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洞天仙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都市之洞天仙境- 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还是周家小子那屋边上的那口溪泉里的水,甘甜清冽,滋爽人心,再好也没有了!用来做鹅,鹅才香哩!”

  “叫你嘴贱!”鱼伯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嘴巴,放下手里的家伙,转身就要走进阁楼里面。

  他口上虽然怨着,但手头脚下却利索得很,三两步,眼看就要走进小楼里了。

  “王余……先生……”略带别扭的话,从鱼伯的身后传来。

  他脑袋还没来得及反应,声音在入耳的瞬间,身子就挺住了,头也转了回去,眼睛望向声音的来处。

  “王余”,实在是一个太熟悉而陌生的称呼。熟悉到他一听到这个称呼,他的身体就不动了,并且条件反射似的转头望去;陌生却是他已经太久没有听到这个称呼了——大家都叫他“鱼伯”“老鱼”或者“老余”,或许连他本来的姓名都早已忘却。

  陈小二看着前面这个半小老头,几乎条件反射似的回头看来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可以肯定,面前这个叫“老余”的,就是那个在八十年代的香江颇有名气的大导演王余。

  他也只是灵机一动,试着叫了一声,却没想真就让他叫出个正主出来。

  或许没人能猜到,曾经的香江大导演和红极一时的女明星,竟齐齐隐居到了这个偏僻的山村——也不知道里面又有多少曲折与故事。

  

第一百三十三章 故事

  

  “你是?”王余看着面前这个中年人——他实在想不起他有这样一个熟人了。

  他现在这个样子,与从前的那个大导演变化颇大,若非知道是他,哪怕是熟人,也很难认出他就是那个王余了。

  “认识一下,我叫陈小二,媒体工作者。”陈小二往前走上几步,伸出手,说道。

  “你认识我?”王余跟他握了握手,疑惑道。

  “本来不认识的,现在认识了。我昨天在你家店里吃了点东西,看到楼里那位,觉得眼熟,特意上网查了查……”

  “哦~”王余听了陈小二的话,眼里仅剩的热情冷却了下去。他对陈小二点了点头,又继续往屋里走。

  他并不十分奇怪被人认出来。

  在叶玉芝抛头露脸出来经营生意的时候,两人都有了准备。

  当年的事,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了,现在也已经是开明的法治社会了,甚至当年那些和他们有牵扯的人都不在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许,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未必有人能再将他们认出来也说不定。

  “王先生,你看,我能不能采访一下你?当年你跟叶大明星的事情,很多人都还好奇着。”陈小二看着拿着一根扁担和两个空桶从小阁楼里出来的王余,又凑上去说道。

  “采访?事情都过去多少年了,还有人知道我们?那么点破事,也有人想知道?”鱼伯继续往前走着。

  陈小二看到王余回话,一颗心立时落底了。

  “怎么会没人想知道呢?当年您那么大牌的导演,再带上一个玉…女大明星,说不见就不见了,几十年过去,连点消息都没露出来,还不知道有多少人奇怪着……”陈小二一边说话,一边从王余手里“抢”过两个水桶和一条扁担。

  王余斜睨了陈小二一眼,看了看他拿到手里的东西。这才说道:“我这么一个老头子,会有什么人惦记?是有人惦记我家玉芝吧。”

  “怎么会,您可是当年的香江大导演啊。”陈小二赶忙捧道。

  “一个台前,一个幕后;一个人见人爱大美人。一个糟老头子;大家喜欢谁,你也不用忽悠我这个老家伙了。”王余说着,突然又转过话头道,“既然你想听听,那也没什么不可说的。这事。压在我心底下也有十几年了,现在也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就跟你说说罢~”

  一个秘密,沉在心底十多年,此刻被人一提起,就如同破堤的黄河水,一泻千里而出,再也关不住嘴门。

  王余絮絮叨叨的说着,从他开始当导演说起,说到认识和发掘叶玉芝。再到两人被黑…社会威胁与追杀以及反抗,最后亡命奔逃……

  所有的一切,都在王余口中平平淡淡的说出。

  这么多年过去,再惊心动魄的事,也变得平淡了。

  但陈小二却深知当年香江的乱象,更深知两人能从哪个漩涡里逃出,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只为个人的尊严、自由已经两人间不愿放弃的忘年之恋,是多么的不容易。

  陈小二几乎没有思考的,在王余说话的那一刻。就打开了录音笔。他提着桶儿扁担随着王余坐缆车往上,一直走到周易家边的涌泉口,打了两大桶水,才往回走。

  不多时候。又到了花木满荫的阁楼前。

  王余的故事,在这个时候,才说到一半。

  他看到近在眼前的阁楼,忽然岔口道:“你把桶放下来。”

  陈小二不知道他是个什么意思——这还没到地儿呢。

  虽然心中疑惑,他还是将桶放了下来。

  王余一把抓过他手里的扁担,将缠在扁担两头的两个装满水的大桶又挑了起来。

  别看他年纪不小。但挑着两桶水,可比第一次挑水的陈小二显得要稳当轻松得多。

  他稳当当走进阁楼门里,放下两个大桶,大声吆喝道:“玉芝,我回来啦!听你的,是周易那伢子家门边的水——可累死老头子我了!”

  叶玉芝看他大气不喘、大汗不出的样子,又看了看才过去不久的时间,怀疑道:“这么点时间——你不会又在烟溪里面打了水来的罢。”

  “怎么会?烟溪里的水和那条沟泉里的水相差那么大,你尝尝不就知道了?”王余见叶玉芝怀疑,不忿的说道,“我不过是搭了个便车,坐了那个缆车上去,肯定快啦!”

  叶玉芝对于这个有前科又有演技的老油条并不十分信任,她更相信她的舌头。

  她拿了个瓜瓢,舀了一瓢水,倒入唇口之中。

  清冽的泉水在她口中**,将绽红的唇、柔软的舌,都滋润了个遍,让她直直打了个激灵,甘澧的美就润进了心里。

  这样的甘美滋爽,也只有周易屋边的那口清泉了。

  “味道正么?”

  “正!”叶玉芝脸上霎时绽开了笑容,如同一朵玉兰在风中颤立,在叶间摇放。

  陈小二在旁边看着眼前的美人品水、绽笑的一幕,不由愣了愣神。这样的风韵,实在是少见了,也着实让人心动、心颤。

  借着熹微的晨光,美人完美的鹅蛋脸上那一刀划破大半张脸的疤痕若隐若现,就如同美玉上划了一刀一样,并不影响玉的精粹,竟反而将玉质的温润柔美愈发的展现了出来,让人愕然感伤的同时,又添上了一种奇异的美感。

  良久,他才上去招呼道:“嫂子好!”

  叶玉芝听到招呼声,这才发现门边上竟还站着这么大一个活人,玉白的脸面,不知为何,如同夏日的白荷一样被粉色轻染。

  “这位是?”她看了陈小二一眼,转头看着王余说道。

  “他叫陈小二,一个狗崽子,说要采访咱们。你不愿意的话,就不用管他了。”王余毫不客气的说道,仿佛刚才人家累死累活给他挑了这么两大桶水,都是电影里演出来的——根本没这回事。

  陈小二的身体也算不错,按理说,挑两桶水,也不算多难。但这事儿第一次做,技巧没把握住,三分力气能做的事,就得用十二分、二十分,哪能不累?眼看着现下都气息不平、满头大汗的,背后的衬衫都湿了老大一片。

  他听得王余的话,眼底不由露出一丝苦笑。

  他最开始说什么“媒体工作者”,倒是有些往自个儿脸上贴金了,却没想到王余这个老江湖这么快将他脸面揭了下来,不觉生出半分尴尬。

  “你好。”叶玉芝嗔了王余一眼,对着陈小二伸出手道,“水是你帮我家那口子担回来来的吧。他就这样不饶人的脾气,你别介意。”

  “不介意、不介意!”陈小二受宠若惊一般的,赶忙伸出手,在玉手上轻轻一沾,方才感觉到一丝的温润柔软,那白玉般的手儿又收了回去,直让他心中韵韵、似有所失。

  王余忙活了一阵,将陈小二使唤得团团转;眼见日头稍高,店里的事儿都忙活完了,客人还没有来,便盛了一大钵擂茶,又装了三五碟酸萝卜、酸黄瓜、酸莴笋、辣刀豆、炸红薯片之类——借着这酸辣爽口的凉菜,借着喷香怡人的擂茶,故事再一次在王余的口中延续下去。

  “当时我就想着藏远点,找个别人找不着的地方,和玉芝隐居起来。

  也不知为什么,就走到了这里,看到这个万里苍山深处,见着这个藏风聚水的地方,这眼睛就转不动了、脚也挪不动了。

  我就说,‘玉芝,咱们就在这里住下吧……’”

  

第一百三十四章 提议


  当王余还在说着他的故事,当陈小二还在享受着他作为狗仔的第一次采访,并萌生出成为一个真正的可以站在台前的媒体工作者的时候,当赵蔚还在洞天和周妈谈论着美容、服装、珠宝饰品的话题的时候,一个会议,在平安…县的县城召开。¥℉,

  这是一个普通的会议,关于黑茶的会议,似乎与周易与洞天都没有什么关系。

  平安以茶立县,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经历过明清时茶叶贸易之旺盛,到近现代以来,平安…县的茶叶贸易一度低靡到渊谷底部。直到前些年,华夏世博会的召开,平安…县的黑茶作为湘南省的一个特色展现在整个世界面前,平安…县的茶业才再一次复苏,甚至出现井喷之势。

  原本不温不火的平安黑茶,在不到一月的时间内,走出了平安,走出了湘南,走向了全世界;与此同时,各种良莠不齐的产茶制茶厂出现了,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平安…县茶产业发展的同时,过度膨胀带来的泡沫在经历了短暂的狂欢之后,在烟花落尽后,满地硝尘的尴尬,让所有平安人必须面对。

  黑茶从来都不是一种大雅之茶。

  它从出现的一开始,就是以低廉的价格、沉厚的味道,充足的保存时间,得到无数边关之地人们的喜爱,尤以藏青蒙古族人欢喜。

  随着时间而发展,黑茶从一种“边关之茶”、“廉价之品”,逐渐走入了中上流社会。

  这是平安人所需要的、所欲见的,也是整个茶市场的发展所需。

  平安黑茶独特的口味、醇厚而奇趣的香气、澄亮的色泽以及耐久耐收且因收纳之地的不同而产生些微不同的味道而得人追捧。

  但奇特往往代表小众。所以平安黑茶从未有如西湖龙井一般天下皆知,也未如碧螺春一般“吓煞人香”,更不像武夷山间那一株大红袍遗世珍贵、人所向往——它就是这么一样带着一些独特气息的普通的茶。

  若以平安黑茶比之植物,那绝非是什么“四君子”亦非“花开时节动京城”更非“去世奇葩”,也不是这青山上每到春天就红遍的映山红,很可能是那悬壁水崖之下,多见又不易见的“扁担花”。

  它独特,但不珍奇;它不易见,但又平凡;它受人喜,但有更多的人忽视它,或者轻然一瞥。

  随着世博会的余热过后,黑茶的“盛世”也悄然而去,留下的,是那一个个良莠不齐茶厂的尴尬,也是当地政…府的尴尬。

  眼看着黑茶一日日滞销,眼看着一个个好的坏的茶厂接连倒闭,黑茶又该何去何从?

  椭圆形的长桌上,县里的头头脑脑都坐着,吞云吐雾,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如同以往一样——大家随意的说说、谈谈,该记录的记录,该拍照的拍照,事情也就过去了。

  “……我看周易那小子不错。他种葡萄能种出这么大个名堂来,为什么不让他种种茶叶试试?”坐在第五把交椅上挺着一个大肚子的中年人突然转过话头说道。

  在场的人听了那个中年人的话,顿了一顿,这才将口中的烟雾缓缓的吐出。

  “老伍,你有什么好的意见,仔细说说,大家一起探讨探讨嘛。”坐在最中间的那位开口说道。

  “我的意思是,不是清山镇边上有个莲花山吗?本来就是咱们安化黑茶的传统产地之一;这些年,也没见什么出产,不如干脆承包给周易。这小子种葡萄种出了点名堂,连葡萄酒都销到了国外,不干脆让他种种茶试试……”

  在场的人听了伍姓中年人的话,都不以为然。种葡萄跟制茶有什么关系?种葡萄种好了,茶叶就能种得好,就能制出好茶来?

  别说别人不以为然,即便是伍姓中年人自己,也不大相信周易真能种出什么好茶叶、能制出什么好茶来。

  他之所以有这么个提议,完全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