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史彦博只能从牛奶饮料这一块着手,再多的产品,他的资金就玩不转了。
真正运作起来,史彦博发现,老板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零售食品批发的市场确实是很大,但竞争也非常的激烈,在进货价格相当透明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客户基础的史彦博想要起步真的很难,想要从别人的饭碗里抢食吃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但史彦博还是很有头脑的,他比别的食品批发企业的老板更灵活,想法更多。为了取得突破、积累客户,他采用了比较有风险的一招,那就是允许零售店压货。
所谓压货,就是在同等批发价的情况下,史彦博给予零售店一定的压货周期,允许零售店延后一段时间再结算货款,甚至是货物售完后再结算。
这一招是很有效的,史彦博的公司很快就打开了市场突破口,手里积累起了一批零售客户。
有了良好的起步之后,史彦博又不满足了,他想把业务规模做得更大。因此他又招了大量的业务员去开拓市场。
压货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在史彦博把市场的规模做得越来越大的时候。
很快,史彦博发现他的周转资金不够了,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一旦运作不好,公司就会倒闭,他会亏得血本无归。
这种事情史彦博是绝不允许发生的,所以他又开始找亲戚朋友借钱。
很可惜,锦上添花的事情很多人做,雪中送炭的事没几个人愿意干。史彦博求爷爷告奶奶,借钱的事情还是入地无门。
公司真的快要倒闭了,史彦博陷入了绝望。
关键时候,一个老关系挽救了史彦博,这是一家当地的二级品牌的乳业公司。
这家乳业公司的老板当时是这么跟史彦博说的:“史总,你不是缺钱吗!我这里有一批快要过期的盒装牛奶,如果你能想办法把它们卖出去的话,我允许你三个月后再结算。”
而且,这批牛奶的供货价,只有正常奶品的一半。
史彦博动心了。
他知道,如果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过期的食品特别是牛奶,是必须回收销毁的,因为过去牛奶的很多食品检测指标都会超标。
史彦博接受了这批牛奶,因为这是他唯一的机会了。
过期食品也不是那么容易处理的,因为那些零售店的老板也不是傻子。
但史彦博还是找到了机会,因为他有一些客户正好是学校周边的零售店。
那些老板对于过期食品没有这么多的顾忌,只要价格便宜点。
原因很简单,大人买东西的时候,会留意食品的保质期,但小孩子不会。
发现了这一奥秘,史彦博让业务员重点盯上了学校周边的这些小卖店。
这批快要过期的牛奶终于处理出去了,而且在价格有优惠的前提下,史彦博的公司跟学校周边的那些零售店还是现钱交易。
史彦博度过了最困难的一关。
而且,史彦博还发现,这样的问题食品比正品要赚钱多了,因为价格差价比正品要大很多。
这绝对是一条赚钱的门路!
史彦博盯上了这一块的市场。因为他知道,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过期的、质检不合格的产品实在是太多了。虽然按照规定,过期产品、不合格产品是要回收销毁的,但没有哪一个企业愿意这么做,他们宁愿低价处理。
有了第一回,就有第二回,史彦博已经尝到甜头了,他决心把这一暴利的产业做大。
史彦博开始用心研究起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来。
在食品销售这一领域,史彦博确实是行家,他对整个价值链的所有环节的运作都非常的熟悉,包括食品安全监测。
史彦博开始用心谋划起来。
售卖假冒伪劣产品是有巨大的风险的,尤其是规模做得很大的时候,一不小心被发现的话,是会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的。
所以,在史彦博看来,要做这一块,首先得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行,别赚了钱没命花就不值了。
经过仔细的谋划,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史彦博的心中成型了。
史彦博把这个计划称之为AB计划。
所谓AB,那就是A代表正品,B代表假冒伪劣产品。
史彦博的这个AB计划是一系列的,从生产、批发到零售的全部环节。
第196章 AB的秘密
为了实现AB计划,史彦博做了精心的准备。
首先,他买了一个来历不明的身份证,用别人的名字另外注册了一个食品批发公司,并租用了另外的场地,业务员、送货员也是另外的。
从表面上来看,这家新公司与史彦博以及阳光食品没有任何的关系。相对阳光食品来说,这家公司就是B公司,AB公司成型了,从办公场地、人员都是AB制。
当然,B公司的业务员和送货员,工资水平比A公司都要高得多,因为B公司的销售利润要高得多。
接下来是仓库了。
相比公司,两家公司的仓库就不能隔得太远了,因为货物的调拨是需要掩护的。
因此,史彦博又另外租用了地方,特意把两家公司的仓库并排放在一起,并且在布局上做了专门的设计。
根据史彦博的安排,在A仓库内放置的全部是合格的食品。
而在B仓库,则是大有文章了。
在B仓库的外面,放置的全部是正规合格产品,但这只是掩人耳目和应付检查的。在仓库的后面,放置的则是问题食品,而且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
另外,B仓库名义上也是属于A公司的,和B公司没有任何的关系。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B公司万一出问题了,那也不会暴露仓库的问题,一旦B公司被查了,直接关门跑人就是了,损失一个办公场地而已,换个地方又可以注册一个新的公司。
这就是史彦博为什么要安排B仓库要半夜送货的原因,因为B仓库是绝对不能暴露的。
接下来,就是商品了。
商品这块史彦博也要执行AB计划,这点需要食品生产商的配合。
史彦博给食品生产商出了很多的高招。
以之前帮过史彦博度过难关的那家乳制品企业来说,史彦博给他们出的主意就是,过期牛奶要么拿去做酸奶,要么返回去重新包装,换上新的生产日期,这样才更安全,如果不检测的话,这些重新包装过的B货就算是行家也看不出来。
当然,相比直接销售过期产品,史彦博要求乳业公司这么做,是需要额外产生成本的。
没关系,反正这些产品是由史彦博来包销,这部分成本史彦博愿意来承担,为了安全,史彦博宁愿自己少赚一点。
史彦博觉得自己真的不贪。
一开始,史彦博只做过期的B货销售。
慢慢地,史彦博又不满足了,因为这样的问题食品数量有点少,满足不了史彦博的胃口。
史彦博又有了新的主意,他给某些销售情况不好的食品企业出了新的主意,那就是用同样的包装,生产不同质量的食品。
以来旺牌辣条为例。
来旺牌辣条的正品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但销售情况很不理想。原因很简单,因为要想食品能通过安全监测,那很多食品添加剂都是不能多放的,一旦过多就会超标。
按照史彦博提供的主意,来旺牌辣条又新生产了同包装的B品,在B品里面,食用香精、食用色素、甜蜜素等都大幅度增加,口感自然变得好了很多,生产成本也大幅度地将下来了。
唯一的问题是,B货是不能通过食品安全监测的。
没关系,来旺牌B货根本就不需要拿出来监测,需要监测的时候,安排A货去应付就是了。至于销售,自然有史彦博的B公司来承包。
这样做对食品生产起来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出了问题时,就说这些问题食品是别的企业来冒充的。
问题食品的生产环节搞定了,轮到零售环节了。
到了这个时候,史彦博的学校周边零售网络已经彻底建立了起来,他需要做的就是选择一部分看起来比较可靠的零售店来加入B货的销售网络。
史彦博真的不贪,他并没有把所有的零售店全部纳入B货的销售网来。
当然,这也是为了保证整张绝对安全。
史彦博成功了,他建立了一张巨大的灰色利益网,让自己、生产商、零售商都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而且,他运作得越来越娴熟,从零售商到业务员、送货员,再到生产厂家,他都进行了专业的培训,教他们怎么来应对检查,万一出现情况时怎么处理。
这正是陌小白做任务时前期为什么这么艰难的原因。
好处还不只是这样。
对史彦博来说,B货灰色利益网的建立,不仅让他赚了大钱,还带动了A公司阳光食品的快速发展。
原因很简单,B货的品种再多,也还是有限的,大部分的零售店还是要销售其它正品的,但这部分零售店此时已是史彦博的忠实客户,因此其它正品的进货渠道也大多选择了史彦博的阳光食品公司。
史彦博的阳光食品进入了良性的快速发展期,经营的品种越来越多,规模也越做越大,史彦博成为了粤海市的知名企业家。
就算是这样,史彦博还是不满足,因为他知道,B货的灰色利益网一旦暴露,他就必须跑路了。
因此他必须赚大钱、赚快钱,赚够了就跑路。
于是,他又盯上了假冒产品。
以现在的包装技术的发展,把假冒产品的包装技术做得和正品一模一样实在是太容易了,因此,史彦博决定假冒产品自己来做,这部分钱全部由自己来赚。
假冒产品这一块,史彦博盯上的是饮料这一块。
相比食品来说,饮料的假冒要容易许多,因为生产流程简单,用水兑各种香精、色素、甜蜜素就可以了,投入成本也不高。
史彦博的B货灰色价值网终于成型,而且因为计划周密,这一运作就是近三年了,还没出现过什么问题。
当然,因为赚了大钱,史彦博也在人际关系上花了大本钱,好几个政府部门都有关键人物被他腐蚀了,关键时候是会给他通风报信的。
现在,史彦博感到遗憾的是,这张灰色利益网真的很可能要走到尽头了,因为他没想到出了陌小白这样一个妖孽,竟然能突破他的层层防御,找到他的仓库大本营,连B货零售网络都全掌握了。
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呢?史彦博百思不得其解。
第197章 反垃圾食品联盟
真的得跑路了!
经过试探,史彦博发现,那个陌小白真的已经掌握了b货灰色利益网的全部秘密。而且,陌小白的胃口太大了,他竟然想要自己这几年从灰色收益的一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史彦博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因此他也早就做好了准备。
在史彦博的安排下,他的妻儿早已用投资移民的方式,定居到国外去了。而他自己,也早已加入外籍,按照惯常的说法来说,他史彦博此时已经是外籍友人了。
现在,史彦博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资金转移。
这倒不是难事,因为不管是阳光食品公司,还是b公司,史彦博都让它们和他自己在国外投资的皮包公司建立了贸易往来,弄一个假合同,稍微运作一下,ab两家公司账上的资金就可以全部用货款的名义打到他国外的账户上去。
该行动了。
唯一让史彦博感到遗憾的是,就是他刚刚开发出来的假啤酒事业。
这是近一年来史彦博所发现的重大商机。
在阳光公司新代理珠江、青岛、百威等大品牌啤酒批发业务的过程中,史彦博发现,在大排档、酒吧等场所,假冒啤酒很流行,而且利润巨大。
以一瓶价格5元左右的普通珠江啤酒为例,正品的批发价格要接近4元,而假冒啤酒的批发价只要2…3元,成本价则更低。对于大排档和酒吧、ktv等场所来说,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他们更愿意销售假酒,反正大部分的顾客都分辨不出来。
史彦博又盯上了这一块。因为相对来讲,假冒啤酒的市场可能比垃圾食品的市场还要大。
假冒啤酒的制作也并不难,因为原料就是价格便宜、质量较差的啤酒花,再加香精、色素等勾兑就可以了,完全可以做到口感接近正品,但生产成本却要低上很多。
于是,大约一年前,史彦博又投资建了一家假冒啤酒灌装厂。
他做这一块实在是太轻松了,因为他同时还做正品的批发。酒瓶的来源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