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只小狐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捡只小狐狸-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五楼:无话可说1
    六楼:无话可说n
    《大家说说初听<我的滑板鞋>的感受吧》
    楼主第一次听《我的滑板鞋》的时候,就感觉脑袋一空,那种仿佛被人打了一棍子的感觉,那种震撼感,真的就是那种,怎么会有这样的歌曲,这样的唱法,这样的曲调……
    《我的滑板鞋》从歌曲到曲调,甚至是歌手的唱法,都与现代音乐不同,这真的是一首完全打破现在音乐框架的歌曲……。关键是,还这么好听……
    反正,我已经被黄粱一梦折服,曾经抵抗住了《矜持》,咬牙捱过了《同桌的你》,没想到,败给了《我的滑板鞋》……。。黄粱一梦,算你厉害……。
    一楼:楼主绝壁不是普通人。虽然,我现在也迷上了《我的滑板鞋》,但是第一次听,就只觉得难以入耳啊。
    二楼:第一遍时,觉得《我的滑板鞋》简直莫名其妙啊,当然,多几遍就……。
    三楼:还没有听过,但是看到楼主的帖子,就觉得很有意思了。先去听听看,我会回来的,等我哦。
    四楼:你们真的是认真的吗?我在怀疑自己的审美了……。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赞美,更可况是这首本就争议满满的《我的滑板鞋》呢,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有些人坚定地对它不喜甚至是讨厌,但是貌似有更多的人为它着迷。
    《你们的审美呢?……………被狗吃了吗?》
    看到那么多人赞赏《我的滑板鞋》,楼主在无数个帖子下留下了“你们是认真的吗?”这样发自内心的发问,然后得到了让楼主深受打击的回答,是的,你们居然是认真地赞美着《我的滑板鞋》……
    真的,楼主都开始怀疑自己了,特意去听了好几遍,真的不觉得好听,不觉得顺耳,不觉得感动……。我认真的问一句,你们的审美怎么了?
    一楼:无比赞同楼主,最近基友们都拼命向我安利这首歌,我听了,真的无感,基友一脸你怎么了的眼神让我真的好想喷一句,明明是你们的审美有问题啊啊啊啊。
    二楼:我也在孤军奋战,真的,感觉那些人至少有一句话说对了,这首歌真的有毒。你们能想象我看着周围的人一个一个被它俘虏的恐惧感吗?
    三楼:好可怕……
    四楼:可怕………。
    五楼:自从遇到黄粱一梦,审美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六楼:给楼上兄弟赞一个,审美大概就是,黄粱一梦创作什么歌曲,我的审美就发现,哦,原来低沉沙哑的声音很有魅力,哦,原来快节奏歌曲这么带劲,到了《我的滑板鞋》,就成了,原来还有不用唱的歌曲………
    七楼:你们赢了,我竟然无言以对……
    八楼:…………。。
    最有意思的大概是这个帖子了:
    《实力吐槽<我的滑板鞋>》
    因为《我的滑板鞋》,楼主最近的生活真是水深火热。女友最近深深的迷上了《我的滑板鞋》,自己天天听就算了,竟然天天逼我单曲循环……
    以前都是欣喜若狂地期待她的到来,现在,真的是觉得,她就是迈着魔鬼的步伐,一步两步,一步两步,……。摩擦……摩擦…。。哦,咳咳,恩,反正,就是…。。楼主苦不堪言……。
    一楼:渍渍……我觉得楼主最可悲的是,无论你是否喜欢这歌,你都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了好吧……
    楼主:没有,绝对没有。
    二楼:楼主你看看你的帖子,你根本没有吐槽《我的滑板鞋》什么东西吧,而且,还选用了歌词。
    楼主:……没有…。真的没有……
    三楼:楼主,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你的底气不足是怎么回事。
    xx女友:原来你这么不想见到我是吧,好,咱两分手!
    四楼:这,这,这是什么?
    五楼:哦,就是迈着魔鬼步伐的女友呗,嘿嘿。
    楼主:亲爱的,我错了,真的。
    楼主:真的,其实,我说谎了,我早就喜欢上《我的滑板鞋》了,真的,你看我虽然是说吐槽,但是真的没有说歌曲哪点不好啊。我,我用魔鬼的的步伐形容你,这,这不是对歌曲太熟悉了嘛,真的,原谅我吧。
    xx女友:哼哼,我就知道,要不是你自己喜欢,你会单曲循环,自己死不承认还赖我!
    楼主:是的,我认了…。。
    六楼:我现在只想去听听《我的滑板鞋》洗脑。
    七楼:………。
    《我的滑板鞋》之所以被称之为黄粱一梦最有争议的歌曲,不仅是因为它的争议性,更重要的是,这首歌曲的争议性是不分群体的。
    徐教授走在校园里,听着周围学生对《我的滑板鞋》的各种讨论:
    有人表示,《我的滑板鞋》是黄粱一梦的创作上的最大突破,是值得我们去深思与研究的。
    有人反驳,《我的滑板鞋》明显是黄粱一梦的一次失败之作,词曲都很糟糕,这不值得提倡与学习。
    听着学生们的各种论调,徐教授的眼里满是惊喜与兴奋,虽然想到了《我的滑板鞋》会广受争议,但是没有想到的是,随着《我的滑板鞋》好坏的探讨,大家的探讨竟然已经开始深入到音乐理念与本质的一些探讨……。
    后世记载:黄粱一梦创作的歌曲《我的滑板鞋》最具争议性,不仅普通大众对其议论纷纷,连音乐圈也因为它掀起一股关于“音乐”的探讨,这是一场席卷音乐圈甚至是星际的“音乐论道”。
    有人评价,在“音乐动荡时代”之前,音乐圈虽然是秩序尽然,但是却也是一潭死水,他们有着一样的音乐理念,创作着一首首一个类型的歌曲,毫无新意与活力。
    而“音乐动荡时代”的到来,黄粱一梦就像是一颗石子一样,搅乱了这一池平静的湖水。。。。。。。
    他甚至用一首《我的滑板鞋》就打破音乐圈的沉寂,让音乐圈变得热闹非凡,甚至很多人摒弃了对黄粱一梦的不喜,津津乐道地谈论着《我的滑板鞋》,讨论着他们心里的音乐,也是在思考着音乐圈的未来。

  ☆、第六十八章

张华和谭远是多年的好友,两人都是音乐圈公认的音乐大师。
    对于黄粱一梦的感官,之前,张华也是与谭远差不多。因为爱其才华,所以对他寄予厚望,因为寄予厚望,所以,总是觉得他缺少磨练,太过恣意妄为。
    不过,随着黄粱一梦参与《星际挑战》,为普通人创作出了《最浪漫的事》以及《最天使》两首歌曲,张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他看到了普通人身上的潜力,听到了大众的声音…。。尽管《最天使》被演绎得很糟糕,但是他也不能否认歌曲里表达得动人的情感……
    而《我的滑板鞋》则带给了张华更大的震撼。不过,当他与老友谭远谈起歌曲时,两人却发生了极端的争执。
    谭远认为这首歌就是糟蹋音乐,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张华觉得这是对音乐的一种创新与突破。。。。。。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谁也无法说服谁,最终“不欢而散”。
    张华其实也是音乐圈的固执派的大佬,尽管如此,张华还是表达了对《我的滑板鞋》的赞赏。
    而随着张华的发声,音乐圈众人也默默不断加入了这场“争议”:
    有人觉得《我的滑板鞋》确实震撼,有人觉得这首歌简直无法忍受,大家各种发表着自己的意见。慢慢的,有人提到,音乐是高贵的,是优美的,而《我的滑板鞋》……有人反驳:谁也没有规定过什么才是音乐,凭什么音乐就一定是高贵的呢?
    后世有人评价:黄粱一梦的《我的滑板鞋》之所以能“轻易”地在音乐圈掀起这场“音乐论道”。
    除了因为在“音乐动荡时代”初期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我的滑板鞋》本身的确存在着足够的争议外。
    也是因为黄粱一梦挑战为普通人创作歌曲这样惊世骇俗的决定以及《最浪漫的事情》、《最天使》积累起来对音乐圈的冲击。
    但是又何尝不是因为,这些明明足够顽固,明明站在黄粱一梦对立面的音乐人们骨子里对音乐深深的热爱……。。
    因此,一旦涉及到音乐本质问题,他们可以抛弃立场,可以摒弃对黄粱一梦的不满,认真地、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震惊与对音乐的思考……。。
    所以,哪怕是那些不接受《我的滑板鞋》的音乐人,恐怕也更多的是真正出于对音乐的不认同,而不是其他……。
    也许,这也是,明明已经是一潭死水的音乐圈依然不曾堕落,虽然进步缓慢,但是他们仍然一直在前进的根本原因吧……
    这是一场席卷整个音乐圈的“论道”,而在音乐圈或者说整个星际都为了《我的滑板鞋》而争论不休的时候。李海的一篇文章,彻底将此争论推向了□□。
    《从<我的滑板鞋>论音乐》
    ………在《我的滑板鞋》之前,我们的音乐似乎一直都是阳春白雪,他必须是高贵的,他端着高高的架子,由专业的音乐人操刀,自有一套规矩,歌词要优美,曲调要舒缓,演唱者要完美……。。
    但是《我的滑板鞋》,他打破这样的规矩,他的歌词朴实而看似无逻辑,他的曲调动感,他的演唱者真是“糟糕透了”……。但是,难道它就不是音乐?难道,它就不能打动人心?
    音乐到底是什么?
    我想,黄粱一梦用《送别》与《我的滑板鞋》告诉我们:音乐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
    李海的文章一出,瞬间在音乐圈掀起惊涛骇浪……。看过文章的人自然也是反应不一,有人为他拍案叫绝,有人怒骂“简直胡扯”,有人看过后低头沉思……
    后世有人评论道:只此这一篇《从<我的滑板鞋>论音乐》,李海就不负音乐家的盛名,更不负黄粱一梦知己的大名。
    李海不仅是历史中有名的乐评人,也是为人赞叹的音乐家。在“音乐动荡时代”,他不仅提出了论音乐中情感与技巧这样,不同的音乐人有不同的看法,永远得不出最终答案的千古难题。
    而在《从<我的滑板鞋>论音乐》这篇流传千古的文章中,一句“音乐可以是阳春白雪,也可以是下里巴人”直指音乐本质。
    最重要的是,对于音乐从来都只是阳春白雪的“音乐动荡时代”初期,这样的论道,已经是在扩展那个时代的音乐的宽度……。
    当然,无论是研究李海还是研究黄粱一梦,其实都无法逃开对方的名字,李海是黄粱一梦的粉丝,是他的“专属乐评人”。
    黄粱一梦是李海音乐理念的源泉,无论是“论音乐中情感与技巧”还是“论音乐本质”,都是李海为黄粱一梦写的乐评中展现的……。
    因此,有人笑言:李海似乎是最了解黄粱一梦的,了解他歌曲里表达的情感,了解他在歌曲里展现的各种音乐理念,他不是黄粱一梦的知己是什么?
    更何况,当黄粱一梦隐退之时,李海文章里的不甘与痛惜清晰可见……。。
    说来也好笑,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在野史中,在黄粱一梦广大的“后宫团”中,李海以极高的比例占据了正宫的地位,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当然,更有人公正评论道:
    当我们顺着李海的“眼睛”去了解黄粱一梦就可以发现,也许黄粱一梦最为人赞叹的不是他的创作才华,而是他超乎时代的音乐理念。
    当然,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巧妙地将此隐藏在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里,一步一步带给大众惊喜,带给音乐圈冲击……。
    因此,如果你想彻底了解黄粱一梦,就不该单独地去评论他的某一首歌曲,而是要顺着他歌曲发布顺序去倾听,去寻找,去了解甚至是追寻他。。。。。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黄粱一梦的“隐退”似乎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了,因为在他在带着那个时代冲击与启发的同时,无法理解与恐惧也油然而生……
    有多少人崇拜他,视他为偶像,为自己前行的灯塔,就有更过的人,恐惧他,视他为异类,甚至是“病毒”……。
    如果李海是在研究、表述黄粱一梦的音乐理念,那么,庞克,这个在“音乐动荡时代”后期,特立独行的歌手就是在继承或者践行黄粱一梦的音乐道路了。
    庞克是“音乐动荡时代”后期,不可不提的存在。他的歌曲,歌词或简单,或者朴实,或者怪诞,或者荒谬,配上他那根本毫无技巧所言的唱功,极具个人风格。
    爱他的人,爱他的自由与野性,爱他歌曲里的真诚与震撼,为他的歌曲痴迷疯狂。恨他的人,批评着他唱功的不足,走调、破音在他歌曲里都是常事,对他音乐的庸俗无法容忍,甚至骂他“垃圾”。
    但是,庞克对此似乎都不在意,掌声与鲜花,有就接着,一句感谢足以。对于谩骂,淡淡一笑,似乎连个眼神都懒得给予,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