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反。十一月丁丑,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南面军前都部署以讨之。十二月丙戌朔,郑王重贵为广晋尹,徙封齐王。先锋都指挥使郭金海及安从进战于唐州,败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反。天平节度使杜重威为镇州行营招讨使。丙申,契丹遣使者来。戊戌,杜重威及安重荣战于宗城,败之。
七年春正月丁巳,克镇州,安重荣伏诛,赦广晋。庚午,契丹使达剌来。三月,归德军节度使安彦威塞决河于滑州。闰月,天兴蝗食麦。夏五月乙巳,尊皇太妃刘氏为太后。六月丙辰,吐浑使念丑汉来。乙丑,皇帝崩于保昌殿。
第一七〇章 后汉
后汉
编辑本段'
、五代·后汉
五代朝代之一。刘知远(即后汉高祖刘知远)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历二帝,前后约四年。
刘知远是沙陀部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七月,;任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开运三年十二月十七日(947年1月11日),契丹陷开封,后晋亡。刘知远亦曾向契丹纳贡,但当时人民坚决反抗契丹,有的方镇也拒绝投降。刘知远对契丹的南下先采取观望态度。次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称帝于开封,国号辽。二月,刘知远亦在太原称帝。他下诏诸道禁止为辽搜括钱帛,并诏慰抗击辽之民众,人心归附。三月,辽兵北撤。五月,刘知远出兵占领洛阳、开封,收复后晋末失陷的河南、河北诸州。六月,改国号大汉,史称后汉。改开运四年(947)为天福十二年,次年建元乾祐。与南唐、吴越、楚、南汉、后蜀、南平等政权并立。
乾祐元年(948)正月,刘知远死,次子承祐(931~951)继位;是为隐帝。承祐初立;大臣史弘肇、杨祐、苏逢吉、郭威等专权,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酷虐滥杀;杨祐为枢密使,权势最重。承祐疑惧,于乾祐三年十一月杀杨祐、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又密令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承祐被杀。后汉亡。
编辑本段'
二、后汉(东汉)
汉朝分东西两汉,古人谓西汉为前汉,东汉为后汉。(25-22o光武帝刘秀建立都城洛阳)
编辑本段'
三、后汉(前赵)(十六国)
西晋永兴元年(3o4年)刘渊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署置百官,建立汉国。
第一七一章 后周
后周
目录'隐藏'
简介
建国
柴荣改革
亡国
后周世系
编辑本段'
简介
五代之一。周太祖郭威所建。都开封。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陕西、安徽、江苏的大部,河北南部、湖北北部及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的一部分。历三帝(二姓),共十年。
编辑本段'
建国
后汉乾祐三年(95o)四月(一作三月),郭威(邢台人)以枢密使出为邺都留守。十一月,起兵攻入开封,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后汉隐帝被杀。次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是为太祖。改国号周,史称后周。改元广顺,仍都开封。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柴荣都是在五代时期难得的好皇帝,后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为北宋统一中原地区奠定了基础。
编辑本段'
柴荣改革
显德元年(954)正月,郭威病逝,养子柴荣(柴皇后之侄,邢台人)继位,是为世宗(即后周世宗柴荣)。柴荣继续进行改革,整顿吏治,严明军纪,士卒精强,为统一准备条件。柴荣即位时,后周疆域除今山西中部和北部为北汉盘踞外,略同于后汉,与南唐、吴越、南汉、后蜀、南平等国并立。世宗有雄才大略,致力于全国统一,显德元年,亲率大军在高平(今属山西)与北汉、辽国的联军决战,大败北汉军,迫辽军退走,初步巩固了北部边防。二年,兵击败后蜀,收复秦(今甘肃秦安北)、阶(今甘肃武都东)、成(今甘肃成县)、凤(今陕西凤县东)四州。此后,他三次亲征南唐。南唐主李璟被迫献淮南、江北十四州、六十县,与后周划江为界。六年,世宗又亲自统军北征,很快收复莫(今河北任丘北)、瀛(今河北河间)、易(今河北易县)三州和瓦桥(在今河北雄县)、益津(在今河北霸县)、淤口(在今河北霸县东信安镇)三关,计十七县。正当大军挺进的关键时刻,柴荣病重,遂回师开封。六月,病逝,子柴宗训(953~973)继位,是为恭帝。
编辑本段'
亡国
显德七年正月,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动陈桥兵变,废恭帝,建立北宋王朝,后周亡。后周的灭亡,标志着五代的结束,同时也预示了十国的终结:宋朝统一中原的行动就此开始。
编辑本段'
后周世系
后汉乾祐三年十二月(951年2月13日),郭威代汉称帝。自称周室之裔,虢叔之后,故国号周。都开封(属河南)。史称后周。显德七年正月甲辰(96o年2月3日),周恭帝柴宗训被迫禅位于权臣赵匡胤,后周灭亡。世系如下:
庙号/谥号姓名年龄在位时间年号年号起止时间世系生平简介
太祖郭威9o4年-954年951年-954年广顺951年-953年本姓常,随母改嫁郭家。后汉立,任枢密副使、检校司徒。隐帝时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祐元年(948年)加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乾祐三年十一月(95o年)起兵,攻入开封,杀隐帝,拥立刘赟为帝。十二月自立为帝,建立后周。旋回师开封,废刘赟。灭后汉。谥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葬嵩陵(河南开封)。
世宗柴荣921年-959年954年-959年太祖内侄,柴守礼子邢州龙冈(河北邢台西南)人。后汉时任枢密副使、左监门卫将军、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后汉乾祐三年(95o年)封晋王,加开封尹。太祖即位,任澶州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德元年(954年)加侍中,判内外兵马事。谥睿武孝文皇帝。葬庆陵(河南郑州)。
恭帝柴宗训953年-973年959年-96o年世宗第四子显德六年(959年)任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七年(96o年),被迫禅位于权臣赵匡胤。降封郑王。谥恭皇帝。葬顺陵(河南郑州)。
第一七二章 宋朝 上
宋朝
百科名片宋朝(96o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根据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为北宋与南宋,合称两宋。
目录'隐藏'
简介
宋朝简史
国号释义
宋朝国祚
立国之初
步入盛世
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靖康之耻
建炎南渡
偏安江南
忧外患
衰亡
宋朝帝王谱
宋朝疆域与政区
宋朝人口
政治军事赋役制度
经济
科技
中兴四将
宋朝(人名)简介
宋朝简史
国号释义
宋朝国祚
立国之初
步入盛世
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
靖康之耻
建炎南渡
偏安江南
忧外患
衰亡
宋朝帝王谱
宋朝疆域与政区
宋朝人口
政治军事赋役制度
经济
科技
中兴四将
宋朝(人名)
编辑本段'
简介
宋朝简史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年,崖山亡国。但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而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也颇有人在。宋朝的经济文化展与繁荣是规模空前的,农业,手工业,制瓷业,造船业等都十分繁荣。
国号释义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赵匡胤在陈桥动兵变即位,因其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定都汴梁(今开封)。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史称“南宋”。
宋朝国祚
宋朝的国祚对比起中国其他王朝的国祚来说是比较长的,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而中国其他王朝的国祚一般都比较短。
编辑本段'
立国之初
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庙号太祖。他本来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由于战功卓著,成为了后周世宗的宋太祖赵匡胤左膀右臂。世宗死后,继位的恭帝年幼,赵匡胤于是有了称帝的野心。显德七年春节,赵匡胤的党羽制造辽国进攻的假情报,当时的宰相范质急令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抵达陈桥驿,当日夜里他酣睡之时,被手下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拥戴为天子。后周官僚得知后已知无力回天,只得面对现实。周恭帝被迫逊位。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与开宝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收揽兵权,(历史上流传处“杯酒释兵权”的戏剧性,将手握重兵的将军与地方官吏的武将军权予以剥夺,委以虚职,并改以文官带军,将军权与财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中央。将领所管辖的士兵甚至不认识将领的事情屡见不鲜,宋朝因此得以免于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但是这也导致宋朝在军事上长期萎靡不振,让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失败。
宋太宗赵光(匡)义
宋太祖所面临的另外一项事业就是统一全国。赵匡胤在与赵普雪夜商讨后,决定以先南后北为统一全国之步骤。赵匡胤先行假途灭虢之计,灭亡了南平和楚。之后又灭亡后蜀、南汉、南唐三国。太祖一心希望统一全国,还设立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希望日后能够从辽朝手中赎买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976年)八月,太祖再次进行北伐。但十月十九日太祖忽然去世,留下“烛影斧声”的历史疑案。其弟赵光义忙于即位,全国统一事业暂告停止。宋太祖弟赵光义即位,庙号太宗。太宗稳固统治地位后,继续国家统一事业,先是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及吴越钱氏归降,其后再灭亡北汉。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太宗不顾大臣反对,趁灭亡北汉的余威,从太原出进行北伐。起初一度收复易州和涿州。太宗志得意满,下令进攻燕京。结果在高粱河遭遇惨败。此役之后,宋朝的战略便转为被动。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再次北伐,结果又败,著名的大将杨业也在此役中阵亡。之后宋朝在对党项的战争中也多失败,四川又爆民变。太宗的施政不得不转为重内虚外。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此而开。太宗还喜好书法,善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尤其是飞白体。连宋朝的货币淳化元宝上的字也是太宗亲题。
太宗即位之事颇有疑云,是为“烛影斧声”事件,民间也一直传说赵匡胤是被赵光义害死的。为确保政权的合法性,赵光义抛出其母杜太后遗命之说,即“金匮之盟”。金匮之盟起源于杜太后临终时召赵普入宫记录遗命,杜太后称要赵匡胤死后先传光义,再传光美(后改名为廷美),再传德昭(赵匡胤长子)。这份遗书藏于金匮之中,因此名为金匮之盟。虽然有金匮之盟的说法,但是太宗却先后逼死太祖之子德昭和德芳,又贬黜廷美到房州,两年后廷美就死于谪所。太宗长子元佐也因为同情廷美而被废,另一子元僖暴死,最后襄王元侃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太宗驾崩,李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