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寒冰说-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时寒冰说(1)

~  

第1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1)



第一章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



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结论显而易见:过去30年,钱本身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值钱〃了!



很多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在社会动荡以前就已经埋下,只是人们浑然不觉而已。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时候,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不及防。



大量投放的货币,在中国主要是通过房地产和股市两大领域吸纳,这两大领域的吸纳能力一旦受到限制,就必然促使货币流向农产品等领域。因此,国家为了避免民众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反应过于强烈,会小心翼翼地寻求某种平衡。



现在及以后,人类不得不为持续超发的货币付出代价。当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风险的真正含义时,财富快速缩水的风险正在以比气候变暖更快的速度到来。



对于房价而言,调控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控制住印钞机和落实住房保障责任,这两条做到了,房价上涨的步伐就能减缓。否则,一边调控,一边加大货币投放,等于是火上浇油,是不可能真正抑制住房价的。



泡沫的累积必将破灭,而泡沫破灭后依然是财富的蒸发,留给普通投资者的依然是伤痛,a股的赚钱效应很难保持稳定和持续。



第一节



昔日〃万元户〃今日255万



通货膨胀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这种现象顽强地闯入我们的生活当中,让人感到紧张,又让人觉得无路可逃。



没有人不想应对通胀,但发现难度越来越大,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



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最佳决策的,是对未来趋势的了解和把握。只有当趋势了然于心,人们才能知道自己身处何方,才能冷静地找到应对之路。



这条路并不复杂。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一个又一个此前被忽略的现象和细节,一步步地找到问题的源头。而答案,都包含在这个过程中:通货膨胀究竟怎么发生的?除了已知的原因,它背后还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



是的,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问题,如果走进去,就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世界。这个世界潜伏在深处,将所有的经济现象、金融现象、国际关系等串联起来,犹如一座构造完美的宫殿。



只有当您走进去才知道,当今世界原来是这样的,我们面对的问题原来是那样的。当一个个谜团解开后,这个世界在你面前突然变得透明而清澈。您俯身看着这个世界,或者悲悯或者难过或者喜悦或者兴奋……



货币凶猛



是的,经济学并不神秘,让我们一点点地把一个个谜团解开。



人们对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一直是深有感触。但货币到底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应该说,全球货币的泛滥,已经达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就全球范围而言,绝大部分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币超发问题。



2011年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和副所长向松祚撰文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基础货币或者说国际储备货币从380亿美元激增 到今天超过9万亿美元,增速超过200倍,而真实经济增长还不到5倍。全球货币或流动性泛滥是今日世界金融和经济最致命的痼疾。①



货币超发,购买力必然下降,这是一个规律。



有专家测算,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②



其实,如果根据货币购买力与日常消费品的价格进行比较,1978年的100万元的实际贬值程度要超过85万元。一个最简单的对比是,现在的百万富翁与20世纪80年代的万元户相比,哪一个购买力更强?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两种方法,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 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23亿元、9200亿元、7。4 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 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结论显而易见:过去30年,钱本身的确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不值钱〃了!③



第一部分 第2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2)



在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经成长为世界巨人。



为了让读者都能看懂相关数据,在这里简单介绍一点货币常识。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要求,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的现金,即我们通常所称的现金。



m1(狭义货币量)=m0+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量)=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④



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的广义货币定义,是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定义,即货币是指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公众在商业银行的所有存款。弗里德曼的货币定义一般用符号m2表示,有时也称为广义货币。⑤



人们通常用广义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m2/gdp)的比例来说明货币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量化比例关系,反映一个经济体金融深化的程度。促使m2/gdp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比例,对一个经济体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一般而言,m2/gdp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



那么,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多少呢?



据2010年11月2日的《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之间的比例正在加大。到2009年年底,中国gdp总额为33。54 万亿元,是1978年的92倍。而同期的m2从1978年到2009年年底,增加了705倍,达到60。62万亿元。截至2010年9月末,m2余额比 gdp多出了42。774万亿元。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表示,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央行存在货币超发的问题,特别是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也坦承:〃在抗击危机期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扩张型的,国家有意地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这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针对性的举措,它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企稳回升,如果不这样做,经济一定会出现很严重的下滑局面。〃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把中美两国的m2对比一下:



1990年,中国的m2余额为1。53万亿元,2010年年末已经达到72。58万亿元,20年间,m2增长了46。44倍。



美国1990年m2为3。28万亿美元,2010年年末为8。848万亿美元,20年间,m2增长了1。69倍。



如果仅从广义货币供应量上看,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显然已经远远超过美国。当然,中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速更是快于美国,这有中国货币化程度基数较低的缘故,但即使剔除这个因素,就两国经济体的规模而言,中国的货币显然是太多了。⑥



吴晓灵直言:〃过去30年,我们是以超量的货币供给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通货膨胀来了!



超发货币的后果是非常直观的,那就是货币购买力的下降和物价的上涨。



实际上,对于这一点,民众无不有切肤之痛。随便去菜市场转转,就会感知到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之快,是那么的令人担忧。因为在很短的时间里,绿豆、大蒜和一些青菜等价格就已翻倍。



尽管如此,国内粮价仍然是被压抑着的——国外的粮食价格比国内更高,有的品种比国内价格要高出1~2倍,甚至更多。这意味着,中国的粮食价格上涨动力依然强劲。



国内的粮价、菜价、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乃是内因和外因合力推动的必然结果,尤其在国内外价差压力之下,食品低价时代已经过去。



如果您希望过一段时间物价能够回到从前,那么,时间的无情流逝带来的恐怕是一个更无情的结果。货币的贬值趋势将顽强地延续,最后觉醒的人,只会在财富的流逝中,承受痛苦和无奈。



货币贬值,资源品价格必然上涨,而这种上涨并不仅仅体现在商品领域。



不妨对照一下中国a股2005年年底到2007年年底,2008年年底到2009年7月,以及2010年6月到11月中旬的走势,无不是以黄金等贵金属、 稀土等稀有有色金属和煤炭等传统能源为代表的资源品(包含提升资源价值的技术加工相关品种)的价格走强为基石的。这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吗?



第一部分 第3节:货币凶猛与房价股市之谜(3)



这只能说,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在资源类趋势方面达成了某种〃默契〃。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原理,在通货膨胀方面体现得非常直接和分明。通货膨胀从来都是从量变向质变悄然演化的。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通货膨胀,比起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依然是小巫见大巫。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发生了恶性通货膨胀,有时通货膨胀率甚至超过了1000%。1923年那次通货膨胀末期,物价水平较两年前上涨了300亿倍。 即使是购买最基本的物品,也需要数量惊人的货币,买一片面包就得要一手推车的现金。货币贬值得如此迅速,以至于在一天之中,要分好几次向工人支付薪水,而 工人也要赶回家将领到的薪水花出去,以免它变得一文不值。没有人愿意持有货币,通过货币的交易越来越少,物物交换重新出现并盛行起来。⑦



德国一则旧时的报道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荒诞:一个家庭主妇装了满满一手推车钱(仅够买一点食品)去买点吃的,一个小偷趁她不注意,把一车钱倒在地上,推着车子飞快地跑了。车子比钱价值高得多、稳定得多也可靠得多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流通货币每月平均增加12000%以上,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价格上涨更甚,每月上涨近20000%。⑧



您也许会觉得这些例子有些极端,毕竟它们是在社会动荡时期发生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货币的贬值并非由于社会动荡引起,确切地说,更多的情形是货币 贬值过快、货币体系出现系统性隐患引发了社会动荡。很多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在社会动荡以前就已经埋下,只是人们浑然不觉而已。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 时候,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不及防。



换句话说,人们感受到的是纸币突然间跳水般地贬值,实际上货币的超发早就开始对应着急剧缩水后的购买力,只是暂时被遮掩了而已。



苏联时期,1卢布兑换2美元还多,但解体后,变成了40000卢布兑换1美元(这里的卢布指的是旧卢布)。这种变化虽然表面上看仿佛是瞬间完成,实际上是早已铸就。



人们被货币欺骗



19世纪中叶英国一位名叫格莱顿的议员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研究货币本质中受到欺骗的人,比谈恋爱受欺骗的人还要多。〃



货币为何有这么大的欺骗性?



我们有必要从一些基本的常识入手,来更清楚地讲明这一问题。



马克思认为,实物是最早的货币。在中国,牲畜币是最早的实物货币。



研读史料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货币从最初产生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实用,且〃不容易大量获取〃。⑨



这是货币功能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必须依托的基础。一旦作为货币的商品过滥,就会丧失货币的功能,遭到抛弃。



货币必须〃不容易大量获取〃才能确保其信誉度不减,确保其购买力不缩水。这种特性贯穿了纸币问世以前的整个货币历史——在纸币之后,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通过权力使货币对社会上的人而言,仍然是〃不容易大量获取〃。



在金属货币时代,由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出现了〃自由铸造〃的现象。比如,前资本主义的西方,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 的造币厂铸成铸币,造币厂代公民铸造,或不收取费用,或收取很低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