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 第1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着徐光启狐的目光,陈海平道:“老大人,这个说起来有点麻烦,但您放心,三年之内我一定做得到。”

  两人边吃边谈,等吃的差不多少了,陈海平道:“老大人,有件事您得听我的。”

  徐光启笑着道:“领政大人,什么事?”

  陈海平道:“老大人,我会派两个卫兵来监视您?”

  徐光启愕然,问道:“监视我什么?”

  陈海平道:“我给她们下了死命令,让她们必须保证您的休息时间,一旦超过,她们会强力执行我的命令。”

  说完,陈海平高声问道:“她们到了吗?”

  话音未落,老管家徐中推门进来,道:“领政大人,她们已经到了。”

  陈海平吩咐道:“让她们进来。”

  不一会儿,四个人从外面进来,其中两个徐光启认识。

  先进来的是两个英姿飒爽的女兵,一进屋,她们对陈海平就是一个立正,然后齐声报告道:“少爷,我们到了。”

  陈海平板起脸道:“知道你们到了!”

  女兵乐了,退到了一旁。

  看着这新奇的一幕,众人惊讶的舌头都伸得老长。

  女兵退到一旁,徐光启认识的那两个人就没那么随便了,他们紧张地站在陈海平身前,恭谨地道:“领政大人。”

  “坐。”陈海平起身,招呼两人坐下。

  两人怎敢,但当陈海平脸色沉下来时,他们赶紧坐下,只不过坐下比站着更难受,就跟蹲马步差不多,**只是粘在椅子上一点点。

  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得了的,陈海平转头对徐光启道:“这二位太医今后一天十二个时辰轮班跟着您,您以后就得听他们的。”

  徐光启这可真的慌了,赶紧摆手连连说道:“这如何受得起,这如何受得起?”

  陈海平不说话,就看着徐光启。说了两句,徐光启没劲,就说不下去了。这时,陈海平才道:“老大客气的话,您多活一天就是上天对我们多赐予一天的恩德。老大人,我的主意已定,这个没有任何人能够更改,您必须听我的。”

  徐光启还能说什么头子眼眶湿润了,低下头去。

  又转向两位太医,陈海平道:“今后老大人我就交给你们了,总之是一个原则,一切以老大人的健康为主。你们不要管老大人高不高兴,有什么你们不方便做的,就交给她们她们俩做。”

  “是,领政大人,您放心,我们明白。”两位太医赶紧做保证。

  又坐了一会儿,看看没什么事了,陈海平起身徐光启道:“老大人,那我就告辞了。”

  徐光启把陈海送到了府门外,临分手时海平道:“老大人,待会儿就会有人来,和您商量去松江的事儿。”

  “好好,我知道。”

  看着陈海平和红娘子渐去的身影光启的眼眶又湿润了。

  九月初九,上时三刻,武英殿内,两厢站满了大大小小的臣僚。

  很多人都是抱着忐忑和希望而,虽然京里这些天发生的事儿很多都看不懂,但万变不离其中:紫禁城里早晚要坐着个人那个人的两旁也必定是要站满了人。

  很多人都已对月前他们要誓死维护的朝廷不抱多大的希望了,因为救袁崇焕的人能把事情处理成这样就代表着他们有着强大的力量,而一旦这些人收复辽东者是达成某种和解,那江南半壁是挡不住他们的。

  现的问题是他们谁能出现在那人的两旁?

  多人第一时间就想去表态万没想到,这些人却大都在第一时间就被扫地出门了,而剩下的那些人就是想去表态,但提着猪头却连庙门都找不着。

  可想而知,当接到通知,要他们九月初九到武英殿议事时,不说全部,至少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抱着相同的心情而来。

  都是为了混口饭吃,紫禁城谁住不是住,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只要那里也有个他们站脚的地儿就阿弥陀佛了。

  到了殿上,看到垂下的帘幕后,皇后抱着太子和懿安皇后并排坐在那儿,很多人都吃惊的不知道说什么好。此外,玉价之下,阁老孙承宗和定国将军秦良玉左右安坐,也令众人大感意外。

  人都到齐之后,见到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向她射来,周皇后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她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

  大殿上静极了。

  张嫣垂着的右手轻轻拍了拍周皇后的大腿,但周皇后还是说不出话来。又等了片刻,再不说话实在不成样子了,张嫣于是道:“诸位臣工,发生了什么事大家想必都清楚,本宫就不多说了,下面就请孙阁老孙大人把我们与那些人达成的协议说一说。”

  孙承宗身材高大,相貌甚是奇伟,须髯戟张,声似洪钟,但这一刻,孙承宗站起身来,却有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苍老之态。

  面无表情,孙承宗把达成的协议内容一条一条清晰地念诵出来。

  念毕,大殿上鸦雀无声,但紧接着,无声的骚嚷便在大殿上蔓延开来。

  这可真是意想不到的好消息!

  如果有旧朝在,那就几乎很少有人愿意在新朝做事,因为可想而知,新朝有新贵,好位子自然轮不到他们这些外拨秧,而且还整日都得提心吊胆的。

  能站在这里的自然都是聪明人,所谓人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回到南京立国比什么都重要。如果硬要坚持汉贼不两立,那一旦激怒皇后,皇后只需一句话:既然如此忠烈,那为什么不随先帝而去?

  胡搅蛮缠也得分什么时候,这个时候不是时候。

  “众卿,对这份协议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张嫣的声音平稳而坚定,远远地传送了出去,回荡在大殿上。

  稍停片刻,张嫣又道:“如果没有不同意见,那这份协议就将在近日签订,而后诸公就要护卫太子去南京安国。”

  “我等谨尊皇后懿旨!”两厢大臣纷纷躬身领命。

  “那好,散朝,诸位臣工回去都做些准备,我们近日就要启程去南京。”张嫣最后道。

  “我等恭送皇后。”

  张嫣和周皇后起身,转过屏风不见了。

  两宫皇后走了殿上立刻就开始嗡嗡起来,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喜笑颜开。孙承宗和秦良玉对视一眼,都不觉微微摇了摇头:这些人能做什么?

  事情定了,虽然还是不许在宫中随意走动,但懿安皇后和田妃、袁妃都已可以回到自己的寝宫了。

  回到坤宁宫,把太子交给宫女带去玩了,周皇后的脸色愈发地不好个人坐在屋中运气。这时,贴身太监刘旺过来悄声道:“皇后,奴才刚才听慈宁宫的两个宫女说起,昨晚孙大人和秦将军都去了慈宁宫。”

  周皇后闻言,脸色愈发地不好,她斗斗田妃还行会儿却没注意了。半晌,周皇后问道:“刘旺,你说该怎么办?”

  刘旺低声道:“皇后才以为要忍,等到了南京就好了。”

  周皇后闻言点了点头。

  慈宁宫里,张嫣的脸色也不好,周皇后的神色变化自然瞒不过她的眼睛。慢慢地丝冷笑浮现在张嫣的嘴角。她自然要比任何人都清楚宫廷斗争的残酷,周皇后既然起了此心,那不论她如何做,都注定不会有她的好日子过。一个田妃周皇后都容不下,那还能容得下她吗?

  太监章程在一旁侍立,他想说话却又不敢说虽说皇后入宫那会儿他就跟着,但这位主子可和别的主子大大不同明着呢。

  那个既得利益集团,想到今天的事儿嫣就又想到了孙承宗跟她说过的有关既得利益集团的那套说辞。

  孙承宗为什么跟她说这些?张嫣心里清楚,孙承宗认为只有她才可以挑起这副担子她真能挑的起来吗?

  孙承宗告诉她,或许是因为有建奴的存在,或许是还有别的他们不知道的原因,总之,最后的结果是那位领政大人给了他们十年时间。如果在这十年里,他们还是无所作为,还是像现在这样,那毫无问,十年后,他们一定会被消灭,被彻底的消灭。

  听了孙承宗的那套说辞,张嫣也觉茅塞顿开,她知道孙承宗是对的,但就因为知道那是对的,而且知道的极深刻,她反而不敢向前迈这一步了。

  在一艘即将沉没的大船里,还争个什么劲儿?但今天,张嫣知道,她就是不想争也不行了。或许,即便她无力挑起这个重担,但在她手里,大船即使沉没,也会沉没的好看点。

  九月十二日,一个历史会永远记住的日子,光照千古的《北京协议》签署,三方的签署人分别是陈海平、袁崇焕和孙承宗。

  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协议签署,万民欢腾。

  每一个老百姓都清楚,只要是打仗,就没有他们的好:死的是他们的亲人,吃苦的是他们自己,只要一打仗,商路一断,他们的生活立刻就得艰难起来。

  何况,这协议一签,也就是说,领政大人就站住脚了,领政大人先前说的就能施行了,而光是免除所有徭役杂役兵役这一条,受惠的又何止是千百万人!

  协议签署,对陈平而言,直接的影响就是接收各个地方容易多了。随着协议传送四方的还有陈海平签署的一纸保证和第一号的领政令。

  一纸保证是陈海平答应证所有顺利交接的官员人身财产安全和自由去留。

  第一号领政是关于军队的,内容如下:一,对于境内所有原明朝军队,均去自由,凡离去的均发给二两银子的遣散费。

  二,愿意参加新军队选,凡选为甲种兵的,月银三两三钱,按规定退伍后,领月银百分之八十直至其死亡为止;凡选为乙种兵的,月银二两二钱,按规定退伍后,领月银百分之六十直至其死亡为止;凡选为丙种兵的,月银一两一钱,按规定退伍后,领月银百分之四十直至其死亡为止。备注:具体明细,日后公布。

  三,兵为乙种兵的预备队,乙种兵为甲种兵的预备队,每年有两次考核,合格者可以进入上一兵种,不合格者,退入下一兵种;丙种兵考核两次不合格者,按非正常退伍,失去应有之待遇。

  ,凡成为军人家属不论是务农,还是从商,政府设有相应的优遇,具体明细,日后公布。

  五,凡战死伤残者,抚恤待遇从优体明细,日后公布。

  以前听说是一回事,现在这白纸黑字的第一号领政令,对许许多多人的震撼都是无法言喻的。

  慈宁宫里,张嫣、秦良玉和孙承宗围桌而坐,桌面上放着陈海平刚刚发布的第一号领政令。

  许久张嫣问道:“老大人,他能做到吗?”

  嘴里有些苦涩,孙承宗道:“来京城的途中们遇到了遣散回家的十几个京军,他们说的和这个差不多,只是除此而外他们还说,很快他们就能分到地了。皇后果老臣料想无误,他们极可能大规模地没收土地,然后均分下去,要是这样,做到这个是不成问题的。”

  半晌,张嫣嘴角掠过一丝苦笑:“本宫虽然是女流,但也知道这将是一支何等可怕的军队。老大人、秦将军们还能做什么?”

  眉毛一立,孙承宗道:“皇后此言差矣富庶数倍于北方,且人杰地灵智之士车载斗量,只要您能带着我们闯过这第一关,那今后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张嫣又再苦笑,叹道:“老大人,您有信心吗?”

  孙承宗道:“皇后,现在这已不是信心不信心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在此一举。老臣相信,经此一事,能理解眼前危局的人一定会大有人在,我们绝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

  默然片刻,张嫣轻轻叹道:“老大人,但愿吧。”

  九月十三,上午辰时,北京郊外,三千关宁铁骑缓缓而行。大队前面,陈海平、袁崇焕和孙承宗三人并马而行。

  送出十里,袁崇焕勒住了马头。

  盯着陈海平的眼眸,袁崇焕忽然问道:“为什么救我?”

  如果陈海平在袁崇焕死后再发动,那以辽军对袁崇焕之死的悲愤和伤痛,以及孙承宗绝不会明知不可为而为,一举收复辽东还是很有可能的。

  陈海平笑了,轻松地道:“袁大人,说来您可能不信,我这人对当皇帝没兴趣,对统一天下也没兴趣,我的兴趣在于做事。救您是因为有利于我做事,同样,对孙大人也是如此,我答应让太子去南京也是因为这个。”

  皱了皱眉头,袁崇焕不解地问道:“陈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陈海平道:“这个还真不容易解释,总之,这样说吧,我就想消消停停地做点事,所以就让您去辽东替我挡着皇太极,至于太子这一块,简单地说就是为了保障商路畅通。”

  这时,孙承宗问道:“陈先生想做什么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