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三国之静水深流-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奕点着头,然后一扭身朝向门口,边往外跑边欢呼叫着:“娘,娘,奕儿有替得爹爹承诺了。娘,奕儿要吃云片糕!”

郭嘉听完眯眼含笑,小声佯骂了一句:“臭小子,敢联合娘算计老子了?看明天怎么整?”

第二天的时候,郭奕就正式开始了他鸡飞狗跳的启蒙生涯。小郭奕压榨和反压榨中艰难地求存,整天被老狐狸一样的老爹欺负的眼泪汪汪,但为了自己的小小男子汉尊严,还死活不肯向蔡妩告状求援,以至于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郭奕一见郭嘉就会本能地转脑子防备警惕,生怕自己被老爹莫名其妙坑了一道后不知道自己哪里被坑了,还傻乎乎挺感激他爹为他着想呢。

 而蔡妩对这父子俩相处完全不提任何异议。郭奕五岁的时候,蔡妩跟郭嘉商量,想请一位武习拳师什么的来给郭奕当西席先生。郭嘉摸着下巴,笑模笑样大言不惭地说:“其实,为夫也可以教他的。君子六艺,虽然学的不太扎实,但教奕儿还是绰绰有余的。”

蔡妩眼角一抽,赶紧摆手打消他这念头:算了吧,就郭嘉那四两的劲,弓拉开拉不开都是一个问题,让他教儿子,不是误子弟,是误自己子弟啊。

 于是蔡妩思量来思量去,想起一个熟来:那位教过管休,教过蔡威的顾姓老拳师。他蔡威出走后,蔡府呆了没多久就回了乡下老家。闹灾荒那阵子,蔡平想起他生活清贫,只靠几亩薄田度日,念着他好歹算是自己好友和兄弟的授业恩师的份上,很是周到的派接济了。顾老头儿倒是也没推辞,只是每每受粮受米都拿刻刀记下,然后嘱咐儿子儿媳将来记得还上。

 蔡平当时也不放心上,反正蔡家不缺那些米粮。倒是今年丰收,顾雍竟的让儿子把米粮送到蔡府了,而且还附带了利息,看的蔡平很是咋舌,对顾老头儿也生出了几丝敬佩。甚至专门写信给蔡妩说了这事,觉得蔡威当年出走这么早,没能其门下更好学业,实是一大损失。蔡妩看信后就记下了这个,这会儿给儿子找武席老师自然想到的头一个候选就是他。

 于是蔡妩写了封言辞诚恳地信让柏舟和郭友一道带着礼物到颍阳顾雍家里送行。却不知第三天的时候两有些垂头丧气的回来了。然后把顾雍老爷子的意思转述给蔡妩:“顾某老了,使不得刀剑,拉不了大弓,不能误子弟,夫还是另择高贤吧。”

蔡妩一听这话就只是推托之词,于是也没管什么路遥道远,直接拉着郭嘉和郭奕,上车一道去拜访顾雍了。结果到了顾雍家里,老爷子身体硬朗,正精神烁烁地往箭靶上射箭。弓箭大小不论,但年近七旬的老能六十步开外箭箭正中靶心,绝对是个不输廉颇的老头儿啊。

 郭奕眼睛闪烁,挣脱蔡妩的手,跑到顾雍面前,很自来熟地扯住老头儿衣服:“爷爷,爷爷,能教吗?”

老头停下动作低头看向郭奕,神色恍惚了一下,轻声喃喃一句:“威儿?”随即反应过来,有些迟疑地说:“是……蔡威的……外甥?”

郭奕点点头:“蔡威是小舅父。叫郭奕,母亲是他二姊。”

顾雍了然:“是二姑娘的孩子呀?这也难怪了。”说完抬起头才看到篱笆外站着的郭嘉和蔡妩,低头无奈地笑笑,然后把请进屋子。

 待上茶后,蔡妩安静地坐郭嘉身后,听郭嘉给顾雍说明来意。

 顾雍听完郭嘉的话后,沉默地低头沉思半晌,终究还是婉拒:

“顾雍一生收徒有三。大徒弟曹性,资质一般,十年艺成,却不吭一声离去投了并州。二徒弟管休,聪慧沉稳,最得心,却还也早早离家,投军幽州;三徒弟蔡威,师兄弟中资质最好,也是最机灵聪明的一个。却也是最不让放心的一个,顾雍他身上花费心血最多,但如今下落不明的却也是他。”

 “顾雍老了,老就爱回忆往事。顾某早年也曾和童渊、王越交好,可惜终因对武道一事不同看法而各自分道扬镳。童渊认为说武道该达济天下,扶危济困。王越却是认为艺不分文物,终究要赋予帝王家。顾雍不过一届百姓,做不得他们的格调,只不过就觉得武术终究是强身健体一道,不该让它成为功名利禄的垫脚石和攀天梯。”

 “可惜那三个徒弟却不这样想,艺成也罢,艺毁也罢,都早早离了家本着战场施展去了。战场啊,刀兵无眼,杀伐不断,哪里就真如他们想的那么简单?顾某每每想到这同出一门的师兄弟他家战场相遇,引弓相向就时时后悔:当年若是没有教他们这一身的本事,说不定他们不会投军,还窝家里老老实实过太平日子。不会血火洗礼,戎马倥偬。”

 “奉孝先生,二姑娘,们的意思,老朽已经知道了。但是老朽已经年岁渐长,心力不济,再经不起徒弟的一番折腾,所以,对着二位的好意,老朽只能抱歉婉拒。”

蔡妩听完张张口还欲再说什么,就被身边郭嘉一把拉住,使了个眼色止住。郭嘉站起身,冲着顾雍长身一礼,抬头对着顾雍歉然道:“顾公之言,嘉已明白。今日上门叨扰实嘉之过,还望顾公勿怪。”

雇佣见此赶紧摆手:“奉孝先生哪里话,是顾雍无福教授令郎罢了。”

郭嘉笑着摇摇头,打眼色给蔡妩让她带着郭奕出去后才站起身:“顾公和童枪师以及帝师王越认识?”

顾雍愣了下,点点头叹息一句:“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会儿还都年轻,一个擅弓箭,一个擅长枪,还有一个使了一手好剑,虽表面看似毫不相干,武道上一事,终究是殊途同归的。故而们三那时也常常聚一处讨论武学奥义。只是后来,渐有分歧,到底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郭嘉听着眼睛闪了闪,点头后谢过顾雍,然后冲顾雍施礼告辞。顾雍被郭嘉举动弄的莫名其妙:难道奉孝支出去妻儿就为了问那一个问题?就这么简单?

 倒是车上时,蔡妩也好奇的问了郭嘉屋里跟顾雍说了什么,郭嘉实言相告后眯眼看着郭奕:“奕儿,看听明白顾雍老先生的意思?”

郭奕眨巴眨巴眼睛:“爹爹,顾雍老爷爷是不是说他不想让徒弟出仕?”说完偏偏头,很不解地问郭嘉:“为什么他不想让徒弟出仕呢?”

 “儒,道,法,墨之差罢了。”

郭奕想了想,似有所悟地点点头。蔡妩看看儿子,又看看郭嘉,对父子俩随时教学的状况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等回到榆山的时候,郭嘉一家刚进门,就见杜若匆匆从大门跑出来,看到郭嘉以后喘着气说:“姑爷,文若先生来咱们府上了。”

郭嘉皱眉,刚想问什么就见荀彧紧接着跟出门来,一把扣住郭嘉腕子:“赶紧跟走,志才病危。” 



94 鄄城有公执着身


在戏志才的府上的书房里;本应该是好好休养着的某位军师,这会儿却躲着老婆孩子偷偷跑到书房,从成堆的公文里随手抽起一卷竹简文书打开细阅,阅完后眼睛弯起,摸着下巴,脸上浮现出淡淡笑意;只是嘴里却毫无同情之态地说了句:“啧啧;可惜范县的大户喽;这次可得让文若整惨喽。”

引他发感慨的文书上是一条范县治政的回报。屯田之事遭蝗灾突袭,成效立减;而县内百姓也跟着饥寒交迫;但城中大户商行却趁机哄抬物价。这现象要是在太平年代;早就被朝廷下令打压了。而在乱世中,各路诸侯忙着争地盘争兵马,忙着拉拢各地世族豪强,根本无暇顾及这事。

 但是放在范县让荀彧看到就不成了。荀文若先生在灾变刚起时,就下了一条颇令人惊异的政令:“凡天灾之年,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者,杀无赦。”政令下去以后,各个地主大户,世家商人很是不以为然,虽表面恭恭敬敬地冷眼观察,但心里却嗤笑:切,你荀文若是不是脑袋被蝗虫啃了?不抬物价我们赚谁的?天灾之年不抬价难道丰收年抬价?当我们傻子呀?

 于是人家根本没拿那条政令当回事,还是该干嘛干嘛,仿佛荀彧就是个摆设。哪知道荀彧他还真把自己当摆设了,政令颁出后,这位爷跟忘了自己下过什么令一样,该忙忙,该闲闲,压根儿没有打算执行政令的意思。地主们放心了:就说嘛,你荀文若自己还是世家出身呢,怎么可能不明白这里头的弯弯绕?要办我们?那就是在砸你们自己家的门路。于是更加放开手脚,明目张胆的违令违法。

 结果半个月以后,老几位家忽然收到一封请柬,居然是荀彧诚邀他们赴宴。几个老滑头商量后觉得此事可行:怎么说荀彧也算半个自己人,应该不会做什么唐突事。于是收到请柬的众位很安然地赴宴去了。谁知酒过三巡,上首的荀彧忽然起身,收了一脸一脸温润笑意。拿着一卷竹简,当着满庭宾客的面朗声念出四十几个名字,然后杯子一摔,呼啦啦几百个兵丁涌入厅中,荀彧声音利落:“把刚才念到名字的全部锁拿下狱。”

紧接着就是一阵枷锁上脖,镣铐上手的声音,所座宾朋还未及反应就被拽到了大狱里,连给外头招呼支应一声的机会都没有。而厅里剩下几个也战战兢兢地看着荀彧:我去,敢情这姓荀的在这儿等着人呢!这这……这哪是请人吃饭?分明是鸿门宴嘛!

 谁知荀彧见人被带走后竟面不改色地回过神,温文有礼地对着剩下的人赔罪,然后很小心地透露:“我这也知道大家伙都有难处,这样不也是没办法嘛。其实我倒不是真想杀他们,怎么说我家也该算咱们中一员,咱们还是一路的不是?只要你们回去不再抬物价,我还是能想法子救人出来的。”

几位“漏网之鱼”一听赶紧把耳朵支楞起来,眼睛闪闪地望着荀彧。荀彧面色不见,声音温唇优雅,不疾不徐地提示:“诸位忘了,本朝有律令:凡判死刑者可以金赎。”座中几位一听,恍然顿悟:敢情搞了半天你就是要钱啊?行,这个不难,咱有的是,给就行了。结果这时也不知哪个倒霉孩子忽然冒出一句:“那要是没钱赎人呢?”

荀彧转头笑笑,捋着胡子温雅地答道:“太史公当年也是因为无金赎己吧?”

场中人呼吸一滞,反应过来冲荀彧满脸讪笑,拱手推脱着告辞离去。然后当天晚上就有被抓之人的家属带人抬着一箱箱的钱帛进了荀彧官邸,看的官邸守门士兵咂舌不已:心说这下子大人总算不用为军饷发愁了。谁知荀彧走出后漫不经心地扫了眼箱子,一言不发只拿眼神询问着来人。来人倒是机灵,低头恭敬地回答:“荀大人,这是五十万,您看能不能放家父出来了?”

荀彧皱皱眉:“彧听说如今谷一斛便是五十万。令尊大人姓名只和谷物相平?”

 “荀大人的意思是……”

 “荀某什么意思也没有。只是为公子枉担不孝之名惋惜罢了。”

来人咬咬牙,对着荀彧行了一礼后:“多谢荀大人提点,小子这就回去准备。”

如此情况对着不同的人发生不下几十次后,守卫看着仓房里渐渐堆积的钱粮和大狱里渐渐减少的人数,不由看着荀彧啧啧称奇:荀先生平日看着很温和很无害的一个人,敢情这温和无害的人阴起人来也是相当可怕的呀。

 而负责给荀彧那边起草文书送往鄄城的副手看了以后也是不由一个哆嗦:搞半天荀大人下政令不是为了杀鸡儆猴压物价,而是要釜底抽薪酬粮饷啊。哎哟,这大人就是大人,要搁我我肯定想不出那么弯弯绕的点子。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给鄄城那边反馈汇报吧。

 于是这番情形就被记录下来,以文书形式到了鄄城,然后又被曹操帐下刀笔吏誊抄后送到了军师戏志才手里,这才有了戏志才看到发笑的那一幕。

 只是戏志才那声笑音未落,就听自己书房门“嘭”的一声打开,他家夫人高翠正面无表情地站在门边,看着他不言不语。

 戏志才跟做贼被抓一样,“嗖”的一下把竹简藏在身后,然后看着高翠嬉笑道:“哎呀,毓秀啊,你怎么来了?怎么进来也不让下人通报一声?”

高翠冷哼一声:“我倒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在自家院子里走动还需通报了?怎么,你做亏心事担心我看见了?”

戏志才立刻摆手:“没有,没有的事。我在这里不过就是在榻上躺得闷了,随便走走,走走而已。”

 “随便走走?随便走走你就能走到书房?姓戏的,你当我是傻子呢?”

戏志才赶紧一把捂住嘴,陪着笑脸:“不敢不敢。夫人怎么可能是……不是,是我说错话了。这就出去。”说着站起身,想趁着高翠不注意把竹简放回桌上,却被眼尖的高翠察觉动作,眯眼问道:“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戏志才动作一僵,来不及藏起竹简,高翠就已经来到身前劈手夺过,展开一看,不由脸色一黑,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夫君,声音古怪:“你如今行啊你,都敢背着我偷偷搞小动作了。说,这是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