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陆艺筹顿了一下,续道:“第一,要从万象说起,那个卧虎藏龙的地方,水深得可怕,出现个别几个喜欢古庸生武侠的非凡子弟,也是正常事情,即便不是同学,以万象康园长的地位,要帮他这个得意门生说两句话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也是为什么每年那么多学生,挤破脑袋也要进万象的原因了;
第二,那就是机缘巧合,恰好有两位大人物认为古庸生或者柳敬亭是可造之材,顺手提一下,毕竟《小王子》现在已经成为英国皇室成员的读物,上面关注到也是正常。”
大家纷纷点头赞同这种说法,古庸生在千红的时候,实在是没表现出什么让人骇然的背景,否则郑求是现在哪里还能那么愉快地跟那位学者斗得火热?
……
“人善天不欺,只能说运气好。”
《匠录》编辑群一番热闹庆祝之后,肯定也会好奇这件事,先是捧了一顿古神,然后开问,柳敬亭何等机敏的人物,稍作思索,就理清楚来龙去脉,但是这事情根本不好说,于是他只好云里雾里地忽悠。
“我们要做的是文艺杂志,这个地位在交上去的资料里填写得特别清楚,而且我把《越女剑》、《小王子》、《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相应号召的作品一列,肯定也有加分。”
除了有过相关经验的亮丝依旧无法理解之外,其余大家都认可了这种说法。
“行了,这事情就算告一段落。我们可以安心地准备杂志,话说回来,你们最近审稿进行得怎么样,有没有特别突出的?”
聊到这个问题,亮丝可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位,接道:“来稿很多而且杂乱,我今天一共看到五篇毕业论文,四篇原文照抄,一篇《越女剑》的投稿。”
常有道:“呃……那个我这边接到一篇成人小说,另外还有一个网文的大纲。那哥们说这个故事他已经准备七年了,不写成经典不罢休,不签后悔。”
徐森:“我这边还好,倒是有一帮古神的读者发过来的问候信,让我帮忙转达的。大概就是劝古神好好休息么么哒,注意身体思密达之类的吧。”
古庸生也是一番好笑。回:“好了。吐槽完了,有没有质量不错的作品?”
亮丝:“我这边收到一篇署名罗成安的小说投稿,质量很赞,但目前还不敢确定是不是罗成安本人。”
苏瑾:“写《十八岁万岁》的罗成安?真的假的?”
乔治:“发书名和段落节选,我一看就分辨出来真假。”
常有道:“我去,我们《匠录》。哦不,古神你号召力也太大了点吧,这罗成安可是出了名的个性写手。”
柳敬亭自然也知道罗成安,在韩朔和薛慕亮之前出道的桀骜写手。成名作《十八岁万岁》收罗大批粉丝,后同名电视剧播出,也广受欢迎,其后两本续作质量遭到质疑之后,转手写了那部倾倒大批女读者的《我认识一位姑娘》,其后被誉为“知心哥哥”、“女性之友”。
再后来,罗成安进入影视圈,开始做广告文案,制作广告视频,也拍一些微电影,正跃跃欲试,向大电影圈进军。
柳敬亭问:“新书什么名字?”
“《南坪坏小子往事》”
“是他风格。”乔治接道。
“嗯,亮丝你觉得呢?”
亮丝道:“不大好说,文风很像,我是找不出什么破绽,我这边整理好几篇统一发给你,顺便,大家这么做吧,筛选出特别优秀的作品,发给古神。”
“先发到你那里,你再选一轮,然后给我。”
“行。”
“大家觉得可以吗?”。
其余几人排队说“没问题”。
“好,然后提拉米苏那边呢?”
“已经在设计了。”执行主编亮丝接道。
苏瑾也应了一声:“第五稿正在做。”
“好,这个就麻烦亮主编和苏美女啦。”
亮丝和苏瑾先后发了一个ok的手势。
柳敬亭最后发了一句:“大家一起加油,《匠录》无敌!”
群里顿时热血沸腾起来。
……
聊天结束后,亮丝把他的稿子打包发给了柳敬亭,柳敬亭正要解压,突然看到常有道发过来一份文档,接收之后打开一看,是一篇名为《清雨药师》的短篇武侠。
“亮丝把这个毙掉了,但我觉得还成,你看下。”
“好。”
柳敬亭虽然信任亮丝的眼光,但对这位观察了那么久的天道有常更是青眼有加,特别是他在武侠小说方面理论造诣,常常有让自己也为之叹服的论断。
柳敬亭非常认真地开始阅读《清雨药师》,刚看完第一章,心里的天平就完全倾向常有道,虽然小说字里行间有模仿《七剑下天山》等作品的痕迹,但是作者叙事的技巧,起承转合的熟练运用,无不显示出极高的水准,更难得的是,这部小说虽然行文、佳构学习古庸生推出的作品,但是字句间洋溢着的开朗和趣味,显示出作者独树一帜的创造天赋
厚重、深蕴、乃至沧桑类的武侠,已经有古庸生,新人要出头,只能在这个基础上,另辟奇径,而这个作者显然找到了另外一条路。
这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有天赋的作者!
“这个作者叫什么?”柳敬亭问。
“笔名空中楼阁,真名林天阁。”
“重点关注。”
“好嘞。”
推书固然是第一要务,能以两世人的眼光,满腔书海的见识,为这个世界挖掘几个有潜力的作者,也是很不错的事情。
第二百一十八章甩手主编,去大不列颠
给常有道留完言之后,又往后面读了几章,基本可以确定下来对这篇稿件的征用。
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同理,行家只要瞅一瞅,同样也知道别人有没有。
柳敬亭回头扫了一遍文本,直接用标红字体在文本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意见和评语,然后继续往下看,不到一节课的时间,柳敬亭刷完这个两万字的《短篇》。
小说背景设定在宋朝,故事主线属于比较常见的复仇流,主角是一个身负血海深仇和绝世武学的少年药师,平日总以谦谦君子形象示人,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江湖人称“清雨药师”,所居住的清雨亭更是江湖上唯一一处“非战之地”。
另一方面,这位温文尔雅的药师却一直在暗地筹划刺杀当朝太子,他所做的每件事,看上去普普通通、无关紧要,其实都是在为刺杀这件事做准备,故事的结局是主角在太子大婚当天,刺杀成功,同时主角也死在大内高手的围攻之下,女主角也就是一直跟在主角身旁的助手,随之服毒殉情。
故事虽短,但情节却跌宕起伏,几个冲突点和悬念都设置得非常到位,男女主角的感情描述略显稚嫩,但是女主对男主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还是非常动人的。
总之,这是一篇难得的短篇武侠佳作,本身还拥有改编长篇的潜力,柳敬亭在故事的结尾处留了两个建议:
一。短篇先出,然后跟作者联系,进行长篇改写,在《匠录》上连载;
二。长篇不必悲剧结尾,跟作者乐观明朗的行文风格略有不符,悲剧稍显刻意。
柳敬亭把自己的修改稿重新发给了常有道。然后在wc上敲亮丝:“老常刚刚递了一篇短篇武侠《清雨药师》,我看着还不错,你那边给的什么意见?”
亮丝回得很快:“模仿你的痕迹太重,《匠录》的读者只认你的作品,其他仿作可能不会有什么市场,而且,故事的结局太刻意,有些为了悲剧而悲剧,所以……”
柳敬亭立即明白了亮丝的思路,他认为《匠录》刊载的武侠小说。除了古庸生,再不需要其他人,这种选稿方式固然考虑到新人武侠作家和古庸生同场竞技的劣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稿的效率,但所造成负面影响更大。错过潜力新人还是暂时的事情,关键是会对《匠录》的长期发展形成不利影响。
当所有武侠投稿都无法通过审核时。写手的积极性肯定会大打折扣。到时再有哪个写手到论坛一发帖抱怨一下,讨论氛围一出,《匠录》的声誉必然受损。
“我不准备把这个杂志办成私人杂志或者粉丝杂志,特别是武侠这一块,希望能有更多潜力作品进来,你对这个《清雨药师》模仿的特点判断很准。但是我觉得作者值得调教,想试一下,你觉得怎么样?”
凡是领导征求意见,其潜台词都是:“就这么办!”
经验丰富的亮丝何尝不知道这一点。立即改口道:“可以,我开始也有犹豫,认为这个作者虽然模仿,但是文字更跳脱和轻快,跟现下流行的青春小说比较合拍。”
柳敬亭发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回道:“说实话,我就是看中这一点,那行吧,这个稿子就定下来,作者的话,我就让老常来跟了。”
“可以,还有别的事情吗?”。
“嗯,寒假我可能要去英国,最近杂志的事情可能会比较忙。”
“我是乐在其中。”
“好,反正有事情就随时联系。”
“嗯,古神去英国那边是?”
“准备来年中欧文化年的一个合作话剧。”
“噢噢,我听老常说过,在网上看过那个《罗密欧与朱丽叶》,《流浪者》之前刊登了一篇专业分析文章,非常棒,特别是那个创意,现在已经有很多作者在借用或者受到启发,进行其他创新之类的。”
柳敬亭回了一个笑脸。
“那古神加油啦,为我们国家争光!”
“哈哈,我会尽力的。”
常有道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反应显然没法跟亮丝相提并论,直接嗷嗷叫道:“这杂志才刚起步,作为灵魂人物却远走他乡,这个甩手主编也做得太顺溜了吧?”
“园长计划书都交上去几个月了,而叶崛早就跟那边联系好,我因为杂志的事情,拖了那么久,实在不好意思,再说,杂志这边的工作也都是些流程类的事务,我,充分相信你们。”
常有道发了一个“大汗”的表情,但是既然柳敬亭把康园长都搬出来了,他实在不方便多说什么,而且他也知道这次和剑桥那边的合作,对万象的意义非同一般,只好通情达理地理解道:“其实你把本子给他们之后,排练什么的还不简单,你象征性地去转转就ok了吧?”
“没那么简单,呃,其实好像也没多么复杂,毕竟这个本子最适合的地方就是英国了,他们理解起来应该会很容易。”
“总之,早去早回。”
“行,对了,那个《清雨药师》的作者你重点关注啊,我有预感,他会成为《匠录》仅次于我的王牌写手。”
“英雄所见略同!”
……
对柳敬亭来说,现在去英国的计划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也就意味着他没办法回家跟父母过年,跟他一样命运的还有杨丽璐和康令月。
所以,柳敬亭十分抱歉地跟父母打了一个电话,作为文化工作者的爸爸对此表示十二分的支持,语气中那种自豪简直抑制不住,妈妈则显得很冷静,她才不关心什么文化年,她只希望儿子能回家跟自己过年。
不过,根据家里大事都由柳父做主这一原则,最后柳妈妈只好妥协,然后少不了又叮嘱出国相关注意事项,比如,冷了要穿衣服,饿了要吃饭,过马路要看红绿灯。
一个人,不管你年龄多大,成就多大,在妈妈面前,永远是冷不知穿,饿不知吃的小孩子。
杨丽璐那边的交代也进行的挺曲折,当她通知父母过年要出国时,爸爸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认为什么工作能比回家跟家人过年更重要啊,当她说明自己是为了中欧文化年去工作时,爸爸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立即要着手安排那边的接应工作,被杨丽璐直接拒绝。
“得了爸,你变脸真比变天还快,”杨丽璐难得地撒起娇,“我们一行有几个人呢,那边已经安排好住宿的地方了。”
“噢噢,咳咳,那个璐璐啊,这事情不是爸爸不近人情,如果任务落到爸爸身上,爸爸也义不容辞。”
“您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个事实。”
“啊……是吧?”
杨爸爸尴尬结巴时,杨妈妈已经抢过电话,急着告诉女儿“英国生活的注意事项”
三个人当中,自然是康令月交代得相对流畅,一则康园长夫妇知道这事,一则女儿在国外生活多年,轻车熟路。
康令月临出门前,还不忘幽父母一默:“其实一直以来,总是这样打扰你们的二人世界,我已经很抱歉,这次正好……你们懂得啊。”
康园长只是微笑,文院长却皱着眉头,骂了句“臭丫头”。
……
除了柳敬亭、杨丽璐和康令月之外,学园另外派了一男一女两位接洽工作人员,基本负责几个学生交流话剧之外的所有工作,最重要的是确保柳敬亭的这次劳动成果。
因为看过剧本的康园长和文院长一致认为,倘若上面征用的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想要达到的目的会更理想。
就在几个人确定好行程之后,学园副主席孙泊雅给那位女老师打电话,告诉她:“机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