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又有新的进步。曲辕犁就出现在唐朝。还出现了新的灌溉工具水车和筒车。唐朝前期,仅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就高达一百六十多项。其中著名的如玉梁渠、绛岩湖、镜湖等。天宝年间,唐朝耕地面积达到八百五十万顷。粮食产量也有提高。天宝八年,官仓存粮达九千六百万石。长安洛阳米价最低时每斗仅十三文,青州、齐州每斗仅五文。唐朝后期,由于人口南移加上土地开垦及大修水利,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手工业
唐朝手工业分官营和私营两种。工部是主管官营手工业的最重要部门,直接管理的机构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少府监主管精致手工艺品;将作监主管土木工程的兴建;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建造。监下设署、署下设作坊。此外还有铸钱监和冶监等。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一般不对外销售,只供皇室和衙门消费。工人则分为工匠、刑徒、官奴婢、官户、杂户等。私营手工业较官营手工业比不达。唐朝前期主要手工业有纺织业、陶瓷业和矿冶业。唐后期,南方手工业大幅进步,特别是丝织业、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
'编辑本段'
文化艺术和宗教
文学
唐朝最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可算唐诗。自陈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是其中的几个代表。他们的诗作风格各异,既有对神话世界的丰富想象,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写,既有激昂雄浑的边塞诗,亦有沉郁厚重的“诗史”,还有清新脱俗的田园诗。这些诗作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律诗和古诗的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使得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美术
张萱绘《虢国夫人游春图》由于吸收了西域特征与宗教色彩,唐朝艺术与前后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阎立本、阎立德兄弟擅画人物。吴道子则有“画圣”之称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并吸收了西域画派的技法,画面富于立体感,有“吴带当风”之说。张萱和周昉以画侍女图为主,他们的著名作品有《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和《簪花仕女图》等。诗人王维擅长水墨山水画,苏轼称他“画中有诗”。
唐朝的壁画事业特别达。莫高窟与墓室壁画都是传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艺术同样出众。敦煌、龙门、麦积山和炳灵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时期步入全盛。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和四川乐山大佛都令人赞叹。昭陵六骏、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其中雕刻家杨惠之被称为塑圣。
唐朝时期,书法家辈出。欧阳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书法家。欧阳询的楷书笔力严整,其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虞世南楷书字体柔圆。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朝中后期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劲健洒脱,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柳公权的字体劲健,代表作有《玄秘塔碑》,世人称颜柳二人书法为“颜筋柳骨”。张旭和怀素则是草书大家。
宗教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大展。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开科取士。唐朝初年,高僧玄奘远赴天竺(现在的印度)取经657部,唐朝因此兴建了大雁塔来保存这些佛经。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科技
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唐朝都长安城与东都洛阳规划严整,盛唐年间的极盛时人口达到8o—1oo万。不仅是当时的世界一流大都市之一,也为后世留下了城市规划的样板。当时周边国家的都,如当时的:日本平安京、新罗金城、高句丽平壤和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都是仿照长安建造。唐朝的木结构建筑规模雄浑,气魄豪迈。佛塔形式也融合了中国与印度的造型,显得千变万化,多种多样。
'编辑本段'
对外关系
吐蕃
唐朝政府对外推行的是比较开放的外交政策。641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和同为一家。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唐蕃会盟碑现在还保存在拉萨的大昭寺。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突厥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唐军降服东突厥,突利可汗投降,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大量突厥人迁到长安,各游牧民族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西突厥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代门庭。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年),西突厥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西域至此成为唐朝廷的势力范围,期间唐军与当时的另一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开始交往。不过随着时间转移,
到了八世纪中叶以后,唐朝在与阿拉伯帝国的交战中挫败,唐朝势力也基本退出了中亚沙漠地区。
唐高宗永淳二年(682年),东突厥复国,边患日渐频繁严峻。武周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一六五章 唐朝 下
亚洲各国
唐朝由于经济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
'编辑本段'
帝王年表
一、李渊
谥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庙号:高祖
辈份:第一代
在位:61626(8年)
生卒:566——635(7o岁)
皇考:北周唐国公李虎子李昺子
生母:独孤氏
年号:武德(61626)
陵墓: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城东25公里之土原上)
二、李世民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庙号:太宗
辈份:第二代
在位:626——649(23年)
生卒:59649(52岁)
皇考:高祖次子
生母:窦氏
年号:贞观(627——649)
陵墓:昭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
三、李治
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庙号:高宗
辈份:第三代
在位:649——683(34年)
生卒:62683(56岁)
皇考:太宗第九子
生母:长孙皇后
年号:永徽(65o——655)显庆(656——661)龙朔(661——663)麟德(664——665)乾封(666——668)总章(6667o)咸亨(67o——674)上元(674——676)仪凤(676——679)调露(679——68o)永隆(68o——681)开耀(681——682)永淳(682——683)弘道(683)
陵墓: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和武则天合葬)
四、李显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庙号:中宗
辈份:第四代
在位:683——684(1年)7o5——71o(5年)
生卒:656——71o(55岁)
皇考:高宗第七子
生母:武瞾
年号:嗣圣(684)神龙(7o5——7o7)景龙(7o7——71o)
陵墓: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五、李旦
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庙号:睿宗
辈份:第四代
在位:684——69o(6年)71o——712(2年)
生卒:662——716(55岁)
皇考:高宗第九子
生母:武瞾
年号:文明(684)光宅(684)垂拱(685——6永昌(689)载初(689——69o)景云(71o——712)太极(712)延和(712)
陵墓: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六、武瞾
谥号:则天顺圣皇后
庙号:无
辈份:第三代
在位:69o——7o5(15年)
生卒:624——7o5(82岁)
皇考:武士彟
生母:杨氏
年号:天授(69o——692)如意(692)长寿(692——694)延载(694)证圣(695)天册万岁(695)万岁登封(695——696)万岁通天(696——697)神功(697)圣历(697oo)久视(7oo——7o1)大足(7o1)长安(7o1——7o4)神龙(7o5)
陵墓:与高宗合葬乾陵(今陕西省乾县西北梁山上)
七、李重茂
谥号:少帝
庙号:无
辈份:第五代
在位:71o(十天)
皇考:中宗子
年号:唐隆(71o)唐元(71o)
八、李隆基
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庙号:玄宗
辈份:第五代
在位:712——756(44年)
生卒:685——762(78岁)
皇考:睿宗第三子
生母:窦氏
年号:先天(712——713)开元(713——741)天宝(742——756)
陵墓: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
九、李亨
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庙号:肃宗
辈份:第六代
在位:756——762(6年)
生卒:711——762(52岁)
皇考:玄宗第三子
生母:杨氏
年号:至德(756——758)乾元(7576o)上元(76o——762)宝应(762)
陵墓: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十、李豫
谥号:睿文孝武皇帝
庙号:代宗
辈份:第七代
在位:762——779(17年)
生卒:726——779(54岁)
皇考:肃宗长子
生母:吴氏
年号:宝应(762——763)广德(763——764)永泰(765——766)大历(766——779)
陵墓: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十一、李适
谥号:神武圣文皇帝
庙号:德宗
辈份:第八代
在位:779o5(26年)
生卒:742o5(64岁)
皇考:代宗长子
生母:沈氏
年号:建中(78o——783)兴元(784)贞元(785o5)
陵墓: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十二、李诵
谥号: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庙号:顺宗
辈份:第九代
在位:8o5(1年)
生卒:761o6(46岁)
皇考:德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永贞(8o5)
陵墓: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
十三、李纯
谥号: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庙号:宪宗
辈份:第十代
在位:8o52o(15年)
生卒:772o(43岁)
皇考:顺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元和(8o62o)
陵墓:景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金帜山)
十四、李恒
谥号:睿圣文惠孝皇帝
庙号:穆宗
辈份:第十一代
在位:82o24(4年)
生卒:79524(3o岁)
皇考:宪宗第三子
生母:郭氏
年号:长庆(82124)
陵墓:光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尧山)
十五、李湛
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
庙号:敬宗
辈份:第十二代
在位:82426(2年)
生卒:8o926(18岁)
皇考:穆宗长子
生母:王氏
年号:宝历(82526)
陵墓:庄陵(今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