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既然有机会改变这段历史,就一定要做得更好!
林义哲仔细的回想了一下今天所了解的情况,他心里有种预感,这件事既然如此让李鹤年和文煜两人挠头,弄不好他们俩是已经猜到,那些被日本领事称为“日本国民”的人,已经被高山族人给砍了头了!
而以林义哲刚才看过的关于“琉民被害”的报告内容来看,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种可能性无疑是很大的。
在李鹤年他们看来,这是最坏的,也是最难处理的情况,是以他们才想到要自己这个“东方新哲”来处理这件事!在他们眼中,自己刚刚出使外洋回来,熟悉外国情形,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林义哲想了想,还有些不得要领,便暂时放下了思绪。他既然还有一个月的假期(太后赏假必须得休,不休便是抗旨),便不妨趁着这个机会,多多熟悉一下台湾方面的事情,做好第一手准备。
而且这件事,对他来说,正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对于物产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的宝岛台湾,他想过去搞搞开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想到自己在脑中酝酿多时的开发台湾计划,林义哲的思维又变得活跃起来。
如果要开发台湾,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使生番归化!
而要使生番归化,可是相当不容易的!
此时的林义哲并不知道,就在他********的考虑分巡台湾事务的时候,又一场针对他本人的风暴,已经悄悄的来临。
第二百一十八章笃定以应
天津,直隶总督衙署。
一个人顶着漫天的鹅毛大雪,急匆匆的进了衙署,将一封信交给了一位师爷,然后又匆匆离去,师爷见信后不敢怠慢,急急的跑进了后堂,进入了李鸿章的书房。
“咣当!”隔壁的书房传来一声清脆的物件坠地声,似乎是有人打碎了什么东西,刚好路过的李夫人赵小莲一惊,急忙和几名侍女进了书房。
赵小莲进了书房,看到李鸿章正坐在桌旁,满面怒容,一只拳头搁在桌上,捏得紧紧的,而师爷娄春范则屏气噤声的立于一旁,不敢看他。
赵小莲注意到桌面上摊开着一封信,边角已经被茶水打湿了。
赵小莲来到李鸿章的面前,蹲下身去,小心翼翼的将李鸿章脚边的茶杯碎片一一捡了起来,她抬眼望去,见李鸿章的手依旧还保持着擂着桌子的姿势,对自己失手摔了茶杯的事竟是浑然不觉!
“少荃……”赵小莲担心的唤道。
“啊……”李鸿章转过头来,赵小莲立刻看到了那双几乎要喷出火来的眼睛,不由得吓了一跳。
“出了什么事儿?少荃?”赵小莲担心的问道。
“其心可诛!”李鸿章突然又一拳击在了桌子上,眼中已是杀机厉现!
“这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李鸿章将信拿了起来,递给了赵小莲,“你看看吧!有人欲置我和林鲲宇于死地而后快呢!”
赵小莲接过信看了只一眼,立时面色大变。
“不就是和林鲲宇在船上见了一面么?怎么成了结党营私,贪墨国帑了?”赵小莲惊问。“他们是从哪里听到的?不辨实情便信口雌黄的诬蔑,哪有这等道理?”
“若辈只求将题目作大,以为晋身之阶,哪管什么实情!在彼等看来,我等办理洋务,便是第一宗大罪!是以无时无刻不想寻机会置我等于死地!”李鸿章怒道,“我和林鲲宇都知道他们,是以此次刻意不会面,仅于船上送别时略作小晤,不想也被他们收进眼底,做出这样一篇大文章出来!”
“制台大人,稍安勿躁,这事儿得赶紧让林鲲宇知道才是。他现远在福州,想是还不知道京里的事儿。”师爷娄春范在一旁道,“大人赶紧修书一封与林鲲宇,说明事态,要他预作防备为上。”
“也只能如此了。”李鸿章想了想,点了点头,此时侍女们已经将汁水淋漓的桌面收拾干净,李鸿章取过纸笔,写了几个字,却忽然停了下来。
“大人?……”娄春范见李鸿章忽然停笔,小心地问道。
李鸿章摆了摆手,略一思忖,重新写了起来,不多时,信便写完了,但李鸿章却没有写信封,而是又取过一张纸,写了几个字,连同信纸一同交给了娄春范。
“你马上安排人去上海,去洋人的电报局,把这封信用电报发出,给这个香港的罗斯柴尔德办事处。”李鸿章说道,“越快越好,安排条船载他们过去。”
“大人是说,这样船政那边便会得到信儿?”娄春范的声音充满了惊讶,因为这是他自入李鸿章幕府以来,头一次看到李鸿章用电报传消息,“这条线路,牢靠么?”他不无担心之意的问道。
“牢靠的,较书信不但快捷,且不会延误。这电报发到了香港,自会有人火速飞报林鲲宇。多则五日,少则三天,林鲲宇便会得知消息。”李鸿章没有瞒自己的这位亲信师爷,“这是林鲲宇和我约定的紧急线路,一旦有重大军情,借助洋人在上海和香港的电报线,互通消息。这一次刚好用上。”
娄春范听到李鸿章如此说,放下心来:“我这就去办。”
娄春范拿着信匆匆离了书房,赵小莲目送着他的背影消失,也松了口气。
“洋人的电报线果然厉害,要是天津及福州各有线路,就不用叫人专门跑这一趟了……”李鸿章想起自己当年想要铺设电报线结果却为士林舆情所阻的事,禁不住叹了口气。
“少荃,这事儿,莫不是那左季高……”赵小莲瞅着李鸿章阴晴不定的脸色,轻声提醒了他一句。
“不好说是不是他,此二个上弹劾我和林鲲宇的折子的人,一个是直隶道御史张玉藻,另一个是翰林院编修贺子桓,这二人似是和左季高无有瓜葛。”李鸿章道,“但就这两个言官上的折子而言,确是杀意阵阵,令人不寒而栗,有他左季高的风格!”
“这事儿少荃准备怎么办?”赵小莲问道。
“总是不能遂了他们的心意便是!”李鸿章冷笑了一声,恶狠狠的说道。
福州,林义哲宅第。
正在休假的林义哲正看着女儿林语曦和儿子林冠臣在花园里追逐着嬉戏,远远的看见徐润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看到徐润出现,林语曦和林冠臣便快步跑了过去,林冠臣年岁小,跑得太急,收势不住,竟然一头撞进了徐润的袍褂里,险些摔倒,徐润手快,俯身笑呵呵的一把扶住了他。
“徐先生!”林语曦脆生生地叫了一声,亲热地拉住了徐润的胳膊。
依在徐润身前的林冠臣则一跳一跳的,伸出手去,想要勾徐润的白胡子。
徐润一瞬间有些失神。
眼前的这一对可爱的姐弟,让他不由自主的又回想起十几年前的往事来。
那时,他也是给人当师爷,他教授的,也是一对天真烂漫的姐弟……
徐润很快便回过神来,呵呵笑着,从衣袖里取出买来的两个用纸套着的糖人儿,在两个孩子面前晃了晃,两个孩子高兴地接了过来,蹦蹦跳跳的围着他转。
林义哲注意到徐润望向林语曦和林冠臣的目光中满是慈爱之意,还情不自禁的抬起袖子轻轻拭了下眼角。他知道,徐润是又想起了已经不在人世的孙女燕儿,不由得看了一眼身边的陈婉。
徐燕儿的年龄和陈婉相仿,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也应该会有儿女了吧……
陈婉从林义哲的目光里看出了他的心意,她微微一笑,向他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他说话时注意,避免勾起徐润伤心的往事。
“大人,天津李制台来的电报。”徐润来到了面前,将手中的电报纸交给了林义哲。
听到是李鸿章来的电报,林义哲不由得一愣。
“李制台果是洋务先锋,这么快便知道这电报的好处了。”林义哲奇道。
“事情紧急,李制台急于向大人示警,是以才用了电报。”徐润说着,抬了抬手,示意林义哲先看电报。
林义哲打开电报纸看了起来,他只看了几眼,眉头便皱了起来。
陈婉注意到林义哲脸色的变化,一颗心也跟着悬了起来。
林义哲当“鬼使”期间,湘乡老家遭到冲击的事,已经让她的神经一度绷得紧紧的。林义哲在欧洲遇刺的消息也曾令她坐卧不安,日夜忧虑。现在林义哲虽然平安归来,还升了官,但她知道,类似的风波,是不会就此消停的。
“出了什么事?李制台要向咱们示警?”待到林义哲看完电报,陈婉急不可耐的问道。
“让人给告了。”林义哲说着,将电报递给了爱妻,此时他的脸色已然恢复了平日的笃定从容。
“李制台急急示警,可见事情已经捅到了中枢那里。”徐润问道,“大人觉得,此事该当如何应对?”
“以不变应万变。”林义哲淡淡一笑,道,“不作任何解释,也不用解释。”
“不解释?”陈婉一愣,“这却是为何?”
“船政每造一船,一切用度帐目,船只大小详情,都上报在工部户部,有案可查。”林义哲冷笑道,“彼辈想要借此做文章,是自寻死路!”
“呵呵,大人所言极是,夫人勿忧,老朽也是这个意思。”徐润也笑了起来,他看到陈婉眼中的担忧之色,便安慰了她一句。
“先生说没事,那我自然放心。”陈婉听到徐润这么说,脸色稍缓,但一颗心仍然悬着。
“放心吧,没事。”林义哲笑着拍了拍爱妻的肩膀,转过头,看着在园中嬉闹的两个孩子,脸上现出了一丝温柔的笑容,令陈婉悬着的心渐渐平复下来。
“皇太后那里,只怕是不会放过这两个家伙的。”
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慈禧太后看着手中的奏折,脸色慢慢的阴沉了下来。
“……前接直隶道御史张玉藻弹章云林义哲与李鸿章津口私会,不知谈论何事一说。传闻异辞,已非一日,近日外间议论,佥谓林义哲与直隶督臣李鸿章平日交好,是物议则必非无因。臣查有船政拟向北洋转让威远快船三艘,成船者一、尚在兴工者二。成船者尚未调拨,然臣查尚在兴工之二船,北洋许贴补船政船价每船库平银八万两即可买入。然林义哲上报威远快船船价逾库平银三十万两,此中尚不含枪炮武备之价,缘何北洋仅贴补八万两即可领走?即八万两即可领船,则该船船价三十万两必为不实。如此而言,船政之前所造轮船价款,其实价与上报之价当为天壤之别!此间是否有不可告人之处,则非臣所知也……”
第二百一十九章又有人要倒霉了
“……近年来外臣罔上行私,朋比为奸者多有,相沿成习,贪墨中饱。林义哲与李鸿章之所以敢为此者,盖以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皇上冲龄践祚,大政未及亲裁,所以淆惑圣聪,其心不可问矣。臣伏请皇太后皇上赫然震怒,明降谕旨,彻查此事,将林义哲、李鸿章贪墨欺罔之罪,予以重惩,并饬部臣秉公严讯,按律定拟,不得稍有轻纵。使外臣知所恐惧,以振朝廷纲纪……”
慈禧太后看完了奏折,两条眉头已然拧成了两个黑疙瘩。她合上了奏折,微微抬了抬手,“刘诚印,把折子给皇上送过去。”
刘诚印应了一声,快步上前,躬身双手接过奏折,送到了同治皇帝面前。
同治皇帝心里一激灵,赶紧放下了手中其它的折子,将这本奏折接了过来。
“皇上看一看,这事儿该怎么处置?”慈禧太后看了看自己手上的金指套,神态又恢复了平和从容。
同治皇帝仔细地将这本翰林院编修贺子桓参劾林义哲李鸿章勾结贪墨事的奏折看了一遍,想了半天,仍是没敢说出什么,而是将折子递给了老师翁同龢。
“皇帝马上就要大政亲裁了,这点事情,都拿不出个主意,还要问别人么?”慈禧太后抬头瞥了一眼同治皇帝,说了一句。
慈禧太后的语气虽然很是平缓温和,但同治皇帝听来,还是如雷贯耳,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
“儿子以为,这事应当著令工部户部详查船政帐目,如确有贪墨事,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如若查无此事,则当严惩构陷之人,否则开了这个头,外臣便无人敢任事了。”同治皇帝想了一想,答道。
“皇帝说的好。”慈禧太后赞赏地点了点头,“翁师傅以为呢?”
翁同龢正为同治皇帝的最后一句话吃惊不已,听到慈禧太后这么一问,不由得愣在了那里,引来另外几位帝师惊讶的目光注视。
“翁师傅觉得如此妥当么?”慈禧太后见翁同龢没有作答,又问了一句。
翁同龢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下意识的顺着皇帝的意思说道:“皇上如此处置,甚是妥当,只是……”
没等他这个“只是”后面的话说出来,便被慈禧太后一句话给打断了:“这事儿就按皇帝说的办吧。”
“儿子遵旨。”同治皇帝恭声道,浑然没有注意到翁同龢那惊愕的目光。
慈禧太后又大致了翻了下剩下的折子,在发现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