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老佃户仰头拱了拱手,原想率先开口言语,不想正撞上拂耽延扫来的目光,他本生就一副胡人相貌,浓眉低压,眼眶深陷,此时看来更是自有一番威严,那老佃户一个瑟缩,咽回了嘴边的话,心里头悄悄嘀咕:这都尉到底什么品阶?仿佛听人说过是五品
“都尉”不知几时到的张伯庸在拂耽延身后小声清了清嗓子,“不过几个田舍郎,随意打发了便是,何须同他们认真计较”
“张县令来得正是时候。”拂耽延回身拱了拱手,有意朗声道:“身为一地父母官,今日之事,还烦请张县令替我作个见证。”
张伯庸低低叹了一声,垂头抱手道:“也罢,下官谨听都尉吩咐。”
拂耽延略一点头,转向石阶下的佃户,“纳租一事,犹如三日前所定,公廨田所得八分收作军粮,二分由尔等自留。另,因念租种公田辛劳,且军粮事关紧要,遂尔等其余租调徭役一律免除。”
佃户们乍一听仍是二八分粮,怎肯再听他后头的话,更有旁观众人起哄,立时“轰”地炸开了窝,纷纷摇头跺脚吵囔,无人肯答应。
“都尉,你看这”张伯庸在拂耽延身后长一声短一声地吁叹。
拂耽延并不搭理他,抬高了嗓音,“这么说,尔等仍是不满意本官这般处置?”
为首的老佃户“噗通”一下跪倒在地,面上恼意也不再加抑制,高声囔道:“既如此,还请都尉另寻人来租种,我等乡人尚要果腹活命,这万万作不得呀!”
余下的佃户皆随着他伏地不起。人群中有人腾地蹿跳出来,义愤填膺,振臂高呼:“这岂非是要将人往死路上推!二十七户佃农,老老幼幼百十口人,该向天去讨要一口活命粮么?”
小楼中,佛奴向那出头之人探了探手,“大娘你瞧,那便是尹猴儿。”
风灵手中尚握着马鞭,咬牙道:“最可恨的便是这类小人,阿谀奉承,邀功讨赏。我看那些个佃户无非是贪图些小利,抑或碍于索氏权势,并无哪一个真心敢向折冲府发难的。若非尹猴儿挑唆糊弄,哪有这些啰嗦。”
她一面说着一面将马鞭在手上缠了两圈,佛奴怕她一时激怒,纵了性子冲下楼去教训那尹猴儿,骇得他一把拽住了她的衣袖,“大娘千万忍耐住,莫要坏了事。”
风灵一怔,继而随手将马鞭撇在一旁,翻了翻眼皮,“呸!他也配!那样的腌臜只怕是要脏了我的鞭子。”
再看石阶上的拂耽延,绷直了面上的筋条,冷声道:“诸位既觉不公,不愿再租种公田,本官亦不会强扭民意,诸位请自便。”
这一语竟是出乎大多人的意料,那尹猴儿蓦地收了声,慢慢放下手臂,有些不知所措地四下张望。
“张县令。”拂耽延忽向张伯庸道:“今日便由县衙遣人往城内外各处张贴文告,写明细则,募集愿租种公廨田的佃农,便依方才所言,凡租种公田者,所得二分自留,八分充作军粮,其余租调徭役均蠲免。”
这话说得清晰明了,不仅是张伯庸听明白了,石阶下的佃户、围观的民众俱听得分明,这便是要釜底抽薪了。
佃户们互望着不知所措,待他们回过神来想再去寻尹猴儿,人群中早已不见了他的踪影。
“我愿租种公田!”人群中有一人拂开围堵的众人,跻身至石阶前,见张县令与都尉在台阶前立着,他也不知该执何礼,只顾急切地求告:“小人城外播仙镇人,家中永业田早年已典卖予法常寺,多年来只靠四处予人做些散碎零工过活,虽做得一手好农活,家境仍是艰难。求都尉垂怜,便教小人租得一方田地,好养活家小。”
拂耽延冲他点点头,“今日折冲府的长史与兵曹参军便会同张县令至县衙设案,你若果真会农活,只管前去应征。”
张伯庸悻悻然地躬身应答,形势急转直下,他全然摸不透当下情形,哪里还敢有半分违逆。
风灵临窗将拂耽延刻板僵直的神情端详了一遍,心里不住摇头,要论作戏,拂耽延远不如那领头的老佃户。头里已商议铺设过的事,临到眼前却教他演得如此生硬,好在佛奴机灵,早安排下人适时出头请愿,将这出戏作得更实在些。
“那人可是你社邑中的?”风灵向楼下请愿之人抬了抬下巴。
佛奴摸了摸头上的幞头笑道:“正是,正是。此人唤范六,确是个会农桑的,那前去一说,他正巴不得求租。他道,哪怕一分粮养活全家老小都绰绰有余,不必说都尉肯予二分,又蠲免课税徭役,天大的好差事,自然是十二分的愿意。”
此时府署门前已有十来人求请佃租公田,俱是佛奴自社邑中寻来的擅长农活却贫寒无依之人,更有三四人原就受佃户雇佣,在大沙山下耕作数年,从不曾料想有朝一日能甩脱了尹猴儿与那些旧佃户的盘剥,自耕一方田地,天降的机缘,哪肯错放了。
楼下折冲府的人显然早有准备,长史、兵曹参军,乃至记室都已在朱漆大门内待命。
拂耽延吩咐了几句,折冲府长史便跨步向前,朗声宣道:“自今日始,十日内,凡愿租种公廨田且善于农事者,皆可至县衙门前备案造册,待甄选过后,给予文书租券,年节过后,田土化冻,便可开耕。”
台阶下的人群攒动起来,哄哄闹闹的,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赞有人骂,有人起哄有人拔腿便退出人群往县衙去占位次。
风灵自上而下望去,那二十多个佃户在人堆里显得异常突兀,颓然杵在原地,此刻看来,倒有了些货真价实的苦楚模样。
她的目光再移至朱漆大门前时,已不见了拂耽延的身影,只剩了几名府兵在疏散驱离民众。
忽听得闷闷的一声钝响,仿若是桌案凳椅被猛力掀翻在地的动静,隐约自隔壁隔间传来。风灵与佛奴对望一眼,又骤然响起一阵杯盏落地的脆响,确是来自隔壁。
“大娘,想必隔壁便是索家阿郎。”佛奴听得心惊,压着嗓子,小心翼翼地伸出一根指头向着隔壁指了指,“若要叫他知晓了咱们从中所为,咱们还能在沙州过下去?”
门外响起了一阵杂乱的脚步,仿佛有数人带着盛怒自隔间的门前疾步走过,风灵侧耳辨听了一会儿,响动渐平,她才轻晃着垂挂在一侧胸前的长辫,漫不经心回道:“理那许多作什么,你莫忘了,现下延都尉可是欠着咱们一份大人情,危难时总还靠得上吧?”
她脑中忽现出拂耽延那副油盐不进的神情,自觉方才那话说得极无底气,便心虚地补充道:“再大不了,咱们便回余杭去,横竖横竖还有阿爹阿母,赖着吃喝总还过得。”
佛奴幽幽叹道:“你也不掰算掰算你的年纪,当真回了余杭,夫人与阿郎还能容你在家几日?还不是趁早贴一副嫁奁,赶紧打发了出阁。”
风灵杏眼瞪圆了狠狠剜了他一眼。佛奴忙补道:“不出阁,不出阁,夫人那样疼大娘,怎舍得大娘出阁,定是要招赘一个郎君回府”
“再浑说,仔细着你的”风灵一面嘟嘟囔囔地发狠咒骂,一面追着佛奴跑出酒肆,趁着人多杂乱,两人混在人堆里悄然回了大市。
第二十二章惊魂年礼(一)
转眼年节将至,公廨田新替换的佃户早已安妥,只待开春翻土。
风灵送至折冲府署遴选的布帛也早早地送了过去,正如她所愿,来年官中所需的布帛由顾坊独占鳌头,占了总需的七成。
如此,风灵也安下心,欢欢喜喜地准备起过年的琐事来。市集中进出往来,长途贩运的客商已然不见,但因年节临近,城内的买卖正是热络红火时。
风灵每日里领着阿幺在市集里采买,缝纫新衣,打制新头面首饰,又亲自向城外放牧人置办了七八十头羊,百来只鹅,一一分予家中部曲,好令他们带回家中过年。
正是忙得脚不沾地,手无停歇,腊月二十八倏地便到了眼前。
自这一日至上元,由康达智牵头,城中大商户轮番出资,或请傩戏人跳傩戏,或请寺中大僧俗讲,或请寺内的音声儿以舞乐来演经变故事,再或请了俳优倡伎来作百戏歌舞,日日白赠城中百姓一场热闹。
因俱是城中巨富,又肯出资做些原该官家承办的事,故官家少不得出面应酬一番,一来可算作与民同乐,二来也该谢一谢巨贾们的豪爽。
风灵头一年得以做东,康达智行了个偏私,将她做东的日子安排在了元月初一。
依着她的性子,原该请百戏的,这才够热闹欢跃,偏康达智的夫人米氏一个劲地劝她请法常寺主持的大弟子来俗讲。
风灵嫌年里听那些个因果报应的故事沉闷,又不愿拂了米氏的好意,故而想着法子折了衷,改请法常寺里的音声儿来演经变。如此,米氏高兴,索良音也极爱看那些舞乐,再好不过了。
除夕夜里,虽有佛奴、金伯一家、宅中买来的两名婢子及几名孤身投靠的部曲,人口也算不少,个个也都忙得欢腾,毕竟风灵头一遭离了阿爹阿母,自行操持一个年节,心里头难免惦念,独自闷闷了一下午。
至晚,宅子里头飘起了阵阵肉羹浓香。古楼子的馅料在烤炉内“滋滋”作响,烤得金黄酥脆的饼皮使劲地吸收着油汪汪的羊脂。山雉肚内填塞满了冬日里罕见的菌子。金伯正在院中翻烤着整只的羔羊,随手洒上一把小茴香胡椒,立时肉香四溢,引得几个部曲来回转悠了好几回。
风灵拎着一小壶酒,一声不吭地自内室挑帘走出,在屋前的木阶上坐了一会子,呆瞧着金伯翻烤肥羊。佛奴知她念家,便在木阶上与她同坐了开解。
“可是想家?”
风灵吸吸鼻子,点了点头。“不若你自小不知家在何处,父母何人,倒也省了念家的苦楚。”
这话叫佛奴又起了感慨,他在襁褓中便遭遗弃在寺庙山门前,在寺中养到七八岁上,正逢顾夫人进寺上香,偶遇得他,带回府中与风灵一同教养作伴,因觉此事甚有佛缘,便予了他“佛奴”这个名儿。
他常想着,他俗尘未脱,也不能一直在寺庙中过活,若非这番机遇,他大约不是饥寒而死,便是成了遭人随意买卖的贱口,如今虽还是顾府中的奴籍,却好衣好食,生计无忧,风灵待他又从不拿家主的款。而今除开一心一意地跟随风灵、虔心拜谢佛祖庇佑这两桩之外,再无他想。
佛奴怔怔地注视着院中烤羊的火光,支起胳膊肘推了推风灵,“我孤身一人,四处飘零倒也罢了。你原有父母兄长庇护,又是个女儿家,大可不必万水千山地自江南跑来这西域边城。如若此时还在家中,该当如何?”
该当如何?该当如何?风灵默默自问了两遍,迟疑道:“大约,大约左不过是描画读书,骑射弄剑”
佛奴“嗤”地笑出了声,“描画读书可得,骑射弄剑嘛只怕就成了女红针黹。”
“阿母从不迫着我做那些个。”风灵弱微微地反驳了一句。
“夫人不迫,自有外头的人来迫着。”佛奴不屑地摇摇头,“大娘你且想,到了这个年纪,顾氏在江南又是那样的人家,且不论各家托付来的媒妁,便是官媒娘子也是要上门的。介时夫人也是为难,你不愿出阁,自然无人会逼着催着,可若长长久久地在家,夫人也恐误你终身,你要夫人如何是好。”
风灵垂眸不语,信手抓起身边石阶上放着的酒壶,仰头饮了一口。
“大娘可还记得,当日咱们决意要往这边陲来,所为何?”
风灵捧着酒壶,喃喃道:“阿爹曾教导,女子若不愿婚配,又想凭一己之力存活于世,必要有明晰之心,傍身之本,营生之术,立世之能。即便一时得配了如意称心之人,倘不能保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也该要保自身衣食无忧,财帛无缺。咱们万里迢迢地往这儿来,正是为了”
她的眼睛渐渐亮起来,语中少了粘滞犹豫,重回干脆利落,“正是为了替自己挣个一世恣意安适,无拘束,无忧劳。”
“正是这个理儿,大娘万要遂了阿郎和夫人的拳拳之意,莫叫他们灰心。”佛奴嬉笑两声,顺手取过她手中的酒壶,“筵席未开,倒是独自先饮开了,里头装的什么酒?”
“五云浆。”风灵舒展了一下腰肢,自台阶上立起身便要走。
“小娘子家,莫要总吃酒。”佛奴嘟嘟囔囔地就着酒壶饮了一大口,辣得直咂舌,一面拿手扇着舌头,一面唤住她:“前院供案已摆下了,虽不在夫人跟前,规矩总还是做的。”
前庭的两个大铜火盆里燃起了高高的赤红火焰,柏叶干枝在火盆里“哔哔剥剥”地作响。风灵扫了一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