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晚上七八点传不了的话,只能在十二点半传了
正文 第二章 初露锋芒 第十三节 抢马
李秉衡等没有坐天津到北京的火车,而是准备照着地图买了马一路骑着过去,顺便熟悉地形,为将来做准备。
而端纳也当成郊游一般卖弄着他的骑术,不时冒出几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来。初见他时看他高大英俊,说话风趣幽默、妙语连珠,以为是个花花公子。但接触下来却现他为人甚是正派,善良直率又嫉恶如仇,实在是个好相处的人。
一路走走停停到北京东郊外的小县城通州时,已是中午,于是找了酒水铺准备吃过午饭再上路。而端纳则带着道森与汉斯去城里的教堂去吃西餐。
这时众人在酒水铺中等着开饭,只听得外面嚷嚷,过得片刻竟闹到店里来。
一队兵丁直闯了进来,店里伙计从外面一直跟着苦苦哀求其中一领头之人。只见那人早店里扫了一周,直着嗓门喊道:“外面有两匹马军爷我看的顺眼,想征用了去关外剿匪,哪位是马主,报个价来,别误了我等剿匪大事。”
原来是李秉衡等在天津买的几匹好马被这群兵痞看上,准备强买。
李秉衡站起笑道:“我就是马主人,这马也没什么价不价的,我也是看的顺眼,不舍得卖。”
进来的兵里有个站起嚷道:“去他娘的,我们老总给你面子,扯东扯西的,了不起么?信不信大爷我一枪毙了你让你上阎王爷那报道去。”旁边众人哄堂大笑起来,有几个也是在那说着风凉话。
徐锡麟大怒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陈伯平连忙将他按住。
“哟,爷几个,看呐,居然有不开眼的在咱们的地盘上耍起横来。怎么着,让他们见识见识厉害?”这帮人都是在本地横行霸道惯的,不把李秉衡等人当回事,有几个站起身来跃跃欲试。
说话的那人骂骂咧咧的上来要拉李秉衡的衣服,陈伯平赶紧上前阻拦,被那兵痞一把推倒。李秉衡忍耐不住,一把扭住摁翻在地上。
“了不得了,弟兄们并肩子上。”
李秉衡脚不停顿,上前左右开弓,拳打脚踢,几个呼吸之间已经打倒几个。众人也没看清他的动作,只见他干净利落的放倒了七、八个。徐锡麟等人想上前助阵,还没沾着人,战斗已经结束。
毅军几人大骇,知道遇上了硬点子,被他声势所迫,不敢再上前。
后进来的一队兵不知道生了什么纠纷,看到自己人被打,一声喊扑了上来,领头的怎么喊都喊不住。
李秉衡转头朝徐锡麟等人说道:“你们在后面看着。”迎着众人上去使出太极捶法将当先几人扫到一边,等形成战圈,又使谭腿中以少敌多的一套荡腿,左右借力扫倒几个。中间夹着几手特种兵部队常见的伏虎拳,当者披靡,于人群中劈波斩浪,一路打到铺外,才一壶茶的功夫,来的毅军兵丁二十余人全倒在地上哭爹叫娘,剩下的几个没出手的,也是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有懂功夫的却知道李秉衡并没有下重手。
徐锡麟等人第一次见他使出拳脚功夫,心底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却知道他不让众人上去助手并不是为了卖弄功夫,自己等人也加入进去的话只会使事情复杂化。
这时刚才后进来的一队兵中没有动手的两人上来朝李秉衡拱手道:“这位壮士,不知何故如此。难道你不知道袭击兵丁是要吃官司的嘛?”
两人一老一少,老的那个看样子是文案,笑着将方才的事情讲了听了。
文案模样的人点头说道:“这些人在本地惯了的,还望莫怪。当兵吃粮的也都是老百姓出身,都是一家兄弟,何苦冲突至此。老夫何毓淮,乃是毅军文案,不知小兄弟贵姓?”
李秉衡见他如此,知道是想找台阶把这事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笑着说道:“久仰老先生大名,免贵姓李,今天是我莽撞了,这里是兄弟我一点心意,请大家买酒喝,就当交个朋友,不打不相识嘛。”说着,将怀中几张银票约有三四百两递到何毓淮手中。又将地上的兵丁扶起几个。
众人都是欺软怕硬的货色,早已不敢再找他麻烦,见他如此识趣,有脸皮厚的已经说道:“客气客气了,不打不相识嘛,都是自家兄弟,呵呵,呵呵。”
李秉衡见事情就此了结,也是出乎意外,对何毓淮也是大为感激,连忙请他坐下喝几杯酒。让酒水铺老板收拾场地,重新整几桌酒菜给一众毅军兵丁压惊。
跟着何毓淮的那个年轻兵丁一直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李秉衡,坐这喝酒时不停的问他功夫一事。
李秉衡有问必答,见他斯文有礼,谈吐也有见识,又略讲了些军事知识。
何毓淮在一旁不停赞许道:“我虽是秀才出身,念的圣贤书。但在军伍中沉浮十数年,也略通些军事。以我看来,李小兄弟的确是有真才实学。听你说是美国那个什么大学出来的,如今朝廷兴办实业,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顿了顿,怕李秉衡误会,又说道:“今天这些兄弟也是为了买匹马,给这孩子到关外用,盼他有了好马可以有点出息。”说着朝身边的年轻兵丁指了下。又说道:“也是他们莽撞,见你们的马雄壮,一时蒙了心,还忘别跟他们计较。”
旁边几桌的毅军兵丁们默默地听着,都低头不语。
“是啊,这当兵的都是穷苦百姓。这上头那些人哪里知道旧军的苦,我们直隶提督马大帅为兄弟们着想,硬顶着不让裁汰我们毅军、武卫军,还屡次上奏要办随军学堂,让想上进的弟兄有个出头之日,就连这个他们也不准。哎,难呐。我们大字不识,就是个混兵饭的命。就是我们这小兄弟,盼着他给大家长长脸子,要不然今天也不会厚颜冒犯了众位。”一位毅军队官叹着气说道。
李秉衡心中也同情这些旧军,但这也是他们的命运。一个王朝,一个民族尚且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更何况这个国家内的这些穷苦百姓。站起身抱拳说道:“众位兄弟,方才多有得罪。小弟给你们赔礼了,来,喝酒。”拿起酒杯向众人敬酒,又让酒水铺伙计添些酒菜。转头朝何毓淮问道:“为何这小兄弟要买马去关外?”
众人平日无赖惯的,此刻有酒有肉,见他又来敬酒赔罪,早把刚才的不快忘到了九霄云外。一时觥筹交错,喝得不亦乐乎。
何毓淮趁着高兴,也多喝了两杯,见李秉衡行止见识不凡,像是世家子弟,又没有那股世俗之气,料定是有大出息的,不由动起心思来。
身旁的徐永昌对他也是崇拜佩服,不时讨教军旅之事。他也不自恃身份敷衍,而是认真诚恳地讲解,两人聊得甚是投机。聊着李秉衡转头朝何毓淮问道:“为何这小兄弟要买马去关外?”
何毓淮缓缓说道:“永昌是个苦命的孩子,尚在襁褓中,母亲便病去。父亲后来又娶继母,并继母所带两女一子,一家倒也其乐融融。可永昌七岁时,俩姐一兄相继故去,继母伤心过度后也离世,那年父亲也撒手人世。这娃子从小便受了这许多苦,孤苦伶仃一个人。”
说着已是老泪纵横,那个叫徐永昌的年轻人也乖巧的靠过来给他抚着背,抹了把眼泪又说道:“十三岁时刚好庚子年,我们随军护驾的老师爷徐椿龄老先生在曹叔店遇见他,见他诚实勤谨,又怜他身服重孝,就把他带在身边。一直在我军中当马夫,大家伙都爱他懂事聪明,把他当自家兄弟般疼爱。去年年底刚补为兵,我们营就他一个是最勤奋肯上进的,但报国无门,实在可惜了这个好苗子。如今也无法,这些日子我想给他买匹马,盼他去关外剿匪立功,好有个出息。但好马大多价高,我们吃兵饭的没啥余钱,求好马不得,兄弟们受了不少白眼,忍了不少气。”说着,摇头叹息起来。
李秉衡这才明白这些兵要抢马的原委,也为这些兵丁的义气所感动,本来自己最痛恨军人仗势欺人,所以今天忍不住对这些人出手,但现下却是大为懊恼。于是又让伙计添了酒,一个个的给对方敬酒赔礼。
徐锡麟等也诧异这些旧军兵痞中也有这等恩义之人,不由对他们的印象大为改观,也跟着与对方热络了起来。
双方早就忘却方才事,你来我往喝的不亦乐乎。
直喝了一个时辰,念着李秉衡等人还要上京,何毓淮才带着兵丁告辞离去。
正文 第二章 初露锋芒 第十四节 进京
端纳等人没过多久回来,听说了抢马事件,细细追问原委。
李秉衡将徐永昌之事讲与端纳听了,只见他表情丰富,呆立半晌,顿了脚往外走去,嘴里还嚷着:“李,你的马我征用了。”将李秉衡的物件从马上取下,骑了他的大马朝徐永昌等人追去。
队里兄弟为了给自己买上一匹马,半夜就起床去马市看马,费尽唇舌不说,还受了人家许多的白眼,平白为自己领了不少气。虽然都粗俗,但淳朴好相处,又时时照应着自己,这让从小就孤苦一人的他来说,常常庆幸自己遇到了一群好人。为抢马而害他们挨了顿打,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想到结识的李秉衡,又佩服不已。不仅身手了得,而且学识渊博,对军事上的见解听了更是觉得获益匪浅。所谓不打不相识,正是如此。
正愣愣的着呆,只听得后面马蹄声起,一人在后大喊。
众人回过头去,见是一洋人骑了马来追,于是面面相觑,有几人害怕起来,这年头得罪了洋人可不是啥好事情。
那洋人骑到跟前勒住马,矫捷的从马上跳下,把缰绳拿在手里,大剌剌的问道:“你们是不是刚才抢马的那些人?”
这洋人京腔不像京腔,夹着外国话,说话怪怪的,但都听了明白,是为马的事情而来。不知道又起了什么波澜,众兵丁都揣揣的不敢说话。
见到这些人的样子,聪明的端纳猜到他们的心思,哭笑不得。连忙说道:“徐永昌,在这里?”
徐永昌见问到自己名字,怕连累旁人,脖子一挺答道:“我便是,洋大人找我何事?”
端纳见他果然相貌端正,一脸正气,又不卑不亢,这句话也听的懂,哈哈笑道:“很好,你很好。”朝他竖了竖大拇指,又朝着众人笑道:“你们,很好,都很好。”
一干兵丁更是如坠云雾中,见他好像不是来找麻烦的,稍稍放下心。
把缰绳往徐永昌手里一塞,拍着他的肩膀,“这个,是你的。”说着转头就走,走不几步,又折回来,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钞票来,往徐永昌手里塞了就走。
徐永昌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他,又看那马,显然就是刚才要抢的那匹。才知道是李秉衡让洋大人送马过来,纷纷兴高采烈起来。
徐永昌一阵感动,想叫住洋大人感谢一番,又不通语言,只得作罢。
端纳大踏步的一路走回酒水铺,潇洒的朝李秉衡挥挥手说道:“李,我把你的马送出去了,帮你做了件好事。”
早就猜到如此,重新将驮物件的马腾了一匹出来,一边还向端纳道谢。
徐锡麟等也听的懂英语,见一个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惫懒模样,另一个吃了瘪还只能道谢,一阵的哄堂大笑。本来众人也有赠马之心,还未实施,便让端纳做了,也都觉得替自己做了件好事。见端纳风趣精明,又颇有中国人的侠义之气,不由心下对他亲近了几分。
今天的天气有些阴沉,阳光并不刺眼,反而有些苍白,洒在脸上只有淡淡的无力感觉。
已是到了东直门外,众人望着这耸立高峨的城门,后面那座雄踞数百年的古都,在近代却饱受了耻辱。就在七年前,八国联军从这座门进去,给中国的耻辱史写上了最浓墨的一笔。静静的站在城门前,仿佛还能听到列强军队刷刷的军靴声,还能闻到浓重的硝烟味与血腥味。前世在这里长大的李秉衡从来没有对这个古都有过这么复杂的情绪,眼前的这个城市不再是后世那个代表着荣耀的城市,而是耻辱的鲜明代表。耻辱,从这个城市的头到这个世界的根,弥漫于这个城市的每一个毛孔,每一滴血液。
它无声的耸立在那里,数百年的雄伟在近代的工业面前羸弱无力,在洋枪洋炮面前颤颤巍巍,被渺小的侵略者们肆无忌惮的视而不见,甚至被卑劣的东洋矮子踩在脚下。
这种耻辱还要持续多久,在三十年后仍然如此吗?不,李秉衡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既然上天让他来到了这个世界,那么他将以一己之力抗衡整个世界,即便付出生命。
穿行在青石板铺就的大街上,仿佛穿越了几个世纪。
即便这个时代没有辫子的人已经不是那么的稀少,但街上很多人还是对几人则目而视。为了不惹麻烦,李秉衡等人往离此不远的东交民巷附近找个旅馆住了下来。
东交民巷的使馆界如今都用高约六米的围墙围了起来,上有八座碉堡,并用铁门管理进出。李秉衡远远的看见,深自悲哀,却又无可奈何。
《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