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与秦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斯与秦王朝-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五章 真的要杀尽宗室吗?

且说嬴政召集嫪毐和吕不韦二人商议对策。对这两个家伙嬴政非但不信任而且是又憎又恨。嫪毐不足道也只是一个宦官罢了根本不配当人来看。吕不韦的可恨之处则在于他偏巧不是一个宦官既然不是宦官所以他能和嬴政的母后困觉虽然现在他们不一道困觉了但毕竟以前困过觉。这就是吕不韦的原罪无论如何也无法赎还。倘无此原罪嬴政又怎会受困于那漫天的谣言?

话说回来嬴政虽厌恶此二人但是要对抗宗室却又非得依靠二人的力量不可。和自己从心底鄙夷痛绝的人物合作而且还要装出其乐融融的样子这对普通人来说业已是很糟糕的体验而对理应无所不能的君王来说其痛苦和屈辱更是可想而知。

怎样应对宗室的背叛嫪毐和吕不韦各有各的心思。嫪毐本来对秦国宗室还有所顾忌一听嬴政的口风有要除去宗室的意思顿感自己的机会来了正为宗室头疼时宗室却玩起了谋反这叫自作孽不可活。于是嫪毐嚷道谋反?那还得了今天你反明天他反秦国以后还怎么在国际上混。必须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不管何人只要谋反就必须诛杀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嬴政听完点了点头又望着吕不韦等待他表意见。

吕不韦最近处境一直比较尴尬他看到嬴政心里就虚。谣言对他造成的伤害并不比嬴政轻多少。被别人奉承为秦王的老爸他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这个便宜老爸可不是好当的。他知道嬴政虽然表面上对自己和颜悦色心里却一定对自己恨得要死。吕不韦甚至因此而有了隐退避祸之意。他已经对政治生涯起了倦意。他吕不韦连续拥立了两任秦王功在不赏。对这样的功臣君王唯一的策略就是:既然功在不赏干脆也就不用赏了直接杀掉拉倒。他上了年纪是时候开始考虑能否善终的问题了。但是一想到嫪毐这个贱人还在位子上正威风得很他便又不甘心就此退休。在朝政事务中他抱定两个凡是的原则:凡是嫪毐支持的他便反对。凡是嫪毐反对的他便支持。但这回是事关谋反这样大是大非的问题他知道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这次吕不韦选择了支持嫪毐。

难得两个权臣的意见如此统一按理说这也将让嬴政的决定变得更加容易。嬴政却仍在犹豫之中。嫪毐催促嬴政道:“二君且暂退容寡人三思。”

李斯在咸阳宫智退樊於期其救驾之功更在领兵作战的郎中令王绾和内史肆二人之上。对此嬴政无疑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嬴政于是再召见李斯告以嫪吕二人之意见并问李斯对策。

李斯也不沉思脱口问道:“宗室何罪?”

嬴政心想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嘛但还是回答道:“背叛!谋反!”

李斯惊讶道:“竟有此事?臣如何不知?”

嬴政闻言大怒。华阳太后的手令可是你李斯亲自交到我手上来的你小子现在来和我装蒜?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六章 李斯说,我看不必。

李斯见嬴政颜色大变却也不惧朗声问道:“臣敢问何为谋反?”

嬴政气得浑身抖恨声道:“太后亲下手令直指寡人为窃国之贼又复遣樊於期杀奔咸阳宫欲置寡人于死地而以长安君继秦王位。此不为谋反何为谋反?”

李斯肃然道:“臣昧死上言。华阳太后之手令辱蒙吾王赐观。臣有愚见不敢不陈。手令所称今据秦王位者乃相国吕不韦之子伪主也。臣愚昧只知踞王位者吾王也。吾王乃先王嫡嗣继秦王之位乃上应天命下顺纲常此乃天下共知何来相国吕不韦之子?手令所云实荒唐可笑而不足一驳也。历代先君不废宗室之意盖以宗室为内援。勿使秦王之位沦入外姓之手此宗室守望之责也。若仅以一无稽无凭之手令秦国宗室竟因而罹难天下之疑必不能止而反愈炽此为不得不思也。以臣揣测华阳太后因富有春秋误信谣言加诸遭逢挑拨故而关心则乱不及深思乃下此手令。”

嬴政面色渐渐和缓下来。他懂了李斯的意思。李斯说了半天归根结底是如何对此一事件定性的问题。这一层为他所忽略也为嫪毐吕不韦二人所忽略。他已经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次谋反于是人为地将自己置于不是你宗室死就是我嬴政亡的绝境。但李斯的话提醒了他在谋反之外原本还有第二条路可选。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将事件性质从谋反改为误信让嬴政眼前瞬间豁然开朗。

就嬴政个人而言他是不愿意和宗室决裂的至少在目前是这样。现在他执政的根基未稳还不到一意孤行、为所欲为之时正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况且秦国宗室不是一般家族而是王族天家除去一般家族对家族成员具有的普遍约束力之外更有一个独特的作用:它能证实嬴政作为秦王的合法地位。

嬴政和宗室的关系与中世纪欧洲国王和教皇的关系略有近似之处。那些国王虽然拥有世俗权力但所谓君权神授如果没有经过教皇的正式加冕便算不得是合法的君主。而另一方面国王虽然拥有更为实在的权力比如人民和军队但要和教皇对抗下场通常却并不见得美妙。有一个著名的例子:公元1o7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打算废黜教皇格列高里七世格列高里七世也不示弱立即下令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到公元1o77年由于自从被逐出教会国内叛乱纷起亨利四世扛不住了只得向教皇求饶。接下来的情节就像武打小说一样:据说亨利四世身披悔罪麻布衣光着双脚站在教廷前面当斯时也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亨利四世有如玉树临风挺立不动历时三日三夜这才最终换来了教皇的宽恕。

当然嬴政用不着在宗室面前如此卑微。但在那个谣言经久不散的非常时期他却又不得不依赖宗室将他搭救。作为政治人物他的血统并不能由他说了算他母亲说了也不算必须得到整个宗室的一致承认才行只有这样他才能保证王位信服天下。

李斯又道:“相国与嫪君之所以劝吾王者皆暗怀私心为自谋之计耳。吾王不可不察。常言道疏不间亲。今朝政大权在相国与嫪君二人之手。吾王所能借重者惟宗室之力也。咸阳之内兵变已平长安君又远在千里宗室已不足以害王是去是留尽可权衡利弊从长计议。一旦轻诛宗室虽快在一时却痛在长远。宗室既灭而人死不得复生则吾王何以制嫪吕?何以信天下?”

嬴政听得入神李斯又道:“事出必有因。宗室所以误信谣言何故也?以不得重用故生怨心。此名为怨吾王实恨相国与嫪君也。吾王因而导之诱之则宗室必仇相国与嫪君而为吾王所用也。”

宽恕有时候并非因为慈悲而只是由于需要。嬴政于是长叹道:“若无先生寡人几误大事。寡人愿与宗室言欢也。”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七章 宗室扩大会议

月牙如钩高悬长天。思德宫内华阳太后深夜独坐愁眉不展。樊於期的行动已经彻底失败成蟜的十万大军又全无消息。更要命的是她的手令落到了嬴政的手里。嬴政虽然没有马上向她问罪但已命王绾将她监控隔离起来没有嬴政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出入思德宫。华阳太后倒并不为自己的性命担心无论如何她也不相信嬴政真敢杀了她。让她放心不下的倒是那远隔千里的成蟜。

长安君成蟜她的孙子更准确的说她的情人是她命里的第二个男人也是让她品尝到爱情滋味的第一个男人。迟来的爱情有如晚点的火车奔跑得格外迅猛燃烧得分外惨烈。华阳太后已是五十老妇却如怀春的少女长吁短叹寝食不安。她自嘲地一笑哎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长相思在长安。长相思摧心肝。

她牙疼得厉害连喝水都疼。这让她越孤单越觉出自己的可怜。如果成蟜在身边该有多好只要能看到他蜷在自己怀里能看到那长长的睫毛、孩子般的睡相人世间还有什么痛苦不能抵挡?

她擦擦眼角的泪水准备就寝。或许在今夜的梦中成蟜便将与她相会。而就在她开始幻想之时使女匆匆来报:“大王求见。”

华阳太后一惊。嬴政这么晚前来拜访一定不是好事。但就像她无法拒绝成蟜一样她也无法拒绝嬴政。不同的原因相同的结果。她于是吩咐使女让秦王在正殿等候。

等华阳太后到了正殿更是惊讶莫名。但见正殿内一下子涌入了十好几位人黑压压一片。她原本以为只有嬴政一人前来呢。众人见到华阳太后纷纷拜倒行礼。华阳太后威严地步入上席打量着在座诸人。但见包括昌平君、昌文君在内的宗室要人都在。太后赵姬也在另有两位稀客分别是吕不韦和李斯。

华阳太后一向清净惯了忽然见到这么多人心里大为烦躁但也只能忍耐。她心里冷笑好嘛这算什么宗室扩大会议?有什么手段你们尽管使出来。看老妇惧是不惧!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八章 午夜审判

且说思德宫正殿之内灯火通明气氛凝重。似乎没有人愿意先开口说话都固守着各自的沉默。而世间的沉默和深邃的黑夜一样细究之下其实也有着斑斓的色彩。既有“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的虚空弃绝又有“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的名士做派有“圣人相谕不待言有先言言者”的神秘倾向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道家精义有“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的佛门偈陀又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处世智慧等等。而在座诸人的沉默又各有着怎样的心理源头?今日虽已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见的是以这些人的身份和地位聚集在同一屋顶之下不用说话甚至不用肢体就已经有了让人窒息的戏剧张力。

这将是空前漫长的一夜。每个参与者的命运都将在这一夜生转折。在新的一天到来之前他们有的是时间就算想说话也大可不必急在一时。

见众人许久都不吭声华阳太后大为不快怒道:“若辈既来却不言语是何道理?老妇夜深体乏意欲歇息若辈且退。”话毕仍是无人应答却也无人退下。华阳太后只得点名来问嬴政道:“陛下夤夜造访所为何来?”

嬴政这才答道:“客卿李斯有献于太后。”

华阳太后多年的积威犹在其为人又向来专横强硬和先她而去的夏太后相比一鹰一鸡。嬴政看见华阳太后也是心里虚不敢和她正面交锋只得推出李斯替他冲锋陷阵做一回恶人。李斯呈上华阳太后的手令道:“叛贼樊於期率众攻咸阳宫大败而逃遗下此一手令。有人称是太后亲笔所书玉玺也无差。望太后明鉴真伪以绝举国之疑。”

华阳太后扫了一眼手令便远远扔在一旁。她不看李斯只冷冷地盯着嬴政道:“陛下既相逼如此老妇复有何言!思德宫外便有森森刀兵已驻守多日也。陛下何不召入当着宗室诸亲之面立取老妇性命?老妇岂畏死哉!老妇恨只恨当年不该劝先王立子楚为太子如其不然老妇何以竟致今日之辱?老妇自掘坟墓不怨旁人只是愧对嬴氏历代祖宗。陛下传令老妇引颈以待。”华阳太后这一番言论声威并厉莫能抗之压根看不出就在半个时辰之前她还只是个为了成蟜而情意绵绵、柔肠寸断的小女人家。

华阳太后一狠嬴政也颇为惊慌连忙跪拜道:“太后言重孙儿承受不起。孙儿日夜为太后祈寿祷福尤恐不及又怎敢有加害太后之念?万望太后惜言不然孙儿万死不足以谢罪。”

较量了才一个回合华阳太后竟已是大大地占了上风她成了审判者立于不败之地。而嬴政成了被审判者面对华阳太后的有罪推定他不得不开始艰难的自我辩护。华阳太后道:“陛下既尚有孝心老怀深慰。”而她的语气却听起来一点也不欣慰反而透出股嘲讽的意味。

嬴政道:“孙儿愚钝。太后虽不垂怜孙儿然孙儿自信德行无亏并非荒淫无道之君太后却为何下此手令欲以长安君代孙儿为秦王欤?”

华阳太后道:“手令已明陛下又何须多问。陛下名为嬴政实为吕政。老妇不敢望有孙如陛下。老妇孙儿惟嬴成蟜也。大秦王位岂有不传嬴氏而予外人之理?”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一个证人

嬴政今日突击来访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为自己正名。他绝不是什么私生子野种吕政而是注定要继承秦国王位的嬴政。一日不能正名他的王位也一日不能安心。就在这个晚上最具权威的陪审团都已召集完备谁也别藏着掖着都敞开来说把问题都摆在台面之上一次性解决。嬴政于是对天祷告道:“不肖孙嬴政祝曰嬴氏祖宗在上嬴氏宗族于此殿内齐聚。孤之身世血脉愿于今日辩白。祖宗其听之。”祷告完毕嬴政回身环视四周道:“寡人身世事关国家社稷非独寡人一身还请诸君以口言心各畅所疑绝无忌讳。”

众宗室闻言皆望向华阳太后等着她先行难。嬴政道:“夫谣言者乃六国捏造意在使秦国君臣内乱无暇东向。太后明视高远当深知谣言之荒唐无稽。”

华阳太后冷笑道:“老妇还不糊涂!老妇自有人证在手。”

嬴政和李斯会心地交换了一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