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前两次见时骑着马的神采不同,今日李世民却是坐着步辇来的。步辇稳稳落地,那名唤作“阿盛”的内监上前搀扶着他慢慢下来,安仁殿的宫人尽数都出来迎他,问安的呼声连成一片。
风灵偷眼望去,仲春时节里,李世民却系了一领薄底的斗篷,仿佛经不住风似的,虽不至孱弱无力,脚下的步子踏不出多大力道,却是风灵一眼能瞧出的,她低着头,皱了皱眉,不过几日未见,怎就判若两人了?
杨淑妃亦是吃了一惊,却不惊慌,倒像是处置惯了一样,上前搭扶起他的胳膊,柔声切问:“可是旧疾又犯了?”
李世民略点了一下头,阿盛替他回道:“昨日还是好的,今晨起出了一身冷汗,又是望日大朝,下了朝便不安了,尚药局的奉御和太医署的医师都来请过脉,皆断定是旧疾重犯了。”
杨淑妃悠长地叹气,却又不敢叹出声来,风灵在她身旁听得真切,竟忍不住开口问道:“圣人是何旧疾?”
她本是关切之意,却不想宫禁之内莫说是说话,便是喘气儿也得思量着来。内监阿盛被她这一问唬了一跳,不知该如何答她,只朝她干瞪着眼。近旁听见的宫人也赶忙低下头,相互瞥了几眼,甚是局促。
风灵见他们如此形状,心底嘀咕:不就问个疾,也是出自一片关切,怎就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这宫禁之地,究竟是怎样的骇人所在。
李世民进了殿,在上首杨淑妃惯常坐的胡榻上落了座,杨淑妃在他身侧加了两个锦靠,好使他借些力,自己则侧让到了一旁。
“那年高墌原伐薛举,途中忽起了寒热病……”李世民倒不在意风灵是否有礼,坐定后自同她讲起病因来。
“寒热病……”风灵睁大了眼,轻捂了口,“我家部曲也有人染过此病,这可是要死……”
她倏然发觉失言,忙顿住了口,顶着阿盛和杨淑妃朝她飞来的眼刀,伏下身连声告罪:“风灵失言,罪该万死。”
李世民喘了几口,好像是带着笑,杨淑妃忙奉上了一盏温热的水。他吃了几口水,平了喘,挥手道:“说得是实情,何罪之有。寒热病确是要人命的急症,昔年行军途中病势来得紧急,仗着年轻身子壮实,倒也扛得过,且军中有名医随侍,本不打紧。”
他说至一半,又要停下歇一会儿,转眼瞧见风灵与杨淑妃未及撤下的食案上,吃食尚未动过,料想她们为迎驾,连晚膳也不曾吃得,便指了指食案向风灵命道:“不拘你礼数,若是饿着,边进膳边听也无妨。”
杨淑妃的眼中掠过十足的惊诧,不免在心里细数了一番,圣人一向宠溺孩儿,可这样的恩遇,连高阳亦未曾得享,仿佛只有一回,魏王染疾,她随侍圣人亲往王府望探,正逢魏王进膳,见圣人自是要撤案的,圣人因他病中不忍,方道了句:青雀养病甚要,不必撤案。
眼下,他不仅容许这出自市井的小娘子不受礼数拘束,当着他的面随意嚼食,却还要哄孩子般讲那些陈年旧事予她听。偏这不懂宫礼的小娘子很是受用,当真一面进膳一面认真地听他说道往事。
“那后来呢?那名医可将陛下治得了?”风灵催问了一句,夹了一箸银芽丝,很是自然随意地送入口中。
李世民便忆道:“治是能治得,只是要耗费不少时日。恶战在即,岂容我慢慢调治,我便予了他五日,定要将治好的。那名医当真是大胆,竟是开出了虎狼之剂,言明五日必治,却要大耗底气。昔日迫在眉睫,且又无计可施,便用下了这药,果真是三四日便好利索了,伐灭薛举正当时。事后多年里未见有反复,只当医者危言耸听,岂知不惑之后,便当真时有复发,此乃真医者。”
风灵听得入神,放下玉箸问道:“那位名医如今何在?怎不来替陛下诊治?”
“中原大定之后,不肯受官,坚辞去,大约是,悬壶济世于江湖之间了罢。但凡名家,皆有一份傲气在的。”李世民的目光从遥不可及的过往拉了回来,在听得发怔的风灵的脸上转了转,突然撇开了那些旧事,再不提了。
他指向殿内的木箱子,问道:“这是要作甚?”
风灵猛然惊回,冷不防听得他问起那些牡丹花资,便拿眼望向杨淑妃。(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五章内朝侍墨(一)
杨淑妃的食案虽还在跟前,她到底不似风灵那般无忌,始终未动那食案。
见风灵望她,她微扬起唇角,自忖:这小娘子虽粗野放肆不懂宫中礼仪,好在还有些眼力见识,还知晓此话该由谁来答。
她向风灵身后的竹枝使了个眼色,竹枝会意,上前将木箱打卡,将一整箱才刚厘清的钱物展示在李世民眼前。
杨淑妃含了笑,望向风灵:“这全是顾娘子的功德。今春发了旱情,牡丹园里的花骨朵儿小,宫眷不满,直闹得妾身的安仁殿日整日不安。顾娘子灵慧,替妾身捏了个主意……”
她将风灵贩售牡丹花予宫妇的事原原本本讲了一遍,末了又特意道:“宫眷们养尊处优,不知百姓疾苦,旱灾当前,犹怨花小,个个都吵嚷着要往宫外另买牡丹来簪,妾身私想着,前一阵陛下喟叹城郊旱火,饥民增多,有钱买那几日便枯萎的花来簪,倒不如拿那些钱作些功德,开设粥棚,赈济灾民,正商议着要去请圣人旨意,圣人倒像是闻着讯了似的,这便来了。”
“到底是你有心了。”李世民赞道:“粥棚善举,未尝不可,交由户部着人去办便是。”
他的兴致仿佛并不在杨淑妃的功德上,首肯了城郊设粥棚的事之后,便向风灵问道:“这牡丹聚财的法子,是你想的?难为你费这番心思,着实不易。”李世民扬了扬眉,给了风灵一个极淡的笑,只可惜混着病容,笑得也不太成个样。
风灵放下玉箸,执着绢帕一面抹嘴一面笑道:“陛下夸赞太过,这也不是什么难事。”
“你如何能料定宫嫔们肯拿出钱财来购花?”李世民半倾过身,极有兴致地挑起了半边眉。
风灵许久不碰商事,遇上有人肯问肯听她的商道,顿也起了兴味,侧了身子,眉飞色舞道:“幼时读《管子》,有一则‘石璧谋’的故事,看来十分有趣。讲的是管子以分文不值的乱石,琢成石璧的模样,作价奇高,劝齐桓公持石璧拜祭宗庙,诸侯见之皆效仿。周天子便定石璧为信,未持石璧者,不得进入宗庙祭拜,诸侯不甘于人之后,纷纷争购石璧,一时齐桓公的那些石璧供不应求,无人嫌它价高。”
烛火将她瞳孔中的光彩勾了出来,映得她的面庞熠熠生辉。“风灵总不忘这个故事,总想着哪一日能试上一试,验验管夫子的本事究竟真不真,却一直不得机会,此番正是来了个机会,古人诚不我欺!”
她生动的眼眸神色惹得李世民笑意更重:“这故事朕亦读过。可古人终究不同于后宫妃嫔,生搬硬套过来,胜算未能定。”
“哪儿能照着径直搬来套用,自是要因时制宜的。”风灵忽然有些报赧,收敛了方才的兴奋,垂头轻声道:“风灵取用了一些……一些市井哄抬的手段,宫中贵人们从不在市井走动,哪里知道那些勾当,故而……故而……”
“故而很是好摆弄?”李世民听到此处,已忍俊不禁,笑出了声。“你确是块行商的好料,那拳脚上的功夫,是为了方便行走商路习练的?”
“正是。阿爹阿母说女孩儿家在外,须得熬练些拳脚好傍身,却也不必练得太好,拳脚弓马太精进了,若起了念跑去做了巾帼女将,终非一桩好事,因此风灵这几下,实属不入流的三脚猫功夫。”风灵乖顺地回道,提及爷娘,心中不免微微一酸,略一神游,不知眼下的境地,爷娘是否知晓。
李世民慢慢地敛去了脸上的笑,风灵心中一顿,自知失言,无端地提起什么巾帼女将,说不好便戳中了圣人痛处。
她正懊悔不跌,李世民却转口问道:“除《管子》,还有些什么喜爱的书册?”
杨淑妃在一旁不动声色地递了个眼神予风灵,聪颖的此刻便该答先皇后的《女则》。偏风灵未能接到她的眼色,照实说了个《盐铁轮》。
杨淑妃默然叹息一声,颇具憾色。
李世民点头道:“《盐铁论》,非市井小商所能体会,所述所论皆国之经营大策,却是哪一位大儒教的你?”
风灵摇头:“并非什么大儒,乃风灵阿爹亲授。”
李世民默然不语,神情沉肃,隔了好半晌,方悠然道:“天下父母之心,皆是一样的,总往这孩儿多学成器。”
风灵心中驳道:如何一样了,阿爹亲善祥慈,在他跟前不必处处提着小心。
阿盛扭头望了望屋内一角的更漏,上前低声提醒:“陛下,时候不早了,身子尚不安稳,不若早些歇了。是要歇在此处,还是……”
“回去罢。”李世民扶着阿盛的手臂,从坐榻上站起身,一步一步地朝安仁殿外走,杨淑妃忙率了众人屈膝相送。
他走到门槛处,忽又回过身,抬手指了指风灵:“你,明日跌时分,往两仪殿来。”
风灵茫然,在他身后蹲身应下。杨淑妃却是一脸错愕,呆怔地目送着在阿盛搀扶下乘步辇而去的圣人。
“夫人,两仪殿是……”风灵胡乱猜测着两仪殿大约是圣人日常起居所在,或是他的寝殿,心中暗呼不妙。她有意在圣人跟前作出粗鄙不懂礼的形态,为的是圣人不喜她的行径,便不至将她也归为世妇御妻一类,可眼下她的小伎俩仿佛并不奏效,这令她不免心慌意乱起来。
杨淑妃古怪地盯了她一眼,同是满脸的困惑:“两仪殿,内朝所在,圣人坐理朝务,与臣僚私下商谈之处。”
风灵既高兴又不免疑惑。高兴的是两仪殿不是寝殿,原是个正经议朝的地方,可见圣人仍未有要将她纳入后宫的念头。疑惑随之而来,既是那等肃穆之地,命她前去,难不成是为了听她讲《盐铁论》的?
“罢了,这箱财物也不必你操劳了,明日我自差人去同户部言语。”杨淑妃僵坐了许久,懒懒地舒展了一下腰背。
风灵顿觉自己的腰背亦僵硬酸麻起来,君王之侧,决计不是一个好去处。(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六章内朝侍墨(二)
风灵战战兢兢地在两仪殿门前站定,候等着殿外的内监前去通禀。
连日来,她做梦都想越过承天门,横穿过天街往前头去,此刻终是得偿所愿,却发觉自己不过是从一个拘谨无趣处,到了另一个更拘谨无趣的所在。
一出承天门,沉肃庄敬扑面而来,风灵乘着圣人特赐下的步辇,环顾左右,除了宫人,尚有不少她认不出品阶衔位的宫廷行走往来,她忍不住揣测哪些是来自尚书省,哪些又是兵部出来传文书的。
步辇将她在两仪殿的双阙前放下,通禀的内监一层又一层,直至最后站在了殿门前,统共经了三名内监往里禀告,可见面圣之庄重。
两仪殿的殿门开了一道,阿盛从里头闪身出来,向风灵作了个礼,请她跟随着往殿内去。
殿内上首设了张胡榻,李世民正于那胡榻上倚着高案坐着,手边还靠着一个锦靠。他闭眼歇息,脸色较之昨日,更差了些。案上堆了一摞子的奏章告书,乱糟糟地堆叠在一处,连那胡榻上也散落了不少。
风灵犹豫不定是否要行礼,若出声,便惊扰了圣人休憩,若不出声,不予他作礼,有藐视之嫌,那也是了不得的罪名。
阿盛在她身后以极低的嗓音说道:“顾娘子不必行礼,圣人疲惫太过,才刚眯过去。圣人召顾娘子前来原是为了服侍笔墨,收整案牍的,娘子小心伺候着便是。”
说着他朝胡榻上那堆杂乱无章的奏章努了努嘴,“有朱批的便是已好了的,归在一处,未有朱批的,另成一堆。娘子可明白了?端砚内要时常有墨,笔洗内要有干净水,更得勤快些。少闻,少言,少理,至关要紧,余者便再无甚讲究的了。”
风灵感激地冲他点点头,阿盛和善地一笑,便退至殿门口。
风灵蹑手蹑脚地上前,李世民果然睡得安稳,鼻息均匀沉重。她壮起胆子,将散落在他身边榻上的奏折一本本收拾起来,上面都有朱批,她便归在一处,齐齐整整地码成一摞。
案上那些却有些难办,风灵尽量将手脚放得轻柔,一本本地收拾。忽然一本摊开的奏报上“拂耽延”三个字,乍然撞入她的眼中,她手下一颤,本能地想要将这本奏报看下去,可理智牢牢地抓住她的眼和手,不容许她去看。她再是不谙宫规,私窥奏章是什么罪,她尚且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