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士成从关外带回来的一千芦榆防军,从古北口调拨过来的两营练军,手里都是一等一的西洋毛瑟快枪和北洋局精工的快利枪。
可以说,关外三城,集中了山海关防区接近一半的兵力,而且都是真正的精锐老兵,是防卫山海关的核心。
其余后方白济的两营旗兵,也就是平时欺负欺负过往的商人,百姓还成。
看那些旗兵人人腰上别着一杆烟枪,说打仗,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王连三的六营,三营老兵还算勉强顶事,手里拿着都是以前北洋诸军淘汰下来,中堂批给了鲁东的陈旧单发步枪。
不过他这三营老兵,一营放在长寿山北的九门口长城,两营放在后面的石门寨长城,剩下的三营新兵才用来警卫角山。
对于盛军老将贾起胜的这种安排,聂士成还是十分满意的,假如日军长久突破不了山海关,就很可能选择绕道突破。
而九门口长城,石门寨长城,是倭夷最近最佳,而且也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现在两百里外的古北口,倒是兵力空虚,只有一个营把守。
不过倭夷兵假如有勇气翻山越岭的过去,估计到了古北口,不但也明年开春了,去一百个倭夷兵,在这冰天雪地里攀爬山岭峭壁,能活下来三十个,都算他们能耐。
至于连顺的两营新兵,唐仁廉的三营霆军,梅东益的2000芦勇,不但都是新兵,而且枪支大量缺乏,基本都没有太大的战力。
关外三城,总计7100人,7100条好枪,十分之七八都是多年的北洋老兵。
关内诸地,总计8500人,近4500条各式步枪,其余的都拿着抬枪,鸟统,甚至弓箭,长毛,大刀片子。
大半都是新兵,3000老兵里面,有三百一路从平壤逃回来的奉军,一千大烟旗兵。
“几位将军,山海关能不能守住,就看你们关外三城;粮食,弹药,我管够,还需要什么,只管找我批条子,去周大人那里去领。”
聂士成诚恳的望着何长缨几人,目光里全是殷切的希望。
何长缨对于聂士成这种做法显得有些意外,再一深想,作为一个清末暗世有名的良将,自然应该有着他的不凡之处。
之前何长缨一直就是头疼兵力太少,抱怨唐仁廉私心太重,没有魄力和决断。
现在聂士成来了,而且上来就给关外三城补充了两千精兵,不由得何长缨不刮目相看。
他在心里默默算计,只要能守住这开头的一段时间,顶住日军第三旅团和重炮联队的攻击。
后续正在赶来的各地增援,还有大量的西洋北洋局的枪械弹药,这场山海关防御战,似乎真可以好好的打一打。
当天会议以后,聂士成就开始逐一检查各个防御阵地,除了太远的九门口长城,石门寨,其余的聂士成都是一一走到。
最后,聂士成来到北翼城的时候,夜色已经降临。
“安之你把大炮撤下来是对的,红衣大炮胜在近处轰射,倭夷的炮兵肯定会集中火炮先打垮这些大炮;不过唐军门他们收集火炮也不是全然无用,——”
聂士成之前已经和他的幕僚冯国璋谈了这个事情:“关城离北翼城有两里,咱们这些老炮的射程大约有三粒;来山海关之前我特意咨询过德国武官,克虏伯火炮场卖给倭夷的这批要塞炮,有效射程是七里,这就正好能够覆盖到东西罗城的北城。”
听到聂士成这么一说,何长缨不禁眉头使一扬,就连一旁作陪的李经方,也诧异的笑了起来。
“这个以前还真没有想过。”
何长缨老实承认。
“不是你没想过,而是你对他们有意见,也不看好他们会主动和你一起联合作战,所以在安之你的心里,自然而然的就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
聂士成一针见血的说道:“安之,还是你不相信他们。”
何长缨沉默,关城里的那些老将,上来就一个个躲得远远的。
把自己和徐邦道,贾起胜硬推了出来,他不骂他们弄姑娘的比,就已经是很忍让了。
怎么可能信任他们?
“没关系,只要你能信任我就行了;我可拿着皇上的尚方宝剑,真有不听指令,贪生怕死之辈,我真敢祭王剑斩了他。”
聂士成的声音里,不见有一丝玩笑的意思。
这几个月一路败下来,聂士成几乎都被自己的内心折磨得心力交瘁。
从奉天到山海关这千里路途,他一直反复的在想,为什么占着天时,地利,人和。
手里的枪支,大炮也比倭夷的先进,军队也不比倭夷的少。
为什么就败了呢?
而且还是一败涂地的一败再败!
………………………………
四百八十四章 人不死完,城不陷
后来,聂士成总算是大体想明白了,这些仗败就败在这个‘人和’上面。
大家平日里热热闹闹的一团和气,都不管事儿,也都不得罪人,都是和光同尘的你好我也好的混日子。
可是一遇到外力,比如这次倭夷入侵,就全然玩不转了。
倭夷军队体系是严格的由军,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小分队,八个层级组成,上下严格分明,各司其职。
而且职务也是按着对应的将官,校官,尉官,士官,这些层级来担任。
中将就是师团长,少将就是旅团长,上校就是联队长,层层分明,一点不乱。
正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上面的命令,下面的部队就得认认真严格的照着执行。
这样,所有的力量就能完全的拧成一股绳,握成一个铁拳,打出去。
反观大清这边什长,哨长,营官,统领,总统领,就只有五个层级。
而且统领都是自成一系,级别和总统领往往不相上下,常常出现使唤不动的情形。
甚至像平壤战场那样,左宝贵和叶志超顶起了牛,严重时左宝贵怀疑叶志超要逃跑,直接派士兵监视叶志超。
在虎山战场,宋庆命令刘盛休出城增援,刘盛休却根本都不带搭理。
在金州战场,这边徐邦道和连顺打得辛苦,咫尺之遥的赵怀业却在一边隔山观火,旅顺上万大军,却都是如若无闻。
这仗要是能打赢,才是出了稀奇!
在津门的这几天,有些太敏感的东西,聂士成没敢深说,不过还是坦诚的和刘坤一交流了这些问题,在给光绪的奏折里,也提到了这些事情。
聂士成并不是指望能完全的改变这些现状,他只是请了光绪的一道圣令,有直接枪毙阵前逃脱将军的权利。
这一次,光绪为了自己的老巢无恙,也都痛快的给了聂士成这个权利。
甚至在光绪看来,现在诸军不力,就应该在阵前多斩一些逃将,才能真正的以正国法军机。
所以说,在聂士成和何长缨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里面确实有着寻机杀一儆百的想法。
在他看来,现在要是想守住山海关,就必须拿出狠气和杀气。
不然山海必陷,自己说不得就会遗臭千年,抄家问斩!
既然这样,自己都已经被逼到绝路了,还有什么需要顾虑的呢?
何长缨听了聂士成杀气腾腾的话,笑着说道:“军门,这个情况不久绝对就会摆在你的面前,我就怕你到时候举不起手里的刀。”
旁边的冯国璋眉毛一挑,就要开口说话,被聂士成摆摆手阻止。
“既然安之说不久以后就会出现,那么安之就好好看着我会如何处理。”
“那好,我就拭目以待。”
何长缨说得轻巧。
聂士成望着何长缨,突然在嘴角炸出一抹莫名的微笑,看得何长缨心惊肉跳,就有这很不好的预感。
果然,聂士成开口说道:“前提还是一个,安之你们抗倭军要死死的扎根在这北翼城,人不死完,城不陷。”
“我靠!”
何长缨失声骂了一句,就沉默着眺望着北方暗夜里,日军阵地的点点篝火。
旁边站着的李经方,刘明阳,李风瑞,罗华飞等人,听了聂士成的话,再一想想他刚才那些杀气腾腾的表态,都不觉屏住了呼吸。
心紧,心颤,心悸。
带着一丝被算计威胁的愤怒,一丝无奈和风萧萧的悲壮。
原来聂士成说了半天,又是保证,又是王剑的,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求抗倭军山海关团,死守北翼城。
假如何长缨敢放弃北翼城,那么聂士成就会请王剑,斩了何长缨!
“不光是你北翼城,之前在东西罗城,我都是这些话;尤其是西罗城。”
说道这里,聂士成似笑非笑的望着何长缨说道:“安之,真是七窍玲珑心啊。”
“你看到西罗城的地道了?”
何长缨不禁对徐邦道有些意见,丫的嘴巴也太大了吧!
“不是徐军门,地道这事儿,是古北口练军报告给我的;安之真是机谋多变,处处留有后手。”
聂士成笑了一声,然后脸色猛然一沉说道:“只是这次绝对不行,你们三城的后面就是山海关,山海关的后面就是津门,京师,就是皇上!丢了山海关,你我就自戕以谢天下吧!我已经下令填埋了西罗城的地道,浇筑了大量的冰水,呵呵,这个可是在学安之你的筑墙之道。”
说完,聂士成目光灼灼的盯着何长缨,等着他表态。
“这个地道可以理解为最后保命的通道,不过也可以理解成夜间突袭日军的奇计;可惜了,我让人挖了十来天,好不容易才挖出来;”
何长缨一脸的可惜:“真要想逃跑,不说走城门,六米高的城墙,抱一根杉木杆,哧溜一下子就滑下去了。”
“原来安之还有这个计谋,可惜了,可惜了。”
聂士成嘴里面这么说着,心里面却是一点都不可惜,在他看来,只有断了城内士兵所有的逃路,他们才能真正的拼死守城。
现在看来,何长缨还是不愿意填上北翼城的地道,不过也没有关系,该说的话自己都已经交代清楚了,他假如真敢弃城逃跑,等着他的就只有朝廷的斩刀!
看着聂士成一行离开北翼城,消失在夜色之中,站在南城门外的一群抗倭军军官们都是一脸的铁青。
“虎山逃跑,凤凰城逃跑,摩天岭逃跑,还有依克唐阿,长顺,裕禄,宋庆,弃了辽阳,奉天,都没事;现在一个个躲在后面的关闭内,逼着别人去死战,脸上还说得大义凛然;麻痹,还要不要脸?什么玩——”
“闭嘴,聂将军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将领,你没见他把芦榆防军最后的兵力,全部拿出来了么?”
何长缨呵斥住一边嗷嗷叫的新任工兵队长程浩,恶狠狠的说道:“诸位,你我这次就提前准备好遗书,战死在北翼城吧!”
听了这话,在场的七八名抗倭军军官的脸色各异。
有激动,有决然,也有像李经方,程浩那样,卡白了脸色。
“走,去喝腊八粥去。”
何长缨的肚子饿的咕咕直叫,之前他还有意想请聂士成喝一碗用百合,莲子,红枣,糯米,葡萄干,枸杞,玉米,冰糖,——煮的腊八粥。
大家一边喝粥,一边慢慢的谈。
可是等到在城墙上谈完话,何长缨一刻都不想见聂士成的那张脸。
所以,当聂士成饿的肚子咕咕叫的问‘煮的什么,这么香?’,何长缨都故意的当做没听到。
平心而论,假如何长缨和聂士成易地而处,为了守住山海关,何长缨也会毫不留情的这么做。
甚至可能做的比聂士成更狠,更绝。
………………………………
第四百八十五章 第一场要塞炮击一
可是人都是这样,看到大刀片子架在别人头上要以正军法,一般都会大声叫好喝彩;可是要是刀片子架在自己的脖子上,显然都会非常的不爽。
何长缨现在就很不爽。
所以他不让聂士成喝腊八粥。
也正是因为聂士成是一个公心大于私心,为国不惜此身的良将,君子。
所以何长缨才会用这种小脾气,来表达自己的不爽。
是不爽,而不是不满。
因为,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泱泱中华,这座北翼城总得有人来守。
总得有人,要为之流血牺牲。
“既然点子背,赶上了,那么就上吧!”
何长缨又郁闷的长吐了一口气。
1月5号,山海关外的日军部队依然是按兵不动。
只是构建营地,修筑工事。
而在山海关长城,主城,威远城,角山长城山岭之上,清军不时的架上一尊尊四五百斤的康熙铜铁小炮,炮口直指北方。
看到这一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