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大艺术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巅峰大艺术家-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浩看了黄博一眼,两个人都很高兴,一下子兴奋了。

  接下来,谈话的气氛也变了,谁都希望能把这件事情做成功。

  因为张清风不是好人,是古玩界的害群之马,做局欺骗张清风不能说是做坏事,连佛祖都说过,杀恶人即是善念。


第90章:八大山人


  王浩虽然不是一个多么出名的导演,但是业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既然能够开一家影视公司,里里外外就王浩一个人,无论是跑业务,还是拉赞助,还是组织演员拍戏,什么都能拿得起来。

  这时候,王浩就问马大宽说:“具体该如何操做,你现在可以跟我们说一说了吧?”

  整个的做局,当然是需要一个物品,重要的物品。

  就跟张清风以前做局骗人一样,比如那个假紫檀的红木木箱,就是做局中的重要的一个物品。

  既然马大宽想要做局忽悠张清风,也需要有一件物品,不过,这件物品比较难选择,一般的东西不行,起码套挑起张清风的兴趣才可以,什么才能引起张清风的兴趣和关注呢?

  马大宽认为,必须也要选择一件古董。

  这件古董,太假了不行,因为张清风也算是行内人,如果一眼就被张清风识别出是赝品,那么一系列的工作也就没必要去做了,也就骗不到那80万人民币。

  可是,也不能拿出一件真正的古董去做局,如果真拿出一个价值80万的古董出来,张清风买走了,他没有任何损失,这还叫什么做局呢?

  想来想去,马大宽决定像雀尾学习一下,雀尾就是那个仿制官窑瓷器的高人,自己亲手制作一件古董,然后用来欺骗张清风。

  雀尾擅长制作瓷器,可惜马大宽不擅长这个,即便能在瓷器上画画,也没有地方去烧制瓷器。

  不过,马大宽有自己的强项,他的绘画手法高超,他完全可以仿制一张名家的字画,足可以乱真的那一种。

  加上那一次,偶然得了那么多张老宣纸,在老宣纸上仿制出来的名家作品,即便用现代化的仪器都根本查不出来,因为纸张本来就有年头了。

  老宣纸有了,在纸上画画没多大问题,还有最后一个步骤,那就是装裱,装裱必须要裱得像是古代的手法。

  这一点,董德全大概有办法。

  上一次,董德全答应要带着马大宽去拜访一位裱画的老师傅,那位老师傅以前在故宫里就是修复字画的专家,装裱的技术绝对高超。

  如果马大宽画好了画,让老先生给装裱一下,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接近原作,起码骗张清风这样的人是足够用了。

  马大宽就是这么打算的,于是接下来,他就把自己想到的事情说了出来,听得众人连连点头。

  最后,马大宽对王浩说:“假古董的事情我自己解决,等到古董搞定之后,我就不能亲自出现了,接下来的事情,就由你们影视公司的人去做,在整个做局中,需要一个财大气粗的大老板模样的人,我觉得,让黄影帝出演,就很合适了……”

  黄博站起来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行,难得你看好我,这一次,我就拿出影帝的演技,帮你演这一出现代虚拟剧……”

  基本谈妥之后,马大宽就从京城回到了津海,接下来他需要做的是仿造一幅假画,足以乱真的假画。

  老宣纸是现成的,至于画什么题材和内容,仿制哪一位名家,这些,马大宽已经有了一番打算。

  显然,要骗取张清风80万的人民币,如果只是一幅画的话,恐怕不容易,那就多画几幅,马大宽就想到了绘制一套完整的册页。

  所谓册页,是国画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装裱形式。

  一般大家常见的国画都是立轴,挂在墙上的那种,但是比较优秀的绘画作品,尤其是小幅的精品,古人很喜欢装裱成手卷或者册页,体积比较小,更便于观赏、保存和携带。

  比如册页,一般主要是由8幅10幅或12幅小品组合而成。

  藏家收藏了一些小幅精品,并且尺寸类似,就可以找装裱高手将多幅小品装裱成册,看起来像是现在的相册或者集邮册,跟一本书一样,观赏起来非常方便,也比挂在墙上的画轴保存的时间更长久。

  因为装裱册页的价格不菲,藏家也都是选择精品才会去装订成册,所以,市面上能见到的名家册页价格都是非常昂贵的,而且一套册页有10多张绘画精品,那价格就会远远超出一幅画的价格。

  马大宽就准备画一套12页的册页,他决定仿制八大山人的笔法,完成这一套册页。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是明末清初的画家,也是国画界的一代宗师,深受后代学者的推崇,比如美术学院的老教授欧阳春,就最是喜欢八大山人,欧阳春的作品,也十分接近八大山人的风格。

  朱耷,号八大山人,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绝对的皇亲国戚。

  可惜,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朱耷为了躲避追杀,只好削发为僧,隐居在一座道观里,用书画来派遣心中的痛苦和烦闷。

  朱耷这一生,擅书法,能诗文,最擅长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

  朱耷的作品往往以象征的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因为朱耷的绘画作品大多都是黑白二色,也就是只用水和墨作画,这样,在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上就简单很多,也便于临摹。

  就这么,马大宽用裁纸刀将老宣纸分割成了12张的小块,每一幅是1个平方尺大小,又从美院的图书馆里借来了八大山人的资料,开始对着那些印刷清晰的资料,慢慢临摹。

  临摹古代名家的字画,对于马大宽来说,根本不是多大的问题,只是花费了两天的时间,12张八大山人的小品水墨花鸟画就完成了。

  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装裱了,装裱成一本册页,看起来还必须高大上,必须要吸引人,想要花重金来购买,显然,这样的手段,普通的装裱店是没办法完成的。

  字画一行有句俗话,说是,三分画七分裱。

  意思就是说,这字画虽好,但也只能占了三成,要是想要看出最佳的效果,还是要靠装裱,所以,装裱占了七成。

  想到这里,马大宽就拿出手机,给董德全打电话。

  董德全就是上次给马大宽牵线,卖掉刘墉那幅对联的瓷器专家,董德全早些年也是在美院毕业的,算是马大宽的校友。

  那次分手的时候,董德全答应过马大宽,说是要给他介绍一位装裱字画的老师傅。

  一切也很顺利,董德全说,那位装裱老师傅已经出院了,现在在家里修养,但是,能不能答接这个活儿,董德全不能打包票。


第91章:王师傅的裱画室


  事在人为,这句话说的那是相当经典的。

  重获新生的马大宽觉得,在任何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办成的,只是处理的方法不同而已。

  挂电话之前,马大宽跟董德全约了明天下午,二人一起去拜访那位擅长裱画的师傅。

  接下来的时间,马大宽准备了一下,把他自己仿制的八大山人的册页,用仿古印泥盖上印章,然后通风晾干之后,又把上一次在胡哥拍卖会上买到的那幅面目全非的老画给找了出来,准备一并带过去给那裱画老师傅瞧一瞧。

  第二天下午,马大宽一个人来到古玩研究会,跟董德全碰了面,二人坐上一辆出租车,车子一直开到了一处城市近郊的平房区。

  因为裱画一半都需要比较大的场地,所以,楼房显然是不行的。

  一进小院子,一股子浓重的糨糊味道便传了出来。

  从那股子味道上一闻,糨糊是用糯米汁和小麦粉混合而成,并且是小火熬制的,味道里面还有一些白矾的味儿。

  马大宽立刻点点头,因为这味道对路了,是纯手工制作的糨糊特有的味道。

  因为手工装裱字画,绝对不能用化学的糨糊去代替,用食品做糨糊又担心时间久了,糨糊里面生小虫,破坏了画面,于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就会在打好的糨糊中加入少量的白矾。

  白矾可以防虫,不是什么奇怪的物质,比如我们每天吃的炸油条里面也有白矾。

  董德全带着马大宽进入了侧面的一个房间,一进屋,整个房间几乎没有什么摆设,最突出的是中间有一张大案子,案子上铺着一块长木板,木板非常的平滑,上面涂满了大漆。

  这样的裱画板子最专业,不吸水,但又比玻璃有弹性,这是装裱字画最基本的工具。

  放眼一瞧,四面的墙上都糊满了白色的宣纸,当画作在案子上装裱完成之后,需要粘贴在墙壁上阴干。

  每一幅画,无论大小,都需要晾晒至少一星期才能取下来,晾晒的时间越久,字画在以后的观赏中就越是不容易变形。

  马大宽是行家,看到这一切,已经看出来,这位老师傅一定是沿袭古法或者说是古代工匠的传人。

  等了没多久,就从正屋走出一位老者,头发有些灰白了。

  老者被一个年轻人搀扶着,马大宽跟老者寒暄了几句,董德全称呼这位老先生叫做王师傅。

  王师傅的年纪快80岁了,身边那个年轻人是王师傅的徒弟。

  王师傅的身体还不错,他对马大宽说:“小同学,听董老师说,你手里有幅古画,想要重新装裱,但是,咱们丑话说在前面,如果那东西不是什么古画,或者品相不好,那么我也不会接手这个活计,咱们好说好散,你们也别跟我磨叽,好不好呀?”

  马大宽心里一惊,如果要说品相,他从胡哥那里买来的那幅画,泡水严重,根本也没什么品相。

  看来,这位老师傅干这一行也不都是为了赚钱,他更希望自己可以装裱一些好东西,如果太差的东西,他恐怕也没兴趣去做,毕竟年纪大了,精力有限了。

  可是,事已至此,马大宽虽然心虚,但他也只能把画展开给王师傅看看了。

  站在一边的董德全十分的着急,催促马大宽说:“哎呀,小马,你快打开看看吗,到底是什么好东西,上次你出手的刘墉的那幅书法,就相当的不错,这一次,你不要那么神神秘秘的,我估计肯定比那书法更好,嘿嘿,这回不会是乾隆爷的御笔吧?”

  听董德全这么一说,似乎期待太高了,马大宽全身都流汗了。

  马大宽苦笑了一下对董德全说:“哎呦,董老师,您可想多了,其实……”

  王师傅的徒弟也催促道:“哎呀,说这么多干什么,打开看看不就完了……”

  好吧好吧,丑媳妇总要见公婆,没办法,马大宽就先把那幅老画打了开来。

  当这幅画展开三分之一之后,董德全和那徒弟的脸色一下子就都变了,也不知道是生气还是怎么了,因为马大宽根本没敢跟他俩对视。

  “小朋友,你这东西……这东西是从哪里搞来的?!”王师傅毕竟城府比较深,低头看着这幅面目全非的画,低声问马大宽。

  “老先生,您不要过于关注这幅画的画面……”马大宽想要提醒一下。

  “哎呀,小马,就这么一张破画,”董德全终于忍不住抱怨说,“你也不提前给我看看,要是知道只是这么一件东西,我肯定不带你来叨扰王师傅,你你你……哎呀……以前你办事不是挺靠谱儿的吗?!”

  “是呀,这不就是一团墨汁吗?这也叫做名家名作,开玩笑吗?”王师傅的小徒弟也不高兴地说。

  听了二人的讽刺,马大宽的脸也红了,但是,他还想解释一些什么,就对王师傅说:“老先生,这幅画真的有……”

  突然,王师傅抬起头,打断马大宽,朝他招招手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跟我进来吧!”

  说着,王师傅就把那幅画卷了起来,招呼马大宽往里屋走。

  显然,王师傅没有让董德全跟着的意思,小徒弟有些吃惊地跑过来问师傅说:“师傅,有什么问题吗?!”

  王师傅对那小徒弟说:“你去泡壶茶水给董老师,我跟这位小朋友进屋聊几句,你们不要跟着了。”

  王师傅给马大宽使了个眼色,马大宽就跟着来到正屋。

  这间屋子,大概是王师傅平时休息住宿的地方,床头有一张小书桌,上面放着一盏台灯和几个大小不同的放大镜。

  王师傅打开台灯,拿起放大镜,对着那幅古画的边边角角,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