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港商会看上商东这么个小县城?”吴建国怀疑的道。
“成不成先试试再说嘛。”吴天道,“我已经跟我老师说过了,他们说可以考虑先考察一下,如果合适的话,倒是可以建议他家那个远房亲戚再投点钱过来。”
吴建国当即动心,站起身子,开始在房间里踱步,一边走一边说:“好,我明天就给他们打个电话,邀请他们来县里考察……”
吴天微微一笑,嘴上说道:“爸,你邀请人家来之前,总得先画个大饼吧?”
“嗯?”吴建国皱眉道。
“就是先选择好一个县里认可,又对人家有吸引力的项目,大概先做一个计划出来,然后再找人家谈,把握不就更大一点?”吴天道。
“嗯……”吴建国又皱起眉头,显然再想什么样的项目合适,略微一顿,又对吴天道:“臭小子,你是不是已经想好了,说吧!”
吴天不满的撇撇嘴,老爸压榨儿子真是天经地义啊,连句好听话都欠奉。
“嗯,县里已经有面粉厂了,可以在面粉厂的基础上建一个方便面厂,设备什么的让港方提供,咱只用出人出场地,一旦运转起来,粮食不愁消化不掉,到时候说不定还得发愁从哪儿购进麦面呢。”吴天把早已经想好的计划说了出来。
作为“过来人”,吴天可是很清楚那位原本和自己同姓的小鬼子发明的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有多大的市场空间的——只说国内,每年的产销量都是以“百亿”包来计算的!吴天可不希望这一行业再被鬼子公司和台岛公司抢占一二号龙头宝座。
“不过,问题是这个项目什么时候能批下来可不好说。”
眼见老爸兴奋不已,吴天不阴不阳的又泼了一瓢冷水。
“呃……”吴建国顿时一愣,要知道和港商合作可没那么容易,电器二厂的项目如果不是搞了个委托生产的歪招,又哪儿能开得了工?如今虽然因为盈利颇丰,省里面的意见也渐渐统一起来,已经决定尽快向部里申报了,不过真等完全批下来,也还得一段时间。咱这边再搞一个合作项目,审批起来最起码也得个一年半载,又如何能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
现在已经有不少农户们因为卖不出去粮食,家里买盐的钱都没了!
第八十七章大酒厂
吴天一脸肃穆的站在几间破旧的土坯房前——这就是老爸从小生活成长的地方,咱的老家啊。
已经十余年没人居住了,土坯墙墙面斑驳,屋顶的茅草也黑乎乎的,似乎还有地方漏雨,在墙面上冲刷出一条浅浅的沟壑,看上去甚是破败——也难怪当初老爸提议回商东后,干脆住回老家,老妈却坚决不同意了,这房子住着只怕要担心哪天房子就塌了呢。
老爸之所以提议住回老家,也是出于老家距离县城并不远的考虑,吴家村距离县城只有三四地——这是依照老县城城墙的距离计算的,吴天记得随着县城的扩展,二十多年后这地方可就算市区了。
不过如今的吴家村还是标准的农村形态,村里人还全都指望着种地为生,整个村全都是瓦房草房,别说二层小楼了,就是平房都没一间。
“这房檐有点漏水了,赶明儿得修修……”吴建军背着手仰头看看屋檐,说道。
吴天便点了点头,虽然这种土坯老房子修不修也没什么意义,反正早就住不得人了,不过问题是这房子却还有另外一个用途——酒坊!
吴家祖上就是开酒坊的,不过传到现在,会这门手艺的却不多了,如今也就是过年过节的时候,村里才会各家兑点粮食烧上几锅酒分分。而这个酿酒的地方,一向都是在被闲置了的吴建国家里。
吴天这次之所以闹腾着要跟前去恭贺堂弟履任家乡父母官的大伯、二伯回老家玩儿两天,目的就是想来看看老家的酒坊。
“小天,这个就是酒锅,没啥可稀罕的,呵呵。”吴建民推开东厢房门,指着靠墙放着的一口大锅,笑道。
吴建民年纪比吴建国大了三岁,面相也是标准的老吴家的方面大耳,只是眉宇间少了吴建军的威武,带了几分吴建国似的文雅,性格方面更开朗一些。
吴天看了看那口酒锅,也不禁大为失望,这确实没啥好看的,无非就是比农家做饭用的大锅更大一点,厚一点罢了,旁边还扔着一个铁盖子,上面还连了根铁皮管子,应该就是蒸馏出酒的导管。
这也太简陋了吧?就这也敢号称是酒坊?
吴天大为摇头,这可距离咱的期望程度太远了,想在这基础上建酒厂?那和全部重来不是一个意思吗?
“大伯,这一锅能出多少酒啊?”吴天敲敲那厚实的大锅,道。
“一次能出个五六十斤吧,还得看用什么料。”吴建军说道。
“嘶……”吴天再次呲牙,指望这玩意儿,别说帮助老爸消耗全县的粮食了,只怕本村的都消化不完。
看着侄子那皱眉咧嘴的样子,吴建军蹙了下眉头,想起了这两回见面,堂弟对这个儿子的态度,不禁试探的道:“小天,你来看酒坊,是不是有什么别的意思?”
吴天也不藏着掖着,小脑袋一点,道:“嗯,我爸不是发愁咱们县的粮食卖不出去吗?我就想,咱家的酒坊要是放开劲儿烧酒,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嘛。”
吴建军还没说话,吴建民却哈哈笑了起来,道:“哈哈,小天,烧酒是用高粱、包谷烧的,用麦可划不来。”
这个问题吴天当然知道,说起酿酒,吴天上辈子帮一家酒厂做创意的时候,也查阅过不少关于酿酒的资料的,自然知道酿酒原料用的最多的是高粱,蒸馏六十五度白酒的出酒率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左右,玉米也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多,小麦则只有百分之四十几。而这三种作物的亩产量却又以小麦最低,“性价比”显而易见。不过小麦酿造的味道又自不同,所以后世酒厂大多都是使用混合原料。
不过吴天眼下考虑的可不是成本问题,关键还是要赶快帮老爸拿下这个难题,尽快竖立起威望啊,作为一个久经社会磨砺的重生人士,吴天可是很清楚咱这辈子要想混得好,只靠着这点先知先觉是远远不够的,背后总得有一个强大有力的靠山才行,老爸的仕途是关键啊。
“老二,话也不能这样说,你看看现在麦都跌成什么价了?关键是咱这酒烧出来也就是自家喝喝,上哪儿卖去?”吴建军皱眉道。
吴天一听这话,两眼顿时一亮,大伯这一句话说道了关键上啊,看来倒是个人才,这事儿指不定能成!
而吴建民却听得一愣,貌似大哥还真把这小侄子的话当真的?要说起来,帮当了县长的老三,那是咱吴家义不容辞的事情,可问题是这事儿又哪儿那么容易的?就指望咱这一口酒锅,顶个屁用啊!
“呵呵,大伯,销路不用发愁,保证你烧出来多少酒都能卖出去。”吴天老神在在的说着,敲了敲那口酒锅,“关键是指望这玩意儿,意义不大,要干就得搞大的!”
“搞大的?”吴建军皱眉道。
“对,要搞就搞个酒厂!”吴天气势恢宏的挥手说道,“大伯,你不是村里的支书吗?我看你就以村集体的名义,建个大酒厂好了!”
“呃……”
吴建军、吴建民两兄弟却不禁愕然愣住了,互相对视一眼,却是摸不准小侄子这话头来。
“小天,这……是你爸的意思?”吴建民试探的道。
吴天暗自翻翻白眼,年龄弱势再次凸显啊。不过二伯能这样猜,那就更好了,说不得再扯这老爸的大旗忽悠一通。
“对,”吴天说道,“不过这事儿别出去说啊,我爸现在身份敏感,可不能让人以为他当了县长,就胳膊肘往咱们家拐,影响不好呢。所以我爸说了,这事儿你们别找他,只顾跟我说,我再回去汇报给他。”
吴建军、吴建民哥俩顿时连连点头,甚至还赶紧四下打量一圈,跟地下党接头似的——事关老三的前途,咱老吴家几辈子就出了这么一个县官,可大意不得啊。
略微缓缓神,吴建军又皱起了眉头,道:“可小天,建酒厂,那得多少钱啊?”
吴天隐藏下嘴角那丝奸计得逞的微笑,道:“大伯,钱的问题你不用担心,我爸会帮你解决的……”
第八十八章村办集体企业
吴家村是典型的自然村,全村三百多口人,全都一个姓,不过按照行政村划分,吴家村却下辖另外三个自然村,公一千一百多口人的。
显然,吴天的酒厂计划是不可能只以吴家村生产大队的名义成立,村办企业也总得以“村”为单位嘛,不然只吴家吃肉,外姓连汤都不给喝,那也不利于团结。
所以当天晚上,村支书吴建军便安排儿子吴中豪跑着通知一圈,四个村的村组干部们纷纷汇聚到村支部开会。
村支部昏黄的灯光下,十几个老农围成一圈,会议桌是没有的,连凳子也高低不同,甚至有的干脆就靠着墙角蹲在地上,劣质香烟和旱烟袋熏得满屋子昏天昏地,不过房间里却很是安静,只有吴建军高亢的声音回荡。
“……各队的情况应该都差不多吧,再这样下去,别说买不起农药化肥了,下学期学校开学,也交不起娃儿们的学费,就是买盐的钱都凑不出来了吧?”吴建军道,“只要把酒厂建起来,把酒烧出来,这些问题就都解决了!”
一阵长久的沉默,却还是没人开口说话。
要知道吴支书这个提议实在让人太过惊诧——咱这穷农村竟然还想建酒厂?那可是城里人的活儿啊,咱老农民就是种地的嘛。虽然吴支书说的倒是动听,从国家大势上说什么政策规定农村可以自己办厂,又说咱们当前的局面下办酒厂的好处有多少,也确实让大伙儿很是动心,可问题嘴上说的好听又顶什么用?这么大的事儿,就指望咱这穷村穷家当的,能干得成?
半晌,吴建军身旁的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终于敲敲烟袋锅子,把烟灰磕掉了,开口说道:“建军啊,建酒厂得花不少钱吧?”
吴建军道:“三叔,是要花不少钱,咱既然要建酒厂,当然不能再用老法子了,是要买人家酒厂用的那种专门的设备的。我初步算了一下,一套小一点的设备大概要花个几万块吧……”
一屋子人顿时“嗡”的一声,炸锅了,几万块?这是个什么概念?对于人均年收入不过两百多块钱的农民来说,这毫无疑问是一笔天文数字,除非全村人不吃不喝,不然上哪儿凑出这么多钱来?
坐在角落里旁听的吴天不禁暗自叹气,农村人是穷怕了啊,这么一点钱就把大伙儿给吓住了?眼见得吴建军敲了两回桌子都没镇住场子,便扭头望向揽着自己的那位老头——二爷爷吴继祖。
按照传统说法,吴天这一脉算是吴家的长房,吴天的亲爷爷当初就是吴家的族长,老爷子去世的早,吴建国又出外求学,族长便转到了二爷爷这一房。如今不兴族长了,不过二爷爷却是吴家村的老支书,还当过公社副主任,威望不是一般的高——要不然当年父亲也没机会被推荐上大学的。如今老爷子年纪大了,身体不太好了,便让大儿子子承父业。几年来吴建军倒也在村里竖起了威望,不过在这种大事儿上,不免还要请了老爷子来镇镇场子。
“咳咳……”吴继祖咳嗽两声,再把旱烟袋在地上轻轻磕了两下,房间里立马就渐渐安静下来,纷纷注目向老支书,等着老支书发话。
谁知道老支书竟然淡淡的来了一句:“建军,你继续把话说完!”
吴建军咳嗽一声,说道:“设备问题大家不用担心,建民认识市里的一位大老板,愿意和咱们村里合作,给咱们提供设备,咱们村里只用负责厂房建设和工人就行了。厂房咱可以自己盖,自己烧点砖,买点石棉瓦就行,花不了几个钱。”
一听这话,众人便更加动心了,思路开始向可操作性方面转移,那位吴建军旁边的老头又代表大家发问道:“那人家也不会白给咱设备的吧?”
吴建军笑道:“那是当然,几万块的设备也不是小数目,人家老板的意思是如果赚钱了,咱要分给人家一半,如果赔钱了,这设备的钱人家也不收回去,不用担心咱村里会背债。”
“嘶,那咱这不等于是搞资本主义吗?”老头又呲牙道。
“三叔,话不是这样说的,咱这叫村办集体企业,国家是承认的!”吴建军说道。
“陈老三,现在时代不同了,这事儿年轻人懂得比咱多,咳咳……”吴二爷再次力挺儿子,说道,“再说了,要是不建酒厂,就指望咱们村人均一亩一分地,种粮食也喂不饱一千多口人啊,就算有些政策上稍微过点线,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咱也得硬着头皮干!”
老支书这句表态,彻底让大伙儿激情澎湃起来。就是啊,吴家村地少人多,虽说种的粮食吃饱问题不大,可要想过上好日子,那还是要走别的门路。现在吴支书都给咱找来路子了,还犹豫什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