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邓丽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邓丽君-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友,之所以选择与他交往,是因为她以前从来不知道她是大明星,让她没有丝毫的心理压力。邓丽君贵为亚洲国宝级的歌星,但在相当任性和孩子气十足的保罗面前,不仅十分照顾他,还总是让他三分。邓丽君为了保罗的摄影爱好,曾不惜耗费200多万元替他添购高级摄影器材。而且邓丽君还有心栽培他。

不过,保罗对邓丽君的感情和关心也是不争的事实。五年来,事无大小,保罗一直守在女友的身边,对她体贴入微,给她安慰。有一次,邓丽君和保罗返港时,两人都坐在头等舱。邓丽君口渴要饮料,结果飞机上的侍者没有听到,保罗马上跑到侍者的跟前,大声训斥了一番,让他立刻把邓丽君所要的饮料送来。不久,邓丽君上洗手间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还是不出来,保罗就坐立不安,又过了一会儿,邓丽君还是没有出来,左顾右盼的保罗站起来箭一般地冲到洗手间门前,猛力敲门,并用法语问道,“怎么了?”邓丽君只不过在里面化了一下妆,前后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却引起小男友的紧张不安。邓丽君出来后,半嗔半娇地说保罗:“看你,紧张成这个样子!”后来回头邓丽君又告诉友人:“我在厕所里编辫子久了点,他就这样穷紧张。”保罗深情一笑,将自己喝了一半的红酒倒给了女友,邓丽君则不时地微笑着用手轻抚男友的面颊。这些精彩的镜头被记者捕捉到后,报刊杂志上就满是他们亲密的神态了。

开始的时候,邓丽君对外界宣称保罗是自己普通的朋友。1991年,邓丽君赴日本表演时,媒体猜测到邓丽君又有新的恋情。这年8月,邓丽君参加日本富士电视台节目,日本记者念念不忘地追问邓丽君在浪漫之都巴黎的浪漫之情。这次,邓丽君透露说:“我过着有如国际难民般的生活,交往对象会感到疑惑,不过女人不结婚也可以,有一位相爱的专属男友就很好了。”这段谈话被日本媒体视为“恋人宣言”,他们纷纷揣测,当时邓丽君身边经常出现的那位法国男孩,应该就是邓丽君所说的“专属男友”。

但在这年年底,邓丽君赴日参加“红白歌唱大赛”时,再次谈到自己的婚姻观,她明确表示:“完全没有考虑结婚,也没有什么对象,既然已经过了适婚年龄,目前还是努力唱歌才重要。”因此,在邓丽君看来,男友是男友,结婚则是另一回事。

1992年初,保罗陪着邓丽君返台过年。这是保罗第一次在台湾公开场合现身。当时媒体只是注意倒保罗身高约一米八,扎辫子、戴耳环,但并没有特别留意这个人。当邓丽君出现在“中华电视台”时,保罗手上拎着她的随身物品和大衣,传媒发现这个高大的年轻人很像个护花使者。

最后的缠绵1993年,邓丽君回台的时候,在台中清泉岗举办了《永远的情人》义演晚会。当时保罗依然陪伴在她身边,亦步亦趋地跟着她。媒体那时已经有些疑心,于是不停地追踪他。他则总是躲躲闪闪,镜头一对准他,他就举手挡住脸。记者问他是不是邓丽君的男友,他自称是工作人员。的确,在演出登记上这位长发帅哥是“发型设计师”。而面对外界好奇的眼光,邓丽君以一贯不证实也不否认的态度说:“我在各地都有男朋友。” 当对媒体具体谈到婚姻时,邓丽君则说: “婚姻是古时候的人,为争取自己喜欢的人,就把对方打昏带回家所发展出的规范,这一种古老的制度并不适合每个现代人。”过去的情伤并不是那么容易治愈。

1994年6月,邓丽君到台湾高雄凤山举办义演时,好友林青霞恰好此时传出婚讯。而邓丽君谈及婚姻时表示: “结婚不考虑了,结婚要负担的责任比较大,我也过了适婚年龄了。”对于好友的婚姻,她只是淡淡地说:“我祝福她找到终身伴侣,大家命运不一样,她命好。”至于自己的婚姻大事,她开玩笑地说:“妈妈已经放弃了。” 不过,邓丽君表示喜欢小孩,她的个人想法是:“如果自己安定下来,领养一个,再如有能力,领养几个都好。”

对于好友林青霞的婚姻大事,邓丽君并没有参加。林青霞在婚礼前三天已经发出“紧急召唤”,可是怎么也联络不上邓丽君。

邓丽君与保罗相处,尽管相爱,但他们之间有太大的距离。在经济上,两人悬殊太大,年龄上也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邓丽君为人和善温柔,保罗则有点粗暴,邓丽君为人豪爽,出手阔绰,但在保罗眼中,则是一种挥霍浪费。有一次,邓丽君在饭店进餐时因吃得比较开心,就随手放了200法郎当小费,保罗很看不过去,于是当众把200法郎换成了20法郎,丝毫不介意人们惊奇的眼光。而在巴黎居住时,邓丽君每周都要到高级商店购买水果和食品,最常要的是1957年的红酒,价钱是一瓶需要1500到2000法郎。保罗每次都很心疼。除了性格差异外,由于民族的隔阂,他们之间也经常出现一些尴尬的场面。邓丽君在与好友相聚畅谈的时候,保罗总是沉默无言,呆在一旁,尤其是邓丽君用广东话与好友交谈时,保罗更是感到无言面对。邓丽君的名气给保罗造成了最大的压力,使他感到非常不安。当保罗和邓丽君逐渐交往后,他就感受到了邓丽君的名气,每次邓丽君被歌迷包围,他都显得手足无措。特别是在有华人的地方,大家将邓丽君包围,向她问候,要她唱歌,保罗则是被冷落在一边。

邓丽君很清楚自己和保罗之间的问题,因此,在与保罗结婚的问题上,她一直持否定态度。尽管,最后几年中,邓丽君外出表演时保罗都是她惟一公开的伴侣。而且在个人生活上,邓丽君更是与保罗相依相伴。但无论是外界还是好友问及他们的关系时,邓丽君只是说保罗是她的好朋友。

对于邓丽君选择外国人而且不是华人的男士作为交往对象,邓家人的解释是,主要是过去感情受过的创伤,邓丽君觉得与中国以及华人男性交往容易受到伤害。“与中国男性交往容易受伤害”,这却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中国女性的真实感触。

1995年2月,邓丽君依例回台湾过年。邓妈妈却惊讶地发现,一向注重身体的宝贝女儿,竟然气喘喷剂不离身。母亲知道女儿,多年漂泊,浪迹天涯,心中盛满了太多的沧桑。邓妈妈多年来辛苦得非常充实,惟一放不下的就是心爱的小女儿。邓丽君知道母亲的苦心,她说可能是1994年在日本仙台演出后感冒未愈,回到香港赤柱的家里后又恰巧碰上停电,家中也没有空调,而房子又比较靠海,很潮湿,因此闻了几天霉味,身体就不大舒服了。家人很担心邓丽君的健康,一方面为她打探医生,另一方面听说气喘病患者最好住在比较干燥的地区,台湾和香港都不适宜,大家都建议她早点回法国。原本对气喘不太在乎的邓丽君,为了不让家人操心,也答应尽快回法国。但是,这次在台湾的时候,就盛传邓丽君身体不好,感冒未愈的她又演变为气管炎,并且有好多天都待在饭店房间里打点滴养病。对于结婚之事,媒体不放过任何机会,一直打听。邓丽君则一概以“没有啊”、“怎么会呢”、“结婚这事我早就断念了”作为答复,并笑问记者:“我男朋友是哪一个呀?”

邓丽君和保罗的“姐弟恋”虽然长达五年,但邓丽君始终极其低调地处理这段感情,直到过世前,邓丽君从未承认过男友保罗的存在,更不用说谈及婚姻大事。

在回法国前,邓丽君先去了泰国清迈。1995年4月,邓丽君到清迈,原本打算5月返回法国,不料5月日突然气喘病发辞世。

邓丽君逝世后,保罗极为痛苦,一方面是遭受失去爱人的沉重打击,另一方面又要蒙受许多不白之冤而不被世人理解。邓家人对保罗在邓丽君病发时不在她的身边而极为不满;许多报刊杂志都是有关他的负面报道,媒体攻击保罗对邓丽君的感情,甚至怀疑他与邓丽君的爱情,有些报章故意用一些含糊不清的表述方式来贬低他对邓丽君的感情;诸多歌迷对保罗很有看法,有些男歌迷还咬牙切齿地说,邓丽君的死,保罗应该负全部责任,甚至还传出,歌迷中有人想通过黑社会势力报复保罗。

最后的缠绵在邓丽君过世后,保罗只是惊鸿一瞥地在灵堂前出现,随即就因媒体的重重包围而匆匆离去。那天,在灵堂关闭的最后一刻,保罗身穿一袭黑色衬衫长裤和米白西装,戴着墨镜,面容憔悴,脸色苍白,带着数百朵鲜红鲜红的玫瑰。在邓丽君生前好友张玉玲的陪同下,出现了。原本已经平静下来的灵堂顿时又沸腾起来。记者们互相拥挤,纷纷拍照。保罗则被围了个水泄不通,被追问个不停,他自己则一言不发。

保罗默默地走到邓丽君灵前,脸上的两行清泪,道尽了他的哀心。他从衣袋里掏出了两封信,信封用法文书写,一封上写着“给我的最爱,永远的遗憾,史蒂芬·保罗”,另一封上则写着“丽君我的爱,你的离去,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他在灵堂前双手合十,默默地哀悼了一会儿,又点燃了两盏精致的小蜡烛,并在邓丽君的遗嘱前,轻轻放下一串粉红色珍珠项链。项链的坠子,是白玉的十字架。

保罗悄悄而来,旋即悄悄而走,带来的是一份伤情的哀思,带走的是一生最大的遗憾。

最爱的人逝世以后,保罗每天生活在回忆中。在香港,他不是躲在赤柱旧居里避不见人,就是开车到自己曾经和邓丽君留下足迹的地方追忆感怀,甚至是呆在海边,一坐就是一整天。甜蜜而忧伤的回忆充溢在他的心间。

邓丽君的去世给保罗带来的压力极为巨大,邓家人的冷漠,歌迷们的怨恨,舆论界的诋毁,这位不足30岁的青年全部承受了下来了,他沉默着、忍受着,等待着他心爱的人永远安息。

在邓丽君逝世一年后,从不接受媒体采访的保罗,意外地接受了香港“亚视”专访,并亲自上电视自曝与邓丽君相识相恋的种种。他说,他们之间是真正的爱情故事。他爱邓丽君那颗善良的心,她的温柔和爱心。或许是未能在爱人病发时陪伴在身旁,以致她延误急救的遗憾深深烙在心坎,保罗在访问中一再强调,五年来他和邓丽君是形影不离、时刻相对。谈到邓丽君过世后的心情,他说:“自从她去世,每回听到她的歌声我都想哭,这一年里,我挣扎得好辛苦,我承认我在逃避现实,所以只能把自己锁在屋子里。除了这样,我不知道可以做什么。”问及他对未来的打算,他神情木然地表示“需要时间平复”,并且对未来也没有任何计划。至于是否去祭拜女友,保罗毫不犹豫地表示会去,“但不会在她的忌日,我会选择一些没人留意的时间去,我对她的感情毋须别人的见证。”

1995年后有整整的三年时间,保罗浑浑噩噩地住在香港赤柱别墅里。他的种种状况,邓丽君的家人慢慢也理解了,他们希望他早点找个工作,也曾经好几次劝他过去的就过去了,更是催促他回法国过正常的日子,直到1998年保罗才决定返国。

魂断清迈泰国的五月是旅游的旺季,这里温和而湿热,实在不是观光疗养的好去处,但却一向是世界各地人士所喜爱的度假胜地。清迈是泰国的一个小城市,这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尽管没有曼谷的繁华,没有巴提雅岛的清幽,却有浓浓的民族风情和迷人的异域风光。

邓丽君对这里情有独钟,她先后3次到过清迈,每次都住在同一家名叫“湄滨(mae ping)”的酒店里。

湄滨酒店地处清迈一条繁华的街道上。平时,这条路车水马龙,街道两旁大多是一些低矮的房子,这里既有大商场,也有小贩沿街摆摊。邓丽君每到清迈,都喜欢在这条街上买水果,吃她特别中意的排骨汤面。

邓丽君曾经3次到清迈,每次都住在湄滨酒店,第一次是1994年的12月,住的是一般的套房,第二次是1995年2月5日,住到了3月中旬便退房,第三次是4月2日,住在15楼的“王子套房”,一住就是36天,最终却魂归此处。

然而,邓丽君每次来到湄滨酒店,每次住不了几天就生病。1994年12月,第一次到来,邓丽君住了几天就不舒服,一整天都在流鼻涕,患了严重的感冒,结果在医院住了一个晚上,接受医生的治疗。但是,邓丽君从医院回到酒店,身体状况还是不好,感冒又患了两次,不过她没有再去医院,她请了医师到酒店来为她诊断,医师替她配药服用后,她很快恢复正常。

1995年2月5日,邓丽君第二次到清迈,住进这家酒店后,同样感到身体不舒服,她再度把医师请到酒店来。湄滨酒店的经理反映,酒店人员只知道邓丽君的健康状况很差,并不了解她患了什么病,后来听说她的呼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