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大艺术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巅峰大艺术家- 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在,有董德全帮着自己忽悠了一下,这下子,才把马大宽的身价一下子给衬托了出来。

  现在这社会,人们把一个人的成功与否,都是和你的身家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即便这里都是文化人。

  文人清高那一套早不知道丢到哪儿去了,大家也都是为了赚钱,要不然车内的这些专家们,也不会受邀来参加这个鉴宝活动了。

  师行剪可是给马大宽说过,等这活动结束之后,那红包不会低于2万块钱的。

  一天赚能2万,吃好的喝好的,还让人当专家供着,傻子才不来呢?

  其实,参加这鉴宝活动,马大宽并没怎么太在意,主要是不愿意得罪师行剪,驳了人家师老前辈的面子。

  至于在古玩一行里打响名气什么的,马大宽其实不怎么感兴趣,他更喜欢玩儿低调,扮猪吃老虎,那多有趣啊!

  果然,董德全这番话说出口之后,几位专家的态度在不经意间都发生了改变。

  就连原本对马大宽有些看不起的那几个周台长的亲信,也是一口一个马老师的叫着,喊得马大宽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此行的目的是杨柳青,杨柳青镇位于津海市的西边,每年都会举办多次民俗文化活动,是历史悠久的旅游胜地。

  杨柳清镇有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明清时,杨柳青就是北方地区民间艺术的集散地,它孕育出了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享誉津京的杨柳青风筝和剪纸等民间艺术,还有杨柳青砖雕石刻、民间花会等等,也为一时之大观。

  因此,杨柳青别看地方不大,但是民俗文化气息,那是十分的浓郁。

  电视台的大巴车进入杨柳青之后,直接驶入到了一家大酒店的停车场,这次民间鉴宝活动,就是在这家酒店内举办,当然,专家们的吃住,也是在这里。

  混血女主播直播后忘关摄像头私_生活视频遭曝光!在线看:!!


第208章:面嫩的坏处

  现在提倡全民娱乐,就连鉴宝也变成了娱乐的一种方式。

  在几位专家进场的时候,不仅有配乐,还有一个光柱紧紧跟随着专家们的身影,像尾巴一样,使得整个现场,有种梦幻的感觉。

  旁边的主持人随着专家进场,向在场的观众做着介绍,每介绍一位专家,都会迎来阵阵的掌声。

  专家们都颇有名家风范,向四周拱着手,度着小方步走到桌子后面坐下了。

  只是轮到马大宽出场的时候,似乎就有些纠结了。

  音乐灯光虽然是一样没少,就连主持人那甜美的声音还特别抬高了几分,不过,场内的群众还是响起了一片嘘声,还有不少不怀好意的嘲笑的声音。

  好在这种不好的声音,在做后期的时候能够换成掌声。

  显然,做古玩这一行,大家还是更信任年岁大一些的人,一个小年轻,20出头的年纪,能有什么鉴宝经验,看着完全像个学生,那么面嫩,怎么能令人信服呢?

  等所有的专家落座之后,摄像师布置了三个机位,灯光师也调整了灯光。

  大约10分钟后,鉴宝活动正是开始,并且有录音师举着麦克风,在每个专家的前头进行同期录音。

  一排铺着红绸子的桌子后面,坐着五个人,都是分门别类的专家,马大宽坐的地方最靠外面,所以,任何藏友拿来东西,都得从他眼前经过。

  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没人收藏字画,还是看马大宽太年轻,熟话说,脸上无毛,说话不牢吗?

  也许是因为脸太嫩了,虽然桌上有个小牌子写着书画鉴定专家,可是,等了好半天,也没人拿着字画的藏品找马大宽看。

  马大宽很是无聊,只能看看这边又看看那边,貌似有些尴尬。

  旁边的两个专家,正在鉴定玉器,体积比较小,都在掌心,根本也看不见。

  因此,马大宽就将注意力,放到了一个人的身上,因为那人抱来的一个大坛子十分的巨大。

  那人看起来是个50来岁的中年男人,穿的很普通,怀里抱着一个黄褐色的大坛子。

  坛子是大肚小口的造型,看样子分量是不轻的,跟大饭店门口摆着的泡菜坛子一模一样。

  这是瓷器,瓷器的活儿归陶瓷器鉴定专家董德全。

  “来,先把东西放到桌子上吧……”

  董德全起身招呼来人将大坛子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拿了个放大镜,虽然闭着眼睛也知道这东西根本不是古董,但是为了节目需要,董德全还是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那大坛子四周虽然有一些不规则的纹饰,但在马大宽眼里,这东西跟腌咸菜的缸没什么区别,即便是古董,也是古人腌咸菜用的,能值几个钱呢?

  那中年人看到董德全用放大镜看了一下之后就坐了回去,心里有些着急,开口就问:“我说专家啊,您可看仔细点儿,这东西在我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了……”

  这时,董德全也看完了,才说:“这坛子内部胎质粗劣,烧制的很不均匀,倒是有点儿年岁了,我闻着里面还有股子咸菜味道呢?”

  “那……那这东西是古董吗?”中年男人问。

  “这个吗……”

  董德全急的挠挠头,碰巧与马大宽的视线相撞,对方忍不住笑了。

  “专家,您说话啊,到底值钱吗?!”这藏家挺着急的。

  “嗯,既然是你爷爷留下来腌咸菜的,当然,作为一种睹物思人的老物件儿,的确是有些价值的,还是拿回去,好好保管吧!”

  那中年男人一直追问,想要董德全给他报个价格,到底这东西值多少银子,还说自己是从老远的地方来的,一路上花的车马费都200多。

  董德全一阵抓狂,总不能告诉这位老乡,说是这东西还不值车钱呢?

  最后,还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把那中年男人和他的大坛子一起给拖走了。

  这就是民间鉴宝,破家值万贯,这句话不假,但是,不一定家里的老东西就都是古董。

  不过,董德全对于这种鉴宝,已经习惯了,经验非常丰富了,说得话也不那么打击别人的积极性。

  隔着一个位置的玉石专家,是个女人,40岁上下,见到马大宽脸上的表情之后,笑着说道:“别奇怪,这些人都感觉自己家的东西是宝贝,你给他们说实话吧,有时候还觉得咱们是骗他们的,就算是垃圾,也别把话说满了,有些心理素质不高的人,被这么打击了一下,或许当场就晕倒了……”

  马大宽闻言笑了起来,是啊,有的人心理素质就是不高,只是个鉴宝节目而已,千万别搞出人命来啊!

  过了一会儿,董德全见马大宽左看右看依旧没什么事儿做,他就把手里正观察的一个鼻烟壶递了过来。

  “小马啊,你来看看这个鼻烟壶……”董德全指着鼻烟壶上面的图案说,“你看,这里面也有一幅小山水画,看着画的挺细致的……”

  鼻烟壶这种东西,一般都是透明的,需要用一种带弯钩的毛笔,把笔尖从瓶口伸进去画画,这是内画,难度非常大,不过,后来的仿造品,就是把图案贴在了里面,根本不是手绘的。

  马大宽拿过来,都不用放大镜,就看出来,很明显,这个鼻烟壶就是复印的贴纸,然后贴在瓶子里的,假的很。

  


第209章:收藏热

  马大宽微笑了一下说:“没事,谁都爱惜自己的东西,但是,假的终究是假的,要想玩儿古玩,不打眼,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眼力,这才是关键啊!”

  津海电视台主办的这次鉴宝节目,如果藏品鉴定为是真品的话,电视台会出具鉴定证书的,如此一来,也就有一些拿着假东西想浑水摸鱼的藏友。

  如果碰巧经过这些专家鉴定后出具了证书,那可是立马就能让本来一文不值的假古董,变成价值千金的真物件儿了。

  在我们国家,历史上,每个朝代都会产生大量的赝品古董。

  所图不外乎是为了“利”之一字,但是现在玩收藏的人,也都学乖巧了,没有十分把握,一般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很少花费巨资去买那些看不准的物件儿。

  如果有某些所谓专家,经过鉴定出了证书,即便证书一点儿也不权威,但是似乎对于买主,还是有一定保证的,起码是心理上的保证。

  再说那鼻烟壶的主人,虽然被马大宽打击了那么一下,却心服口服了,回到座位上,就对周围的人说,别看那专家年纪小,似乎还真有两把刷子,把我这鼻烟壶说得头头是道,下次我再买鼻烟壶,一定得带着放大镜去。

  这么一宣传,邻座的几个人就站了起来,纷纷拿着自己的藏品去找马大宽,有的是书画类,有的却是杂项。

  不过,杂项一类,并不是马大宽负责,他就直接推给了杂项专家。

  这一下午的鉴宝活动,在傍晚6点钟的时候结束了,全民淘宝的热情依旧十分高涨。

  主持人告诉广大藏友,说是过段时间依旧会安排类似的活动,到时候,大家再来参与。

  为什么,收藏热会在那几年如此盛行,也是有很多历史原因的。

  据专家说,在我们国家,有五次收藏的**。

  第一次是宋朝,宋朝的时候皇帝喜欢书画,所以书画创作和鉴藏比较盛行。

  明朝是第二个书画收藏**,这个书画收藏**是以民间收藏家项元卞为首,还有文人詹景凤、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等参与。

  到了清朝至乾隆年间,就进入了第三个收藏**,这个收藏**,前期是以民间扬州大盐商安岐为首的收藏家,当时扬州是食用盐的集散地,而且原来盐是官营的,由于安岐是朝鲜人,后来进入满清八旗,这帮盐商很有钱,有钱以后开始搞收藏。

  到了第四次收藏**的时候,是清末民国时期,京城逐渐的有了像张伯驹、袁克文,溥儒这样的大收藏家,溥儒是恭亲王之孙,恭王府是仅次于故宫博物院的王府。

  这第五次收藏**就是现在,以1993年成立了收藏家协会为标志,国家进入了第五次收藏**。

  第五次和以前的四次收藏**有巨大的区别,在这个收藏**中参与的人数是古代所有参与人数的更多倍。

  现在才只是2003年的开始,就这次杨柳青镇的鉴宝活动来看,就已经开始火热起来,这种收藏的热情,大约会一直蔓延到2010年前后。

  做完这次节目之后,马大宽才正事进入了年假,从这一天一直到正月十五,他一直一个人闷在作璞轩里,主要是在写剧本。

  在这期间,诺娃来过两次,也没出去玩儿,都是坐在一起探讨剧本。

  一晃,很多天过去了,冬去春来,有时事业心的人,都想要在这一年的开始,找一些新的合作,拓展自己的经营范围。

  春天是种子萌发的季节,人也一样,蠢蠢欲动。

  利用春节放假的这些天,马大宽已经把的剧本写好了。

  剧本足足写了30多万字,要拍电视剧,估计至少也是30集。

  春天是寻求合作的季节,所以,马大宽就给柳炎打电话,想要问问她们电视台,今年的拍摄打算?

  可是,这电话一接通,马大宽的心里就凉了,因为柳炎不在津海电视台了,而是调到了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

  当然,这对于主持人柳炎来说,是升职了,因为柳炎在去年的津海春晚的时候,表现突出,人长得也漂亮,所以就被上面的领导看上,成了央视主持人。

  在央视工作,当然机会要比地方电视台更多,马大宽也替柳炎高兴,可是,高兴是假的,合作拍电视剧的事情该找谁呢?

  还好,柳炎告诉了马大宽一个内部的消息,说是在3月初,在京城电视台,会开展一次电视剧交流会。

  交流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各大地方电视台和电视剧制作人员,搭建一个平台,如果有合作意向的,可以相互合作,购买剧本和成品剧集。

  柳炎说,到了那天,他可以帮马大宽搞到一张入场证件,马大宽可以带着自己的剧本,与各个电视台商谈,或许,就能遇到电视台有拍片意向也说不定。

  放下电话,马大宽想了想,这个所谓电视剧交流会,很像是去年王浩在香江参与的那次交流会,所以,他很上心,精心的准备,把剧本打印出来好几份,都带在身上。

  到了电视剧交流会开馆的这一天,马大宽一个人来到京城,领取了相关证件,可以进入会场。

  所谓的展台非常简易,就是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

  展厅不提供播放设备,能够让各家电视剧制作单位播放电视剧,最多是在展台上贴几张电视剧的海报来吸引买家。

  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