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脸上,也别跟人抱怨,没人愿意听你的那些烦心事,不定遇到个坏的,转眼还得把你的牢骚怪话给卖出去,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若是实在受不住了,反正你们十天里能得一天假,到时候回来跟我说……”
“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也不可无。你年纪小,还得当心被人把你当枪使了……”
“万事多学着巧儿一些,我看她是个心里有成算的。于贵人面前,能少说话就少说话。多做活累不死人,多了嘴不定就得死人了。这条给我死死记住了!”
阿愁知道,莫娘子这是在说着当年她于贵人府邸侍候贵人的经验,心头不禁一阵感动,便拉过她正折着的衣裳,一边自己动手折了,一边道:“师傅在家也要好好的,没我帮你,家里的事又得全落到师傅一个人身上了。若是有什么一个人做不动的活,你留着,等我回来帮你。”
莫娘子愣了愣,心里正温暖着,便听阿愁又道,“好在夫人府上包吃包住,也不需要家里另交学费,倒能省下我一个人的开销。不过,反正也发不了财,师傅不如拿那省下的钱改善一下伙食,隔个三五日打上一回肉,也吃不穷人……”
莫娘子不由一阵哭笑不得,伸手就在阿愁头上拍了一记,笑骂道:“你这是在怪我整天只给你吃素吗?!”
阿愁吐着舌冲她弯眼一阵憨笑。莫娘子习惯了节俭,便是年节其间,她家桌上也少见荤腥的。
师徒二人收拾了一会儿行装,见都差不多了,莫娘子才拉着阿愁于床沿上坐了,正色道:“你许也听人说过,我年轻的时候,曾在刺史府里当过差。所以我的话,你千万要记牢了。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夫人虽然是个宽厚之人,可她身边的人形形色…色,却未必个个都是好性情,你轻易莫要得罪了人,也莫要学着别人拉帮结伙,你只专心学你的手艺就好。”
“你们入那府里,说是学艺,肯定也得充作夫人跟前役使的。不管上面那些姐姐姑姑如何差使于你,你只乖乖做你的活计,莫要挑三捡四,也莫要跟人比一时的长短。有时候看似吃亏的事,未必就真吃了亏,那些偷奸耍滑自以为占了便宜的,最后也未必就真占了便宜。人都生着双眼睛呢,谁偷奸谁耍滑,谁又老实肯干,都看得到的……”
一番絮絮叨叨后,莫娘子郑重又道:“还有,若是你不小心真个儿犯了错,要诚恳认错,千万不要推卸责任。做错了事没什么要紧的,只要肯改,总有人肯给你机会。可若是你找着理由推卸责任,只怕叫上头的人心里不高兴,对你印象差了,便是你想改,人也不一定肯给你那个机会了……”
阿愁不由一阵眨眼——听这意思,她在这事上吃过大亏?
似知道她的想法一般,莫娘子微笑了一下,道:“当年在老奶奶身边,我虽比不得你金兰姨和柳姨,到底也是老奶奶身边的大丫鬟,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人更能得人器重,什么样的人又最是让上头的人讨厌。”
——好吧,原来是经验之谈。
说实话,作为一个只在这个时代里生活了短短九年,且还记忆不完全的穿越人士,阿愁对这个时代里的很多东西都只留下一个是似而非的概念而已。比如,这拜师的问题。
以前电视上总说,拜师是件极严肃的事。可她拜莫娘子为师时,也就只莫娘子说了句:“以后你叫我‘师傅’吧。”却是连头都没磕一个……
更别说,以小说里的说法,古代的师傅们都敝帚自珍,除非拜入师门,否则所有技艺一概不外传的,偏宜嘉夫人竟愿意无私授徒……
总之,一切的一切,阿愁表示,果然隔世的代沟不得了,理解不能呢。
*·*·*
第二天,因要送阿愁去“报到”,莫娘子连邓老奶奶那里都请了假。又因要带着被褥行李,莫娘子又花钱雇了楼下刘大的骡车,一早便拉着她们师徒去了崇文坊的锦奁会馆集合。
她们到得时,小徒弟们已经到了有一半多了,众人正聚在王大娘母女身边议论着什么。见她们过来,林巧儿立时跑过来,拉着阿愁的手小声道:“你知道吗?黑妹跑啦!还偷了王大娘家好多东西。”
“咦?”阿愁惊奇一声,扭头向那边看去时,就只见跟她那些朋友站在一处的王小妹正狠狠瞪着她,大声嚷嚷道:“看吧,果然是跟贼偷走得近了也变成了贼偷。我过年的新衣裳都给偷走了,害我只能穿这一身旧衣裳来。”
阿愁皱了皱眉,和莫娘子对了个眼,没搭那边的腔。
好在人很快就到齐了。
那岳娘子的女儿岳菱儿和她那“政敌”梁大娘家的女儿梁冰冰也在中选名单里。岳娘子见各家都雇有车马,便也不多话了,只打头里领着她女儿上了车,往宜嘉夫人府过去了。
第六十二章·进府
宜嘉夫人府所在的兴安坊,就紧临着崇文坊。
从崇文坊的西门出去,入兴安坊的东门,阿愁她们的骡车沿着坊墙一路绕到北墙根下,再往西走了约一刻钟的时间,才于一座气派的大门前停下。
一路过来时,只看着那路的两边,一边是高高的坊墙,一边是高高的院墙,阿愁也能猜到,这里就是传说中那占了兴安坊一半坊区的宜嘉夫人府了。
下得马车,阿愁抬头一看,这才发现,原来她们停的并不是夫人府邸的正南门,而是后北门——身为下九流的梳头娘子们,自是还没那资格走正南门。当然,之后阿愁就会知道,其实她们连走正后门的资格都还没有……
而虽说是后门,以宜嘉夫人那一品的规制,这后门的门廊依旧修得高大而阔朗。
那呈八字形的水磨砖护墙的中间,五级台阶之上,绘有精致彩绘的垂花式门廊下方,是一扇对开的朱漆大门。此时,那两扇大门正紧紧地闭合着。看着就厚重无比的大门上,那对造型狰狞的兽头门环,竟足有莫娘子家那口洗脸木盆般大小。
青石砌成的台阶下,一左一右立着两尊汉白玉的大石狮子。大石狮子旁,是一左一右两道开在高高院墙上的角门。这会儿,正不时有人从左侧的角门进去,又有人从右侧的角门里出来,看着一派井然有序。
除此之外,那台阶上,紧闭的朱漆大门前,还如雕像一般,静静立着一排十个彩衣侍女。
彩衣侍女的前方,于左右两侧的门柱后,一左一右各站着一个刚到垂髫年纪的小女侍。右侧的门柱旁,还站着一个正值妙龄的大侍女。
大侍女的前方,靠近台阶沿口处,则单独立着一个衣着虽不怎么华丽,却显得格外体面庄重的四旬妇人。
这十来人,只于台阶上静静立着。虽然两侧的角门里不停有人进进出出,可比起那边的热闹来,不知为什么,这边的宁静竟一下子就抓住了正乱哄哄下着车的阿愁等人的视线。
在后世里见多识广的阿愁还好,只好奇地多看了那几人一眼;可如林巧儿等禀性弱的,却是立时就被这贵人府邸的隐隐威压给震慑得一阵畏首缩足,纷纷避到各人母亲师长的身后去了;而如王小妹这等胆气壮的,却又是忍不住拉着各自母亲的衣袖一阵大呼小叫。
诸人中,就数王小妹的那一声:“娘,看!”喊得最为嘹亮。便是一向溺爱着王小妹的王大娘,此时也不由因着她这突兀的一嗓门儿而红了脸,赶紧伸手按下她指向台阶上方的手。
这乱哄哄的一片,早惊得那从两侧角门里进出的府里下人们一阵目瞪口呆了。只台阶上的妇人如熟视无睹般,依旧保持着温柔和蔼的微笑,看着台阶下那些同样被这府邸的富贵气给惊得有些失措的梳头娘子们。
而妇人那规规矩矩拢于腹前丹田处的双手,不由就叫阿愁感觉一阵眼熟。只眨眼间,她便想了起来——刚到莫娘子家时,莫娘子曾很是严苛地纠正过阿愁的行止坐卧,所以她知道,这个站姿,就跟前世空姐们的站姿一样,算是这一世里普世公认的,女子最为得体的站姿了。
她扭头看向莫娘子时,果然便只见她师傅跟那妇人站成了同样的姿势。再向左右一看,却是只见行会里众多梳头娘子中,只那技艺挑尖的余娘子是和莫娘子一样的站姿,连行首岳娘子似乎都不懂得这样的规矩一般,竟站了个歪歪扭扭。
她这般东张西望时,胳膊上忽然被人狠扯了一把。
扭头看去,就只见余娘子的那徒弟兼侄女余小仙,不知何时摸到了她的身旁,正仿佛示范一般,于她的身旁笔直站着,那双手也和台阶上的妇人一样,规规矩矩交叠在丹田处。
见她看来,余小仙冲她一瞪眼,呶着嘴示意她跟着学。
“……”
阿愁默了默。虽然在她才刚到她师傅身边时,莫娘子曾对她严格要求过好一阵子,可自春节过后,她师傅就再没像余小仙这样管过她了……
她下意识抬头看向莫娘子时,只见莫娘子也正以一种复杂眼神在看着她。
就在她想到这一点时,莫娘子也正巧在想着同样的事,且心里还一阵后怕。自以为自己很能硬起心肠的莫娘子,却是直到这时才发现,她竟不知不觉间对阿愁软了心肠,甚至有时候明知道该纠正这孩子不对的举止,也总因觉得她年纪还小而放纵了她……亏得如今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将阿愁送到夫人府去受训,不然,不定就得叫一棵好苗子毁在她的手上了……
莫娘子心里后怕着时,那行首岳娘子则正在后悔着。
虽然岳娘子是行首,可比起幼年时曾在贵人府邸执过役的莫娘子,还有家学渊源的余娘子,她规矩上到底差了些。可即便如此,常出入贵人府邸的她,到底也还是知道一些基本礼仪规矩的。只是,在接到夫人府里传出的消息后,岳娘子就只顾着利用这个机会拉拢行会里那些实力不凡的梳头娘子们了,却是忘了给这些中选的小徒弟们讲一讲贵人面前的行事规矩,以至于如今竟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岳娘子涨红着张老脸,赶紧越众出来,于台阶下方站定,向着台阶上那始终保持着一脸温和微笑的中年妇人屈膝行了一礼,讪讪道:“孩子们年纪小,不懂规矩,叫英太太笑话了。”
那妇人和蔼一笑,一边颔首还礼一边道了声:“行首客气了。”又垂眼看看那些或兴奋或畏惧的小姑娘们,心里虽不看好地摇着头,脸上却是分毫不显,只向着岳娘子笑问道:“人可都到齐了?”
“齐了、齐了。”岳娘子忙连声应着,便招呼着十个女孩赶紧于台阶下集合了。
那岳娘子的女儿岳菱儿,自然是贴着她母亲抢得个第一的位置。梁冰冰不满地看看她,到底不敢在岳娘子的面前跟她争,便猛地挤开原本跟岳菱儿并肩站着的林巧儿,抢了那第二的位置。林巧儿愣了愣,委屈地抬头看看岳娘子,见岳娘子不知是没有注意到,还是无意替自己出头,便只得委委屈屈地拉着阿愁排在了第三和第四的位置。她俩刚站定,余小仙便于阿愁的身旁站了,然后扭头以一种认真的眼神看向阿愁。便是她没开口,阿愁也能从这余呆子的眼里读出一句话来——“我看着你呢。”
阿愁:“……”
就在她和余小仙相互对着眼时,前头忽然往她们这边挤了挤。二人扭头看去,就只见王小妹不知怎么窜到最前面去了,且还挤开了岳菱儿,得意洋洋地站在了岳娘子的身旁。
岳娘子看着王小妹微皱了一下眉,到底因上头有人看着,便以眼神止住想要发火的岳菱儿,只当什么都没看到的,指示着已经排好队形的十个女孩子们向那位英太太行礼问安。
“太太”这一陌生的称呼,不由就叫阿愁又多看了那妇人一眼——对于她到底身处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阿愁基本已经认命了,反正不管此大唐是不是彼大唐,她人都已经在这儿了。只要不是逢着什么末日乱世,小人物总有小人物的活法。更何况,即便眼前真有一个“安史之乱”,以她这么个下九流的小人物,她也改变不了任何事,不如随遇而安了。
她偷眼看着那位“英太太”时,那妇人也默默把她们这十个女孩一一都打量了一遍,笑着赞道:“果然生得齐整。”
英太太看着岳娘子又道,“照理说,既然各家娘子们都跟来了,原该招待你们进府用顿便饭才是。偏不巧了,今儿府里头有客,前头正乱着,倒是不方便呢。”
岳娘子等人听了,赶紧一阵乱哄哄地应承,只说“不敢”二字。
那英太太抿唇一笑,看着阶下众人又道:“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原是常情,不过还请各位娘子放心,夫人既然答应留下这些孩子,自然不会亏待了她们,我等也会用心照顾她们的。这时辰也不早了,想来各位娘子家里还有事,就不留各位了。”——却是连门都不让岳娘子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