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个性’为目标,体现自己的品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首先要有满足生存(生理、安全)需求,那叫温饱;而后才是社会尊重需求,那叫小康;最后才轮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多数中国人,还停留在把80%的钱用在生存需求上、把20%的钱花在文化与社交尊重上的层面。所以文化娱乐的消费只停留在‘有容易唱的歌可以听’、‘有容易看懂画面又绚丽的电影可以看’、‘有简单上手画面也不错的网游可以玩’,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但是在美国——我不知道你去过几次美国,对那里熟不熟——我看到的是人们只把20~30%的钱花在生存上,虽然他们也天天欠债、还贷款,可是那些钱都是用在自己的发烧爱好、个性追求上面。只有一个国家的人民普遍到了这个层次,这个国家的小众文化定制产业才会发达起来——就像穿驴都穿不出个人个性了,别人看到你穿驴也丝毫不尊重你甚至鄙视你了,你才会追求高档裁缝的私人定制。
一旦社会到了那个层次,大家就会以听‘洗脑魔音’为耻,也不会再有那么多不理智的偶像‘脑残粉’。一个有大神的社会,是大神的幸运,但是是社会的悲哀,因为这个社会还不需要个性,人们还在为物质上稍微活好一点奔忙,没空理会自己的‘分别心’本能。”
宝儿听得很认真,全程没有插嘴,但是说实话,这番话她理解起来少许有些困难了。她是个很聪明的妹子,小时候成绩很好。但是作为艺人,因为出道太早,正式读书读到初二就不读了。后来虽然参加了韩国外侨学校的高中毕业考试,但是后面几年都是自己唱歌写歌之余业余自学的,对于社会人文的理解,则几乎全靠个人丰富的阅历支撑。
顾莫杰今天说的这些,显然太务虚了。
“你是说,有我这样的人,或者如你们中国有周洁伦那样的人,红极一时,是我们个人的幸运,但是是国家的不幸么。”
“不是这个意思。”顾莫杰在镜头前把玩着高脚杯,目光虽然看着屏幕,却没有焦距,似乎他的双眸焦距对准的是一个很深邃辽远的所在。
“艺术的创新,当然要契合社会形态的层次。95%以上的人民还在以生存为主要追求的时候,盲目提供阳春白雪的东西当然是不切实际的。能够在媚俗的基础上,稍许微创新一点,让世人在可以看懂的前提下,微微提升一些个性和文化内涵,比创新那些曲高和寡的东西,更值得尊敬。
据我所知,前年中国国内就有一个原本挺孤高的音乐人,高小松,看了方文山的词之后,一时彻悟了不少,写了个通俗的、又微微历史风的《彼得堡遗书》,虽然俚俗了一点,但是至少让更多人愿意去品味历史。去年还有个在论坛上连载的家伙,写了个《明朝那些事儿》,真较真专业性、准确性,不值一提。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微创新在‘增加受众土壤’方面的成功。没有这种人奠基,某些氛围就只在专业学术的圈子里打转、不能让人民引起兴趣,不也是一种遗憾么。”
“那你究竟想说什么呢?”宝儿的目光有些游离,似乎顾莫杰的话引起了她的思考,又让她抗拒。
“我想说的是,这些东西的存在,包括你的歌,周洁伦的歌,一切‘让高雅更通俗’的东西,都是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的,至少在历史的这个阶段,我们绕不过去。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只追求这些,中国人和韩国人也总有富起来的那一天的,总有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那一天的。
我们不可能听二十年‘月亮之上’这样的东西,我们的民族也不可能停留在‘20年后还有那么多脑残粉’,当大多数人物质生存无忧、还有余力追求自己的个性和分别心;当随着技术的进步、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文化艺术产品变得相对容易得到。到了那一刻,今天的娱乐模式也好,传媒模式也好,互联网社交模式也好,都会被推翻。
马风、马花藤、拉里佩奇,甚至是李休满,这些人已经老了,他们的事业到2020年代就差不多巅峰了,他们可以不用考虑下一个时代、一个人人不愁物质生存时代的社会需求形态。但是我们还年轻,我会在2020年代之后,继续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所以今天马花藤可以做的一些事情,盗版也好,山寨也好,我不能做,我要珍惜自己的名声。
互联网野蛮生长的时代,属于他们,分出巨头、跑马圈地结束之后的精耕细作时代,属于我。”
宝儿哑然失笑:“你还想做世界首富?”
顾莫杰不屑:“世界首富算啥。如果仅仅做一下世界首富,我现在就不用这么拼了,那些下作的手段都可以随便用。巴菲特也做过两年世界首富,墨西哥某电信大亨也做过世界首富,可是这些人后人记得么?连做了十几年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后人都不一定能记住。因为他也没法做一辈子世界首富。互联网时代,‘一代人’是没有20年的。我要做,起码也要追求‘做40年世界首富’,而不是流星一样做一下就满足。”
听了顾莫杰的话,宝儿既没有惊讶,也没有艳羡,更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但是,为什么一定要从现在开始珍惜名声呢?你会被束缚住手脚的。”
“你觉得,只要你卖过‘驴牌’,当人类的个性化需求觉醒的时候,别人还会去买你的么?哪怕你转型了。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让你随随便便改弦更张的。污点会跟着人和企业一生,品牌积淀、个性化口碑是要用一代人甚至更久的时间去塑造的。
如果转型那么容易,就不会有拿破仑说‘当你某一场战斗失败了,不是因为你昨天疏懒了,而是很久之前你疏懒了’,就不会有马风说‘中国企业,想今天做事情、明天就赚钱的机会,已经没有了;你只有预测,五年十年之后,做什么会赚钱,然后提前五年十年就挖坑布局起来,等到人类五年十年之后跳到你的坑里来’。
光是和人比聪明,这个世界的聪明人太多,你的成功率,充其量也就是股市里那些短线高手。唉,不说了,前面的话你都听不懂,这儿估计你就更不懂了。真不好意思,除夕夜还耽误你这么多时间,和我这么一个多愁善感的人瞎聊。”
可惜,顾莫杰又料错了。
宝儿望着星空,呢喃道:“不,我完全懂。努力一下就看得到进步、看得到成果的事情,谁都能做。世上最难的,当然是那些哪怕你努力了,也不一定看得到进步和奖赏的事情。这种进步和反馈的奖赏延迟越久,毅力崩溃的人就越多——我在SM公司看到无数人,因为练了一两年,一点被选中乃至火的趋势都没有,就放弃了。我只是在这方面比较迟钝,哪怕吃着苦,一点前途都没看见,照样能拼下去,所以我红了五六年——否则,说不定在我拿到日本唱片销量榜冠军后的第三年,我就疲惫了,松懈了。”
多少一夜成名之人,又流星般陨落?给人做零件,被资本替换,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则是很多人登顶之后迷茫了,没追求了。从这一点看,宝儿能够原地踏步三四年都没有产生“独孤求败”的寂寞感,继续努力,继续创新,继续以自我为对手,突破自我,实在是一个毅力非凡的人。
在国内,其实也有这样的人。比如周洁伦已经当了华语乐坛教父,其实后面这些年的拼杀,他是在以谁为对手呢?他在希望超过谁呢?没有人可以超过,除了自己,没有目标。这就是为什么长跑里面,领跑的人最累的原因,领跑者,完全不知道如何调节自己的体力分配,不知道还该更拼多少。
“帅气!敬毅力!”耳机里传来潺潺的水声,是顾莫杰倒酒的声音。他觉得宝儿更加可敬了,实在是人生的诤友和明镜——要是哪一天,他也没有对手了,至少他还可以拿自己当对手。
宝儿躺着懒得动,又扯开一罐啤酒,就这么仰躺着灌下去,倒有一小半顺着衣领流了下去,冰冰地让人阵阵刺痛。
喝完打个酒嗝,宝儿迷茫地问:“那你觉得,当你说的那个时代来临的时候,我这样的人该去干啥呢?难道转型做‘小众定制歌手’么?那太无聊了吧。李叔倒是说,过几年如果觉得唱歌写歌累了,就给公司做理事,提点提点后辈,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呢。反正我已经在日本拿了五年唱片销量冠军了,该得到的都有了,也不图啥名利。”
“当然不错,你不可能唱歌唱到40岁的。提携指点晚辈当然很好,但是也不排除更好的出路。”
“能说说么?”
“比如,为新媒体和音乐自媒体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创造一个让所有音乐消费者、乃至影视和其他娱乐产品消费者找到自己最爱的筛选渠道。”
“视频拍摄技术的门槛降低之后,拍电影就没有原来拿16毫米胶片时代那么高门槛了,随便一个数码DV都能入门。这时候,我们发现‘有东西可看’不再是影视消费者的瓶颈,而因为视频数量的爆炸、在茫茫视频海中找到自己个性化想要的那个东西,才变成了瓶颈。
音乐录制技术降低、配乐编曲的合成成本降低之后,音乐MV的制作门槛一样会被冲垮,或许将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数以百万计的人都可以靠着灵感哼唱创作那么一两段成熟音乐了,专业歌手更有可能达到数百万人——这里面有绝大多数原本因为实体唱片录制的成本,没法让自己的作品传播开,但是网络技术会砍掉这个障碍。到时候的消费者需求,也会从‘有音乐可听’,上升到‘有符合自己个性喜好的新音乐可听’。
精准的‘个性喜好大数据分析’,就会为用户形成一个‘视频推荐表’、‘推荐歌单’。或许届时,音乐本身会变得免费,但是个性化的书单、视频单、歌单会变成一种量身定做的收费业务——前提是我的大数据有足够高的人工智能程度,而不是通过如今小说和音乐网站的关键词匹配那样生搬硬套,随便点击过一本都市文,然后就无脑地给你推荐‘霸道总裁’或者‘热血兵王’。”
宝儿不由自主地低声惊呼了一句:“作品本身真的会免费?那创作者靠什么生活?版权的概念难道就不存在了么?”
顾莫杰若无其事地回答:“这没什么不可思议的吧,或许到时候创作方会从歌单、书单制作者以及大数据提供方的收入里面再分成一大半,相当于是多找了一层中介——但是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在这些精准推送出现之前,作者给小说网站、音乐网站的推广分成绝对更高、效率还不如将来的大数据推送那么精确。
任何一个时代,知识产权都是有分享方的。在手抄书时代,抄写资源与创作资源相比,几乎同样匮乏,所以人类从来不收版权费,你要书就借来自己抄。到了雕版印刷的时代,印刷资源仍然不够丰富,古代文人还有攒一辈子钱,自费刻一部稿子出自己的诗集的,也没见多少人收稿费。只有古登堡印刷术成熟、翻印成本远远低于原创、原创速度成为制约文化传播的最主要瓶颈时,稿费或者说版税的概念才出现了。
既然如此,当简单创作的门槛极度降低、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之后呢?或许到时候检索到你所要看的作品,比那个创作者创作出来付出的成本更高。那么智能化、定制化的精确检索服务收费,收得比稿费更高些,也没什么不合理吧。
其实这个定律不仅存在在文化传媒和无形资产上,对实体经济一样适用——这些年来,任何实体货物经营者花在广告和营销上的成本比例正在越来越高,广告本质不也是一种让别人找到你的手段么?而且广告至少比需求的智能化检索匹配更低效呢,作家、歌手们还不是愿意去花广告费?淘宝店还不是愿意给刷榜费?”
包装广告费……宝儿怎么可能对这一切陌生?她这些年来的经历,已经让她深谙宣传战的残酷了,看似每年上亿的进账,其实绝大多数是在给公关公司、广告公司赚走了,或者打点了媒体。
如果欧巴说的那个时代真的来临,或许娱乐圈就不用经纪公司了吧?只要一堆SOLO的自媒体歌手,直接为一家智能检索与推送的平台打工?在上面发布自己的作品、等着被同好者推送到手上、形成同好属性者的个性化小圈子?
如今这个时代的成千上万家经纪公司、包装公司,就相当于旧时代的SHOPPINGMALL,顾莫杰口中的智能化数据推送平台,就会成为新时代的淘宝,而且更智能。
只不过,这种程度的大数据,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从技术上实现。
“听起来好像挺美好,我会陪着你看到那一天么。”
“你如今正如日中天呢,还是再唱几年歌、卖几年唱片吧。等你哪天拿日韩唱片销量榜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