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鉴宝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鉴宝师-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之,还是那个不变的准则,只看东西好坏!其他的什么故事啊,前后的铺垫烘托啊,通通不要管。
  要是一般初入行的人,看到前面三件都是唐代真品,下意识里,也会以为他们后面所拿出来的,也该是唐代的真品才对。或者,心底虽然还是有些jǐng戒,但总归还是会放松jǐng惕的。
  但这套,对于徐耀辉这个老江湖来说,完全不适用。前段时间打眼的那些个深刻教训,已经让他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足够高的jǐng觉。
  周夏就更不用讲了,他别的什么可能不太懂,想要让他上当受骗,买到仿品赝品,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他自己心情好,或者为了必须的理由,比如掩人耳目,也是有可能会知假买假,忽悠人家一把的。
  周夏徐耀辉两人这番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对他们即将拿出来东西,也充满期待。
  不管东西真假好坏,能让他们提起jīng神来的,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很快,麻杆两人就从床底把东西给拿了出来。
  周夏和徐耀辉两人已经集中注意力在他们身上,因为东西是用箱子装起来的,里面有泡沫垫着,上面还用纸包着的,看不清楚里面的确切情况。
  但是,光从这箱子的块头和造型来看,就有些非同凡响。
  徐耀辉和周夏心中颤动不已,不由得同时对视了一眼,两人到是很默契,感觉这回可真是有意思极了。
  箱子大概在一米五左右,宽约有四十来厘米的样子,这样的情况,让徐耀辉这样的老行家,一见面,就能大致猜到里面所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周夏虽然没徐耀辉经验那么丰富,可他知道用排除法,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这装在箱子里面的,应该是一件古琴。
  古时候的文人雅士,陶冶情cāo,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琴棋书画了。
  琴排在第一位。
  琴,是一门异常高雅的艺术,也是流传千古,长盛不衰的传统。
  从神话中的“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到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及至后面的“高山流水”,“焚琴煮鹤”等等动人传说,古琴艺术,已经深入人心。
  周夏虽然五音不全,乐感也差,简直连个门外汉都算不上。但这并不能阻碍他追求艺术的心,总之一句话,多看看总是无妨的不是。
  徐耀辉也好不到哪里去,说真的,在这上面,确实是需要天分的。
  就是这种他们所没有的天分,对这件古琴的鉴定,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但是,周夏和徐耀辉两人,肯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尽管他们的专长并不在这上面,而是在陶瓷上。
  倘若放在前面几年,古玩收藏行里,对古琴有特别深入研究,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的人,还真是不多。但随着现在大家认识的提高,眼界的开阔,古琴的收藏,也rì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关于这点,做拍卖这行的周夏深有感悟,他对古琴的拍卖历程,还是相当有了解的。
  从上世纪90年代拍卖初期,古琴便出现在拍卖会上。不过那时候的价格还不算高,中国嘉德上拍的“明万历紫漆琴”仅以17。6万元人民币成交。
  到2000年至2003年chūn,古琴拍卖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市场行情起伏不大。2003年秋,古琴市场行情一度上升,嘉德上拍的唐“九霄环佩”琴,最终以346。50万元人民币成交。同年,来自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收藏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嘉德以891万元成交,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
  自2004年chūn至2009年chūn,古琴市场进入相对缓慢的发展状态,上拍量、成交量较少,且价位相对不高。
  2009年秋,随着各拍卖行对古琴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及古琴jīng品流入市场,古琴拍卖市场价位不断被刷新,拍卖总额不断攀升。尤其是2010年秋,对于古琴拍卖市场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běi jīng保利上拍的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4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古琴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乐器
  后面,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第二件过亿的乐器。
  古琴天价倍出的背后,势必促使更多流传于世的古琴涌入市场,同时也会促使很多的仿品赝品流入市场。
  眼前这件古琴,如果真是唐代的话,那价格上千万,可是相当轻松的事情,由不得周夏和徐耀辉不激动。(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古琴

  ()  果然,正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麻杆两人将箱子打开,小心取出来的东西,正是一件古琴。
  周夏和徐耀辉两人再次侧目,对于古琴的鉴定,两人都没什么太足的底气,毕竟,和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但两人又不可能放弃,要是真品唐代古琴的话,这价值可就高了去,试着鉴定下总是无妨的。
  虽然不太明白,但周夏他们心底都相当清楚,古琴作为四艺之首,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要鉴定的话,就必须涉及到木材、髹饰、断纹、音质、品格、造型美学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鉴定古琴的难度,也因此倍增,比鉴定其他艺术品要困难一些。
  现在古琴的鉴定,主要依赖于一些资深的古琴演奏家。他们多偏重古琴的音质,对周夏和徐耀辉这两个音盲来说,完全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 。。
  但周夏和徐耀辉他们也有他自己的优势,毕竟,古琴的鉴定,也是有脉络可循的。除了音质外,对古琴的材质,形体造型,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需要细细斟酌的。
  “如果因为不会,就不去学着鉴定的话,那就永远没机会做出正确的鉴定。”周夏心底寻思着,同时,脑子里也在快速回忆着他之前所见到过的,关于古琴鉴定的一些诀窍。
  首先就是断代,过去古琴界对琴的断代有“唐圆宋扁”之说,也就是将琴体较圆的列为唐代,将琴体较扁的列为宋代。同时依据漆胎的断纹形状、琴材的老化程度推断时代。
  这样当然也是有局限xìng的,其实,即使同一个古代斫琴家制作的同一款式的琴,因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琴材限制,琴体也圆扁不一。断纹也会受时间长短、漆胎质量、区域气候变化、使用频率等因素影响,或早或迟产生。
  周夏看眼下这件古琴的造型。倒是和唐代的古琴的造型相似。是那种典型的伏羲式造型,和běi jīng故宫博物馆那件著名的伏羲式“九霄环佩”琴风格倒是如出一辙。
  这样的造型和风格,都能够体现出大唐那种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光这声势,就足以忽悠住不懂行的人,周夏看了之后,也不由得心生感概,这件古琴。哪怕是件仿品,也绝对算得上是高仿品,最起码,在表面的功夫上,它是过关了的。
  而要给古琴作鉴定,除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多听多看。
  “听”是指用手拨动琴弦,听其音sè。一般而言,珍贵的传世古琴一般所具备松、透、圆、润的音sè特点。
  即便是五音不全的人。徐耀辉也没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伸手拨弄了几下琴弦,做仔细聆听状,随后还大声赞了两句。
  在周夏两人听来,这声音还是相当不错的。弹出来的声音很悦耳。
  不过,他们也明显看得出来,这琴弦是新做的。
  徐耀辉也就此问了麻杆两人,麻杆也如实回答说。“确实是没有琴弦的,我们想着一件古琴要是没有琴弦的话,那是相当让人觉得遗憾的事情。所以就请斫琴大师帮忙。给装上了琴弦,同时,也对琴身,做了一定的修补工作,使其更为完美。你们也该知道的,这古琴在地底的时候,受了不少的侵蚀,我们觉得嘛,古琴作为最主要的功能,能弹还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再说了,即便是传世的古琴,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基本也都有经过修补,毕竟年代这么久远。”
  “那可真是遗憾了,要是能保持原貌就最好不过,对我们来说,这音质其实并不太重要!”徐耀辉直摇头,至于琴弦这点倒是无可厚非,如果真是出土的古琴,这丝质的琴弦,想要完整地保存下来可不容易。
  麻杆陪笑说,“这是我们考虑得不周,不过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徐老板不妨仔细鉴赏鉴赏。”
  周夏则在仔细琢磨这麻杆话里的意思,这家伙倒是jīng明得很,知道提前打好预防针。到时候即便是高仿品,让他们看出了些端倪,比如新做所留下的痕迹之类的,麻杆也可以推说是他们所请的斫琴大师进行的修补工作所致。
  这也没办法的事情,古琴所用的木材,就决定了,需要不断进行修补改进,能够流传下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而且,在过去的历史中,倒也有不少的出土古琴。眼下这件,就属于出土的古琴,这鉴定方法,自然会和传世的古琴有很多不同之处,但相同的地方更多。
  主要还是要多“看”。
  首先得看所用的木材,是不是到了唐代那么远,说起来,这倒和明清家具的鉴定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这古琴的材质是梧桐为面,杉木为底的,倒是和明清家具所用的黄花梨,檀木以及其他红木有些差别。
  灯光比较昏暗,周夏就在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的帮助下,仔细观察这梧桐木和杉木的种种特征。他也确实发现有相当多的老化现象,这绝对不是近几百年的木材所能呈现出来的特征。而且,他似乎还能隐隐感觉到,这件古琴之上,还有一些未曾散开的yīn郁之气,正是长埋地底的特征所在。
  从这点上看,说这是唐代的古琴,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二是看古琴表面的漆质。就一般情况而言,宋元以前的琴,胎质较细腻,漆sè纯净,原有的火气,也早该尽褪。这时候,在强光手电的照shè下,还可以透过表漆看到漆胎内闪闪烁烁的鹿角霜和金、银、铜等粉末。
  鉴定古琴,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古琴的断纹。
  断纹,也就是漆器因年久而出现的裂痕,主要是由于胎骨及漆层经常不断地胀缩而产生的。断纹标志着漆器的年代。唐宋时代的古琴多呈蛇腹断、梅花断。但那大都适用于传世古琴,在出土的古琴上,是否如此,周夏也弄不太明白。
  但在这件古琴上。周夏还是看到了有像梅花一样的断痕。有这样的断纹,说明上面的漆层经历过很多年代,这梅花断也常见的古琴断纹之一。
  当然,以现在的造假水平,这样的断纹也是做得出来的。
  只是,周夏手里并没有其他可以作为对比的古琴来参考,分辨不清楚。这究竟是人为的,还是自然形成的。
  如此种种,以周夏这个门外汉的眼力来看,倒是找不出什么特别的毛病来。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
  古琴上面的“风雪松涛”,几个篆字,题画得也相当有气度,和先前所弹出来的声音,倒有几分相似,意境也很不错的样子。
  然而。他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关于这古琴的款识,上面刻的是“大唐雷威亲斫”。
  在周夏的记忆中,这雷威在古琴斫琴大师中,应该是最富盛名的。他大概生活在盛唐乃至中唐时期的人。和唐早期唐太宗的贞观年间,还是有些差距的。
  先前的几件东西,都是贞观最后那年的,按理说。如果这古琴是真品的话,应该在这之前才更加合服情理。
  当然,事情也没有那么绝对。
  说这是雷威所制的古琴。也是有一丝可能xìng的。
  那就是古琴和先前的佛像唐三彩等埋入地下的时间,要往后推迟,到雷威生活的年代之后。
  但周夏转念又一想,这唐三彩的话,基本就是作为明器而存在的,从烧制到陪葬,应该不至于会跨越上百年的时间。
  这样看来,如果这古琴真是和先前的唐三彩一起作为陪葬品的话,应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周夏想了想,低声问了下旁边的徐耀辉,“徐叔叔,这雷威所斫琴比较出名,大概是唐代什么时候的人来着?我记得不是特别真切。”
  徐耀辉回答说是大概在盛唐开元年间的样子,还问周夏说,“莫非你发现这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周夏也就回答说,“我先前判断前面几件东西,应该是属于初唐时候的作品,和这古琴的制作时期,倒是有些出入呀!尤其是这唐三彩,如果是同一地方出土的话,基本不会放置那么久才对的。不知道徐叔叔你怎么看?我觉得我们还是需要再谨慎一些才行。”
  徐耀辉心下顿时一惊,并没有立刻回答他,而是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