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大艺术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巅峰大艺术家-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什么,茅小虫居然还会去大学里讲学,有没有搞错啊?!

  不过,以前茅小虫摆地摊算命的时候,嘴巴就特别能说,他要是不能说,也就拉不来客人,没了客人,自然就没钱吃饭。

  如果要是真的站在讲台上讲课,估计茅小虫也不会紧张,也没什么需要准备的。

  马大宽问那个老板,到底是哪一所大学呢?

  那老板说,好像是津海大学。

  好家伙,津海大学可是全国都数得上的名牌大学,在津海,是数一数二的综合性大学。

  马大宽更好奇了,连忙招手拦住一辆出租车,朝着津海大学驶去。

  一进校门,就有一个大告示牌,上面已经写着这四个大字,底下还写了一行小字,著名玄学家茅小虫主讲。

  哇塞,茅小虫这小子居然混出了名气来了,这是了不起。

  想去听茅小虫的课程,并不需要买票,马大宽长得本来就像一个大学生,所以,很容易就混了进去。

  坐在教室里等了一会儿,茅小虫出现了,今天换了一身干净衣服,他慢慢悠悠地走到讲台前,准备给学生们讲课了。

  这个课程并不是大学生规定的必修课程,不定时开讲,算是一个兴趣讲座,有兴趣的同学看到讲座海报都可以进来听。

  为了让现在的大学生能够听懂,能够有兴趣,所以茅小虫讲解的很粗浅。

  大概是学生们打探到,讲课的老师是个非常帅气的小道长,所以,前来听课的同学真不少,大多都是女同学,主要都是猎奇的心态。

  茅小虫推门一进多功能厅,立刻,很多女生都发出了一阵赞叹之声。

  说实话,马大宽不得不承认,茅小虫其实长得真挺帅的,很有小鲜肉的潜质。

  茅小虫坐在讲台上,打量了一下整个大厅,这是考古系里的多功能厅,算是比较小的,只能容纳五十多个人。

  他粗略地一看,小小的室内,似乎已经超过了五十人,对此,茅小虫还是感到一丝欣慰,讲起课来,他也有了劲头。

  于是乎,茅小虫便侃侃而谈地开讲道——

  周易是什么?

  几千年来,有无数人对周易感兴趣,觉得周易神秘莫测,事实上,周易并没有人们说的那么云山雾罩,加上书名号的就是一本书,不加书名号,指的是由这本书衍生出来的一套理论。

  作为一本书的,是中国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教科书之一。

  根据历史记載,这样的教科书一共有三部:、和,然而,前两部已经失传,只剩一部代代相传。

  在春秋之前,是作为高度的国家机密来保存的,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学,都能用的。

  在周朝,是天子的专用品,由周王室的史官世代相传相守,一般的诸侯都难得见到。

  一直到了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王室的史官纷纷离开自己的岗位另寻出路,才偶然被带到了民间。

  如果没有这次偶然,或许我们老百姓永远也不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的存在。

  由于在鲁国被作为教科书,孔子将周易加以修订,内容减少了很多,成了原书的节选本。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焚书坑儒,除了医药、卜筮、种植等有实际用处的书外,其余一切古书一律烧毀,因为具有占卜的用途,才逃过一劫。

  在西汉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包括在內的孔子节选本,被当时的政府拿来作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把教科书归纳进入四书五经。

  从此,就被称为,并成了群经之首。

  几千年来,研究易经的人如过江之鲫,一直到了今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仍然有人痴迷于周易,并且通过学习和运用周易,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仍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茅小虫讲的头头是道,马大宽都听入迷了,他行不明白,怎么几天不见,茅小虫居然从一个小神棍,混成了大学老师,还给大学生讲课。

  这样的转变,可令马大宽着实吃惊不小,于是,等下课了,马大宽就拉着茅小虫,非要打听明白不可。

  这么一打听,原来,就在马大宽忙着拍的同时,茅小虫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茅小虫认识了一个大学里的老教授。

  可以说,是茅小虫救了那位老教授一命,所以,才跟这个老教授有了这么好的交情,才有机会能站在大学的讲台上,把我国的神秘文化,发扬光大。

  之所以茅小虫摇身一变成了老师,这其中,还是有一个非常离奇的故事。


第316章:陈教授失踪了

  之所以认识津海考古系的那位老教授,也是源于茅小虫接受的一个案子,这里面,也有崔红涛的事儿。

  马大宽那时候特别忙,忙着拍戏,崔红涛悄悄去找茅小虫,说是津海大学的老教授最近失踪了,这个教授是考古系的老师,姓陈,学生们都叫他陈教授。

  听崔红涛一说,茅小虫准备利用龟壳和六帝钱,推演一下陈教授的目前的吉凶,简单说,就是借用着天地灵气,感应一下,陈教授是否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陈教授毕竟是七十岁的高龄老人,而且失踪了一个星期,如果能够算出陈教授还活着,茅小虫就会立刻出发,采取营救措施,如果已经感应不到生命的气息,那么茅小虫就只好让警方的人去寻找尸体的下落了。

  拿起一个类似玉质的小龟壳,将六枚铜钱放入其中,茅小虫面朝着窗外,双手握住龟壳,定了定心神,上下摇晃,眼睛微微闭着。

  经过一阵有规律的摇晃之后,茅小虫把铜钱从龟壳里倒了出来,根据铜钱的正反面排列顺序,茅小虫又掐指一算,这才呼出了一口起。

  卦象上说,陈教授目前还活着,但是,他的处境是困局,意思就是说,陈教授虽然没死,但是行动没有了自由。

  茅小虫是这么推理的,如果是政府的人把陈教授囚禁了起来,那么校方肯定会知道消息,那么就只有另一种,陈教授一定是被坏人囚禁了起来。

  崔红涛说,陈教授肯定是被坏人绑架了,因为陈教授曾经将自己的一部手机寄回了学院。

  也不知道陈教授花了多少心思,才把自己的手机快递了出来,还好,手机平安被送到了考古系。

  崔红涛的手机里拷贝了陈教授手机里的图片和视频,他给茅小虫查看图片,图片里应该是玉米地,但是远处的天边也有一些隐约的高楼。

  这说明,陈教授拍照片的地点,是在城市边缘的某处农场里。

  现在,城市里人口越来越膨胀,房价越来越高,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也越来越往市区边缘发展,后来,以外环线为标准,外环线以内的房屋价格偏高,外环线以外的价格就便宜很多,所以现在很多人都买了私家车,就是因为工作单位与住宅距离太远。

  因为建设了大批的商品房,城市周围的耕地和农田都减少了,因此,茅小虫觉得,想要找到这片玉米地,应该并不太远。

  但是包围城市的四面都有农场,四面八方,具体该朝哪个方向去找呢?

  于是,茅小虫不得不进行第二次推演,要知道,这样的推演和推算,一天之内,绝不能使用三次,如果超过了三次,不但信息和答案不准确,也会消耗施术者的道行和气力,是一种很严重的自损身体的行为。

  为了尽快找到陈教授的下落,茅小虫被迫用龟壳继续演算,摇了第二次,这一次,茅小虫的额头出了一层豆粒大小的汗珠,已经接近筋疲力尽了。

  卦象上告诉茅小虫,这片玉米地的方向在西北方向,只能算出方位,具体地点确是无法算出的。

  茅小虫坚信自己的本事,方向不会错,如果从这里为,一直往西北的方向出发,必定可以看到那一片玉米地。

  加上玉米地附近有高楼,应该是距离城市不太远,也应该在外环线的附近。

  茅小虫找了一个小挎包,为了辨别方向,他将罗盘放在了包里面,还带上一些现金,他不打算带着崔红涛,因为茅小虫艺高人胆大,他担心老崔是个累赘。

  于是,茅小虫对着崔红涛说,保持手机通畅,如果陈教授那边有消息,他会立刻通知老崔,如果需要火力支援,老崔那边也可以快速派兵过来援助。

  匆匆下了楼,二人分道扬镳。

  茅小虫走到大马路上,招手拦住一辆出租车,坐上车之后,司机问:“先生,您要去哪里?”

  茅小虫拿出罗盘,找准了西北方向,抬手一指说:“就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开,一直开……”

  出租车司机干这行都五六年时间了,什么客人都见过,但是今天这样的客人他还是头一次遇见,而且还拿着一面罗盘,神神叨叨的。

  司机就有些紧张地问:“先生,您不是开玩笑吧?!”

  茅小虫拿出两百块钱塞给了司机师傅说:“这个钱你先收下,要是不够,我再补给你,快开车吧!”

  拿了钱,司机安心了,从城市一端开到另一端,两百块钱也够用,于是就一踩油门,往西北方向开去。

  毕竟是大城市,高楼大厦很多,容易偏离方向,茅小虫一边手托罗盘定位,时不时地还要告诉司机调整方向。

  就这么,车子开了半个多小时,就已经行驶上了外环线,现在天都黑了。

  司机师父开出租车,很少跑那么远,就有些心虚,他问茅小虫说:“先生,你到底去哪里啊,现在天晚了,我该下班了。”

  茅小虫知道司机师傅很为难,他本不愿意为难别人,就问司机说:“师傅,在这里附近,有没有种了很多玉米的农场呢?”

  司机挠挠头说:“其实我也很少来这地方……”

  茅小虫拿出手机,那些照片已经拷贝过来了,找了几张照片给司机看,司机把车停了下来,看了看图片,似乎对其中一张照片有些印象。

  “玉米地我没什么印象,不过玉米地后面的这一片高层住宅楼,我好像去过,因为那楼体刷了一层粉色的涂料,所以印象比较深。”

  “是吗,那距离这里还远不远呢?!”

  “距离这里还真不是很远,”出租车司机看了茅小虫一眼说,“要不这样,我把你送到那高层住宅楼附近,你就下车吧,我今天回去还有事情了……”

  茅小虫又拿出五十块钱递给了司机师傅,司机没接这个钱,因为他也不知道,照片上的高层楼房是否就是他们要去的地方?

  出租车还没有开到司机说的那个小区,远远的,从车窗外面就看见了路边有很大一片玉米地。

  在照片上,玉米都还只是叶子,但是现在看,很多玉米杆上面都抽穗了,再往远处一看,果不其然,远处隐约有一排高楼建筑,拿出手机对比一下,好像就是这里。

  茅小虫下了出租车,一个人站在外环线的公路上,有时候,身后会急速驶过一辆大货车,嗖地一声,就像是一具钢铁怪兽。

  定了定神,拿出罗盘,天池里的指针刚好指在西南的方向。

  如果用龟壳演算的方位没有出差错的话,陈教授很有可能,就困在西北方向的某个地方。


第317章:玉米地

  可是,这里都是玉米地,玉米不像是别的庄稼,玉米杆子一人多高,黑压压的一大片,站在田地边往里什么也看不见,脚下连可以进去的路都没有。

  茅小虫跳进玉米地,一手托着罗盘,看着面前的西北方向,一手拨开玉米叶子,就往里摸去,行动很费劲。

  当然也可以找另一条路进去,但是,这样一来虽然方便了,但是罗盘所指的方位就有很大的改变,即便脸上总是被玉米叶子拍打,也实在是没有办法。

  现在的时间是晚上七点三十,这个时间,在市中心,还是灯火辉煌的时候,可是这庄稼地里,就显得特别的黑。

  抬头去看,满天不见半点儿星光,只能勉强分辨出月亮的位置,斜上方的天际,有一轮带着朦胧毛边的月亮,俗称毛月亮。

  这里也并不安静,因为有风,这风穿过密密麻麻的玉米宽大的叶子,吹到近前不大也不小,恰恰能吹起衣角贴着肉钻进衣服里头,令皮肤感到一阵阵的冰凉,特别难受。

  茅小虫深一脚浅一脚的朝着西北方向走,这庄稼地比他想象中的面积要大了很多,大约走了十多分钟了,仍然见不到头。

  月光越来月暗淡,都透不进来了,茅小虫只好用手机当作手电筒照着罗盘里的指针。

  茅小虫的手是很平稳的,可就在此刻,罗盘中心的“天池”里的小磁针,却突然急速的震颤了一下子。

  茅小虫的心里咯噔一下,不禁暗自念道:“啊,这里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