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收取很低的熔炼打造成本;公民也有权把铸币熔化,但严格禁止私自铸造。⑩
由于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一致,政府几乎没有制造通货膨胀的可能性,甚至还出现了政府铸币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金属货币时代,政府常常会非常〃痛苦〃。清代从19世纪初起,由于鸦片走私日益严重,白银大量外流,国内开始出现银荒,银价上升。清政府铸钱是按白银核算成本的,银价上升,必然使铸钱成本增加。银贵钱贱对政府财政造成了难以承受的铸钱亏损。
第一部分 第4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4)
据史料记载,雍正年间铸造重一钱四分之钱,仅宝泉、宝源二京局每年即亏损白银30万两。制钱的市场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背离,还导致了制钱被大量私销取铜的问题,使得流通领域里制钱供应量严重不足,〃流通日少〃,因此,当时的奏章中,屡屡提及〃钱荒〃问题。
金属的特性,竟然使得这种货币时代的政府,在某些阶段连铸钱的动力也丧失了,出现了〃钱荒〃,这种现象在今天这个纸币满天飞的时代,看起来是多么遥远!
开采贵金属的工具和技术落后,贵金属的生产数量比较稳定,限制了当局随便发行货币图利的机会。但是,统治者最终还是找到了简单的让货币贬值的方法:一种是 让金属币所含金属小于它所代表的币值;另一种是在铸币中加进其他贱金属,导致货币〃成色〃下降而币值不变。作为货币发行的绝对主导者,在这方面,政府并不 缺智慧。
清政府如何解决〃钱荒〃问题呢?
方法是铸造大钱。1853年3月,清政府批准铸造币面价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的大钱。比如,当千大钱,扣除成本,净盈利约919文,为成本的11。3倍。 这些措施实际上就是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变相掠夺民众的财富,缓解财政危机。钱价暴跌的结果是物价飞涨,咸丰十年的物价较之发行大钱、票钞以前,茶叶上涨5 倍,猪肉上涨6倍。第二年夏、秋间,物价再次飞涨。
国外也有类似的例子。
亚当·斯密写道:我相信,世界各国的君主,都是贪婪不公的。他们欺骗臣民,把货币最初所含金属的真实分量次第削减。在罗马共和国后期,罗马的阿斯,减到原 价的1/24,含量名为1磅,实只半盎司;英格兰的镑和便士,现今价值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苏格兰的镑和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36;法国的镑和 便士,大约相当于当初的1/56。通过采用这些办法,君王和国家就能以较小量的银,表面上偿还债务,并履行各种契约。实际上,政府的债权人因此被剥夺了一 部分应得的权利。
更离谱的是,到了公元268年的喀劳狄二世时,罗马的银币含银量已经下滑到了0。02%。确切地说,应该叫镀银银币了。罗马在公元138~301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当时最重要的商品小麦的价格竟然上涨了200倍!这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
显然,即便在金属货币时代,也不断有统治者在金属的成色、比价上做手脚,以降低货币的含金量,制造通货膨胀敛财。
从金属货币到纸币时代
国内外历代统治者滥发货币的冲动,在金属货币时代,毕竟还是有限制的。在降低成色的条件下,不管金属有多贱,仍然要耗费某种东西进行生产,这一成本就是对 货币数量的一个限制。而纸币的数量可以按能忽略不计的成本无限地增长,所需的只是在同一张纸上印上较大的数字而已。
在纸上多印几个〃0〃这种低成本的方式就可以达到掠夺民众财富的目的,这正是纸币带给我们的恶果。津巴布韦面值1亿元的纸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耶克说:〃铸币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不断贬值的历史,或者是,铸币的金属含量不断减少,因而所有商品价格都不断上涨的历史……而这些通胀通常都是由政府制造的,政府也从中受益……最后,纸币的出现让政府获得了一种更为廉价的诈骗人民的方法。〃
尽管货币的发行往往被披上拯救危机等冠冕堂皇的外衣,但实际上,货币的滥发不仅拯救不了危机,反而产生出了更多的问题。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承认:〃过去 20年中,如果有哪些货币政策被证明是有效的话,那就是通货膨胀对经济造成的长期伤害将超越其对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
货币垄断之弊
那么,为什么货币的滥发越来越严重了呢?这种现象背后的动力在哪里?
哈耶克认为,由于政府垄断了货币的发行,必然存在滥发货币的冲动。过多的货币会使正常的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发生紊乱,造成经济的周期波动。解决这一周期的根 本办法是打破政府的货币垄断地位,允许私人机构发行货币,让货币像一般商品一样进行竞争,最后币值最稳定的一种或几种货币会存活下来,成为日常经济中的通 用货币。处在竞争环境下的货币面临着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所以会把币值稳定作为第一目标,货币中性得以实现,经济不再受到货币的外在冲击,周期性的波动也会 永远成为历史。
。。
时寒冰说(2)
,_
第一部分 第5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5)
看起来这是多么理想化的一种境界!但是,在历史上,这种理想化的状态的确存在过。
在美国工业化大规模展开之前,由政府做后盾的美元只是当时美国各州、银行、公司、商人和采矿企业所发行的多达8000种的货币之一。1863年,美国政府 才强制推行了货币的标准化。1871年,日本的明治维新使得日元成为日本的统一货币;德国马克在德国境内的统一发生在1873年。这些年表至少说明一点, 货币统一并不是自古以来的常见规律,没有经受长时段历史的检验。
美国投资家威廉·贝克也认为,如果货币发行存在竞争,次贷危机或能避免。他指出:〃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如果允许更多的银行(比如美国国家金融服务公司)发行纸币同其他银行竞争,并通过清算银行进行定期赎回,就会比今天更及时地发现问题。〃
当下,在电子货币时代,的确有些货币的〃形态〃开始出现。目前已有大量交易以虚拟的电子货币为媒介而成交。我们的信用卡、各类贵宾消费卡、飞机里程积分都 可以部分充当货币的职能,多种多样的货币背后有着多种多样的后盾,都已经不同程度地向国家垄断货币发起了挑战。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恐怕很难判断那么多 货币或者货币形式孰优孰劣,但是市场终究会告诉我们答案。能在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商品或者货币,就是好的。
当然,就现状而言,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国家的政府会接受货币的非国家化理论,人们只能无奈地接受货币贬值的现实。
由此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货币的大量过剩。
第二节
吸纳超发货币的海绵
如果不明白货币的超发和吸纳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弄懂中国楼市和股市的趋势。可以说,两者的大趋势无不与货币紧密联系在一起。
如果货币是水,那么,海绵就好比是货币的归属地。超发货币必须有合适的归属地吸纳它,以寻求某种平衡,否则,就可能在某些方面泛滥成灾。最直观的一个现象是:当海绵无法吸纳多余的水流时,就会溢出来,货币也就会进入贬值的轨道。
这一点,不因地域或国家的不同而有太大区别。
00汹涌的货币寻找〃海绵〃
从1997年以来,全球基础货币(全球流动性)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全球的生产增长速度。2002年以后,全球货币增长率持续上涨,持续高于10%,甚至达 到近25%,但世界gdp的增长率一直在2%~5%之间,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巨额的货币资金必然要在全世界各个角落猎取利润对象。从已经破灭的美 国新经济泡沫、网络泡沫、股市泡沫,到房地产泡沫,从投机世界石油到投机世界黄金、贵金属甚至森林资源,全球过剩资金一刻不停地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导致 各个被投机的商品出现了历史上从未出现的价格走势怪现象。
而且,这种状况无法从根本加以解决。
英国学者希勒尔·蒂克延认为:今天有大量过剩资本找不到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这导致资产价格膨胀和各种金融泡沫。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危机重重,因此,它需要一种新的策略克服危机,但仍然未找到。
全世界凡是货币超发的国家,都在拼命为货币找出路——只有吸纳掉这些货币,才能避免通胀之火熊熊燃烧,点燃起民众难以遏制的愤怒。美国对强势美元地位的确 立,货币化、证券化、债券化道路,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扩张,为美元找到了充足的海绵。否则,美国多年低通胀的状况早就被恶性通胀所取代。
货币超发之后,就是如何吸纳的问题——这种思路贯穿了货币趋势的完整过程。当朝韩之间磨刀霍霍的时候,我再三发文强调,真正的目标点不是朝韩而在中东,依据之一,便是在〃石油美元〃体系下,油价交易对美元的吸纳问题。
当然,等货币超发到一定程度,市场无力吸纳时,就会引爆危机,使得大量货币在危机中伴随着财富的缩水而蒸发。如果知道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次贷危机的爆发,也不难理解2005年到2007年10月的中国股市大涨和此后从6100多点跌到1600多点的走势的根源。
第一部分 第6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6)
说得详细点,如果没有次贷危机对金融衍生品放大的泡沫的蒸发,美国如何化解危机?虚拟经济中盘踞的这些巨大资金一旦涌入实体经济,任何实体经济都会被通货 膨胀给烧毁!因此,次贷危机对美国并非没有益处,更何况还帮助美国累积了大量住房。这些住房同样是巨大的财富,它们是用全世界的钱建造起来的,但与购买次 级债券的出资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次级债券对应的不是房产。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华尔街的投机家们何以鲜有人锒铛入狱的原因了。
再进一步,如果没有次贷危机对寄生在金融衍生品中的大量资金的蒸发,就不会有美联储连续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如果没有始于2007年年底的中国股市的惨烈下跌和房地产的调整,也就不会有中国庞大的救市计划出台。
理解了这个秘密,很多东西,就都懂了。
货币超发的恐怖路线:从吸纳到蒸发
从货币的超发,到吸纳再到蒸发,这个被忽略的路线,主导着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趋势和经济大趋势。
中国亦不例外。2009年12月起,中国对房地产进行调控,而几乎在同时,食品类价格开始快速上涨,个别品种如绿豆、大蒜等,在很短的时间内,涨幅就超过了一倍。
这轮农产品涨价除了供求关系的变化,更是货币流向〃作怪〃使然。因为货币终归要找到一个去处,当房地产调控时,货币出于避险考虑不再大量涌入房地产,就必须流向其他领域——流到哪里,哪里就价格飞涨。
事实上,除了农产品,一些不太引人注目的领域,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新华社在2011年1月4日,总结出了〃2010年国内十大文化新闻〃,其中位居第二的是《中国书画拍卖连创天价》:2010年,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空前 繁荣,中国书画拍卖连创天价。2010年6月3日,中国艺术品拍卖价世界纪录首次在国内诞生——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以4。368亿元总价格在保利春 拍会上成交。近现代的书画杰作拍卖也连创纪录,其中张大千的《爱痕湖》、李可染的《长征》、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成交价分别达到1。008亿元、 1。075亿元和1。71亿元。舆论指出,中国书画艺术品投资已经进入〃亿元时代〃。
从书画的趋势与货币供应量的关系来看,每当货币发行过快之时也是书画拍卖屡创新高之时,书画的〃亿元时代〃是对通货膨胀的另一个注解。
但这些领域对货币流动性的吸纳实在太有限。2010年5月,新华社记者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进行了专访。彭森的回答对货币的吸纳和流向问题做了解释。
彭森说:〃大家都知道,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投放了大量货币,我国2009年银行贷款投放了9万多亿元。资金流动性充裕后要寻找出路,为什么2009年 没出现类似问题,而在今年(指2010年,下同)出现了呢?当时房价节节攀升,股市表现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