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之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武侠之父-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侠名家独立自足的努力成果,也为后世武侠大没落写下了注脚……

  实际上,这个“其他”如果仅指中国大陆武侠倒还说得过去。

  改革开放前,因为金庸先生所创“北望神州”版块存在严重政治倾向问题,他的在内地是*中的*。

  所以老先生1972年封笔,但一直到1981年。南巡伟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自接见,并称“欢迎查先生回来看看。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你的我读过,我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随后,金庸武侠才在内地“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

  需要注意的是,“开禁”是十几家出版社的“自觉行为”,既没有官方的“解禁令”,也没得到金庸先生本人的授权。

  因此,整个80年代,除了一家出版社的外,其余让一代青少年在租书摊前如痴如醉、欲仙欲死的近百种金庸武侠,皆为盗版!!!

  一直到1994年正式出版的三联版。才是内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侠全集。

  但是绝不能说“先有香港的金庸武侠,才有台湾武侠”。

  事实上,四九年前后,大陆文人纷纷流亡于港、台二地,其间不少深受民初武侠影响的作家,藉笔耕糊口,开始以武侠创造个人写作的生涯。

  台湾的武侠,其实是与香港同步成长的,甚至严格说起来,比香港还来得早。

  在1954年梁羽生先生开“新派武侠”之先河。创写之前,台湾那边,夏风在1950年已经连载了54期的。孙玉在1953表了,太瘦生在1954开始连载……

  这些作品,虽然无法摆脱民初武侠的影响,仍属于旧派的范畴,但毫无疑问地,却为台湾的武侠缔造了一个新的契机。

  金庸先生的“新派”武侠,对台湾的武侠界的确产生相当大的刺激与影响。

  但是,同样由于政治性因素的掣肘,它传入台湾。远比一般人臆想中的要晚,一直到1970年后才“改头换面”地悄悄流传。

  比如:改成古龙所著。名为;改成司马翎所著,名为等等。总之。不能“正名”。

  而早期的台湾名家,如郎红浣、成铁吾,及中期卧龙生、司马翎、诸葛青云等,包括另一位天才宗师级人物古龙的早期作品,在金庸作品传入台湾之前,基本都是独立自足发展,沿袭的“民初旧派”路线。

  一直到1962年司马翎的、1964年古龙的,则代表着台湾武侠也走上“新途”……

  即便这样,因为政治原因的隔阂,导致台湾武侠可以独立发展,同时期可谓名家辈出、百家齐放,却依然出现前文所说的“金庸一出,天下归心”之现象。

  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呢?

  诚然,这个世界因为传统文化继承得相对较好,文学底蕴、素养深厚的作家极多,由于自己的提前介入,直接开辟崭新道路,所以在适当时机出现堪比金、古、梁的名家几率很大,而且自身土壤也远比前世广阔肥沃。

  但却也没有了避开自己独立自足发展的空间,大部分人一上来就被自己的和劈头盖脸地镇压在身下不敢妄动。

  到现在快两年了,也才冒出一个“凌风上人”,一个李热,半个合琴生!

  自己以为自己是引路人,但这个路引得好吗?眼下情况发展下去,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一念及此,邓铮额头冷汗涔涔。

  正在他神游物外,有些茫然之际,电话响了。是李海洋的。

  接通电话后,他立即得到了一个很突然的消息:顾伟元、李海洋他们几个跟北方传媒集团闹翻,已经集体离职了。

  至于原因,李海洋没有细说,只交待老顾心情很差,暂时也不要问他,缓几天再说吧。

  邓铮知道他打电话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过年时在那次他们跟北传集团出现裂痕的晚宴后,三人喝茶时虽未说明,但也有过半真半假的“君子约定”,顾伟元、李海洋离开北传后直接来找邓铮,大家一起干一票大的。

  李海洋因为义气陪着顾伟元离职,事后想想,心里总归还有些不踏实,所以就打电话来探探邓铮的口风,也算提前告知一下,毕竟这次离职有些不按常理出牌。

  邓铮闻弦歌而知雅意,当即表示双手欢迎。

  但挂完电话后,却是苦恼揉眉。

  长期打交道,他自然知道,顾伟元、李海洋二人及其团队能力极强,堪称业界千里马,能拉过来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是却比之前的原定计划提前了将近一年,哎呀,烦啊,把他们放在眼下的“侠之大者”有些屈才可惜了,可是,又该如何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呢?!

  

章185 千头万绪


  “铮哥哥,出什么事了?”

  “你认识的秋雨文艺出版社的那位顾伟元顾哥,还有的李海洋李哥,今天一起离职了。”

  邓铮说话时,眉头还是皱起的。

  谈薇哦了声,便没再问,起身帮助邓铮一起将他搬来的那一大摞书还回去。

  一起出了书店,邓铮开车将谈薇送回了和琪家。晚饭后等她们闹够了,经纪人于国昌和许玲自然会来接的,不用他操心。

  目送谈薇进了和家,邓铮想了想,试着给顾伟元拨了个电话。

  电话一直在响,但就是没人接,最后是被挂断的。

  “这个老顾,就知道会是这尿性!”

  邓铮摇了摇头,先给李海洋发短信约了个地点,然后径直驱车赶到了顾伟元家。停好车后,在小区门口的水果店买了些水果。

  开门的是顾伟元的媳妇戚芳,眉宇间隐有愁容,一见是邓铮,立马招呼他进来,急声道:“小邓,可有段时间没来了。嫂子正想问你呢,老顾这是怎么了,回来闷不吭声地钻进书房里,一直到现在都没出来。你快帮我劝劝,他最听你的。”

  邓铮放下水果,咳了下,一脸不好意思,但嗓音洪亮道:“嫂子,这事儿都怪我!我应该提前跟你商量一下的。我嘛,关于传媒出版行业这块一直有些想法,所以怂恿着顾哥出来跟我一起干。纠缠他也差不多有大半年了,顾哥迈不下脸面直接拒绝,然后就一直拖着。刚好北传集团那边最近干得也有些不愉快,就在今天辞职了。准备跟我一起干。嫂子,那个。虽然说我这边现在条件差不多都成熟了,待遇肯定比他之前要好,但顾哥看来还是有些舍不得之前的工作啊……”

  戚芳听完,直接转身冲进了书房,把顾伟元给拽了出来,恨铁不成钢地斥道:“顾伟元你翅膀硬忘本了啊!没有小邓你那都快撑不下去了,哪里做的了后来的出版社社长?亏你还对那破集团感恩戴德,脑袋根本就是榆木疙瘩,也不看看究竟谁才是你平步青云的恩人!再说。人小邓这么厉害的人,三番五次拉你过去一起做事业,屁颠屁颠就去了呗,矫情个什么劲?!”

  顾伟元正愁愤然离职不知道该怎么跟媳妇儿解释呢,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解决了!顿时有些愣神儿,吞了口唾沫,不确信道:“芳,你的意思是,赞成我……离职?”

  “离!果断离!”

  戚芳大喇喇说完。又咕哝道:“再说,你最近在之前岗位干得很不愉快,我当然都看出来了,要不然。碗也不用你洗地也没让你拖过……别以为我一个教幼儿园的,就只能猜到小朋友的心思,谁还不是从小朋友长大的?!”

  顾伟元最大的心病解除。顿觉神清气爽,激动之下。一把拉住戚芳的手:“媳妇儿,多谢……”

  “咳。咳。”邓铮揉了揉鼻子,插嘴道:“嫂子,我这边还有些紧要的筹备工作要向顾哥请教一下,你看?”

  “啊!小邓,好不容易来一趟,不在这儿吃饭啊?”戚芳对邓铮印象特别好,就想留他在家里吃顿便饭。

  “不了,下次吧。我还约了李海洋李哥。”

  戚芳一听丈夫的忠耿老下属李海洋也离职一起干,顿时心中最后的一点点小顾虑也烟消云散,笑着推了顾伟元一把,“老顾,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跟小邓去商量大事。哎呀,这下好了,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错了,是一个篱笆三个桩……”

  ……

  “谢了,老弟。还是你厉害,三言两语就把形势逆转。亏我拍桌子离职的时候潇洒得不行,可回了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正愁得不行呢!你说,我怎么事先就没想到这种法子呢?”

  车上,顾伟元摩挲着脑袋感慨道。

  邓铮笑着摇了摇头:“你想不到的。你心里太敬重嫂子,所以这种滑头自然耍不出来。”

  很快到了约定地点,心里很不踏实的李海洋一听到邓铮的电话立马赶了过来。此时已经等候多时了。

  一看邓铮居然领着顾伟元走了进来,最重要的是,中午通话时还愁云惨淡的顾伟元这会儿俨然已经多云转晴,顿时愣了愣,再看向邓铮时,心里便又是一紧,愈发高深莫测、不明觉厉。

  三人坐定,也没多废话,跳过二人不太愿意提及的离职经过,直奔主题。

  “这么说,无论如何,民营资本是不可以申请成立包括出版社、报纸、期刊杂志等出版单位的?”

  邓铮之前已经了解过一些,这时候再听这二位资深从业者的陈述,顿时感觉眼下这方面的管制跟前世地球上的国内还真有类似。

  可能政策上稍微活泛一些,但也活泛不到哪里去。

  李海洋接道:“这是肯定的。所以私人想要从事这些行当,只能打擦边球。就拿咱们现在想办一份类似的在首都范围发行的区域性报纸来说,通常的方法是可以先注册成立或控股一家广告传媒公司,然后以这个公司的名义,‘总承包’一家具有正规发行刊号的报纸。这个刊号最好是首都本地的,否则很可能会被竞争对手举报为异地办刊。这里说是‘总承包’,但其实就是给刊号方支付一笔令其满意的费用,取得对报纸内容采编的控制权。最后再按照我们自己的设想,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内容采编。”

  顾伟元补充道:“这种机会很不容易碰到,而且以我们目前的资质和实力,大部分刊号方也不会愿意承担这个风险。退一万步讲,即便遇到愿意合作的了,还要面对其中刊号使用费和报纸话语权的博弈。很有隐患。”

  邓铮沉吟了下:“那图书出版呢?”

  顾伟元道:“成立诸如‘图书策划公司’,进行组稿、审稿、编辑、策划等等,然后依托于一些有资质的出版社进行出版。这个东西,摊子铺的小了很难竞争过同行,而且太依赖出版社。做的大了,需要的前期投入又太高。”

  邓铮就不再说什么了。

  在这件事之前,武行协会筹办那边也出现了问题。因为他想要办的尽量正规有保障些,这样的话就需要找到范畴相近的正规机构挂靠。可是祁爷他们都是从小习武,长大混剧组的,哪里认得这种高大上的组织。所以也是暂时陷入了僵局。

  然后再加上刚刚惊醒的武侠小说长期存继的问题……最近还真是有些焦头烂额。

  “成了。今天先聊到这里。您二位刚刚离职,好好休息休息,整理一下心情。然后咱们再慢慢想办法,车到山前必有路嘛。最不济,我的‘侠之大者’今年多开几部戏,您二位先转行做制片人、发行商。然后咱们再骑驴找马,慢慢来!”

  邓铮看气氛有些凝重,便爽朗笑道。

  顾伟元、李海洋二人虽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但还是很有些感触。

  他虽然在三人中年纪最小,也喜欢开玩笑,但一向是极有魄力,而且言出必践的。真到了那时候,他肯定会这样做的。

  “我这几天组织个传媒大学的同学会,掌握下情况。”顾伟元沉吟道。

  “我这边也有几个旧的大客户资源,可以去尝试下。”李海洋也认真道。

  邓铮笑了笑,就没说什么。

  只是突然有些感慨:来到这个世界之初不断誊抄前人作品一直走得很顺利,现在终于要做些拓展性的实事了,才发现原来瞎想是一回事,等到真出来跟现实接轨做点什么,还真是诸般不易啊!

章186 偶遇


  三天后,邓铮坐上了飞往粤州的飞机

  还有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岭南省江佛市武术文化节。

  因为和,再加上一首,邓铮在南国几省人气很高。

  而且,人气高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心理认同度和亲切感。有调查显示,他是现阶段南国百姓给予正面评价最高的几位文化名人之一。

  为此,江佛市一位分管文化教育的副市长特意找到连铭文,通过他的关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