑的声音,公孙策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个青年,和当年的自己何其相似:“稚圭,兹事体大不可轻动。你我还需从长计议。”
“稚圭省得……”
又下过了两场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