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文武天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文武天才-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至于另一种发表方式——专著发表,则是专门针对有灵魂超能的修炼者而言的,作品本身会蕴含灵魂力,其面对的读者,也都是文学修炼者。专著发表之后,除了正常的经济收益,文魂积分方面的奖励会更丰硕。和公众发表作品不同,文魂积分的获得,没有读者人数的要求。哪怕只有一个修炼文学的读者,只要他喜爱你的作品,他都可以根据灵魂触动的程度,给你“打赏”文魂积分。

    当然相应的,如果读者越多,作者获得的文魂积分,也有可能越多。这也符合文学“传道”的宗旨。作品流传越广,读者越多,你的“文道”,也就能影响更多的人,以改变其精神气质,治疗灵魂痛苦,升华心灵世界。而读者给你的回报,也自然更多。

    当红的几个文学大师,比如散文大家余秋玉,随便一本散文专著,都能获得数十万文魂积分。值得注意的是,文魂积分也是分青铜、白银、黄金、圣殿等级别的。余秋玉的专著,获得的是黄金文魂积分,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听了吴治中的解说,霍宗棠就明白过来了。

    吴博士话说得客气,其实以自己那极为微薄的灵魂力,两首诗只适合公众发表。如果要选择专著发表的方式,当然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文魂积分,帮助自己更快地突破,但自己实力不够,想了也是白想。专著发表,他必须运用灵魂力进行创作,让诗歌蕴含灵魂超能。这已超出了他能力的极限。

    他就老老实实地说:“吴博士客气了。我现在修为尚浅,还是先公众发表,赚点学费再说。”

    吴博士呵呵地笑了,说:“你不必妄自菲薄。只要这首诗能广泛流传,有超过十万的读者,也是可以获得文魂积分的。”

    霍宗棠当然对那两首诗有信心,但自己面对着的是与地球不一样的世界,读者的口味如何,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可,霍宗棠心里也是没底。不过,还是先试一试吧。

    此后,霍宗棠就将推荐发表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吴治中代理。

    一天后,霍宗棠就以学子的身份,进入了真武学府学习。

    此前做保安时,他只能在校园内巡逻,但教学区之内,是无法进入的。今天跟着张主任一起走入古雅的教学楼,他竟有些激动与期待。

    这教学楼已有数百年历史,红砖绿瓦,处处留有前人的对联、书画,在恢弘大气中,又透出浓浓书香气息。

    加上他今日穿上了仿古的学子服,宽袖大袍,和这环境浑然一体,颇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汉星的各国各民族,对传统文化、建筑的继承与尊重,比起地球要好得多。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随处可见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前的古建筑。古代的节日、服饰、饮食、礼仪等文化,都保留得很好。

    虽然随着时代发展,这里也有跟地球一样的时尚潮流,电子网络,摩天大厦,但汉星真正做到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而不像前世的华夏那样,把一切旧东西统统拆掉、扔掉、毁掉,一切看起来很新,但却没有底蕴。

    霍宗棠身上穿着的这件学子服,就是仿照汉服改造成的“校服”,也是汉星华夏国传承历史的一个明证。

    霍宗棠是特招生,自然也没有专门的入学礼。张主任把他带到一年六班,对老师和学子们进行了简单介绍,入学仪式就算完成了。

    因为霍宗棠在数日前的文斗中大出风头,替真武学府争了一口气,老师和学子们都给了霍宗棠热烈的掌声。

    一年六班的负责老师是何老师,他指着教室内一个位置说:“霍宗棠同学,你就坐在那里吧。”

    霍宗棠坐了下来,一个女生就低声说:“你那天表现优异,应该进一班才对,怎么来了我们六班?”

    霍宗棠一看,原来是几天前“调戏”自己的一个女生。那女生叫万佳,竟然是这个班的班长。

    霍宗棠听了她的话,觉得有些奇怪,就多问了几句。万佳告诉他,真武学府的一年级共有六个班,班级水平,是按序号排列的。其中的一班,相当于前世的重点班,是重点栽培对象。以此类推,六班在年级中,就是最垃圾的一个班。按照往年的经验,班里三分之二的学子,都是无法通过毕业会考的。

    所以万佳有些不解,以那日文斗体现出来的实力,霍宗棠进入一年一班,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什么又来了六班?

    霍宗棠对此一笑置之。是金子总会发光。身处在哪个班并不重要,只要能够把实力修炼出来,就不怕别人看不到你的价值。

    霍宗棠入学的第一天,上午上的都是文学课,下午上的都是武道课。

    上午的文学课,包括文学史,阅读,写作,灵魂超能等几门文学公共课。其中,霍宗棠对最后一节灵魂超能课最感兴趣。

    但在此之前,他先后上了文学史、阅读和写作三门课,三门课竟然也带给了他特别新奇的体验。

    上文学史课的是一个留一撮山羊胡子,看似古代私塾先生的一个老头,姓董,自诩为董仲舒后人。

    这节课因为多了霍宗棠这个新人,董老夫子刻意多讲了一些文学的基础知识。

    在汉星,文学即传道,传的是精神之道,心灵之道,灵魂之道。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苦海无边,精神上的迷惘,痛苦,失落,孤独,悲伤,绝望……种种灵魂痼疾,难以疗救。而人性又乃是神性与兽性的集合,天生拥有其内在的缺陷及劣根性。

    灵魂、人性层面的病痛与缺陷,只有通过灵魂升华的方式,才能改善、疗救。而在这个世界的天地法则之下,只有文学,才能重塑堕落的灵魂,救治精神的创伤,培养骨气气节,改造劣等品性,扫除各种恶行,营造极善极真至美的心灵世界。

 第二十二章 文道之战

    因为世间万法,只有文学一道,才能通过文字承载灵魂世界。而文字又是世界最普遍,最易于传播的符号,无论如何高贵、神圣、纯洁的灵魂世界,都可以通过文学来刻画、展示。而优秀的文字作品,又可以直指人心,触动世人的精神世界,令所有低劣、困苦的凡人灵魂,得以向最高神性无限升华!

    文学之道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提升心灵境界,令灵魂不断充盈神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尽头,但到达一定层次,凡人的灵魂,就可以成为神之灵,从而获得灵魂永生!

    当然,在汉星的天地法则之下,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也都归在了“大文学”的范畴之下。而舞蹈、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在这里则归为了“大武道”的范畴之下。

    董老夫子所说的,除了这些有些枯燥的文学理论外,还有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或逸事。

    例如,他这节课就曾讲到了先秦时两位文学大圣人的一个典故。这个典故,霍宗棠在前世也听说过,名叫“孔子问道于老子”。

    但这节课听到的内容和前世那典故不同。前世的孔子问道于老子,只是一次学术上的交流。而霍宗棠在这节课听到的,却是类似于“华山论剑”、“决战紫禁城之巅”的那种文道大战。

    典故中的孔子与老子,都是历史上的圣人,以今人的观点看,境界都已超过了最高的“文圣”阶,几近于“神灵”的范畴。老子乃道学一脉的祖师,故又被后人称为“道圣”。孔子是儒学祖师,所以又被后人称为“儒圣”。

    据说,两位圣人的文魂,已经长生了五千余年,若果能够获得《道德经》、《春秋》、《论语》等原本真迹,后人甚至能够朝拜圣魂,向圣人问道!

    当然,二位先圣的真迹,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消隐于世间。后人虽然再三寻觅,却终究再也找寻不到,只有二圣的文道——儒学及道学,一直流播千古,造福万代,在华夏国无人能及。

    只是偶过数百年,就能听说一次道圣或儒圣显灵的事情。圣迹垂临世间,可以证明二圣灵魂的不朽。

    话又说回“孔子问道于老子”的典故上。

    道圣老子在史书上,是一个近乎神话般的人物。出生时天生异象,七岁能文,十七岁开始云游世间,天下名山大川间,都曾见其悟道痕迹。二十七岁入周,连战天文、地理、周易、诗书等十位太学博士,十战十胜,名动天下。后道圣自觉锋芒太盛,于是抱朴守拙,进入大周守藏室,安心做一个看守历代古藏典籍的小吏。

    自此,道圣在守藏室静修,博览今古奇书,万世道藏,尽在怀中。自此,道圣不问世事,不知春秋易变,这一入关静修,就是足足百年!

    百年之后,道圣离开守藏室,惊觉天下大变,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民不聊生。道圣于是修《道德经》一书,在天下留下七十二个洞天福地,为万民治疗灵魂苦痛。

    每一个洞天福地,都可生长智慧,消除**,令生民洗净铅华,重拾本我。寂静百年的道圣之名,再次震动天下。此时,道圣初入圣境。

    此后,道圣于终南山中,引来九道紫天玄气,洗炼文魂,一本《道德经》真迹,字字随紫气冲起,没入九霄。

    彼时,明月之光落在终南之巅,九日九夜,沐浴道圣之躯。道圣在九日九夜不落的明月之中悟道,圣魂几欲破空而去,终至圣境大成,成为道学祖师,开创万世不朽之道统。

    封圣后的道圣却不如世人想象般积极入世,干预世事,却是意欲出世自隐,于是便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据说当时,天下有十万高士,闻风而至,跟随道圣同时归隐。

    道圣半路上收了一个弟子尹喜,将五千字的《道德经》传给尹喜后,便飘然而去,再不见圣踪。

    儒圣孔子年纪略轻于道圣,在道圣凭一本《道德经》封圣后十年,儒圣也通过《春秋》、《诗经》、《尚书》三部日月巨著,成功封圣。

    当时,儒圣周游六国,带领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积极传扬儒道。在秦国主持的天下文道会盟中,儒圣先胜六国的文学大师,后以一己之力与百家争鸣,一人之文魂,竟在百家文魂的围攻之下,立于不败之地,其心志之坚定强悍,可见一斑!

    百家争鸣一战之时,儒圣祭出《春秋》、《诗经》、《尚书》三部巨著,魂力充斥天地之间,乃至于三巨著与天日之光同时燃烧,仿佛三轮雄浑磅礴的巨日降临人间。

    这“三日同辉”的异象,甚至遮蔽了天上的太阳,六国之中,同时可见三日之圣光,无数生民,无论贵贱,全都得到儒圣教化,天下气象为之一新。

    这一战之后,孔子封圣。

    然而儒圣在文道之心上,坚持积极用世,与隐逸出世的道圣有着天渊之别。于是在道圣出关隐逸之前,儒圣主动登上终南山之巅,在一块巨石之上,向道圣问道。

    这一战,可谓是那个文星灿烂、圣人辈出的大时代中,最神奇,最令人向往的巅峰之战!

    但两位圣人在终南巨石上对坐,时而闭目凝思,时而开目对话,这令天下人瞩目的终极一战,竟然平常得好像两个读书人在闲聊一般。

    然而,终南山方圆十里的树木,无论何等树种,一半却统统化为了紫薇,仿如紫气东来,氤氲祥瑞。另一半,却统统化为了桃树,落英缤纷,红霞如海。

    天地壮美无极!

    紫薇,是道学圣树。桃树,是儒学圣树。

    紫薇与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天之内,春夏秋冬迅速幻变,任何一方都无法占据半点上风。

    之后,有人在泰山之巅,见道圣与儒圣之幻影在执棋对弈,黑白棋子起落间,黑夜白天也在瞬息之间交相替换,有如天神显灵。

    同一时间,有人在昆仑之谷,见道圣与儒圣的虚影在云端写字,每写一字,雷霆便如飞龙游走,横布千里之远。

    又同一时间,还有人在南溟之海,见道圣与儒圣同时垂钓的背影。道圣一竿,钓起半轮明月。儒圣一竿,钓起半璧红日。

    三日之后,儒圣先起身,向道圣鞠躬行礼,说:“受教了。”言毕,就飘然而去,离开终南山。

    此后,道圣隐世不出,道学如水,润泽后世于无声间。儒圣则在天下设三千书院,救万民魂灵于水火中。

    这一战,究竟谁胜谁负?

 第二十三章 莫颜大师

    道圣不提一言,儒圣也不着一字,文道巅峰之战的胜负,就此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悬案,一段神话。

    董老夫子将这个典故,演绎得绘声绘色,极为传神。班内的学子,也都听得如痴如醉,心生向往。儒圣向道圣问道的典故,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也许有神化夸大的痕迹,但他们所拥有的那种向道之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