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与秦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斯与秦王朝-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郑国是一个水利工程专家其演讲技巧自然不能和李斯同日而语。尽管如此郑国方一开口立时满座俱惊。

郑国并不需要演讲技巧他只是用数据来说话。他给嬴政算了一笔帐:关中水渠建成之后可以将四万多顷的不毛之地改造成肥沃良田每亩田的产量能够达到一钟。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仅仅靠关中水渠就可以解决秦国三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或者解决一支6o万大军越境作战的军粮问题。(注。)

在座诸人不是水利专家而是政治家他们比郑国本人更能明白这些数字对于秦国的战略意义一时间群情激奋窃窃私语起来。

嬴政犹然不信道:“果能如此抑或是汝虚报邀功?”

郑国道臣乃待死之身焉敢虚言。于是将四万多顷良田分解到关中各郡此郡能得几许彼郡能得几许。又历数各郡人口、地形、气候、土质条分缕析言之凿凿不由得人不信。要知道这其中的许多数据和资料是郑国用两条腿一步步跑出来的在官方报表上根本了解不到。

随着演说的进行郑国其人也生了奇妙的变化。一个刚刚还萎靡不振的死囚犯忽然间变得神采焕脸上有光。那是科学之光信仰之光。纵然是至高无上的秦王也不能夺去他作为一个科学家的信心和尊严。郑国滔滔不绝最后作出结论:“臣为韩延数岁之命为秦建万代之功。”

听完郑国所言嬴政喟然长叹问道:“以诸卿之见郑国当如何区处?”

众人寻思嬴政的口气似乎已有了赦免郑国的意思不然何以会有此一问。的确如此大的现实利益摆在面前即便是君王也不免动心。但是众人又知道按照秦法郑国只有死路一条。法律的权威不容置疑正是秦国的立国之本。做臣子的只能谨奉法令不能越雷池半步。唯一能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只有秦王嬴政。如果贸然建议赦免郑国那就是在建议破坏法律动摇国本谁敢承担这样的罪名?况且宗室这边的态度也不明朗犯不着自己抢先表态。于是嬴政虽然问话却无人回答。嬴政无奈之下只能点将指名李斯命他表意见。

李斯也不推辞长身应道:“臣不改初衷以为当车裂郑国诛其三族。”一语既出嬴政变色宗室诧异。李斯继续说道:“郑国主修关中水渠前后十年奔波终日无夜安枕惟恐水渠不能早日竣工不能早日为秦之利。其心险恶是以臣请车裂郑国诛其三族;郑国初为韩作间而入秦以来不念故国只知有秦所行无不利秦。韩见郑国之背叛悔之已晚恨不能早杀之。敌国愿杀之人大秦也当杀之阿敌国之好。是以臣请车裂郑国诛其三族;郑国理水沟洫胆敢变泽卤为良田富我关中安我百姓其心狠毒是以臣请车裂郑国诛其三族;郑国胆敢令关中成沃野强盛我秦使秦有吞并诸侯、一统天下之资助大王为天下之主其心叵测是以臣请车裂郑国诛其三族。”

李斯一气道来其声如金石交鸣其势如磅礴雷霆。话音已落宫殿之内死寂一片无人应答。宗室诸人皆神色沮丧若有所失。再无别的声响只有郑国的隐约抽泣。那时的科学家通常都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比较郁闷。郑国何曾有过什么知己何曾有人给过他如此高的赞誉。李斯今天的一席话怎不让他感激涕零:生我者父母知我者李斯也。

李斯这是典型的正话反说而这种技巧在很多年以后他又用过一回只是那回没有成功而已。

嬴政自然知道李斯是在正话反说。他嘴角牵动了一下别闹了费曼先生。嬴政扫视阶下决心已定于是说道:“人不贵无过贵能改过郑国初为韩作间然入秦以来却能不枉错任为秦谋利。先王立法非以刑罚为乐为安定百姓、取利国家也。今倘杀郑国不过举手之劳一时之快有何益哉!杀郑国为小兴关中水渠为大。昔日管仲射齐桓公几死齐桓公终恕而用之卒成霸业。今郑国虽有大逆在前寡人念其治水有功人才难得特赦之使续修关中水渠为万世利。”

嬴政金口既开一切无可更改。郑国于是重返关中继续修渠。后来那条水渠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郑国渠。对于郑国渠在历史上挥的重大作用司马迁曾在《史记》中给予了高度评价:“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彊卒并诸侯。”而通过一当时传唱的民谣更可以看出普通百姓对郑国的衷心感激。其谣曰:“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其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郑国渠造福了亿万平民帮助秦统一了天下而其在历史上的影响远不仅如此。当今人缅怀汉唐盛世之时也不应忘记这两大王朝的都城长安正位于因郑国渠而繁荣富庶的关中平原之上。如今郑国渠早已荒废难觅当年风姿在今陕西泾阳县尚保存有其渠遗址

在当时秦国官吏的眼里郑国最终被嬴政赦免是郑国的胜利更是李斯的胜利。这标志着李斯地位的巩固标志着外客在经过一场驱逐风波之后重新成为秦国政坛上的重要力量。而杂治一战过后李斯的威望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巅峰用卡夫卡的话来说就是到了第二天要为之追悔的程度。

嬴政十年这一年实在是漫长的一年在这一年有太多太多的大事件生。先是太后赵姬因嫪毐一案而被软禁继而有二十七人为之死谏复有茅焦为之再谏赵姬终得重返咸阳母子团圆。茅焦被拜为上卿却旋即挂冠而去。吕不韦失势被放归封国河南。然后是郑国间谍案嬴政颁布逐客令很快又废除之。李斯晋升廷尉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终于到了嬴政十年的年末李斯送走郑国回这一年来的沧桑巨变也是感慨万千恍如梦中。年关已近李斯心想这回总算可以歇一口气了。

殊不知这一年并不肯就此平静地在日历上被一翻而过。在魏国都城大梁通往咸阳的路上有一人正葛衣竹杖踏雪而来……

(注:郑国渠到底产生了多大的效益挺让我困惑。史记云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古时候的计量单位的换算让我头晕得很查了一晚上还是茫然不解直想撞墙。《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一书说:“秦国的4oooo余顷约合今天的28ooo余顷。”历史学者葛剑雄在《秦汉统一的地理基础》一书中说道:“郑国渠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只要看它的灌溉面积和成效就可以了。四万余顷田亩产一钟(即六斛四斗)总产量约26o万斛(石);以秦汉时每人每年平均需用粮18石计这些粮食大约能供养14.44万人。”有人又反驳葛剑雄道:“然而刚才又和老马算了下现原来也是一搞笑bug。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1顷土地等于1oo亩田换而言之4万顷也就是4oo万亩。1亩产量是六斛四斗总产量就是六斛四斗乘以4oo万应该是26oo万斛(石)才对。葛剑雄竟然少计了一位数成了26o万斛(石)。(或者他一心认定了1顷等于1o亩?…_)换而言之郑国渠每年的粮食产出其实是葛剑雄计算数字的十倍可以供养大约144。4万人。按照范文澜老先生的战国人口推算战国末年秦国人口大约5oo万上下一个郑国渠就可以解决三分之一强。再加上灌溉3oo万亩的都江堰和各处散田这样就对上了。”网上还有说法“据有关历史专家研究郑国渠灌溉的115万亩良田按照每亩产6oo斤粮食计算就能够供应秦国6o万军队作战。”

我没有搞懂文中虚写乃勉强为之。即便是文中的虚写我也觉得大有问题。请读者存疑望高人指正。)



第四卷 第一百八十八章 灭韩计划

上回说到在魏国都城大梁通往咸阳的路上有一人正葛衣竹杖踏雪而来。

来者究竟何许人也?他为何而来为何要来?他的到来将对李斯和秦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这人到达咸阳之后便会自然揭晓。而现在的情形是由于此人是唱戏的骑马——步踱是以他在路上还很需要花段时间我们也不能老等着他不是。所以让我们把视线继续停留在咸阳城内看看在这段时间之内秦国又有什么新的政治动向。

且说通过谏逐客、救郑国李斯在秦国政坛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其身已善是该兼济天下的时候了。统一天下是战国时代每一位杰出政治家的终极梦想无疑也是李斯的终极梦想。

王尔德曾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梦想的破灭另一个是梦想的实现。后者之悲更甚前者。这句俏皮话很漂亮然而却是在妖言惑众大为欠揍。照王氏的说法对梦想采取任何行动都是愚蠢的、不理智的。则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自己的梦想?难道象古希腊爱利亚学派那样因为认定运动是荒谬的、是不存在的、不可能的于是作茧自缚坐而嚼蛆?第欧根尼面对爱利亚学派的那些振振有辞之辈一言不只是平静地站了起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而天也没有塌下来宇宙也没有崩溃。阿甘是对的runforestrun。别回头回头便将变成盐柱。一直跑下去到了该停下来的时候你自然就会象是得到了神启无可指责地停将下来。所以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夸父追日万世流芳。(oint?damned。tota11y1ost。就这么在生活中横冲直撞象一杆懒得瞄准的枪。)

李斯是行动者在李斯看来实现梦想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面见嬴政进言道大王你好臣请先取韩以恐他国。韩遣郑国来秦作间罪过昭然今兴兵讨伐师出有名顺理成章东方五国也无话可说。统一天下先易后难自今日始自韩国始。今一举并吞韩国五国定然大恐必争相割地贿秦以求边疆安宁。五国自弱而秦愈强当斯时也秦师东出渐次灭亡之天下归一大王独尊。

统一天下何尝不是嬴政的梦想!然而面对李斯的建议二十三岁的嬴政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对普通人来说许多时候的冷静其实是伪冷静说白了就是忍气吞声继续装孙子。然而嬴政的冷静却是帝王的冷静猎人的冷静。

即位以来尤其是最近三年先后肃清国内几大异己集团嬴政的政治天赋已经展现无遗而更可怕的是嬴政还在学习还在成长其心术谋略究竟将达到怎样的高度让人不敢估量。如今的秦国朝政、军队、司法大权都牢牢地控制在嬴政手里内政趋向平稳官僚队伍也都效忠于他再也没有嫪毐和吕不韦这样的重臣权臣他的权力和威严已经无人可以动摇。国内矛盾得到了解决接下来自然便要放眼国际了。李斯的建议可谓来得正是时候。

统一天下这是嬴政和李斯的共识但将韩国作为第一个牺牲品嬴政却别有顾虑。嬴政回答李斯道统一天下安定苍生此先王之夙愿寡人不敢辞也。廷尉以为当先取韩国寡人却以为韩国不宜先取。韩事秦三十余年名为诸侯无异郡县。以秦之强攻韩之弱旦夕可下。廷尉当知灭韩与灭周室不同。周室早已名存实亡虽然灭之诸侯皆以为事不关己不以为意。然韩国一灭诸侯必有唇亡齿寒之感震恐之下同仇敌忾燕赵齐楚四国为一合而攻秦秦将奈何?

嬴政又道燕小国也不足为虑然赵、齐、楚皆万乘大国尤其赵国与我秦相抗多年屡败屡战最为寡人深忧。寡人以为欲取天下必先取赵国。灭韩天下震恐而已。灭赵则天下丧胆也。以趁胜之师伐丧胆之国有如海纳百川风卷残云天下垂手可定也。

嬴政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然而李斯可不是应声虫唯嬴政马是瞻。灭了韩国其余五国到底是因为害怕而争相讨好秦国还是因为恐惧而联合起来讨伐秦国谁也不能确定。李斯于是说道大王所虑高远然赵国强盛取之非一日之功。以臣之见可张扬灭韩之议使天下皆知。不一兵一卒而有试探五国之效。观五国之动静因而应之。五国自谋保全则灭韩可以。五国欲救韩则已知其向背谋之国迎头击之从谋之国分而化之则舍韩而灭五国可以。

今天的美国便时常采用此一策略往往由国内的某个议员难抛出个凶狠的构想比如说制裁某国攻打某国试探国际社会的反应看看有多少人站在自己这边又有多少人站在对方那边然后定其行止。万一公愤太大也还可以议员辞职丢车保帅。

李斯言毕嬴政称善。于是很快秦国将要进攻韩国不是为了占地而是为了裸地吞并。这则消息和那个要来的人擦身而过背道而驰来到了韩国也来到了燕赵齐楚魏五国。那么这则事先大肆张扬的灭韩计划会不会引爆出一场天下大战还是仅仅放一个哑炮而已?



第四卷 第一百八十九章 传说中的尉缭

嬴政十年的岁末咸阳街头出现了一个葛衣竹杖之人。他看了看这座西方的都城轻轻地叹了口气终于到了。

这人已是年逾花甲须尽白然而却目光锐利气度辽阔丝毫无垂暮气象。

通常当男人沉醉于一个女人之时总会想象那女子在遇见自己之前的模样更为年轻时的模样。而女人则恰恰相反当她们爱恋上一个男人之时往往忍不住会去幻想那男子老去之后的模样。然而无情的却是如何变老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运气也需要实力。总之没有几个男人能够优雅而光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