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于这个几乎是全中国年龄最长的城市,这个几乎记录了所有汉人自由与荣耀,所有辉煌的城市,作为本地人,司机师傅自然值得骄傲。
当然了,真正来到了这个城市,方元也有了直观的印象。这里不是黄沙漫天,十分破落的古城,而是一个十分现代化的城市。
宽敞的柏油公路,连接不断,此起彼落的高楼大厦,以及灯红酒绿的招牌,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车辆人流,无一不证明这是一个繁花似锦的大都市。
作为国际有名的城市,西安的繁华热闹,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不过现代化城市建筑之中,也混杂了一些古香古色,飞檐斗拱的古代高宅大院。特别是看到一段古城墙之时,很容易让人感受到一股历史的厚重感。
不久之后,司机师傅就在市区一栋金碧辉煌的酒店停了下来。方元付了钱,就与其他人进入酒店办理入住手续。一番忙活之后,才算是安顿下来。
把行李箱一扔,包龙图就提议道:“先去吃饭,然后再逛街,到处看看。”
“行。”方元没意见。
当下,一帮人浩浩荡荡的出门,在楼下餐厅吃了饭。酒足饭饱了,就挺着鼓胀的肚皮,迈着八字步,悠然自得的在街上闲溜达。
“丸子呀,你知道不,来西安之前,我一直有个念想。”包龙图眼中透出灼热的光芒。
“什么念想?”方元好奇问道:“不是想参观那个博物展会么?”
“切,我有邀请函,参加展会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没必要多想。”包龙图大手一摆,然后口袋取出一把提前准备好的白纸扇,很骚包的把扇子展开,再轻轻的摇晃起来,一副古代文人公子哥儿的模样。
“那你说说看,你有什么念想?”方元笑问起来。
“古诗云,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包龙图饱含深情的摇头晃脑吟诵。
“说人话。”方元没好气的打断:“这诗压根不应景。”
“没文化。”包龙图白了一眼:“不懂文人的情趣……好吧,我是想说,来到这个充满了历史人文情怀的地方,你不想体验一下古人的生活么?”
“怎么体验?”方元眉头一挑:“去复古步行街游玩?”
“对头。”包龙图打了个响指,笑容可掬道:“友情推荐,书院门……”
第665章拓片
所谓的书院门,是指西安城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
西安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属于一千多年以前的事情。
这一千多年改变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西安已经不再是首都,又比如说,以前西安是八水绕长安,现在只剩下几条干涸的河床。
那一座辉煌的城市,已经消失在历史里,留下的是一个破旧的残骸。
但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总会留下点东西。当一个辉煌的城市渐渐从岁月里走远的时候,至少,他会留下一个背影,耐人寻味,书院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我曾不止一次畅想,穿上华美飘逸的汉服,徜徉在夕阳徐落的古长安街头,该是怎样一副写意的画面。”包龙图感慨万端,使劲撺掇道:“书院门应该有类似这样的服务项目,你不打算去体验一下吗?”
“刚才司机师傅说,城里好像有许多复古建筑。”方元列举道:“比如说西大街、钟鼓楼广场、北院门、顺城巷、群贤庄、大唐芙蓉园等,凝结了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内涵,集旅游、观光、购物为一体,既具传统建筑风格,又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仿古建筑群……”
“这样的地方,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你为什么偏要去书院门呢?”
方元质问起来,一副你有何居心。快从实道来的神态。
“好吧,我说实话。”包龙图坦诚道:“因为在书院门经营的店铺,多数是琳琅满目的书画墨迹。规格齐全的文房四宝,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工艺,以及古玩古董。”
“果然不出所料。”方元忍不住摇头:“我说呢,你怎么那么上心,非要去书院门不可,敢情是为了淘宝啊。”
“嘿嘿,知道就好。”包龙图合上纸扇。陪笑道:“给个面子,去看看呗。”
“随便了。”方元无所谓道:“远不远?”
“不远,搭车肯定不远。”包龙图拍胸口道:“我掏钱……”
“废话。肯定是你掏钱呀。”说话之间,方元回头回头宣布自由行动,员工要想去书院门的可以一起去,不想跟着就自己逛街。
几个员工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分开行动。玩自己的。毕竟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跟在领导身边游玩,绝对不能尽兴。
对此,方元也不介意,嘱咐大家注意安全,有事就打电话,晚上酒店聚集之后,就与包龙图坐上出租车。朝书院门而去了。
书院门在南大街,距离酒店也不近。搭车也要大半个小时,才算是抵达目的地。车子慢慢停了下来,方元和包龙图下来一看,只见街口有一座古韵十足的高大牌楼突兀而起。
牌楼上方是书院门三个金灿灿的颜体大字,两旁是一副对联,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八个大字,十分的醒目。
走到街口,一眼望去,里头的景象与现代化高楼大厦迥然不同,路两边是青一色的仿古建筑,青石板铺砌的路面,充满了复古的沧桑色泽,斑驳的阳光洒在上面,好像在述说着一段尘封许久的岁月往事。
过了牌楼,一条浸透墨香的路便向远方铺展开来,浓郁的古风扑面,两边鳞次栉比地集中了碑帖拓片、名人字画、印章印谱、文房四宝等一百多家店铺,在二三层雕栏楼阁上挂着一色的黑底金字牌匾。
漫步其间,方元真有几分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代集市的感觉。
这里的店铺门面既不像江南商号那样纤巧秀丽,也不同于京城大栅栏那样富丽堂皇,而是古朴敦厚,门面很少有繁琐的装饰,牌匾、楹联,还有深狭的门道,显示了一种儒雅祥瑞、深藏若虚的氛围。
总而言之,这里不仅有物美价廉的旅游纪念工艺品,也有种类繁多的书法字幅、国画卷轴、珠宝玉器、金银首饰、清明古籍等等东西。
当然了,各种物件鱼龙混杂,真真假假,就需要靠自己鉴别了。可以说,几十块钱的肯定是真东西,价格那么便宜,也假不到哪里去。
但是成千上万块的玩意儿,自然也有赝品的存在。想淘宝贝,却没有实力,吃亏上当打眼,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怨不了别人。
反正来到书院门之后,包龙图就好像是如鱼得水,十分的欢畅开心。这边看看,那边模摸,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是那么新奇。
不过包龙图眼界还是比较高的,对于一些廉价玩意根本看不上眼。逛了几间店铺之后,出门就摇头道:“也不咋样啊,这些东西泉州也有不少,谈不上什么特色。”
“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哪里没有?”方元随口道:“规格都差不多,哪有什么特色。”
“也对。”包龙图点头道:“那去看看碑帖拓片吧。”
“你看得懂么?”方元表示怀疑。
“切,你小看我……”包龙图愤然道:“想当年……我读小学的时候,还有书法课的,正宗毛笔书法,学的是柳体……”
“小学?”方元哭笑不得:“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管他多少年,反正我学过,我骄傲!”包龙图挺胸道,昂首阔步朝一家经营碑林拓片的店铺走去。
所谓拓片,其实是指一种古老的传统技艺。属于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
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毕竟古代没有照相机,想要百分之百复原碑文、器皿上的文字、图案,只能靠纯手工实现。
唐代时期,历代名画记一书有记载,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
这说明远在唐代之前摹拓书画的技艺已相当不低,且有多家兼任拓写的官府机构。
当然了,与古代时代纯手工复制的拓片不同,现在店铺出售的碑林拓片,多数是采取了现代工艺,直接制作出来的东西。所以说,与古代的拓片相比,现代制作出来的拓片,不管再怎么清晰精美,价格也不会多高。
进入店铺之后,听店主介绍,方元才知道,店里经营的拓片内容,多数是来源于西安碑林上的文字,也就是所谓的碑帖。
西安碑林,那是由于在北宋年间,为保存因战乱而委弃于市井的唐代石台孝经、开成石经,及颜真卿、柳公权等所书的著名石碑而建立。
经过千百年来的延续发展,碑林的规模不断扩大,藏石日多,碑石篆、隶、楷、行、草俱备,数量为全国之最,名家精品荟萃。
这碑石碑文,其实就相当于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因为古代书很少,只能依靠手抄传递。不过一卷书册,能供几个人围抄就已经不错了。但是刊刻石碑之后,几十上百人围抄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且也是读书人校对的标准,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安碑林,上袭汉代,下至清代民国,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也纷纷在碑林留下了珍贵的诗文墨迹。所以碑林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之地,自然倍受文人推崇。
那么碑林的拓片,自然深受文学爱好者的追捧。来到西安书院门,肯定要买一些拓片回去附庸风雅一番,以彰显自己的品味。
然而这些人可不包括包龙图,他虽然时常自诩文人,实际上骨子里却是个十足十的俗人,看似热爱收藏,其实最大的梦想却是捡漏捡到手软,然后转手换钱……
所以进入店铺,发现拓片多数是现代之作,包龙图立即萎靡不振,叹声道:“怎么都是这些现代作品呀,就没有点古代的东西么?”
旁边的店主一听,眼睛微微一亮:“小兄弟,古代的拓片、拓本,价格可不便宜啊。”
“只要是好东西,钱不是问题。”包龙图傲然道,仿佛不差钱的土豪。不过方元却知道,真要是到了谈价的时候,包龙图肯定把这话置之脑后,恨不能不花钱就将好东西买下来。
霎时,店主也不捏拿了,立即热情伸手:“小兄弟,楼上请。”
“不急……”这下子,轮到包龙图矜持起来,探问道:“先说清楚,你楼上都有些什么拓片?我也不要求什么孤本、珍本、初拓本,但是你也不能拿些烂大街的东西来糊弄我呀。”
“嘿,小兄弟你是行家,我怎么敢忽悠你啊。”店主誓言旦旦道:“绝对是好东西,上到三代的甲骨文、金鼎文拓片,下到晚清民国的书法拓本,都有……”
“听你这样说,我反而泛嘀咕了。东西那么杂,该不会是赝品吧?”包龙图一脸怀疑之色,却招呼方元向楼上走去。
“哎呀,小兄弟。你这话我可不爱听,我这可是诚信经营,向来是从大藏家手里拿货。至于东西好不好,我说了你也不信,干脆你自己研究。你看上了,我们再慢慢谈,可好?”
店主十分圆滑,一脸精明的笑容,避重就轻,不谈真假……
第666章捡个大漏!
不谈真伪,回避这个问题,估计是古玩行当中的基本形态了。要是一般的商家贩卖东西,恨不能拍得胸口保证,这是真品,假一赔十。
但是古玩商从来不敢这样说,因为不管是卖的,还是买的人,都清楚这行水深。市场上的东西,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赝品。
或许有人奇怪,既然假东西那么多,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趋炎附势呢?收藏市场还是那么火爆,全民收藏的热潮也不见得降低多少。
其实说白了很简单,还是利字作祟啊。
人都有侥幸的心理,知道古玩多数是赝品,但是也有真东西,尤其是在一个个或真或假的捡漏事例下,更是激发了人类天性中不劳而获的懒惰心理。
不管是什么人,估计都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到了一件价值连城的东西,相当于中了超级大奖,然后一夜暴富,从此以后衣食不愁,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
不要怀疑,妄想天上掉馅饼,这是人类共有的弱点,应该没有多少人例外。在赌博犯法,彩票大奖几率比较缥缈的中国,古玩收藏行业自然就是这种心理的延展。
总之,就算古玩市场假货横行,还是有人愿意来试试运气的。比如说包龙图,就是其中之一。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觉得总有一天会得到上天眷顾,鸿运当头……
在店主的引领下,方元和包龙图上了二楼房间。这是一个十分雅致的茶室。复古的装潢,桌椅板凳,包括地板。全部是油光闪亮的木质结构,古色古香。
“两位先坐,我去拿东西。”店主麻利倒了两杯茶待客,然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