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麦轲把大船开到老暹边境城市班喷,直接从这里开辟出一条新河道,作为将来湄公河的主干道;第一段河道从班喷直达万象,横切原来暹罗与老涡交界的三角地带。
然后又从万象直接往西,到达巴春,然后再往西,直接和前往清刊的湄公河连接,并且卡断这里原来往南流的河水,改道流向直通万象的主干道。
这段河道改造成功,就使得原来靠近老暹边境的湄公河,变成了与北纬十八度线吻合的一条笔直航道。
但是,麦柯并没有停止在改变旧河道;他继续向西开拓,沿着北纬十八度线,通过法塔、班湄达瑞,然后约过原来的暹缅边境,收拢萨尔温江,继续在原缅甸的境域西行,再收拢锡当河,然后直接到达缅甸边境的孟加拉海湾。
完成了西端的扩张,麦轲转过头来,回到大船原来停留之地班喷,从这里开始,沿着十八度线向东开凿河道。
这条河道首先吞并了老涡境内一条大河,南屯河,然后又以气吞斗牛之势,穿越了长山山脉,从这里跨越了原来的安南国境,然后在河静省的南边穿过,直达北部湾沿岸。
麦轲改造了这段东西横向主线以后,特意和冯云山、朱八戒、顾继之、梅寒等人到高空浏览了一番,大家都甚觉满意。
同行的还有熊心和项鼎,二位本来应该在完成了野人特区北端工程以后就留在那里,或者返回中段,可是二人均以多学习点东西为理由继续留下了。
在麦轲看来,他们要学习是真,但是主要的目的还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毕竟今天一天见到的新东西,比他们一辈子知道得还多,这个机会他们可不愿意错过!
接着麦轲一如既往,进行了区间水网航道的联系,并在各个水网上增加三大因素,就是生命河水、四季果园、电力电讯。
除了这个具有和其它主干线一样的东西以外,麦轲又在主要是原来老涡的境域,增加了一样新的东西――大面积的稻田。
这些稻田只是从这里开端,会一直延续到最后一条东西横向主河道,就是靠近老涡、暹罗与大清交界的地方。
麦轲预计那里会有点头痛,因为许多地方和大清的边界省份的土地犬牙交错,不但很多地方很难扯清楚,即使是清楚的地方,为了一条相对直线的河道,也需要进行协商调整。
麦轲已经准备了几个方案,对顺利解决问题相当胸有成竹!RP
………………………………
第516章 湄公河畔稻香
完成了湄公河东西横向主干流的大型改道工程,在湄公河约盟北部区域,麦轲的心目中还有两件大事必须作。
第一件事情就是建成与大清边界平行的那道东西横向主干河道,那里不但是湄公河从澜沧江进入老涡的交结点,而且也是保卫湄公河约盟所有成员的第一道防线。
第二件就是建立一个大型高产稻田。这也是麦轲早已经就梦寐以求经常让他午夜萦回的一个美好向往!
原因是他特别喜欢吃那种糯米作成的米饭以及附带产品,比如粽子、粘包、汤圆等等;他自己愿意吃,就以外所有人都喜欢吃
因之他就希望有大块土地、大量生产、大批供应、放开大肚皮,尽情吃,尽量吃,什么时候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着种糯米。
当然,麦轲从来就不是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他真要落实大量种植的计划,还是要经过严格调查的。
根据他的调查结果,南方人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喜欢这种糯米;而北方人就少得多,但是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人喜欢,所以综合衡量,依然有八成人喜欢糯米。
麦轲得知这个结果,大喜!
这下他就可以全力以赴促进和安排糯米水稻生产了!他还真没有想到,他最喜欢的粮食种类竟然这么受大众欢迎。
因此,他就开始草拟他的水稻种植规划蓝图,然后和云山、八戒、继之等人讨论,同时也把主管老涡事务的圣老涡市长伊书文、主管缅甸事务的圣缅甸市长冯亚树一起找来,共同确定这大稻园计划。
麦轲的初步计划是从湄公河老涡入境处为起点,一直到第四道东西横向河道处,南北长度相距两个纬度,也就是从北纬十八度,到北纬二十度。
而东西宽度也大约相距两个经度,也就是从东经一百零一度到东经一百零三度。
两个经度相加。大约是一百七十公里;连个纬度相加稍微长了一些,共有二百二十公里。
如果折算成市亩,共得五千多万亩,减少这个范围内的房屋道路等占地。应该得到实际可以种稻的土地三千万亩,如果利用灵犀一动,把那些未经开采的土地开发出来,至少可得种稻适宜耕地四千万亩。
按涉及的连个圣市土地分布看,缅甸可得一千万亩;而老涡则得到三千万亩。
光是这项种植业,就可以让全体老涡人忙活了。
这也是麦轲的一项战略设想,由纯属内陆国家的老涡集中精力发展农业,不但是用其所长,而且对提高所有湄公河约盟成员都非常有助益。
这时候,老涡市长伊书文已经把总产量计算出来了。
按麦轲亩产五百公斤计算。四千万亩可以产稻米两千万吨,如果每人每年食用二百公斤,可以满足一亿人一年的用粮。
“我有个问题,麦轲。”冯云山问道,“虽然将来可以亩产八百公斤。但是现在本地的产量,我做过调查,顶多才二百公斤,你如何做到亩产五百公斤?”
云山也同是穿越过来的,当然知道后世亩产过吨也不足为奇。但是现在……
麦轲笑眯眯地说:“首先,书文算得很快,这很好!但是你的结果不对。要加上一倍才行。因为我说的亩产五百公斤是单季产量,而实际上我们这里至少是双季,三季也很正常。
“其次,我要回答云山的问题,高产的关键环节有三个:第一是要有良种,否则再好的老鼠也生不出黄鼠狼来。
“第二。要有成熟高级的栽培技术;第三,要有合宜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第一个种子问题,我负责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我负责提供,云上和两位市长负责推广。只要稻农按我的技术,使用我的种子,我就保证他们不费吹灰之力,达到一季五百公斤、双季一千公斤的目标!
“至于第三季吗,只要他们勤奋,决不会有低于前两季的产量。
“第三点,最基本的条件神已经具备,这里有亚热带的气候,适合农作物一年四季成长;沿河两岸具有大量的适宜种稻的土地;那些山地丘陵地带,只要稍加平整,就可以和河岸沃土一样栽种水稻。
“这平整土地的活,我也包干了!”
麦轲当然可以大包大揽,因为这些体力活,都有灵犀一动代劳!
“这样大量的种稻,插秧、收割都需要大量人手,尤其是中间换季,收割和插秧会挤在一起,这样多的劳动力,到哪里去找?”麦轲的徒弟朱八戒一边记录,一边思考,而且把这些信息都综合起来考虑,所以他提出了这样一个具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
“对呀!储藏、运输、销售等项,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刚才这位小兄弟说的非常对。”冯亚树赞同朱八戒体的问题。
“这些都是实际问题,谢谢大家提出。但是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后再逐渐解决。”麦轲笑眯眯地说,“我会安排解决这些事情!凡是最后依然解决不了,都交给我就行”
说到这里,麦轲看了一眼大家,说:“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原则分歧,我们就到此结束,八戒回头把今天决定的事项都正式记载下来,放入机密隔断处收藏。”
麦轲说罢,继续向北航行,直接奔向边界地区;时间不长,大家都已经到达。
麦轲马不停蹄,立即开始操作,把进入老沃的湄公河向东西两侧引领。
现在他们都在北纬二十度这条虚拟线上,把湄公河向西引进了缅甸北部地区。
湄公河水向东则直接进入了老涡北部,然后通过会芬高原,最后进入安南。
向东的这一段湄公河沿途和四五条内河交会,现在变成了湄公河的一部分,纳入了湄公河水系的管理之中。
边界东西主干完成以后,麦轲随即开通和第四道东西横向河道连接水网,所经过之处正好包括了计划中的四千万亩稻田。
在疏通南北主干河流的时候,所有的种稻耕地都被准备和整理好,成为一快快整齐严整的稻田。
所有的稻田都是四面有湄公河水环绕,随时准备把稻田需要的水分提供上去。
就在大家对这规模庞大,一看就令人震撼大型稻田感叹不已、赞赏有加的时候,麦轲正在把这所有的稻田都插上了绿色的秧苗。
麦轲一边催绿稻田,一边琢磨怎么对付那些满清官员的刁难呢。RP
………………………………
第517章 和平消弭争端
事有凑巧,麦轲刚弄完第五道东西横向湄公河道,就被大清守将发现,并且报告了正在这里视察的云贵总督吴文镕。
吴文镕一听,心知此事不小,而且比较蹊跷,老涡和缅甸二个属国虽然不是非常听话,但是由于国势微弱,有史以来却很少主动挑起事端,今天是怎么啦,竟然闹出这么一件大事?
于是,他就召集当地的主要官员,不管夜深天黑,打着灯笼火把,前往边境事发之地走去。
说起这云贵总督吴文镕,也是非同小可的杰出人物,尤其以务实肯干,不赏浮华出名,是当时有名的能吏贤官。
这也是他时至深夜依然漏夜读书,苦思边境居民改善生活的原因;他此行的目的是切实了解这些边远山区,尤其是少数族裔的实际生活,给他们提供实在的帮助,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政绩,做一些表面敷衍。
同时,他虽然已经年界六十,依然保持雷厉风行的作风,所以一遇到事情,立刻就开始行动,甚至在夜间走山路。
虽然高天挂着半轮残月,前后也有火把,在根本没有路径的山上行走还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对一个已经五十九岁的老人,况且是朝廷一品大员的吴文镕来说,就更加难行。
作为满清最高的九位封疆大臣职位之一,吴文镕是第五十九位云贵总督,此前曾任辅建巡抚,多次主持救灾和发放救济物资,亲赴灾区,抚赈灾民,去年升任这个职位。
到达边境前,是一座小山,登上小山就可以俯瞰下面的河水。
等众人终于气喘吁吁地登上山顶,都给眼前的景色震惊得目瞪口呆!
国境对面的老涡和缅甸,整个是一片灯火辉煌的世界!那亮如白昼的路灯,在新的主河道和支河道上,一排排地站立,把所过之处,都装点成纵横交错灯火辉煌的独特田园。
对这些地方已经相当熟悉的吴文镕,特别仔细地查看了横贯边境最北部的那条主河道,发现它虽然有些地方侵占了大清的领土,但是另一些地方,却把老涡的领土隔开,划到了大清一边。
因此,粗略一看,两边通过互补,基本上还是持平。
当然,如果斤斤计较的话,总能找到可以讨要更大利益的借口;如果把边境问题当成买卖,随意进行讨价还价地进行价格战,更是有无穷的事由来逞口舌之利。
但是,吴文镕绝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一看之下,他就知道,这不是大问题!对方也没有挑起争端的故意,而他自己呢,一心为了老百姓的疾苦,更不会没事找事,反而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但是作为官位最高的封疆大臣,他还是很讲究官威和程序的,这个本来属于属国的老涡或者缅甸,做出这么大动静,怎么能连个招呼都不打?
所以他就气冲冲地要当地官员派人去和对方交涉,让他们过来说清楚!
作为云贵总督,他能亲临边界已经难能可贵了,他的身份让他最多到此为止,不可能再往前走;如果出了界,那他就有了麻烦,而且是惹了**烦!
其实,他也是有点冤枉了麦轲;麦轲并不是想躲过和大清官员打交道,不经过他们的同意就独断专行,而是怕陷入他们的拖沓圈子里,一年半载也出不来,那时什么事情都晚了。
他现在的先斩后奏,等于是先把事情做完,如果满清依然办事拖拖拉拉,那也没关系,事情已经做完了,该干啥就可以干啥了,怎么拖,也不耽误事。
当然麦轲这样做,也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别管对手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他都有信心有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虽然他知道,那种极端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低。
听到对方的代表说云贵总督亲临前线,让他去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