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错觉,自然是因为,即便是每一寸空气,都化作了剑魔之影无所不在的剑,他的锋芒早已填充满了天地之间的任何一处空间。
第五百六十八章剑魔之影,以管窥豹
“如此手段,倒也说得过去,不过若止于此,独孤剑魔之名,可要毁在你手上了。”言罢,一股通天剑意戮天而起直冲云霄,那无所不在的细小气剑被统统碾碎。
剑魔之影无以为意,反而说道:“不懂不摇,即便周身皆是破绽,也依旧叫人瞧不透,看不明。然而你既然急着出剑,即便这剑意通霄,保得住周身安泰,依旧避免不了出现破绽。”
“且看我这一剑如何?”
这分明是一个问句,但是从剑魔之影的嘴里说出来,却并不是问句。它仿佛带着莫名的味道,如同终结之语。
所以他刺出来的便是终结之剑。
很多人喜欢将绝招留在最后再用,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先用套招,寻得敌人的破绽,最后在用绝招一招定胜负。
但是对于沿袭了独孤剑魔踏上不周山前,一切剑道修为的剑魔之影而言,这中间的过程大可不必。一切剑法,只要在他眼前施展,他便洞悉了一切,然后需要做的就是出剑,终结一切。
看着这横行而来的一剑,古传侠脑海中闪过了无数的剑招影子。
这一剑仿佛像是一元剑意,包涵了一切的剑法在其中,故而让人无法捉摸。但是它又不仅仅于此,因为面对一元剑意,古传侠可以用暴力破解,任你何等剑法,我且蛮横一剑破之。
这一剑同样还有着无敌剑意、孤独剑意、有情剑意、绝情剑意等等剑意在其中。
九为数之极致,独孤剑魔的九道剑意,包涵了这世间一切的剑法理念,故而这终结一切的一剑,已然是这世间一切剑法的终极。
它是最后的一剑。
剑道终途,剑之绝境。
无论是什么样的剑客,看到这一剑,都会陷入无止境的疯狂与绝望。
古传侠终于知道,杨过天昔日是如何走出这无名的山谷,万剑寂灭的剑冢。因为在杨过天的心中,其实重要的从来都不是剑。
既然不是剑客,那自然就不会葬剑于此。难怪剑魔之影会称呼他为盗墓贼。
这一剑就像是一条通天坦途的终点,是一堵打不破的墙。
你无法逾越,也无法摆脱。
坦白来说,面对这样的终极一剑,古传侠忽然忘了该如何反击,忘了该如何出剑,忘了自己会武功,忘了自己是大名鼎鼎的梦主。
他就像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面对这一剑,束手无策,只能等死。
剑道为峰,见之成空。
古传侠感觉到了自己最核心的剑心动摇,他看到了路的尽头,迎面而来的不是喜悦和兴奋,而是一种哀伤和绝望。
假如将剑道比喻成人生,那么剑魔之影挥出的这一剑,便是人生尽头的死亡。面对这样的路之终点,又真的有谁可以释放一切,彻底的坦然面对?
古传侠如今在这一剑之下,能够做的只有一件事。
他不去看那即将刺穿他心脏,同时湮灭他元神的一剑。而是回头看了看这片荒芜、孤寂的山谷,他看到了那山谷之外勃勃生机,看到了断崖的另一边,奔腾的江河。
《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有言:“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
而就在这近乎凝固的生生灭灭之间,那一丝缝隙里透露出了一道微薄细弱的光。
那挡在大道通途之上的墙上,裂开了一道缝。
天缺了一个口,死亡的尽头,延续着全新的生命。
“闲看数着烂樵柯,涧草山花一刹那。”
“剑魔前辈好大的气度,好高的风采。他断了路,又续了路,将之如此赤、裸、裸的摆在无数人面前,却无奈众生眼拙,视若无睹。”
“浪费了天生一对招子”
上前一步,古传侠直面那终结的一剑,任由那长剑贯穿自己的胸膛。
下一刻,古传侠也出剑了
他这一剑迸放出微弱的光辉,仿佛生命的烛火在狂风中摇曳的最后一缕残光。又仿佛像是幽冥路上,跳动不休的鬼火。
这一剑刺向了剑魔之影,也刺向了苍天大地。
轰
这一剑,仿佛斩断了天地,让一切重开,别出生机。
道已绝,路已断,前路受阻,望断天涯,该当如何?
道绝修道,路断补路,前途有阻,便一头撞上去,只要不死,天堑通途。即便是死了,也当有修坟指路,不弃一生之念头。
独孤剑魔埋葬了自己,埋葬了剑,正是为了指路。
看着剑魔之影在自己的剑下在那天际洒下的阳光下,逐渐变得虚幻,古传侠却听到了他爽快的笑声。
“他在山中等着你,速来”
“好告诉他,我不会让他久等。”
胸口的伤口迅速的弥合,那一剑本就是以断绝一切之剑意,斩灭生命,破灭剑心。剑意既灭,前路已开,区区皮肉之伤,于古传侠而言完全无碍。
山谷犹在,但是此时的剑冢之地,已然真的化作了一处寻常的山谷。或有繁花开满谷,或有清泉灌草木,但是这样的美丽,已然不及昔日剑魔之影犹在时的亿万分之一。
剑路已开,虽然只是一道光,但是古传侠却已经看到了更远处的风景。
飞回梦中世界,古传侠于自由峰后山,开辟剑林。将那埋葬在剑冢中的万千剑道都留在了剑林之中,留待有缘。
做完这些之后,古传侠便召回诸多弟子,破天荒的开始细心教导。
就连楚狂也毫不例外,这倒是让楚狂‘受宠若惊’,心中却是踹踹不安的很。
逐渐的古传侠不再满足于只是教导自己的弟子,而是直接在自由峰下立下讲坛,每隔三月便开讲一次,每次一讲便是七天。
这倒是一桩盛举,梦主之名也以更快的速度在诸天万界传播。
几乎没有人知道,古传侠为何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只有李沧海等亲近他的人才晓得,古传侠这是着急了。
他着急的想要成为大宗师,他着急的想要看到那座不周之山,他着急的想要见到那个人,然后真正的与他一战。
只是和他留下的影子比剑,这还不够···远远不够。
时间不断的冲刷,古传侠在时光之中侵入的越来越深。此时若有人再看古传侠,都会觉得他异常的古老。仿佛活了数千年一般。
而就在三天之后,古传侠与王阳明约定再次比斗的期限就到了。
以创世和末世法则为赌注。
无论是谁夺得了对方手中的赌资,都可以借此领悟始终之道,明悟从开始到终结,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与奥妙。
第五百六十九章今夜无人入眠
古传侠独坐云台之上,高声讲武,云台之下,数万人乌压压的一大片,却满场鸦雀无声。全都露出如痴如醉的表情,有人听的兴起,忍不住想要高呼,却又迅速的捂住自己的嘴巴,只露出双眼圆瞪,鼓胀的凸出。
“故而武道之强,在于自身,真气、血气、神元之气,三者合一,便能以武道意志调动天地能量,发出绝强之击···。”
由浅入深的讲解完毕,古传侠轻轻一敲手边的玉钟。
清扬的声音朝着四面八方扩散,人们脸上都露出惋惜之色,却又都扣头散去,不敢喧哗。
而云台之上的古传侠,浑身故意昂扬,几乎让人忽略了他的成长历史,忘却了他的真实年龄,直将他当做是中古时代的圣人。
会有这样的状态,自然是因为古传侠又有分身破命,让他与时光联系的更加紧密。只是除了第二次破命是一道破命,定立因果大道之外,其余几次破命,都只算是寻常破命,尚未寻得本源大道,故而直接融入了二次破命的分身之中,继续游历诸天,寻找白骨阴阳冠的碎片,以及有关神石的线索。
待到人群散尽,古传侠步入万界比武大会场之中,坐镇于大会场的最高观武台上,俯视着满场沸腾的万界比武大会场。
大会场中正在进行第五十届万界比武的决赛。前来参赛的选手,虽然远远比不上第一届时的英才辈出,却也踊跃出了不少的后起之秀。
其中最为抢眼的,便属梦主古传侠的三位弟子,燕赤霞、南宫乱红以及知秋一叶。
活了二世,又有古传侠的细心栽培,加上三人本也天资聪颖,占据了梦中世界新生的气运,修为都到了只差一步便可破命的程度。
他们的命数,自然是与王阳明的三位弟子决斗,无论胜负,命数一消,气运开始散去,便是踏上破命之路的开始。
比武擂台割裂的小世界破开,燕赤霞战胜了知秋一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成为了第五十届万界比武大赛的第一名。
当然万界比武已经开到了第五十届,这所谓的‘第一’自然也就注满了水分。至少从第三届万界比武大会开始,就没有破命阶的强者前来报名参赛。渐渐的也就约定俗成的,唯有破命以下的武者,才能参与万界比武大会。
虽然整个比武大会的档次下调了,但是对于诸天万界的武道促进其实更有好处。
交流总在底层,到了一定高度,每个武者都有他自身顽强的武道意志,难以动摇。汲取他人的长处,固然有益,但是说起具体效果,其实也就一般。
比武大会落幕,满场的观众却几乎无人离席。
江湖上没有什么事是真正瞒得住的。
古传侠与王阳明,二十年前立下的赌约,在当年或许还算隐秘,时过境迁这隐秘的消息,却早已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传遍了整个梦中世界。
以至于大伙都知道,就在今晚过后,待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升起,古传侠的三位弟子便要和王阳明的三位弟子决斗,用弟子决战的方式,决定出创世、末世两道法则的归属。
寻常武者自然不懂创世、末世两道法则的珍贵之处,也不知道它代表着什么意义。自然江湖上以讹传讹,流露出诸多版本的故事。
归根结底,终归不外乎是神功、神兵、神药,却是小看了这两道法则。它们的作用又岂是一般的神功、神兵可以媲美的?
这一夜十分漫长。
在黎明时分,王阳明终于带着三位弟子从天外而来,直接顺着梦中世界对外的缺口飞入,并没有向古传侠借道。
这不是王阳明小气,而是因为比武较量,斗的既是武,也是心。古传侠借道给他们,那他们心气上便会先天的弱了一筹。
关键时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古传侠的视线从王阳明身后扫过。
顾炎武、黄宗羲、张居正,这些都是留名青史的人物。作为儒家武修,他们自然也是格外的出类拔萃。
特别是张居正,古传侠从他身上感受到了隐隐的道意。或许日后也是一个以道破命的角色。
古传侠的诸多弟子之中,除了不见踪影的石宗坚,或许也就只有燕赤霞能与之相比。至于古离歌、楚狂,却还差了些。
古离歌缺之在资质,楚狂缺之在心性。
“王圣二十年不见,风采依旧啊”古传侠站在观战台上,一步踏出已入得云霄之外,抱拳冲着王阳明说道。
王阳明微微淡笑,眼神中略带疲惫。
这二十年来他守着王重阳的尸体,很是面对了几波袭击。而王重阳二十年不曾从地府归来,也让王阳明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这一次前来应战,也是和杨过天达成了一些协议,让杨过天暂时代替他看守王重阳的尸体。至于周百通···不说也罢这就是个抓不上手的。
“梦主客气了倒是梦主二十年不见,身上古意昂扬,显然是大有精益,我如今怕是比不了了。”王阳明说道。
儒家虽然是三教之首,底蕴却是来自于中古和上古末期的诸子百家,按部就班,走到圣人境界,再想往前一步,反而更难。
因为无论是佛是道,还是散修,立道之后成为大宗师,都是布道诸天,传承武道,留下传说。唯有儒家是以著言立说,传递自身思想,让自身的思想获得无量诸天的认同,成为传说,晋升大宗师。
而改变思想,往往就是最困难的。
当然这也是必然,儒家武修有教无类,不限资质这是其一。前期走对了路子,精进极快这是其二。不假于外,不求外物之填补,无需神兵、灵药,自炼心中一口儒家正气,这是其三。
占了这三个便宜,若无半点代价,那儒家武修早已称霸诸天万界,任由那佛道二门,于远古留下了什么伏笔后手,都无用。
“闲话不多说,你我二人各自之意,也都清楚。不如这就先必过一场?”古传侠伸手一引,将王阳明引到自己坐镇的观战台上。
此台子上,有灵花异草芳香扑鼻,有灵泉若乳,个中有龙鳞金鱼来回跳跃,更像是一场休憩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