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地位,而且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英雄人物。西方学者称成吉思汗为“全人类的帝王”.
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成吉思汗为中国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并由他的子孙完成了大一统大业。1211年,新疆各地归属蒙古版图(察合台汗国);1247年,西藏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1253年,灭大理,结束了云南地区长达5oo年的地方独立局面,1277年灭南宋……从此,中国出现了第四次大一统。孙中山先生说:〃综观历史,元朝时期远比中国最强盛时期更强大了。”成吉思汗在客观上为中国的大一统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没有元朝就没有今日的中国版图。
蒙古帝国灭亡了东亚和西亚的许多国家,在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後的把东西方文明在版图上连在了一起,人类的全球化从蒙古帝国开始,蒙古民族在人类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蒙古帝国征战过程中不断吸收优秀的其他各民族将领来充实蒙古军队,尤其是大量地提拔任用回族、契丹族和汉族将领。到蒙古帝国全盛时期(忽必烈灭南宋後原民族将领的数目已经过蒙古帝国所有将领数目的一半,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战争思想在蒙古帝国的征战中挥到了极至,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第五十三章 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
目录'隐藏'
高丽王朝历史
高丽建国
北上扩张
辽国高丽战争
曷懒甸之战
武人政权
高丽蒙古战争
高丽灭亡
政治制度
文化宗教
高丽太祖
世系年表
王氏高丽与元朝关系
王氏高丽与高句丽的区别
王氏高丽对高句丽史的歪曲高丽王朝历史
高丽建国
北上扩张
辽国高丽战争
曷懒甸之战
武人政权
高丽蒙古战争
高丽灭亡
政治制度
文化宗教
高丽太祖
世系年表
王氏高丽与元朝关系
王氏高丽与高句丽的区别
王氏高丽对高句丽史的歪曲
高丽王朝疆域
高丽王朝(公元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氏高丽,是朝鲜封建王朝之一。
新罗末年,新罗王族弓裔建立泰封国,尚州土豪甄萱建立后百济国。918年泰封部将王建杀弓裔自立,建立高丽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基本统一朝鲜半岛。都开京(今开城),1392年被李氏朝鲜取代。
高丽王朝自称继承高句丽,实际二者并无继承关系。高丽有来源于论语“山高水丽”的附会。高丽的英文名“goryeo”源于高句丽的英文名“goguryeo”。而韩国的英文名“korea”是高丽英文名“goryeo”的变形。
佛教是高丽王朝的国教。历经16年时间雕刻成的高丽大藏经是世界瑰宝之一。高丽的青瓷制作手艺精湛。
'编辑本段'
高丽王朝历史
高丽建国
9世纪以后,新罗日益腐朽,再加上贵族叛乱和农民起义,国家统治机构趋向衰落,地方封建集团乘机扩张势力范围。公元9oo年,土豪家庭出身的裨将甄萱在完山州(今全罗北道全州)割地自立,建立后百济国。9o4年新罗王室庶子弓裔在铁圆(今江原道铁原)自称为王,建立了泰封国(后高句丽)。衰落的新罗、后百济和泰封三国鼎立时期,成为韩国历史上所谓的“后三国”。
弓裔称王建国后,王建从其父投弓裔,献松岳郡(京畿道开城),弓裔即以王建为松岳城主。918年,弓裔的部将王建以弓裔行为不轨和滥用权力而推翻了他,并寻求和得到了地主和商人们的支持(此时地主和商人的政治和经济势力都已远远胜过新罗政府),自己称王,改国号为“高丽”。
王建立国后,采取了敌对后百济,但与新罗友好的策略。935年合并新罗,936年吞并后百济。统一朝鲜后三国后,王建自封天子,迁都于自己的家乡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
王建建国以后,实行奖励农业的政策,限制残酷剥削的高利贷,建立起国家赈恤制度,这有利于人民经过长期战乱后的休养生息。王建还把1ooo多名奴婢恢复为“良民”,从而大大增强了国家权力的基础。956年,高丽王朝又公布《奴婢按检法》,使许多变成“奴婢”的农民恢复本来的“良民”身份。高丽王朝由于采取正确的政策,国家秩序逐渐走上正道,人民生活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因而巩固了新的政权。
高丽十道图(982年设)北上扩张
918年王建创立高丽政权后,积极北上扩张领土。为此与辽国生矛盾、纠纷,甚至演化成冲突(参见“辽国高丽战争”)。如果说在对待高丽国内豪族的问题上,王建采取了怀柔和推恩的策略,那么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建在朝鲜半岛北部采取积极北进的战略,大肆拓展领土。有辽一代,高丽已将领土北界,由前朝新罗时的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带,疆域大大过了新罗。
926年辽国灭渤海国。92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将渤海遗民(东丹国民)大量内迁辽东,一时间广袤的渤海故地变得地广人稀。西移朝鲜半岛的渤海遗民,削弱了辽国在这里的力量,辽国对原渤海地区特别是对朝鲜半岛北部女真地区控制减弱。高丽乘机对这里的渤海人和原渤海统治下的女真人等进行招诱、驱讨,不断扩张势力。高丽开始出兵与辽朝控制下的女真人展开对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争夺。
922年高丽修茸古都平壤,移民,置官设署,以西京相称,并以西京为基地继续向北扩展。高丽以平壤作为开拓西北领土的根据地和军事、政治中心,将现在的黄海南北道一带人民迁到平壤,定平壤为“大都护府”、“西京”。在王建经略北境的全盘战略里,平壤的重要地位是值得一提的。自公元668年被唐军攻破以后,平壤逐渐荒废,王建以防御女真侵扰为由将平壤升格为西京,派遣从弟王式廉为长官驻守。在高丽王朝的早期,西京平壤的长官拥有很大的权力,他只需要对国王本人负责,其部下官员的任免完全由长官自己决定。
高丽一面积极经营西京,一面于清川江以北筑德川、长青、安朔等城,将高丽与辽国之边界由大同江推至清川江;同时积极讨伐居住于鸭绿江沿岸的女真人,蚕食女真故地。为了防备辽国,高丽建立光军司,编成光军三十万。
与此同时,王建采取了移民实边的策略,将大量的人口从半岛的南部迁往北部。王建的这些措施增强了高丽北部的边防力量,大大拓展了国土面积。王建经略北边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到他统治的末期,高丽的北境已经远及今咸境南道的永兴和清川江的南岸,疆域大大过了新罗。
到93o年,高丽王朝修建了通德镇(今平安南道平原郡)、兴德镇(今平安南道殷山郡)、永清镇(今永柔)、朝阳镇(今平安南道价川)、安北府(今平安南道安州)等城塞,西北方领土扩张到现在的清川江一带。
此后,高丽又修筑了安朔镇(今平安北道云山郡)、朔宁镇(今平安北道泰川)、清塞镇(今慈江道熙川)、平虏镇(今平安北道宁边)等城镇。
993年辽国第一次征伐高丽后,高丽向辽称臣纳贡并与宋断交,辽则赐高丽“鸭绿江东数百里”。高丽率兵驱逐女真,修建了兴化(今平安北道义州西南)、铁州(今平安北道铁山)、通州(今平安北道宣川西北东林)、龙州(今平安北道龙川)、龟州(今平安北道龟城)、郭州(今平安北道郭山)六城。1oo7年高丽疆域已扩展到鸭绿江一带。
从1o33年到1o44年,高丽在今朝鲜半岛咸兴以南、永兴以北之间修筑长城,抵都连浦,并筑定州(今朝鲜咸镜南道定平)、宣德、元兴三关。此后,辽与高丽东北部就以这一线长城和三关为界。
11o4年和11o7年,高丽两次举兵入侵辽国女真所属的曷懒甸(今朝鲜咸兴一带)并强筑九城,女真击败高丽并收复曷懒甸(参见“曷懒甸之战”)。
113o年,高丽乘辽金政权更替之际,占领鸭绿江东岸的辽朝重镇保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义州)。
1258年,蒙古于高丽和州(今朝鲜永兴)设置双城总管府,管辖原高丽东北部地区。双城总管府隶属于元朝辽阳行省的开原路,存在近百年。
1269年高丽林衍废立事件中,崔坦杀西京守将纳城降元。127o年正月,忽必烈将高丽西京改为东宁府(后升东宁路),划归元朝辽阳行省。1289年,高丽上书忽必烈请求归还西京,忽必烈同意所奏。
1273年,元军攻占耽罗(济州岛)平定三别抄军后,在耽罗岛设立直属机构(耽罗军民总管府)进行管理,并屯兵驻守。1294年,元成宗新即位,高丽乘机上书要求收回耽罗岛,元成宗大方地表示这是小事一桩,于是耽罗回归高丽。
元末明初,高丽抓住元明更替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推行北上扩张政策,将其东北边界迅元末高丽疆域(1356年)向北推进。
1356年,高丽命枢密院副使柳仁雨为东北面兵马使,率军进攻元朝双城总管府。双城总管赵小生、千户卓都卿逃走。高丽攻占“和、登、定、长、预、高、文、宜及宣德、宁仁、辉德、静边等镇。”至此,1258年后归属元朝的高丽朔方道部分土地被高丽收复。
之后,高丽又继续北进,相继攻占了曷懒甸之战时设立的咸州,即元之合兰府(今咸镜南道咸兴)直至三散(今咸镜南道北青)的大片土地,势力达至伊板岭(即朝鲜摩天岭)。1362年元将纳哈出率军攻打三散、忽面等地,逼近咸兴。高丽派东北面将领李成桂迎战,纳哈出兵败北撤。咸州至三散地区并非属于高丽。高丽在向元朝呈文中声称:不仅双城,而且三散等地也是高丽“旧疆”,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双城一带确系高丽故土,而咸州以北地区自渤海时期起,则先后属于渤海、辽、金、元管辖,既不是新罗,更不是高丽王朝的“旧疆”。
此后,高丽逐渐向伊板岭推进,并越过伊板岭,向海洋(今咸镜北道吉州)一带扩展势力。
1382年,明朝命故元降将胡拔都深入到东女真地区,招抚当地的女真人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进抵端州,女真领金同不花降附,高丽命李成桂率兵出击,双方战于吉州平,明军败退。1384年明廷又派女真千户白把把山率7o余骑至北青州,这是明准备接管故元合兰府辖区的又一次试探,但由于兵力单薄,为高丽军击退。
1388年明朝准备在元双城总管府地区立铁岭卫的举动,促进了高丽加快向东北面展的步伐。高丽君臣表面上对明朝“事大以诚”,实际上力图进一步向女真地区扩展势力。
139o年,高丽越过伊板岭(摩天岭)于海洋设吉州万户府。翌年七月,派李必等“赍榜文招谕东女真地面诸部落”。
由于高丽大力向北扩张,到1392年李成桂代高丽即王位后,元朝合兰府辖区内的女真人,已大都附于朝鲜。如哈兰(今咸镜南道咸兴)都达鲁花赤奚滩诃郎哈,三散(今咸镜南道北青)猛安古论豆兰帖木儿,海洋(今咸镜北道吉州)猛安括儿牙火失帖木儿,甲州(今两江道甲山)猛安云刚括,洪肯(今咸镜南道洪原)猛安括儿牙兀难,秃鲁兀(今咸镜南道端川)猛安夹温不花,斡合(今咸镜北道镜城)猛安奚滩薛列,阿沙(利城)猛家朱胡引答忽等部,均受招抚。
《李朝实录》在颂扬李成桂开拓东北面的功业时说:“自孔州迤北至于甲山,设邑置镇,以治民事,以练士卒”,“延袤千里,皆入版籍,以豆满江为界。”
辽国高丽战争
辽国于926年灭亡渤海国后,高丽太祖王建对渤海故土被契丹所占不满,吸纳渤海遗民并积极向北扩张,将统治范围扩大到鸭绿江下游东岸。为了防止高丽与宋的联合抗辽,942年,契丹送给高丽5o匹骆驼,但遭王建拒绝。契丹来使被放逐到孤岛,所送骆驼也都被饿死。以后的高丽国王都对契丹采取敌对的政策。1o世纪末至11世纪初,为争夺鸭绿江以东的渤海国故地,高丽同契丹进行了3次较大规模的战争。993年,8o万契丹大军越过鸭绿江进攻高丽,高丽战败并请罪求和。高丽向辽称臣纳贡并与宋断交,辽则赐高丽鸭绿江以东女真故地。1oo9年高丽生政变,西京留守康肇杀死穆宗,拥立显宗为王。契丹趁机以为穆宗报仇为由,动4o万大军再次进攻高丽。康肇率军奋力抵抗,但最终不敌契丹而战死沙场。显宗逃离皇城,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