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她在东西方的奋斗-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永远。”他冷静地回答:“我早已想过了,我死后,骨灰撒到大西洋。”


她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已经离了婚,在他结婚无任何障碍。如果说中国女人特别看重名份,那么西方男人的名份观更为强烈,然而,为了爱,他不计较。


她觉得,他跟以往的异性密友是有点不同,在有意无意不知不觉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少了汹涌澎湃,少了飞珠溅玉,但是,生命不正在走向黄昏吗?该从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自然了。


都很冷静。但那不知何时何地碰撞出的星星之火,已慢慢地燃着了,不是烈焰熊熊的燎原大火,是冬天中国人家的陶瓷钵中的炭火,红红旺旺的暖光中,黑炭白灰叫人分外怜惜,在黑白间偶会映出青绿的光影,那是黑炭的原始生命青绿的回光返照。她忘不了中国的炭火钵。


他们成了一对不结婚的爱人。


当然有人不以为然,她与陈纳德还算生死恋么?一千个春天还有树杪百重泉的清纯又奔腾的壮丽么?


她是一个高贵又挚情的女人,可更是一个极普通的女人,普通女人的正常渴求,她都有,否则,她就是一个不正常的女人了。她从来没想过要立什么无形的贞节牌坊,那简直是贻笑大方的愚昧。但是至今没有谁能替代陈纳德在她心中的位置,真正的刻骨铭心的爱只有一次。


曾经沧海难为水。


她很坦然地说:“一个人在世上活了几十年,假如没有点感情上的波浪,没有爱和被爱,那么不管他封侯封官,总是白活了。因为即使享尽了富贵荣华,假使没有人和你分享,那又算什么。中国人说升官受禄,为的是光耀门楣,但当你独处之时,能得几个知心?”她还很客观地说:“男女之间的情与爱有的可圈可点,有的无一是处。”


她回想起与陈纳德争看的传记《没人知道的林肯》。其实最打动的不是林肯的为自由不屈不挠的奋斗,而是两个女人在他心中刻下的永恒的创伤!他的初恋之人安丽芝被伤寒夺去了才19岁的生命,沉溺于爱中的林肯几乎自杀。后来他走出恋人的故乡去他乡谋求发展时,高贵美丽的玛丽塔德小姐认定了他将是未来的美国总统,她不断地追求他,可就在结婚之日,林肯却毁了这婚礼!两年之后,命运又让他与玛丽重逢,他们再度举行婚礼。就在他穿上新郎的礼服要去接新娘时,一个小孩天真地问他去哪儿,他痛苦地回答:“我大概是到地狱去吧。”他与安丽芝,有爱无缘;他与玛丽,有缘无爱。然而如若他与安丽芝有缘结合的话;很可能美国不会有这位总统;可玛丽分明成就着他成为一位杰出的总统!世间的事是这样地两难抉择又别无抉择。罗斯福总统不也在夫人埃莉诺与情人露西间周旋不已么?难道在种种捉迷藏中他的心田就只有欢愉而没有苦涩?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正与露西在心爱的佐治亚温泉幽会。露西请了个俄国女画家为他作水彩画,他让露西摆布着,说着俏皮话:“按好莱坞的说法,我今天好像不大上镜头。”不久他的眼神暗淡下去,露西惊叫着扑上前去抱住了他的头。他说出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头痛得要命。”他是个伟人。美国独立之父;他更是个普通的男人,与女人的情恋中哪能完全独立?


曾经沧海难为水(5)


人无完人。她的乔治叔叔叶公超先生就是个性情中人,他爱民族爱国家,可也是个怜香惜玉的才人。他心目中的佳人爱音乐艺术文学,风流潇洒漂亮,能琴棋书画伴他焚香坐谈,还能陪他钓鱼打猎,同时还能下厨房煮饭温茶,且得忍受他的名士派的睥气!这样的女人世间难觅,于是他与不少女人有不同的情感,他的婚姻和情恋都是失败的。但是否就以此论断他不是完人呢?他是她外公的弟子,父亲的知交、丈夫的挚友、葛柯伦的朋友、她的忘年交,她懂得他,他在情感上的寻寻觅觅却终归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正从另一视野观照出他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依旧可敬并可亲。


也有人对陈香梅的不再婚颇有尖刻的讥议,以为无非是丢舍不了陈纳德这姓氏,陈纳德将军夫人这一称呼,在最现实的美国太重要了。


是吗?将军夫人并不只陈香梅一个,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如果姓氏对生存发展果真重要,那么何苦苛求陈香梅不准食人间烟火呢?


自己的心自己最明白。


1975年陈纳德将军纪念铜像在中国台北新公园落成,这是台湾唯一的外国人纪念铜像。4月14日隆重的揭幕典礼在新公园举行,中外来宾及政界各界人士三百余人冠盖云集,气氛感人。陈香梅着一袭短袖素白旗袍,襟前一枚宝石花,素雅端庄;宋美龄着上袭铁灰色的长风衣,青果领上别一枚白玉飞鸽胸花,亦见深沉高雅。揭幕典礼由宋美龄主持并致词:“在中国历史中,很少有一个外国人曾在她的生存受到威胁时为她如此效劳。陈纳德将军在我们的国家危急时期对我国的贡献,已更进一步加强了中美友谊的密切关系。”倒也是肺腑之言。1978年陈纳德将军纪念铜像在将军故乡路易斯安那州落成,路州亦举行了隆重的揭幕典礼,州长爱德华致词。随后陈香梅独自驾车去了梦洛,在密西西比河河堤停下,她走上河堤,流水荡荡,夕阳如血。当年陈纳德曾牵着她的手,轻轻地对她诉说:“小时候,这是我一个人独自来的地方……”他让她走进他的秘密他的心,可他又独自弃她而去。


往事随风而去,回首前尘似梦。


流水荡荡,带走了她的爱却带不走她的思念。


她泪流满面。为最亲爱的人的泪水永远不会干涸。


1990年美国和台湾同时发行了陈纳德将军纪念邮票。九月在台北由邮政总局长夏荷生和空军方面共同主持这套邮票的首日封发行典礼。空军近百名代表参加了典礼,陈纳德将军的老友王叔铭以九十高龄亲临会场讲话,陈香梅百感交集,如若将军还活着,正是百岁老人。


她为这些纪念活动耗费的心血花的精力,只有自己心里明白。


没有名份的爱人对她的种种活动不仅能容纳,而且他对陈纳德始终怀着崇高的意,那是上一代的历史人物,是偶像。


因此,陈香梅不觉得背负着旧的或新的心债。她不曾错爱。情人应知情。


1983年陈香梅作为美国出口委员会副主席,率团经西欧、中东再到中国考察访问,情人欲入团随行,他急切地想看看香梅的娘家,他爱香梅所爱。因他是军用航空公司的总裁,出访还颇费了一番周折,最后由里根总统亲自批准。看来里根还是懂感情并重感情的。


从此以后,他随她飞遍中国。在各种新闻报道照片中,会夹着他的名字和身影。第一个报道他的中国人将他的名字写成“郝福满”,这是一个充满中国民间喜气民俗味的名字,陈香梅看见大笑,可也认了,蛮好。幸福满堂。

 。。



海峡两岸皆我家

,小,说'网
(1)   

不要损伤自己的心。 

……[希腊]毕达哥拉斯 

血浓于水。 

把根留住。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岁月对陈香梅留情,沧桑的褶皱迟迟舍不得镌刻进她的颜容,而人生的感悟到彻悟也随之延宕。 

直到五十五岁,这株在美国已郁郁吐香的寒梅才与中国大陆的深根相通,情系万里,香飘四海。 

自此,陈香梅很爱说一句极有家常气的话:“两边我都要顾到。” 

两边,当指海峡两岸。 

这个词组,是智慧的基辛格博士杜撰的。 

然而,陈香梅对基辛格很不以为然。种种反感是从心度里透出的。 

陈香梅并不是小肚鸡肠的刻薄女人,实在是基辛格飞黄腾达的几大步,步步脚脚都踹在她的心窝窝里。一个中国女人,身为共和党亚洲事务的顾问,在越南问题、中国问题上不仅被晾在一边,而且还受了不少委屈。基辛格对亚洲事务本不熟悉,一些情况也仅仅从报章书本上阅读而得。1969年初他在尼克松的吩咐下,亲自到陈香梅的水门公寓拜访,关于越南的种种几乎问了个遍,对阮文绍阮高奇的宫廷内幕兴趣更浓。而且告沂她,他即去西贡一趟,问给阮文绍带去什么礼物为好。陈香梅的心间像打翻了五味瓶,想起了她在南越问题上的难言的委屈,眼下阮文绍阮高奇是钓鱼无望还是自己被当鱼钓子呢?于是她苦笑说:“送他一根鱼竿好了。”基辛格并没有反应过来,只是嘟囔着没问题没问题。以后基辛格又拜访会晤陈香梅几次,终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陈香梅小看了这位研究亚洲事务的新手!1923年5月27日基辛格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犹太家庭,父亲是女子中学教师,母亲是做一手好菜的主妇。基辛格从小就迷恋踢足球,顽强拚搏进取是他的个性。他十岁时希特勒上台,他家有十二位亲人死于纳粹之手。十四岁时他们逃到英国伦敦,再到纽约曼哈顿,因母亲做得一手好菜而站稳了脚跟。十九岁时他应征入伍并加入了美国籍,名字也由海茵茨改为亨利。二十三岁时到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和国防政治,获得博士学位,三十九岁当副教授,四十三岁为教授,有过著作数部。他曾认为“权力是最大的催欲剂”,但是他自己也投身追名逐利。他崇尚业精于勤,谋成于思。在他身上有着三头西西里骡子的韧劲和单枪匹马的牛仔气派。其实,这一点陈香梅跟他颇有相似之处。但他毕竟是美国籍的男人,男人的天空相对地比女人的高。 

1971年7月15日晚七时半,洛杉矶伯班克全国广播公司播音室中,尼克松对全美全世界公告:“晚上好!我要求占用今晚这段时间,是为了宣布我们在建立世界持久和平的努力中有了重大的发展。正如在我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与,是不可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更加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为了追求此目标,我派遣我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环球旅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来总理会谈。我现在宣读的公告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全美全世界的人都为这一爆炸新闻感到震惊和兴奋。 

冰冻了二十余年的中美关系开冻了。那咔嚓作响的进裂声后会是轰轰隆隆的巨响,国际格局在骤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潜力最大的国家,美国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重新握手意味着什么?在大格局骤变的同时,必牵扯着无数大大小小人物对命运作出新的抉择。 

陈香梅的心被重重地震撼了!门在这一刹那间砉然张开,坚固的硬壳崩裂了,对中国大陆的思念和热爱如水如火浸润与燃烧着她的心,那是根之所系。 

基辛格的名字一夜红遍世界。 

他已经秘密去过了中国,在世界现代外交史上漂亮地表演了一次著名的遁身术。当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夫妇上陈香梅家吃晚饭,绘声绘色地讲述基辛格一行神秘的飞行时,陈香梅赤裸的心在受着爱的摔打。传奇和冒险不属于她。7月8日基辛格一行抵达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机场,鱼贯而下的是基辛格、助手洛德、中国问题专家霍尔德里奇、亚洲问题专家斯迈泽及特工人员麦加劳德等。基辛格的车队浩浩荡荡穿行在伊斯兰堡街头。黄昏时分举行欢迎宴会,但舒尔旦外长遗憾地告知,基辛格博士因水土不服正闹肚子未能出席,叶海亚总统即郑重其事安排客人去北边群山中的总统别墅休养。翌日上午八时,基辛格车队招人眼目地向北驶去;而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已于凌晨四点载着基辛格一行悄然北飞了。飞过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飞向中国的心脏。中午十二时十五分平安降落在北京南苑军用机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即将出使加拿大的黄华、外交部礼宾司长韩叙及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翻译冀朝铸在机场迎接。在冷峻的气氛中,基辛格一行被当作贵宾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6号楼。接着基辛格与周恩来进行了三次会谈,最后起草了联合公报草案。7月11日下午基辛格一行飞到巴基斯坦,又大张旗鼓地从别墅回到伊斯兰堡城里,当夜飞巴黎,7月13日返美,可谓功德圆满。巴基斯坦充当了穿针引线的角色,而发端是1971年4月7日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代表团的负责人宋中与美国乒乓球队的副领队拉福德·哈里森相遇,宋中笑着打招呼,并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哈里森简直是受宠若惊。这就是小球推大球的中国领导人决策的乒乓外交。与其说基辛格是大智慧者,不如说他是大幸运者。陈香梅分明渴望着有这天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