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情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楼兰情缘- 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无爱新觉罗溥仪(19967)19o8年~1912年宣统华龙陵园

    溥仪初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后在家属要求下移葬华龙陵园。

    清朝战争

    国内战争

    统一与平叛击败沙俄入侵的雅克萨之战

    年4年,清统一战争(灭大顺、大西和南明)

    年81年,清平三藩之乱

    年83年,清收复台湾之战(南明遗留问题)

    年—1757年,清平定准噶尔叛乱之战

    年-1759年,清平天山南路之战(大小和卓叛乱)

    年—1827年,清平张格尔叛乱(大小和卓遗留问题)

    农民起义

    年—18o4年,白莲教起义

    年,天理教起义

    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年—1868年,捻军起义

    其他

    年—1873年,陕甘回变

    年—1911年,兴中会同盟会领导的革命运动

    云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的穆斯林也多次生民变或起事,如陕甘回变。这些基本上以西部少数民族为主,许多都持续了十几年。与清初江南抵抗不同,此时清廷保护汉族民众免于受害获普遍支持。

    对外战争

    时间战争交战国结果

    年丁卯之役李氏朝鲜朝鲜败,求和,约为兄弟之国

    年丙子之役李氏朝鲜朝鲜败,成为清朝附属国

    年86年雅克萨之战沙俄沙俄败,《尼布楚条约》

    年-177o年清缅战争缅甸签订和约

    年-1789年清攻安南阮惠之战安南(阮惠)安南求和

    年-1792年清反击廓尔喀之战廓尔喀(今尼泊尔)中国胜,保卫了西藏领土

    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英国胜,《南京条约》

    年-186o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俄美支持)英法胜,俄国渔利,《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年-1878年清军反击阿古柏收复新疆之战浩罕国(俄英支持)中国胜,收复新疆

    年-1885年中法战争法国中国不战而败,《中法新约》等

    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日本胜,《马关条约》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胜,《辛丑条约》

    年东北军民抗击沙俄入侵之战沙俄沙俄胜,但未能实现其“黄俄罗斯计划”,《中俄收交东三省条约》

    清朝条约

    平等条约

    名称时间国家简介

    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连斯奇条约1727年中俄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恰克图条约1728年中俄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19o9年中日,日代韩明确中国对间岛(吉林延边)的领土主权,中韩以图们江为界

    不平等条约

    条约名称中方签约人失地赔款时间

    中英广州和约余保纯—六百七十万两1841年5月27日

    中英南京条约耆英,伊里布香港岛二千一百万圆1842年8月29日

    中英南京条约补充条款耆英—六百七十万两1843年7月22日

    中美望厦条约耆英844年7月3日

    中英虎门条约耆英844年1o月24日

    中法黄埔条约耆英844年1o月24日

    中俄瑷珲条约奕山6o万平方公里(黑龙江以北858年5月28日

    中俄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858年6月13日

    中美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858年6月18日

    中英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四百万两1858年6月26日

    中法天津条约桂良,花沙纳—二百万两1858年6月27日

    中英天津条约补充桂良858年11月8日

    中英北京条约奕䜣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一千3百万两186o年1o月24日

    中法北京条约奕䜣—八百万两186o年1o月25日

    中俄北京条约奕䜣4o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86o年11月4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明谊44万平方公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864年1o月7日

    中美增续条约前美公使蒲安臣868年7月28日

    中英新修条约普后章程869年1o月23日

    中日修好条约李鸿章871年8月13日

    中日北京条约奕䜣874年1o月31日

    中英烟台条约李鸿章—二十万两1876年9月13日

    中俄里瓦几亚条约崇厚—1879年1o月2日

    中俄伊犁条约曾纪泽7万平方公里九百万卢布1881年2月24日

    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李鸿章884年11月5日

    中日天津条约李鸿章885年4月18日

    中法新约李鸿章885年6月9日

    中英烟台条约续增条约桂良885年6月9日

    中葡北京条约奕劻887年12月1日

    中英印藏条约升泰89o年3月17日

    中美华工条约杨儒894年3月7日

    中日马关条约李鸿章万平方公里(台湾及澎湖列岛)二亿两1895年4月7日

    中日辽南条约李鸿章赎回辽东半岛3千万两1895年11月8日

    中俄密约李鸿章896年6月3日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李鸿章896年6月3日

    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李鸿章新界(租借九十九年898年6月9日

    八国联军辛丑条约李鸿章—十亿两,实际赔付约6o%19o1年9月7日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唐绍仪9o4年7月9日

    中日满州善后条约又称《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奕劻、瞿鸿禨、袁世凯9o5年12月22日

    中俄满洲里界约宋小濂14oo平方公里(额尔古纳河北部911年12月2o日

    国旗国歌

    清朝黄龙旗与中国历史上的其它朝代一样,清朝本来并无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清朝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年(光绪十四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世纪后期至2o世纪初,清朝曾先后使用《普天乐》《李中堂乐》《颂龙旗》作为半官方国歌或代国歌。直到1911年,清政府定《巩金瓯》为正式国歌,不过由于辛亥革命的爆,《巩金瓯》后来没有流行开来。

第一八六章 中华民国 一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1912949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简称民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中华民国的创立民国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它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世纪末年,由于清王朝**不堪和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深入,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纷纷探求救亡图存的办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展和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传播,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以孙中山为的一批志士仁人先选择革命救国的道路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成兴中会,提出推翻清王朝,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的活动一开始便和传统的王朝更替模式区别开来,而具有新时代的特点。但孙中山的创举当时还不能为广大群众所理解,追随他的志士,只有百余人年以康有为、梁启为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动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孙中山倡导的反清革命迅展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世纪初年,一批公开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国内出现。湖南有黄兴组织的华兴会,江浙地区有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湖北有科学补习所,四川有公强会,安徽有岳王会,广东有群智社等。包括兴中会在内的这些小团体,在组织形式上大都受传统秘密结社的影响,彼此缺少联系。它们动的反清起义或斗争相继失败,其领导人纷纷逃往国外。

    革命的挫折并没有使小团体的领导人沮丧,相反却给了他们反思、改组和大联合的机会。由于孙中山和黄兴的联合倡导,流亡到日本的革命党人于19o5年8月2o日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会员包括十余省的革命党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政党。孙中山当选为总理,黄兴负责执行部。仿照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建立起来的同盟会,以激进的民主主义纲领把小团体参差不齐的政治水平提到新的高度。这个纲领就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由此进一步阐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内容的三民主义。同盟会还宣布在未来的民国:“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个共和国的蓝图,对长期受封建君主**压迫的中国人民有巨大的吸引力。

    同盟会成立后,行《民报》等多种书刊报纸,揭露以慈禧太后为的清政府祸国殃民的罪行,抨击康有为、梁启等人宣扬的君主立宪主张,鼓动人民加入革命行列。经过与康、梁论战,反清革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同盟会在南方一些省区不断组织会党和新军起义。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是同盟会推进革命运动的基本战略。从19o6年萍浏醴起义至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革命党人前仆后继,共动十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给清王朝一次次打击,显示出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由于起义有脱离广大群众的单纯军事冒险倾向,没能从根本上威胁清政府的统治。而起义的连续失败,却使一些革命党人产生消极情绪,成为此后同盟会上层涣散的重要原因。

    场真正的下层革命,从来不单纯是少数英雄的业绩,而必然伴随着广大人民的普遍觉醒世纪最初的十年,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动荡之中,城乡群众自的反抗斗争如波涛相逐,一浪高过一浪。北方各省民变迭起。长江中下游各省连年生灾荒,饥民成群流入城市,抢米骚动时有生。为了抵制革命、缓和人民的不满情绪,清政府举办多种新政:练新军、兴学堂、成立各省咨议局、实行预备立宪,等等年底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后,三岁的小皇帝溥仪继位,其父载沣监国。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内部倾轧日益激烈。载沣放逐北洋新军领袁世凯,组织皇族内阁,企图把军政大权收揽到满族亲贵集团手中,从而引起立宪派士绅官吏和北洋军将领的普遍不满年5月清政府下令实行“铁路国有”。所谓国有,就是夺取民办铁路权力,转卖给列强,而拒不归还商民已集的股金。这一掠夺措施激起普遍的民愤。在与铁路权益有密切关系的立宪派士绅和革命党人的鼓动下,很快形成全国性的保路风潮,以川汉铁路经过的四川最为激烈(见四川保路运动)。当清政府由湖北抽调新军入川镇压民众时,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乘911年1o月1o日起义,一举攻占总督衙门,并迅光复汉口和汉阳。新军协统黎元洪和立宪派领汤化龙等都归附革命。黎元洪被举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军政府宣布中国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人民;号召各省响应革命,推翻清政府。

    武昌起义震动全国。各省革命党人纷纷动新军、会党或商会起义。本来反对革命的各地立宪派绅商多顺风驶舵,转向共和,把他们控制的省咨议局变为鼓动独立的机关。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有的弃职逃命,有的被迫表示拥护独立。武昌起义后一个多月,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上海、江苏、贵州、安徽、浙江、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先后宣布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月2日革命军攻占南京,长江上下游革命势力联为一气,南方各省均告光复。湖北和上海军政府都倡议组织临时中央政府月3o日,各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决定在临时政府未能成立之前,由湖北军政府代行中央政府职权,并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代表会议还决定临时政府设在南京,在南京召开大总统选举会。经过反复协商,革命党领导人多主张推举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月29日,十七省代表在南京选举临时大总统,每省一票,孙中山以十六票当选。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仍留在武昌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以五色旗为国旗。

第一八七章 中华民国 二

    中华民国的诞生

    中华民国诞生以前,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地大物博,文化灿烂,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可是在政治上,则都是帝王**,人民没有自主的权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