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抗战悍将-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陵园官邸召开了三次高级幕僚会议。
  幕僚会议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我军应坚持持久消耗战略原则,不应该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上争胜负,而要从全盘战略着眼,同敌人展开全面而持久的战争。如果拖到日本对占领我国的每个县要出一个连,甚至一个营的兵力来防守战地,即使它在战术上有某些胜利,但在整个战争上它非垮台不可。对于南京的防守问题,则认为日军利用它在上海会战后的有利形势,以优势的海陆空军和重装备,沿长江和沪宁、京杭国道(宁杭公路)等有利的水陆交通线前进,机动性大,后方联络线也很便利。而南京在长江弯曲部内,地形上背水,故可由江面用海军封锁和炮击南京,从陆上也可由芜湖截断我后方交通线,然后以海陆空军协同攻击,则南京将处在立体包围的形势下,守是守不住的。我军在上海会战中损失太大,又经过混乱的长途退却,已无战斗力,非在远后方经过相当长时期的补充整训,不能恢复战斗能力。基于我军当前的战斗任务,为贯彻持久抗战方针,应避免在初期被敌强迫决战。故应以机动灵活的运动战,争取时间,掩护后方部队的整补及进一步实行全国总动员,争取在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对敌进行有力的打击。针对以上的情况判断,白崇禧,刘斐,何应钦和徐永昌都认为南京是我国首都所在,不作任何抵抗就放弃,当然不可。但不应以过多的部队争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用象征性的防守,作适当抵抗之后就主动地撤退。对兵力使用上,以用12个团,顶多18个团就够了,部队太多将不便于机动。
  就在这种情况下,那个曾经两次发动军事反蒋,两次都被蒋介石打垮的唐生智唐孟潇,却站了出来,主张南京非固守不可。他的理由是南京是我国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因此,非死守不可。实际当时主力部队已下令向广德、安吉、宁国一带退却,连陈诚、顾祝同都已到皖南一带去部署部队的整补工作去了。即使下令死守南京,又有什么部队可以使用?
  直到第三次幕僚会议上,唐生智仍坚持固守南京,蒋介石明确地同意他的意见。蒋问:“谁负责固守南京为好?”这时没有一个人作声。最后唐生智打破了一时的沉寂,坚决地说:“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城共存亡!”蒋说:“很好,就由孟潇负责。”蒋并望着何应钦说:“就这么办,有什么要准备的,马上办,可让孟潇先行视事,命令随即发表。”蒋介石决定了南京防守方针后,唐生智在11月20日先行到职(命令24日才发表),组织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首先把第七十八军宋希濂部由第三战区预备序列调归卫戍军序列,并准备调广东的第六十六军叶肇部也参加防守南京,连在武汉的第二军团徐源泉部也正在向南京输送中。此外参加防守的还有原在南京的教导总队、宪兵团等。防守计划大体分作两线配备。即一部占领自京芜路上的大胜关起,至淳化镇、汤水镇(汤山)、龙潭这一弧形线的前进阵地。主力占领复廓阵地,就原有永久工事增强成为闭锁式或半闭锁式阵地。
  作为后来人,刘建业当然很清楚,那位志大才疏的孟公,根本就没有能够坚守住南京,而且,就连给部队下达的撤退命令都是前后矛盾,混乱不堪。连他自己都是找了一艘下关电厂的小火轮,带着警备司令部的军官们,从下关渡江,逃到浦口,最后坐着一辆牛车,到了扬州。为了保住家人的生命不被攻进南京以后到处肆意疯狂发泄着兽行的鬼子兵残害,刘建业也就只有出了下策了。
  ,人机直入尾部烟筒中壮烈牺牲。母舰受了重伤,狼狈逃窜黄浦江港外。A还说:“日本飞行员发誓时说:我要作了亏心事,出门就碰上高志航。”可见高志航在日军中的影响。高志航牺牲噩耗传到航委会、国民政府和军委会,各位首长悲痛之下,由蒋介石主持,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追悼会,蒋介石亲自献花圈致哀。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足称国家的脊梁,民族的精英。
  11月22日,在关东军策划下,伪“察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于张家口联合成立“蒙疆联合自治委员会”。
  这一天,正当33旅移至无锡东郊时突奉师长彭善急电,令33旅迅速救援查桥镇之13师37旅,该旅正遭受日军猛烈攻击,很有被击溃的可能。
  “传令下去,全旅部队加速前进,务必救出13师37旅。”刘建业接到命令,不敢有任何的迟疑,迅速下达了命令。
  33旅部队经过一阵的急行军,来到了查桥镇外。镇内正不断传出爆豆一样的密集枪声和火炮射击的声音。间杂其间,还有两军肉搏厮杀发出的声音。很显然,13师37旅正与敌人在镇内短兵相接,处境并不乐观。
  “先头部队迅速肃清镇外公路上的鬼子,为全旅进攻打开通路。然后以65团向镇内发动冲锋,以66团迂回日军右侧翼。行动要迅速突然,记住,我们的任务是救援13师37旅,不是和鬼子缠斗,掩护37旅撤退后,迅速摆脱鬼子,向东亭镇转移,与师部回合。都明白了?”刘建业迅速做出了战斗部署。
  “明白了。坚决执行命令。”周围的军官们齐声回答。
  “那好,去执行吧。”看到各位都已经明确了任务,刘建业结束了对战斗的布置。
  33旅的先头部队,以密集火力和迅速的行动,很快就肃清了在镇外警戒的鬼子。然后,就如同刘建业所安排的一样,65团向镇内发动冲锋,66团迂回日军右侧翼,从侧翼威胁敌人。鬼子对于突然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没有充分的准备,本来镇内的对手虽然实力不济,但是一直在借助镇内的建筑构筑火力点,拼死抵抗,甚至不惜进行白刃战,鬼子虽然占据了上风,但是短时间之内也无法完全吃掉他们。现在,自己的背后和侧翼又出现了中国的军队,而且,这两支部队和镇内的部队相比,显然更加难以对付,全部都是德国装备,战术动作也很标准迅速,显然是中国军队里面的精锐。面对这种情况,鬼子只能从镇内的战线抽调出部分部队,先行回身,抵挡一下,等吃掉眼前的部队再集中主力,对付后面和侧翼的敌人。可是,在33旅的迅猛进攻面前,鬼子的算盘失灵了。从两个方向发起进攻的33旅部队,一冲进镇内,就迅速直插镇中心,一路上遭遇敌人抵抗,马上就是先来一阵密集自动火力伺候,紧接着就是手榴弹劈头盖脸扔了过来,下面又是端着刺刀的部队毫不迟疑的跟进。鬼子手足无措,慌了手脚,没有半个小时,镇内的鬼子就被分割成了三股,互不相连。鬼子一见形势不妙,也不愿意动不动就玉碎了,风头不妙就扯乎。好在这些中国军队似乎并不想和鬼子缠斗,对于鬼子的撤退,没有痛打落水狗的意思,鬼子还算顺利的撤离了查桥镇,赶紧向后面的大部队靠拢去了。
  第33旅在击溃了敌人以后,胜利与37旅会师。在掩护37旅撤退后,33旅返回无锡东亭镇与师部回合。11师奉命向皖南的广德转移,掩护南京的南翼,保护守卫南京的部队的后路。


  第一部 
→第三十九章 … 广德失陷←

  11月24日,(南京战役)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以罗卓英、刘兴为副司令长官,周斓为参谋长,指挥第2军团、第66、第7l、第72、第74、第78、第83军等部队约10万人保卫南京;25日,又决定成立第7战区,以刘湘为司令长官,指挥第23集团军和由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第8、第15集团军,在长江下游沿岸布防。由淞沪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战区部队,在顾祝同指挥下于皖南地区策应保卫南京作战。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后,从他坚持固守南京的一切姿态来看,确有与南京共存亡的决心的。
  11月26日,日军攻占无锡。
  这一天,第11师部队经过连续的行军,抵达安徽南部的广德,奉第16军团军团长罗卓英的命令固守该处。第31旅负责广德城区、第33旅负责广德东郊。命令一到,第11师所属各部立刻毫不迟疑的在广德城的城区和周围,开始了构筑防御工事,抗击即将进攻的日军的准备。
  11月27日,唐生智向新闻记者谈话,表示:“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件事有把握。第一,即本人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牺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在唐生智以固守南京为目的方针指导下,就尽量要求增加兵力,蒋介石把一切可以调动的兵力都调去防守南京,以致兵力愈增愈多,共计达到10多万人。蒋介石在离开南京时曾召集守军高级将领讲话,要他们死守;并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说,现在云南部队已经在开拔途中,只要他们死守下去,不久他就会亲自率领强大的军队来解他们的围,歼灭入侵的敌人,光复国土云云。
  唐生智为了表示破釜沉舟,背城借一的必死决心,还要交通部长俞飞鹏把下关到浦口间的渡轮撤退;以后又禁止任何部队和军人从下关渡江;并通知在浦口的第一军,凡由南京向北岸渡江的任何部队或军人个人,都请制止。如有不听他们制止的,可以开枪射击。
  日军对南京分三路进攻:右路敌主力沿沪宁路西进;中路由宜兴经溧阳、句容攻南京;左路由太湖南侧西进,先攻广德、宣城,趋芜湖,截断南京守军退路,再向南京合围。实际上,日军在一开始,并没有攻打南京的作战计划。上海陷落后,日本军部向松井石根和柳川平助发出一道命令:“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但随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刚从杭州湾登陆的柳川平助的第10军,实际上拒绝了这道命令。他们当中的狂热的青年军官认为:刚踏上中国国土即停止作战,是件让士兵们无法接受的事。在这种背景下,11月15日,柳川平助临时召开了军团扩大会议,中队长一级的下级指挥官破例被允许参加会议。在会议上,长谷川正宪、奥保夫、野口胜之助、国崎登等年轻军官提议:撇开上海方面的日军,第10军独自向南京方向追击。这无疑是一个疯狂而冒险的计划。因为,第10军最初的使命是配合松井石根的上海派遣军作战,合围由上海败退下来的中国军队。而长途奔袭南京,无论是粮食,还是弹药,都没有保障。但这些忧虑,在1937年的那个冬日被狂热的第10军的年轻军官们省略了:“粮食不足就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柳川平助同意了这个计划。这位在一年前的“二二六兵变”中和山下奉文一起力挺皇道派士兵哗变的将军认为,局势是有些失控了。所以,在日本军部正式下令进攻南京之前,一直在前进中的柳川军团实际上是一支毫无后勤保障的亡命之师。5天后,1937年11月20日,远在东京的日本军部参谋次长多田骏得知柳川军团已扑向南京。他大为意外,命令停止行动。无效。这时军部又接到松井石根来自上海的电报,称:得知柳川军团独自奔向南京后,他的士兵也要求向南京进军。当时,在日军内阁和军部有两种倾向,一是支持继续扩大战争;一是主张战事止于上海周边。当前方的日军已经造成进攻南京的既定事实后,军部内支持扩大战争的少壮派军官开始占上风。11月28日,军部默许了前方日军的行动。12月1日,正式补发命令:以松井石根为华中派遣军司令官,辖上海派遗军(新任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和柳川平助的第10军团,在海军第三舰队(长谷川清)的配合下攻占南京。此时保卫南京的部队骨干只有36师、88师和教导总队,而且各部都是刚从淞沪战场撤下,未及补充整顿,兵力严重不足,只得放弃坚守南京东南既设国防阵地的打算,在复廓阵地展开防御,因此防御纵深相当狭小。具体部署为:88师守备雨花台及南京城南,36师守备江山、幕府山及南京城北,教导总队守备紫金山及南京城东,宪兵部队守备清凉山。德式师的精锐——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都在其列,但是这些部队经过淞沪会战的损耗,有的进行过四五次兵员补充,接受过德式训练的精兵所剩无几,平均只占部队员额的20%至30%,总体战斗力与开战之初已不可同日而语,最多只及开战时的四五成而已。蒋介石希望德国能从中斡旋。特意改变将国军唯一的装甲部队——装甲兵团撤往湖南的计划,将装备17辆德制pzkpfw1…a型轻型坦克(即I式a型)的战车第3连留在南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