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洞天仙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之洞天仙境-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章 艰辛的路


  在香格-里拉休息得太久了。

  当客栈的老板指着一辆红色的山地车,问他还走不走的时候,周易知道,是该上路了。

  周易的山地车也是红色的,但不是老板指的那辆。

  “这是去年一哥们落在这里的,说‘明年再过来,一定要骑到拉-萨’,但到了现在,都放在这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周易听着青年老板的话,知道自己是该走的时候了。

  陈勃的车已经寄回厂家去修了。

  他也准备回去了。

  ……

  出了香格里拉,上了一个小土坡,路的两旁,突然就开朗起来。

  高原之所以称之为高原,就是很高的平原,广阔而无际崖,青青的草远远的铺开,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草都被天蓝的纯净给沾染了,青翠而碧绿,是牛羊们最好的饲料。

  在青绿色的地毯上,蓝幽幽的一眼又一眼的海子星布在其上,成了高山草原最好的点缀;如一面面镜子,映着天空的蓝、照着绿草的碧,给以草原上的生命最温润的关怀,让无尽的原野,多了些亮眼的深邃与幽然。

  海子之所以称为海子,即大海的儿子的意思,统称是内陆的湖泊,最好是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的湖,才能配得上这样的称呼。

  故老相传的大海,这里的人们,轻易是见不着的,于是,他们将原野里的水眼湖泊,亲切的称呼为海子。

  风越来越轻了,轻得人似乎有些喘不过气来。

  周易没有这种感觉。

  他只感觉到越来越轻的风和越来越凉爽而清净的空气,只感觉到四周自然的寂静与安宁,但看着落在后面一直气喘吁吁的骑友,又不由生出一种似乎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三四千米的海拔,远没有那么夸张,但剧烈运动的开始,在高原上,就避免不了对氧气的追逐。

  “我是专业的。”

  “你骑得这么快,坚持不了太久的。要想我这样,匀速的骑。”

  周易骑着车,一直向前冲——他已经爱上了这种在风中冲刺的感觉!

  他张开双手,拥抱着天空、拥抱着大地、拥抱着这片尚处于原始的纯净的自然!拥抱这清朗的风!

  他放声的歌唱着,前所未有的用力嘶吼着,发泄着心中的一切;发泄着平日里不好发泄、发泄不出来的东西。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响起。

  “我是专业的。”

  这是多么逗逼的人,才在跟人第一次招呼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

  骑行,在这个时候,不再是一种经历、一种洗练,而是一种炫耀的资本。事实上,大多数时候,大多数东西,都带着多重的属性。

  周易看着眼前这个“装备专业”的人——瘦高的身体踩在山地车上,戴着防风镜,身上和驼包都亮闪闪的,卖相确实“十足”。

  但就这么第一句话,让周易确认了他的面目:装逼侠。

  “嘿!你好!加油!”周易习惯性的招呼道,车已经一阵风一样的,在那人傻眼中往前面去。

  面前已经开始上坡了。

  是一座大山,滇藏线的一个关口:白马雪山。

  那位专业的哥们,就这么看着周易如同扯风似得,绕着山体一圈又一圈的往上——他还在山腰下的时候,隐隐已经看到个人影到了山顶头。

  白马雪山,周易是没看到什么雪的,走的山上没有,左右前后几座大山也没有,或许是因为夏日的缘故罢。

  面前的这条山路,确实折腾人,一直就绕着一座山盘旋向上,三四十公里路,不仅在身体上折磨着路过的人,也在精神上给人最大的打击——不论走多久,总感觉周围的景致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只有向下看去的时候,才感觉到——哦,我走上来这么远了。

  装逼侠一直等着对方受不了停下了的时刻,然后他就可以匀速的、慢腾腾的从对方身边超车而过,顺便“教训”两句,满足自己装逼的愿望,但看着这位一直以超快的速度往上爬的哥们,知道自己真碰上强人了。

  他望着那个盘旋直上的身影,只能默默的叹了一口气,低下头,而后看看还在后面慢腾腾爬的家伙,将优越感再次提起,重新戴上挡风镜,继续他专业的装逼之旅。

  周易好容易到了垭口。

  山顶上起伏的草甸,是最美的风景和最大的鼓励。

  远处的云,飘飘浮浮,并不比人高上多少,太阳从云间泻下一线光,将一块块草地照得明明灭灭。

  本来就青绿的草,被那一线天光照下,绿得莹人而亮眼,与旁边得不到阳光滋润的绿草的暗淡与颓然,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

  牦牛们并不放过这些暗淡的绿草,有没有阳光的照射,他们都一视同仁。

  牦牛长长的毛发,并不全是沉厚的黑。

  恰恰相反,除了黑的浓厚之外,还有一些白色的牦牛,惨白惨白的,在青绿色的草里面,在一片黑厚之中,特别显眼。

  最古怪的是那种身体黑而头颅惨白的牦牛怪——周易第一次看去的时候,总感觉心里毛毛的,感觉那黑厚的身体上,挂着惨白的头颅,是一个没有肉的骷髅头。

  仔细看过,才知道,只是白色的毛发,显得头颅干瘪而瘦骨嶙峋了,少见多怪。

  到了雪山垭口。

  有一个帐篷,里面卖着些零食饮料以及一些面食饭菜,都是做骑友生意的。

  帐篷里面,干干的牛粪,跟一团团的草没什么区别,并没有想象中的恶心和臭;被塞进炉灶里面,散发出的光热,让这寒颤颤的高原顶上,融合出不一样的温暖。

  周易才停下来不久,一场大雨就下来了,很快,柔和的大雨变成了哔哩啪嗒的冰块,重重的打在帐篷上,带来一场寒。

  天知道,这是最热的夏,竟然下起冰来!

  但周易没有太多的惊愕,因为高原气候的清冷,让他以为到了深秋与冬,下点子冰就不奇怪了。

  他不知道今天还能不能走。

  高山的美景,实在让他流连;牛粪烧暖的帐篷,是最好的住宿点,熏熏人的,催人睡眠。

  “勃别,你在哪里呢?我到了白马雪山山顶上,下冰了!”

  “你就到了白马雪山?你开飞机呢!是不是搭车了?”

  “哥像搭车的人?哥的速度,你想象不到!”

  “我准备在山顶上休息算了,谁知道这冰下得什么时候停?帐篷里有休息的地方,不要钱,暖和着呢!”

  “等冰停了,你最好就走,万一明天路上上冻了,你就走不了了!”陈勃劝道。他还有话没说:在山上休息,出点意外,就是**烦!

  周易一想也是。

  况且山上缺水少食的,也不是个停留的好地方……

  冰没多久就小了下来,除了有点冷,有些湿滑,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周易继续上路了。

  下一站,德钦,一个大的城镇。

  路依旧往前延伸,在山顶上起伏几公里,眼前是一个长而陡的下坡。

  或许下了这个坡,就到德钦了。

  周易在晚上看攻略说是这样的。

  可是,陡直而下了七八公里,看着几乎笔直往上的路、几乎看不到顶点的路,周易想问:“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呢?!”

  路愈发的难走——这是一段烂路。

  周易在身体上没有问题,但陡上陡下的折磨,特别是心里期望感的跌落,让几公里的山坡路显得格外的艰难。

  眼见山头头已经在眼前了,不过几百米的路途就到垭口了。

  周易刚刚停下了歇了一口气,舒缓了一下绷紧的神经——他不知道,后面是不是全是下坡,还有没有这样的陡下和直上——他需要一些时间缓一下,在接近最高的地方,给自己鼓鼓气也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做好最坏的准备。

  他走得太快太远了——本来就是滇-藏线上很艰难的一个关口,无论的常人还是强人,一般都要准备两天时间穿越的路途,被他在一日之内穿过,身体上的疲累、精神上的疲倦、高原少氧而带来思维的停滞,还是有几分不好受。

  周易没有看见,就在他停歇的时候,本来飘在半空中的白云,渐渐的低垂下来,等到他发现的时候,白色的云雾已经如一张天空上探出的巨兽的口,将整座山头迅速的吞没,并以更快的速度向下延伸!

  很快,整个山体都被浓浓的云雾遮罩,能见度不足十米!

  更丧心病狂的是,黄豆大小的冰,直直的打下来,打得他面目生痛!

  站在道路两边的牦牛们,在迷雾里窜来走去,黑色的影子,直如一只只巨型怪兽在穿梭;路边的藏獒,在云雾的遮掩下,开始喧吠起来——并不像寻常狗那样“汪——汪——”的明亮的叫声,而是低沉而雄浑的巨吼,带给人无与伦比的心灵上的压迫!

  幸好周易知道,这些巨型的狗是被极粗的铁链子栓在了木桩上、被钢铁打成的笼子困住的,不然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后路遥远,上下坡足以折腾死人,退不得;前路如何呢?

  只能前进了。

  或许,在空间里面躲一晚是最好的办法,但周易并不愿意这样。

  路,还是要自己走下去——如果遇到一点麻烦,就躲开去,那人生不免少了许多精彩!

  想到这里,周易精神一震——前行,继续前行!前行是唯一的归宿!

  车不多,路在到了几百米后的顶头的时候,全都是下坡,倒不费力。

  而且周易并不孤单,从后面的雾中,冲出来几辆山地车——又有几个骑友上来了,其中还包括山脚下的那位装逼侠。

  装逼侠此时也没有了优雅风范,在冰雨迷雾中折腾,谨慎的看着道路——他确实有不少经验,即便在这样的浓雾中、风雨中,在这样顺直的下坡中,依旧保持着足够的谨慎——谨慎,未必是他本来就有的,或许是见过太多的鲜血与生命凋零的教训之后,不得不为之。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

 

  

  

 

第六章 圣地


  有人说,这条路有点苦,周易信了。

  但有人说,这条路是朝圣的路,周易不信,开始就不信,现在也不信,他觉得自己以后也不会相信有什么朝圣的路。

  朝圣,只对于心中有圣地的人。

  拉-萨,是所有人的圣地吗?

  不是,周易没看到,至少从周围见过的所有骑友身上没见到过。

  他只看到一个个为目标而奔波的人,跟那些大都市里奔走忙碌的人群没有半点区别。

  路一直在脚下,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或许是周围的景色美好一些,但事实上,大部分的骑友,都在为每日的行程而奋斗,太多相似的景色,已经让他们麻木了,连相机都开始失焦——有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拍摄的是什么东西。

  路上不只有人,还有狗,非常多的狗。

  他们和人往一个方向去,似乎也在朝圣。

  但周易知道他们不是,他们是在求生;他们在随波逐流——或许连狗们自己也没想过,为什么要跟着一波又一波的人往前走,为什么要往那个方向走。

  它们已经麻木了,无精打采的,双腿无力的蹬踏着,和那一个个徒步者一样,盲目的向前、向前。

  周易见过太多的狗,双眼无神的死在路边——除了臭味,什么都没有!在这高原寒冷的地方,很多时候,连只苍蝇都找不到。

  唯有一种人是朝圣的。

  他们五体投地,口中念念有词,身体一起一伏的,像一只人形蛆虫。

  这样说来,或许有些极端,对于某些人来说,他们确实是足够虔诚的人,他们虔诚的踏上朝圣之路,一步一拜的前进,为心中的圣地光耀、为家人的幸福祈祷、为自己的来世祈福。

  人终究是自私的,据他所见所闻,这些人里面的大多数,都包涵着一颗人的私心,去往圣地,求取那虚无缥缈的“经”。

  或许有真正圣洁的人、神灵的人,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的奉献出去,比如某些养了几辈子牛都供给寺庙的老藏-民,但那跟周易又有什么关系呢?

  纯净、纯洁的信仰,固然让人惊叹,但就如那天上的星辰,永远高高的挂着,除了一下美好的愿景,也就是儿时的想象而已。

  走过了这么远的一段,周易终于知道,心灵的纯净,跟外物是没有绝大的关系的,重要的是,在心里,有没有那尊佛、那个人或者神明的灵性。

  有了神性的发芽,何处不是神国?没有了一颗舍利,便如这庸庸碌碌的众人——朝圣的路,也就成了一道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