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大艺术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巅峰大艺术家- 第1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共工触山这样一个故事,在上古神话里保留了多个版本,虽说一些内部细节不尽相同,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的结局都是相同的。

  “触山”一事既是主干也是结局,多个故事的版本,共工触山的结局却是完全相同,恰好可以证明“触山”一事在神话中存在十分的广泛。

  据上古的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于今天的河南南部。

  颛顼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威信很高,统治的地盘也逐渐扩大,北到的河北,南到岭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成了颛顼统治的地城,每次颛顼到各地视察,都会受到部落民众的热情接待。

  与颛顼同时代,有一个部落的领袖,叫做共工。

  共工是炎帝的后代,共工的部落在今天的河南北部。

  共工对于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

  共工有个儿子叫后土,对农业也很精通,父子俩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情办好,就一起到处考察土地的情况。

  结果,共工父子的做法引起了颛顼的疑心,感觉共工部落的行为威胁到了颛顼,因此,颛顼不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

  颛顼认为,在部族中至高无上的权威是自己,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他一个人的号令,共工父子是不能自作主张的改变土地原有的状态的。

  颛顼与上天的神灵有联系,他觉得共工的做法会令上天发怒,颛顼极其反对共工实行他的计划。

  于是,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表面上是对治土、治水的争论,实际上是对部族领导权的争夺。

  颛顼与共工两方面比起来,共工在武力上胜过颛顼,但是论机智,共工父子加在一起也不如颛顼。

  颛顼一方面利用鬼神的舆论煽动部落民众,不要相信共工家族,一方面颛顼试图与天上的神灵联手除掉共工家族。

  当时的民众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认为共工氏如果开始平整土地,真的会触怒鬼神,引来灾难,因此颛顼得到了多数民众的支持。

  共工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

  颛顼企图上天去诬陷共工,共工为了天下民众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堵截颛顼与上天神灵的接触。

  于是共工来到不周山,试图将不周山撞倒,来表示自己的坚强决心。

  因为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到达天界的路径,只可惜不周山终年寒冷,长年飘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达。

  不过,共工也是有帮手的,他驾起了一条飞龙,来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了不周山。

  霎时间,一声震天巨响,只见不周山被共工猛然一撞,立即拦腰折断,整个山体轰隆隆地崩塌下来。

  但是共工没有预料到的是,他这一次盛怒之下的冲动,却引起了灾难性的后果,连接天地的不周山被毁,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变。

  天空中,日月星辰也变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动,河川变流。

  不周山是天地之间的支柱,天柱折断了,使得大地的支撑也崩断了,只见大地向东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

  因为天空向西北方向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从东边升起,向西边降落,因为大地向东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腾向东,流入东边的大海里去了……


第294章:神话是神灵告诉人类的历史

  听了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古代神话故事之后,马大宽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紧接着,马大宽就对裘大愚说,如果说上古时没有月亮,确切地说,古代人看到的月亮就是天上的一大片陆地,因此,古代人指头顶的一大片陆地叫做“天”。

  后来,这个“天”在某个事件下,离开了地球,越升越高,终于到达了现在的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地球人仰起头才能看见,于是人们就给这个夜空中的银白色的圆盘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月亮。

  “天”之所以离开了地球,是因为连接天与地之间的一座桥梁,也就是天梯遭到严重的破坏,使得月球,也就是天倾斜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使得地球的原有的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裘大愚接过马大宽的话,继续解释,连接“天地”的天梯被毁,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高山在波涛中呻吟,陆地在巨变中颤抖,天地从此分离,实际上是“地月分离”,地月分离所产生的强大的吸引力,使得海水倒灌,大洪水发生了……

  马大宽想象着那难以想象的悲壮场面,下意识地说道:“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裘大愚点点头说:“我认识一个朋友,他就曾说过,天与地的分离与大洪水二者是一起发生的,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大灾难……初听此言,对于很多典故不曾知道的我,在听到这些话之后起初还感到迷茫,但是,当我得知了很多事情之后,再回过头去思索那个人说的某些言论,感觉他说的话,绝不简单是他个人的猜想,而是千真万确的史实……”

  裘大愚还感慨地说,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虽然人类在努力追寻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但结果却不尽人情。

  甚至可以说,人类所知道的历史,其实是人类想知道的历史,或许说是古人想告诉今人的历史,并非是原原本本的历史真相。

  因为历史需要用人类的经验和智慧去猜测,说穿了,有的我们猜对了,但也有的我们猜错了。

  现在,我们必须该重新认识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极少有文字记录的史前文明史。

  历史是什么,不客气地讲,教科书上的历史都是假设,我们能读到的历史,实际就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说难听些,就是写教科书的人瞎编的。

  马大宽不置可否,叹口气说:“裘老师,也许你说的有道理。”

  裘大愚说,对于历史的研究,人们只能凭借出土的资料,但恰恰这些资料很容易不准确,也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任何东西。

  比如,一副出土的人类化石并不能张嘴讲话,告诉我们他是谁?因为什么原因死去的?以及他生活在的那个时代的具体细节,那么怎么办?

  只能要求历史学家去猜测和补充,出土的实物资料如此,历史遗留的文献资料也一样,文献当然都是前人书写的,大部分文献资料只是前人想告诉给后人的东西,是有取舍的。

  前人不想告诉今人的,或者前人认为没必要告诉今人的东西远比写出来的所谓事实多得多,这里,也不排除把许多错误的信息因为某种目的记述了下来留给后人。

  有人认为古代神话故事是人类长时间以来传讹附会的记忆,而裘大愚似乎认为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孰是孰非,也很难定论……

  ……

  这个夜晚还很漫长,马大宽和裘大愚都说累了,各自望着远处,一起沉默了。

  马大宽不知道裘大愚在想什么,而在他的脑中思索的,却依旧是裘大愚刚才对他说的那些关于地月分离的很多猜想……

  共工与不周山是一个相当古老的神话,马大宽再想,是否还有比这则神话更古老的事情呢?

  结果马大宽想到了另外两个应该比共工触山更加古老的故事,那就是盘古和女娲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补天,这两则故事要比共工触山更加让人熟悉。

  天与地是盘古开辟的,如果真是史实的话,估计肯定比共工触山的故事要早很多,因为只有分出了天和地,才可以形成一座连接天地的不周山。

  再说女娲补天,如果当时的天是现如今我们看到的这种虚空,虚空是不可能出现破洞的,那么女娲又如何补天呢?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女娲时代的天是实体的天,所以才可以破损,才需要修补,那时候天距离地球还很近,因此推测,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辟地,都应该比共工触山发生的年代要更早。

  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古代神话没有体系,那只能说专家学者没有下工夫去研究,因为学者从研究的初始就认为那些古代传说故事都是假的。

  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又怎么可能有所收获呢?

  裘大愚这个奇怪的老师,整好相反,他面对神话传说,所保持的态度是极其信任和极其相信的,所以,他就能够比学者们想得更远。

  如果这世间真的有高级生物存在,高级生物也就是神,或许,神也会赐予他们远在天外的灵感吧?

  此刻的马大宽,感受到身体麻木,精神恍惚,似乎也接受到了来自天外的灵感之光,在这种意识不清晰的情况下,他结合了裘大愚所说,根据早于共工触山的两则神话,他又推想出了许多新奇的东西。

  倘若,神话不仅仅是神话,神话不只是目前人类认识的那么肤浅,神话而是人类早期的记忆。

  人类想要从神话之中,得到神留给人类的历史,人类只能抛开所有的争议,实事求是地面对这些人类早期的记忆。

  推想首先要找到一个,既然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是人类的始祖,那么就先说一说盘古开天辟地这个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家喻户晓,流传到现在的文本,基本上是这样的:

  在太古的时候,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大星球,形状非常像一个鸡蛋,在无际的黑暗云雾中运行,万赖无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一直在用一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了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蛋分开为两半。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又过了一万八千年。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盘古就成了“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第295章:造人计划

  在这段神话描述的过程之中,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盘古开天劈地所用到了一种工具,也就是斧头。

  斧头是人类为了方便劳作而创造出的一种工具,从石器时代的石斧,到了铁器时代的铜斧和铁斧,问题是,盘古既然是一个大神,他为什么还需要一种如此粗糙捡漏的工具来开天辟地呢?

  这令马大宽想起了古墓中出土的伏羲女娲的画像石,伏羲和女娲手中分别拿着曲尺和圆规,也是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工具,这两点有什么共通之处吗?

  无论是盘古还是后来的伏羲女娲,这些都被地球人视为神,之所以称其为神就必须有神通,不会一些神术怎么做神,比如念个咒语就可以点石成金之类的。

  总之,人类肯定是猜不透神施展的神术的,可是,如此超绝的重大的事件,比如开天辟地,比如造人,为什么在人类眼中,神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是那么的普通呢?

  一柄斧头,一个曲尺一个圆规就可以把如此复杂的事情搞定了,难道这不奇怪吗?

  亦或是远古人类用这样的传说和图画,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把某些信息流传给后人?

  神话中说,盘古是从一个巨型球体中产生的,这让马大宽想起里面的石猴孙悟空,孙悟空的产生与盘古很类似,虽说规模无法比拟,起码都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

  相比之下,孙悟空从石头里分裂出来之后却是光着屁股什么都没有,这似乎更符合天地孕育这样一个规律,然而盘古的手里却多出了一柄斧头,斧头无论是什么材质的,问题是,斧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为什么会有一柄斧头呢?

  马大宽个人认为,斧头不可能只是斧头那么简单,斧头应该代表一种工具或是一种设备,但是古人没办法叫出工具和设备的具体名称,也可能在时间长河里遗失了,但为了证明开天辟地不是赤手空拳完成的一件伟业,所以,斧头就如此突兀地出现在了神话里,就像是造人的曲尺和圆规一样难于理解一样。

  从盘古的神话中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开天辟地的伟业不只是瞬间完成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

  神话中说,盘古在球体内部花费了一万八千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肯定是不准确的,只是一个数字,不过代表的是漫长和艰辛的劳动。

  结果,开天辟地的伟业终于成功了,人类就用了一个极大的数值来纪念开天辟地过程中的艰辛和漫长。

  这些猜测可以说明的是,盘古作为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