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龙传奇-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最终要把这个人变得令人无法揣度、也无法思议。让他的人和他的剑溶为一体,他的人就是剑,只要他人在,天地万物,都是他的剑。

因为他要保持这个人身上的傲气,他绝不容许这个人混同于芸芸众生。

但一个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一个神。要练成不败的剑法,当然要经过别人所无法想象的艰苦锻炼;要养成孤高的品格,当然也要经过一段别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历程。

往事的辛酸血泪困苦艰难,这个人虽然从未向人提起过,别人也不会知道。但古龙一定要把他生命的最重要的转变写出来,这样才会更令人信服:

可见,古龙倾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心血,甚至比〃一号人物〃陆小凤还要多。

谁会想到西门吹雪会爱上一个人,会和她结婚生子,但他必得经过这一段生命历程,才能真正成为〃剑神〃因为从求实到求虚,经由超越再回到执有,脱胎换骨,自我犹存,才是艺术。

只会在云端不闻凡俗之气的〃剑神〃,又怎能高出大多数人很多?

正如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一样,经过世俗生活的锤炼,他手中的剑术才会真正的不同凡响。

古龙作如是观,我们当然也作如是观。

剑神追求的当然是剑道。

所以,古龙从来没有费心去写西门吹雪手中的剑闪动出来的招式。

我们所看到的,经常是这样一些过于灵动的描写:

剑已刺出。

刺出的剑,剑势并不快……已开始不停地变动,人的移动很慢,,剑锋的变动却很快,招未使出,就已随心而变…他的剑与人合一,这已是心剑……

这已是最后的一剑,已是决定胜负的一剑。

剑锋是冰冷的。

冰冷的剑锋,已刺入叶孤城的胸膛,他甚至可以感觉到,剑尖触及他的心。

然后,他就感觉到一种奇异的刺痛,就仿佛看见他初恋的情人死在病榻上时那种刺痛一样。

而且,这样的描写已是最详细的了,在其他的故事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剑光一一闪已经有人倒下一……西门吹雪则对着夕阳吹他剑上的血。

这或许源于古龙有时候也喜欢打打机锋。会打机锋的古龙很明白〃佛云:不可说,不可说〃的意蕴。

在《决战前后》中,有两番对话很能体现他兆示在武功中的禅意。

头一番对话是皇帝和叶孤城说的:

叶孤城道:〃我的剑已在手。〃

皇帝道:〃只可惜你手中虽有剑,心中却无剑。〃

叶孤城道:〃心中无剑?〃

皇帝道:〃剑直。剑刚,心邪之人,胸中岂能藏剑?〃

叶孤城脸色变了变,冷笑道:〃此时此刻,我手中的剑已经够了……手中的剑能伤人,心中的剑却只能伤得自己。……拔你的剑。〃

皇帝道:〃我手中无剑。〃

叶孤城道:〃你不敢应战?〃

皇帝微笑道:〃我练的是天下之剑,平天下,安万民,运筹于惟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以身当剑。血溅五步,是为天子所不取。〃

后一番对话是西门吹雪与叶孤城说的:

西门吹雪忽然道:〃你学剑?〃

叶孤城道:〃我就是剑。〃

西门吹雪道:〃你知不知道剑的精义何在?〃

叶孤城说:〃你说。〃

西门吹雪道:〃在于诚。……唯有诚心正义,才能到达剑术的巅峰,不诚的人,根本不配论剑。〃

叶孤城的瞳孔突又收缩。

西门吹雪盯着他,道:〃你不诚。〃

叶孤城沉默了很久,忽然也问道:〃你学剑?〃

西门吹雪道:〃学无止境,剑更无止境。〃

叶孤城道:〃你既学剑,就该知道学剑的人只在诚于剑,并不必诚于人。〃

西门吹雪不再说话,话已说尽。

陆的尽头是天涯,话的尽头是剑。

其实,谁看到这里,都已明白,叶孤城必败无疑,剑出不出鞘都是一回事。

果然如此。

这其中是不是就有庄、老的味道了?庄子和老子一向看重自然机趣,虚静游心,〃物物而不物于物〃。尤其是庄子哲学,则更是在〃无为〃,〃法天贵真〃的授意下,上天入地,化人为蝶,汪洋恣肆而不可控捉。

古龙的剑道就是如此。

那潇洒脱俗而又淡泊宁静的韵致,那迷离扑朔而又梦在醒中的了然,常常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一个巨大的精神礼仪,它的噶矢之指向竟是神而非神。〃魔说〃有时便为〃佛说〃。

也就是说,古龙所示的禅意,不是禅,更非禅宗,只是越出了宗教界限的中国文化所特有的一种审美范畴。但因了这种禅意的体验,让我们于其中看到一片充满灵光的化境,一种隐现于有无之间的生命的搏动。

古龙想在凡俗生活中升华出一个瞬间包含着永恒的世界。同最精妙绝伦的艺术一样,那是一个超越了对立面,超越了因果关系,同时也超越了时空的世界,造化之功与匠心之运融汇贯通,合二为一。所以刚人其门时,理当见山不是山,见河不是河,但倘若深潜下去,悟出禅意,就会觉得天阔地广,情趣怕然,山又是山,河又是河了。

金庸的作品或许是〃据于儒,依于老,逃于禅。〃

古龙的作品呢?

从苏拭的一首诗里是否可以窥见一斑: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永恒有时就凝结在瞬间。

●奇诡

以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

就是最优美的动作。

古龙是一个看淡人生的人。

任何事成为过眼云烟,在他也只是一杯酒,一串笑声。

古龙又是一个执着艺术的人。

他总是想在已有的限制中突围而出。为此,他不断地尝试,不管读者的见仁见智。

他常常借题发挥,只要有机会,他总要借题抒写他的艺术主张。

他曾经大声疾呼道:

我们这一代的武侠小说,如果真是由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侠传》开始,至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到达巅峰,至王度卢的《铁骑银瓶》和朱贞木的《七杀碑》为一变,至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又一变,到现在已又有十几年了,现在无疑又已到了应该变的时候!

要求变,就得求新,就得突破那些陈旧的固定形式,法尝试去吸收。

可见他对武侠小说的历史和传统了如指掌。

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飘浮。

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自己站在哪里了。

他对现代小说和西方小说也颇有研究:

《战争与和平》写的是大时代的动乱和人性中善与恶的冲突;《人鼠之间》却是写人性的骄傲和卑贱;《国际机场》写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极度危险中重新认清自我;《小妇人》写的是青春与欢乐;《老人与海》写的是勇气的价值和生命的可贵。

这些伟大的作家们,用他们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心,有力地刻画出人性入表达出他们的主题,使读者在悲欢感动之余,还能对这世上的人和事,看得更深,更远些。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写法,武侠小说也同样可以用,为什么偏偏没有人用过?

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怎么样,才能算正宗!

因了这种写作主张,他的作品便有了最令人激赏之处: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他舍弃了武侠小说常用的又讨好的模式:

一一一个有志气,天赋异禀的少年,如何去辛苦学武,学成后如何去扬眉吐气,出人头地。

一一一个正直的侠客,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武功,破了江湖中的一个规模庞大的恶势力。

这些经历中当然包括了无数神话般的巧合奇遇,当然也包括了一段仇恨,一段爱情,最后是报仇雪恨,有情人成了眷属。

古龙小说中的主角并不都是顶漂亮的,很少有武功天下第一,容貌盖世无双的形象,而着力写有血有肉的江湖人。如《天涯·明月·刀》的傅红雪、是沉默孤独的跛子;《流星·蝴蝶·剑》的孟星魂是不见天日的刺客;《萧十一郎》中的萧石逸是声名狼籍的大盗;《欢乐英雄》中的王动是四体不勤的懒鬼;……楚留香和陆小凤已是最好的形象个案了,但也算不上是〃刚毅木讷则仁〃,〃为国为民牺牲〃的侠之大者,但他们外表的平凡,更显衬出内里的孤高的侠气,〃人气〃中的〃侠气〃。

语言也是古龙求变的一个关键环节。他的作品越到后期,越没有大段大段的描写,都是以一两句话为一个段落,跳跃性大,节奏感强,和台港惜时如金的紧张生活很吻合。

所以迷者众多。

这是以往的武侠小说里没有出现过的,倒和时下的一些言情流行小说相仿。

只是古龙有时也过于现代了,或者说,他还未能做到语言的〃纯粹〃。在一些很古典的氛围里,他竟然让他的人物说出〃你真是天才儿童〃,〃怕老婆的新三从四德〃,甚至〃杜康门前卖五加皮〃等等现代人的口语。不但不通之极,而且不合时空,荒唐可笑,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

这些搞笑的玩意好玩是很好玩了。但对于一个有志于把武侠小说的水准提高,挤进文学殿堂的作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

不知道古龙明白与否自己的这个短处,倒是在故事的铺排上,他花费了很多功夫。

也是传统的有头有尾的故事,但故事的每一个切面都浓缩而强烈。

柏拉图说过〃以最少的力量获得最大的效果,就是最优美的动作。〃

在《陆小凤传奇》中,我们能找到这句话在现代的演绎发挥。

《陆小凤传奇》确实是以情节取胜的,这是古龙小说颇〃传统〃的一面。

陆小凤所到之处都是神奇的地方,不是大海、沼泽,就是禁地、冰川。遇到的都是奇异的事件与神秘的人物,情节当然要奇幻、跌宕,当中不乏〃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遗风,也有些〃不失其性命之情〃的意味,但驰骋想象的雄宏险怖少,精心编设的小巧奇诡多。

这恐怕与古龙越写越突出个人有关。

在《陆小凤传奇》中,我们看不到还珠楼主所布局的诸如〃引发地火〃的雄伟宏大场面,也看不到金庸所召集的〃群豪大会〃的震憾人心。我们所多见的,是大道上赫然坐着一个穿红袄红鞋的大胡子绣花男人,或是木雕的佛像里藏着一个绿林好汉。

故事便由此徐徐展开,陆小凤所要做的,就是要把这些谜破开:为什么那个大胡子男人不绣花专绣瞎子,为什么佛像里会藏着一个人,为什么好朋友会死在一个鸟不生蛋的地方……等等。

这样狭窄的环境(一般只是局限在一个地方),这么单纯的人物关系(陆小凤一般是单线联系),古龙为了让读者能一气呵成,当然要精心安排一些提味佐料。文如看山不喜平嘛。

《陆小凤传奇》之一中,那个才十二岁,却偏偏要装成二十岁的上官雪儿就是故事发展必不可少的,〃提味佐料〃。

她的真真假假,似幻疑真,却为陆小凤拨开了迷雾。

有一天,这个〃小妖精〃竟很安静地一个人蹲在院子里,一双大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面前的空地。

陆小凤见惯了她的奇奇怪怪的举动,本也不以为然,只是见她如学究在考证经典时般的专心,不禁也动了好奇心。

于是他也蹲了下去,蹲到雪儿的身边。雪儿的眼睛盯着什么地方看,他的眼睛就也盯着那个地方看。

这是否是一幅很有趣的画图?

外国人总是批评中国人想象力贫乏,其实中国人最有好奇心,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你盯着一个人或一个地方久一点,马上就会有一大群人围拢过来,跟你一块盯着。至于都看到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就如陆小凤,他盯着的那块地方什么都没有,连一根草也没有,但他还是盯着。

终于,雪儿告诉他,她怀疑这块寸草不生、蚁虫全无的地下可能会埋着死人,被毒死的人……她的姐姐。

这是否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另一个版本?

反正那块地里真的埋有死人,不过不是雪儿的姐姐上官飞燕,而是她的表姐上官丹凤。

但正是因为非此即彼,陆小凤的眼里才放了光。

困惑了他很久的难题,现在因了这具尸体让他豁然开朗。

他重新清理了思路,才发现他以前被许多假象骗了。而雪儿这个满口谎话的〃小妖精〃,这一次却偏偏说了真话,引导着他走上了〃正道〃,从而终于弄清了事实的真象。

这可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了。

雪儿这个人物是不是〃不得不如此写?〃

在《陆小凤传奇》里,像上官雪儿这样〃不得不如此写〃的人物有好多个。如《绣花大盗》里的公孙大娘,《银钩赌坊》里的蓝胡子,《剑神一笑》中的小叫化。

而他们偏偏都不是作品的最主要的人物,罪魁祸首最终也不是他们。但若是没有了他们,情节就会平伏得多,绝对不会像现在这般我们所读到的精彩。

公孙大娘已作为〃绣花大盗〃被陆小凤所擒,送到了王府新任总管金九龄手里。

金九龄神闲气定地看着蜷伏在一个大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