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找钟繇,不敢向前,站在门外。钟繇问她为什么不进来,妇人说:“您想杀死我。”钟繇说:“没有的事”,说完殷勤邀请,于是妇人便进到他的屋中。钟繇想把她杀了,但是感到杀死她十分遗憾,而且又下不了手。但最终仍砍伤了她的大腿,妇人立即跑了出来,用衣中棉絮擦血,血流满路。第二天钟繇让人去沿着血迹寻找,结果找到一座大坟墓中,棺中有一个漂亮的妇人,外表容貌身体如活人一样,穿着白绸衣衫,坎肩上绣有花纹,左大腿受了伤,妇人用坎肩中之棉絮擦腿上的鲜血。
这个故事当然纯粹是“小说家言”。
钟繇死于魏明帝曹睿太和四年(23o年),死时明帝穿孝衣凭吊,并谥之为成候,下诏赞其“功高德茂。”
钟繇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重要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书法成就经常被人称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
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其实,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就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功经过,说他少年时就跟随一个叫刘胜的人学习过三年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在学习书法艺术时极为用功,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据西晋虞喜《志林,钟繇曾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便求韦诞借阅给他,但因书太珍贵,韦诞没有给他,虽经苦求,韦诞仍然是不答应借给他。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曰,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急救,钟繇才太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无奈,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这件事也家们的虚构,韦诞比钟繇还晚死二十余年,钟繇怎么能去盗韦诞的摹呢?而且,钟繇身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礼?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为书法的提高确实作了不懈的努力。
另据《书苑菁华》记载,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这说明了钟繇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在苦练的同时,钟繇还十分注意向同时代人学习,如经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人讨论用笔方法问题。
钟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严要求。据说钟繇的弟子宋翼学书认真,但成效不大,钟繇当面怒斥,结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见老师。最后宋翼终于学有所成,名振一时。对于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钟繇、钟会父子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但都不是钟繇的真迹。褚遂良《晋右军王羲之书目》说,《宣示表》是唐代所传王羲之临本。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钟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书法的情况。《宣示表》真迹据王羲之曾孙王僧虔《书录》说:
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王导)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所传者乃右军临本。
调元》、《力命》、《贺捷》三表,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后几经辗转,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
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6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六帖”全部为临本,《丙舍帖》、《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体,是上乘之作。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巳远离钟体。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乙瑛碑》有宋人张稚圭石刻记云:“后汉钟太尉书”,但此碑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此时钟繇只有3岁,显然是误传。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说“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刘熙载等都给以极高评价。
作为书法家,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书论较零碎,散见于后世文集中。刘熙载《艺概·书概》云:“钟繇书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也记载有钟繇大致相同的话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以天地、天人来论述书法艺术,指书法艺术中存在的自然之气,把对自然奥妙的领悟运用于书法创作中,可以达到出神入化、赋造化之灵于笔端的境界。正因这种创造与太自然之钟灵毓秀气脉相通,故谓“非凡庸所知”。实际上,这种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以自然状书势,在书法艺术中追求自然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美学范畴。
卫恒《四体书势·隶势》载钟繇语曰:“鸟迹之变,乃惟左隶,(益蜀)彼烦文,从此简易。焕若星辰,郁劳云市”,此语见于《初学记》,内容主要谈隶书的演变及其笔法。
张彦远《法书要录》收有梁武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所谓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损、巧、称。主要也是指用笔方法、间架结构等。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定楷书,对汉字的展有重要贡献。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编辑本段'
史籍记载
简明演义传记
钟繇字元常,在汉朝任显职。曹操迎献帝后,钟繇一直负责西面的防务。马为父报仇,攻打长安,钟繇中计,失城而逃。魏国建,操用繇为相国,与华歆王朗并为三公,名显当时。
编辑本段'
历史评价
陈寿评曰:钟繇开达理干,…,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
第二〇二章 索靖
索靖
索靖(公元239—3o3年);晋代书家,中国书法史上成就卓著的书法家,字幼安,是西晋时期敦煌龙勒(今属甘肃省)人。他出生在一个累世官宦之家;官征西司马、尚书郎,封安乐亭侯,谥日庄。善章草书,峻险坚劲,自名日“银钩虿尾”。著有《草书状》一篇。父亲索湛,担任过北地太守。
索靖年轻时就有“逸群之量”,与同乡汜哀、索永等五人均在太,才艺绝人,驰名海内,被人们称为“敦煌五龙”。可惜,其他四人,相继早亡,独索靖一人“博经史,兼通内纬”,在文学和书法艺术上造诣很深。当时的显官名士如傅玄、张华等人,对索靖非常赏识,都乐意和他交朋友。
索靖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位有重要影响的人。他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张芝姊之孙,书法上受张芝影响很深。以善写草书知名于世,尤精章草(章草是隶书草化后的书体)。晋武帝时,他和另一大书法家卫瓘同在尚书台供职。卫瓘为尚书令,索靖为尚书郎。由于二人在书法艺术上独具风格,当时被人们誉为“一台二妙”。说他二人的书法与张芝有很深的师承关系。后人评价道:“瓘得伯英(张芝字)筋,靖得伯英肉”。
索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气势是相当雄厚的,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梁武帝萧衍称誉他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峻险处如雪岭孤松,冰河危石”。黄山谷也称道他书法为“笺短意长,诚不可及”。有人把索靖的字与张芝的字作了比较,认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靖”。两位大师的书法是各见所长。
索靖流传后世的书法作品有《出师表》、《月仪帖》、《急就章》等。宋代著名的《淳化阁帖》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迹。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平生最重法度,不肯轻易推许古人。一次,他路见索靖书写的碑石后,竟卧于碑下,朝夕摩掌,不忍离去。
索靖平生著述颇丰,著有《草书状》一篇,对书法演变、风格、气韵、用笔及章法等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有些基本观点,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还著有《五行三统正验论,此外还有《索子》、《晋诗》各2o卷,现已失传。
索靖一生担任过西晋的重要官吏。初举贤良方正,拜驸马部尉而出守西域,酒泉太守、尚书郎、大将军、散骑常侍等职。公元3o3年,河间王司马颗等举兵侵犯洛阳。索靖被任命力游击将军,率关陇义兵参加保卫洛阳之战,不幸在战斗中受伤而死,卒年六十五岁。死后被追赠“司空”,封安乐亭侯。
编辑本段'
史籍记载
晋书卷六十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А⑺麈酢⑺饔谰阋杼В勖D冢懦啤付鼗臀辶埂K娜瞬⒃缤觯ň父貌┚罚嫱谖场V荼俦鸺荩ぞ傧土挤秸圆吒叩凇8敌⒄呕刖敢幻妫院裼胫嘟帷0萱饴矶嘉荆鑫饔蛭旒盒N境な贰L悠屯ふ挪乇恚跃覆乓站耍嗽谔ǜ螅灰嗽冻霰呷N涞勰芍惺槔伞S胂逖袈奚小⒑幽吓嗽馈⑽饪す巳偻伲唐鞣伞>赣肷惺榱钗拉従阋陨撇菔橹郯-彵适ぞ福挥锌ǎ恫荒芗熬浮
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
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肜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