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大艺术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巅峰大艺术家-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说店铺里的情况,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僵局,国人还好些,做事情比较迂回,不那么直接,可是外国人大多都是一根筋,中国人喜欢婉转,但是有时候还真拗不过外国人。

  那个鉴宝的人也没办法,只好叹口气,就说了四个字“移花接木”。

  这话说得已经够清楚了,很多看热闹的中国人都是行家,纷纷开始点头,可是,那老外还是不懂,他哪里听的明白移花接木是个什么鸟意思啊?

  马大宽听到这里,暗自点点头,他是听明白了,心想,原来这罐子玩儿的是移花接木。

  可是,移花接木用在瓷器上,又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说,就是把一个真品碎瓷片的某些部分,给黏贴到了这个假罐子上,一般,真瓷器的底部最长见,因为底部一般都有年款吗?

  如果手艺高超的话,整合修补完成后,用放大镜仔细的看那罐底和罐身连接的地方,会发现有一丝细如发丝的缝隙,是一种纯白色的特制胶水,但是用肉眼很难看出来。

  修复这样的一个瓷器罐子,只能是手工制作,也都是老技师才能做到,手工费其实也不便宜。

  所以,这老外买了这件东西,必定是花了很多钱的。

  店铺里的那个鉴宝人被老外搞得实在是没有办法,他就把心一横,准备开讲了。

  那人一出声,马大宽立刻就听出来,此人是地道的京城人,一嘴京片子,而且,那声音还有些像是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声音,听起来很有趣。

  可惜,那人一直都是背对着门口,也不知道说话的这位是哪位高人?

  只听那人说,一般人看瓷器,是从几个方面来看的,第一看器形,看烧制的是否规整?

  这器形分为人工和机器工,如果物件儿是机器工,那就不用再看下去了,绝对不会超过100年的历史。

  什么是机器工?

  机器工指的是满清后期,从外国引进了先进的制瓷器的机器。

  而景德镇师傅的手工制作瓷器的流程,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慢慢的退出舞台,比如现在,家用的那些碟碗汤勺,就全部都是机器工的。

  以前的官窑,一律是牛跆瓷泥,手工拉坯,工艺繁杂,那些经验丰富的瓷器鉴定专家,一眼就能看出手工和机器工的区别。

  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连这个都看不出来,最好还是别沾这瓷器。

  要知道,利用机器做一个瓷碗,需要的时间是几分钟,而以前,做一个同样的碗,手工却是需要整整一天的时间。


第170章:硬东西

  看到这里的时候,张助理已经从之前那家店铺走下来,林思聪招呼马大宽过去商量一下。

  林思聪问张助理说:“价格谈的怎么样啊?”

  张助理说:“那个老板同意把价格下降三分之一,老板说,只能这样的,不能再低了,怎么样,林总,咱们买不买呢?”

  至于价格具体多少钱,马大宽也没问,因为他是被请来掌眼的,他已经完成了自己掌眼的事情,真假问题也已经对林思聪说清楚了,具体价钱,跟他没有关系。

  林思聪略微的想了片刻,还是点了头,对张助理说:“还是买下来吧,那幅画反正也是送人,又不是咱们自己收藏,只要让收礼的人高兴,事情可以办成功,就可以了。”

  张助理点点头,二人又进入了之前的店铺,应该是去购买那幅吴道子的菩萨像了。

  马大宽没跟着,人家怎么交易,他也没兴趣看,其实,没跟着上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还是很像看看刚才那瓷器的事情结果怎么样了。

  这边耽误了一会儿,那边店铺已经没多少人看热闹了,走进一看,老外和那个小平头鉴宝人都不在店里了,那个移花接木的大瓷罐也不见了。

  看来,事情是摆平了。

  没有什么热闹可瞧了,马大宽又走回来,这时候,林思聪和张助理刚刚从刚才的店铺里出来,张助理手里握着一个锦盒,东西应该是买到手了。

  林思聪着急回去送礼品,他对马大宽说:“马老师啊,要不咱们下午就回津海怎么样?”

  马大宽低下头,有些犹豫,因为好不容易来荷里活道一次,这么多家店铺都还没看,就这么回去,未免也太扫兴了。

  因为这地方古玩太多,尤其马大宽还是对这方面感兴趣,要是还没有逛一逛就这么回去,肯定是心有不甘。

  林思聪那是多么聪明的一个人,立刻就想明白了,他就说:“这样吧,马老师,要不你到处转一转,我把张助理留在这里陪你怎么样?”

  马大宽连忙说:“不用不用,我自己就可以了。”

  逛街这种事情,身边带着一个人实在是累赘,而且,身边带着的人还对这些不感兴趣,也没什么共同话题,肯定是别扭,还是一个人逛多随便啊!

  林思聪又说:“这样吧,我和张助理先回去,我让张助理把返程的机票留在酒店的房间里,马老师,您逛够了,什么时候回去,自己决定,好不好?”

  马大宽高兴地点点头说:“这样最好了。”

  林思聪从张助理手里接过来一张卡,金色的卡,上面印的是香江的银行。

  林思聪又说:“我这里有一张信用卡,马老师,您可以直接消费,您带在身上,比直接用人民币方便很多。”

  林思聪把那张金色的信用卡塞给了马大宽,然后就跟张助理打车离开了荷里活道。

  马大宽看了看手里的卡,心想,人家林思聪就是大买卖人,做任何事情都这么周到,真的应该好好像人家学习。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人家林思聪虽然给了一张信用卡,马大宽也不能随便在上面花钱,很多事情,都是人心换人心,做人和做事情,都要掌握一个度,朋友之间淡如水,这才能更长久的做朋友不是吗?

  把信用卡收好以后,马大宽就走到街口的第一家店铺,准备从第一家店铺一直逛到最后一家。

  看一看时间,现在已经上午10点40了,这么多家店铺,一直到天黑,是不是能够全都看上一遍,还真不一定。

  起初,兴致高昂,每一家店铺看得都很仔细,也结交了一些店主,留下了手机号码,毕竟津京地区,也是古玩店主经常去收货的地方,如果有什么东西,以后还是可以交流的。

  中午的时候,马大宽在街边买了一碗干炒牛河,吃完了,继续逛店。

  可是,下午的时候,精神头就不足了,因为太累了,所以,一个下午,每个店铺看的就不是那么仔细了。

  走马观花地一路看下来,香江的物价本来就高,看得上眼的东西价格都特别贵,所以,这一天什么东西也没有买,不过,虽然没买到东西,但是眼力和阅历也提高了不少。

  大约下午5点多钟,天色渐晚,还有几乎四分之一的店铺没有进去过,可见这里的店铺有多多了。

  天快黑了,马大宽准备回酒店了,根据自己的记忆,他朝着大路走,但是,为了抄近路,必须先要穿过一条窄小的巷子。

  这条巷子是非常窄小的,而且灯也少,有些黑沉沉的,也有些阴森,很少有人会经过这里。

  有好几个大垃圾桶的盖子都打开着,味道不是很好,就在这时,突然有一个人匆忙地从另一端跑了过来,跑得气喘咻咻,而且脑袋还一直往后面看,似乎有人在追他。

  说时迟那时快,这个人一下子就跟马大宽撞了一个满怀,马大宽立刻捂着自己的胸口,因为那人怀里抱着一个很坚硬的东西,正好那东西就撞在了马大宽身上。


第171章:私人博物馆

  马大宽说的都是实情,所以,这三个追赶过来的人没有怀疑,有个人又问:“朝哪个地方跑了?”

  马大宽指向身后,说:“往那后面跑远了……”

  这三个人里面,居然有个老外,老外高喊了一声说:“给我追……”

  话音未落,三个人就朝着后面跑了过去,马大宽站在远处回忆了一下,似乎其中的老外,好像就是白天出售那个大瓷罐的老外,就是那个移花接木的大瓷罐。

  等到那三个人跑远了,马大宽赶紧把垃圾箱的盖子打开,看到里面那位,好像都被臭味儿给熏晕了,直翻白眼儿。

  费了好半天,才把里面的人给拉了出来,然后,两个人就一起跑到了大马路上。

  马大宽拦住一辆出租车,在香江,上出租车习惯做后排坐,坐上车,那人就要求司机赶快开车。

  车子开出了10分钟,那个人这才呼出一口气,说:“哎呀,真是……好险啊!!!”

  直到这个时候,马大宽才觉得这人有些熟悉,应该就是白天时候,在店铺里给人家评点瓷器的那个人。

  然而更令马大宽吃惊的是,当这个人把脸上的一片菜叶清理干净之后,整张脸终于露了出来,这么一看,马大宽就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人不就是10年后活跃在京城古董圈的大人物冯都都先生吗?!

  “哎呀,这不是冯先生吗?”马大宽连忙抱拳说道。

  “啊……啊……你认识我啊?!”冯都都的气息还是不稳,深吸了一口气又说,“哎呀,刚才……刚才真是谢谢你……你了……要不是你……我这东西恐怕被那伙儿人给抢了……多谢……多谢啊……”

  “不客气,冯先生,”马大宽不解地问,“我看见三个追您的人之中,有那个外国人,是不是因为您说出了移花接木的事情,那老外没有把瓷罐卖出去,所以才找人报复您的啊?”

  “是啊是啊,”冯都都看了看马大宽,“小同学,看来你都看见了,全都观摩了,真是见笑了啊!”

  “我也是凑巧看到的,好在没出危险……”

  “是啊是啊,都是我一时意气用事,没有管得住自己这张嘴啊,什么叫,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冯都都叹口气,“我啊,还是年轻啊,就是看不惯老外蒙咱们自己人,所以就多说了几句,当时是嘴上痛快了,没想到那老外还真阴险,居然找了几个古惑仔在街角堵我……算了……不提了……还好,东西没丢,这东西,我是好不容易才找到的……”

  一边说,冯都都从怀里掏出一个纸包,马大宽低头去看,很容易猜出来,这东西就应该很硬,因为刚才冯都都撞过来的时候,撞在了他的胸口上,到现在还有些疼了。

  但是,这东西是什么呢?!

  不过,既然是冯都都誓死保卫的这东西,肯定不是凡品?

  冯都都也不隐瞒什么,慢慢将报纸打开,然后,就露出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青铜器,锈迹是绿色的,当那器物完全露出来之后,马大宽的心里又是咯噔了一下。

  万万想不到,居然就是那个青铜爵,几乎跟在郑钱店里看到的青铜爵一模一样,连锈迹都完全一样。

  如果这东西不是批量生产的工艺品,那么这东西就应该和上次看见的是同一个器物,而且,凭借冯都都的眼光,不可能会买到仿制品。

  这就更说明,这青铜爵很可能是一件真品无疑了。

  冯都都并没有注意到马大宽眼神上的变化,他笑了笑说:“你看看,这东西不错吧,绝对是老东西,好不容易我才碰到的,老板说,就是昨天新进的货,被我看到了,虽然价格有些小贵,我还是买了下来,因为我最近正在筹备一家私人博物馆,所以需要各个时代的器物,可找到一个青铜器,不容易啊……”

  说到这里,冯都都才扬起脸看向马大宽,问:“哎,还没请教,小同学,你怎么称呼啊?”

  “我……我姓马,名字叫大宽……”

  “好好,这名字不错,宽厚而大度,马大宽,这名字好……”冯都都看了看车窗外,“小同学,看你年纪不大,就你一个人吗,你要去哪儿啊?我送你吧!”

  马大宽就说出了酒店的名字,说也凑巧,这位冯都都先生也是住同一家酒店。

  其实也不是凑巧,只是因为那家酒店距离机场比较近,而且一般有点儿身份的内地人来香江旅游,一般都喜欢住在那里。

  到了酒店里,冯都都非要请马大宽吃饭,表示一下搭救之情,马大宽也不推辞,二人就在酒店的餐厅里,吃了一些东西。

  冯都都又拿出了那只青铜爵炫耀了一番,马大宽这次看得更仔细了,没错,他对这个青铜爵的印象是很深的,曾经就是那个脸上有红色胎记的人出示给郑钱看的那一个,但是,他猜不到,这东西是从郑钱手里转到这里的,还是从红色胎记的男人手里转出来的。

  显然,冯都都先生买了这件东西,也不是为了走私文物赚大钱。

  听冯先生的意思,似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