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队,将该部的重型轰炸机和空运司令部的运输机全部调往埃及,空袭德军的后方运输线。同时还命令把一批正在运往中国途中的A-29型轰炸机,留在苏丹的喀土穆,以支援英军作战。
美军参谋部在通知史迪威的同时,并没有通知中国政府就已直接把命令发给了第10航空队。尽管史迪威对此十分恼火,但也无力改变这一决定。他完全可以想象到,最高统帅得知这消息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他在日记中发出了叹息:“现在我能对大元帅说什么呢?我们所有的诺言都没有兑现,却还要喋喋不休地对他说:坚持干吧,老兄。”
第二天上午,史迪威急忙赶到最高统帅处,把上述情况告诉了他。最高统帅闻听此事,立即大发雷霆。他怒气冲冲地对史迪威说:“既然罗斯福总统把第10航空队交给中国战区使用,就该归我指挥。为什么如此重大的调动,竟然不经我同意?”史迪威解释说:“抽调中国战区的力量,我也极不赞成。但是,中东局势确实十分危险,这不仅关系到同盟国的战略全局,而且也关系到中美之间的海空航线。”最高统帅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埃及的局势严重,难道中国的局势就不严重吗?浙赣地区的形势也十分危险,为什么中国战场就不受重视?”
最高统帅的抱怨是直接对着美国的。4且18日,美国海军航空兵的16架B-25型轰炸机,从太平洋上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起飞,轰炸了倭国的东京、大版、横滨、名古屋等城市。随后,飞机降落在浙江衢州一带的中国机场。日军为防止美国飞机再次空袭倭国本土,遂于5月中旬调集8个师团约14万人,发动了浙赣战役。至6月下旬,日军先后攻占金华、衡州、上饶、鹰潭等浙赣线要地,摧毁了衢州、玉山、丽水等地的空军机场,给中国军队造成重大损失。美国轰炸东京的行动,事先以保密为由并未征得最高统帅同意,事后对中国遭受的报复性进攻,也没采取积极的救援措施,现在又要剜中国战区的肉,去补中东战场英国的疮,最高统帅自然感到愤愤不平。
他把心中的不满,全都发泄到了史迪威的头上,疾言厉色地说:“罗斯福总统答应的援华物资数量,现在执行的还不到110。我绝不怀疑总统的诚意,但事实如此,是不是你工作不力的缘故?你作为我的参谋长,美国援华物资能否如期保量运来,应该是你的责任。”
最高统帅的指责,彻底打消了史迪威原来抱有的一点好感。在他看来,美国纵使有一万个错,也轮不到中国的最高统帅来指手划脚;他本人既是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同时又是美国的驻华代表,他绝不能容忍最高统帅对美国的这种蛮横态度。“我狠狠地反驳了他们。”史迪威严肃地指出了他就援华物资向美国提出的要求,盟国军火分配部确定的物资分配计划和月前运输上的困难。
“我不要听。”最高统帅又一次打断了史迪威的话。他听惯了国军将军们的阿谀奉迎和唯唯诺诺,对史迪威的反驳感到怒不可遏。“倘若英美认为中国战场仍有保持的必要,就绝不该一再无视中国的利益。我要你马上派人回去报告,我想知道英美是否还把中国战区当作同盟国一个战区,否则我自有办法。”说完,最高统帅竟站起身来拂袖而去。宋女士在后面又重复一遍,“请记住,最高统帅要同盟国就中国战区有无存在和支持的必要,作出‘是’或”‘不是”的明确回答。”
过了两天,最高统帅夫妇又一次约见史迪威。正式要他向美国政府转交带有时间期限的三项“最低要求”。第一,美国必须在8月至9月之间向印度派出3个步兵师,以重新打通中国至缅甸的交通线;弟二,8月底以前,中国必须得到500架作战飞机,并保待这个水平;第三,从8月开始,空运司令部必须保证每月向中国运送5000吨物资。宋女士还特别声明,这些条件是维持中国战区的“最低要求”,如果同盟国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他们就取消“中国战区”,作出“其他安排”。
史迪威对这种要求十分反感,但是他仍然如实地向罗斯福总统和美国政府报告了最高统帅夫妇对第10航空队调动问题作出的反应,以及他们提出的所谓“最低要求”,并准备派他的高级助手格鲁伯准将回国,直接向华盛顿汇报中国战区的目前状况。不过,当宋女士要他在报告上附署个人的赞同意见时,他断然拒绝了。作为一名美国军官,他不能去支持一份对本国政府带有最后通牒性质的文件。宋女士又转而对他私下里说:“我们会帮助你成为一名四星上将。”这套许诺和收买的伎俩对陈纳德或许有用,但是史迪威这个纯粹的军人却根本不屑一顾。他在日记中写道:“见他们的鬼去吧!”
面对最高统帅夫妇的种种压力,性情固执的史迪威丝毫也不为之所动。他认为,要让美国在8月底以前满足最高统帅提出的三项要求,“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他们却如此愚蠢地以为我们会答应。……他们正在犯一个严重的错误”。同时,他认为最高统帅根本没把他看作美国总统的代表,而把他当成一个必须对他们“唯命是从的傀儡”和可以随意摆弄的“小丑”,似乎他的任务就是为他们的每一个要求去向美国政府游说。因此,他必须严肃地向他们重申美国政府赋予他的来华使命。
7月2日,史迪威向最高统帅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备忘录,明确指出:“第一,本人作为美国代表出席在中国举行的所有军事会议。在这种场合之内,我必须代表和维护美国的政策,本人的其他地位一概无效。第二,本人负责指挥中国、缅甸和印度的美国军队,因此其职权超出了中国战区之外。第三,本人代表美国总统负责监督和管理租借物资,并决定移交这些物资的时间和地点。此项物资移交之前,美国总统随时可以根据法律予以收回,移交之后,由大元帅负责支配,本人有权确保这些物资只能用于有效的对日作战。第四,本人是大元帅之联合参谋部的参谋长,负责有关计划、组织、训练和作战方面的事宜,没有采购物资的任务。第五,本人是一名宣誓要维护美国利益的美国军官,这是我的基本立场。第六,在上述职责范围内,我的唯一目标就是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有效地进行对日作战。
史迪威的这份备忘录,大大触怒了最高统帅。他马上致电宋部长,要他转告美国政府,由于史迪威既在中国战区任职又代表美国利益的双重身分,使他无法下达命令,亦无法协调关系,因此,宋部长向美方交涉,将史迪威“自动召回”。同时,他拒绝再见史迪威,对史迪威递交的任何文件,提出的任何问题都置之不理,把他冷冷地晾在了一边。
最高统帅的政治手腕和故意冷落,使史迪威的心情十分沉重。他在写给夫人的一封信中谈到:“这是我一生中所从事的最枯燥无味的工作。我试图劝导和说服的人,是一个顽固、无知、满脑子偏见和自负的专制暴君。他只能从我这里得到真实情况,但又认为这些都难以置信。”疾病又一次向他袭来,腹部压痛,连续的呕吐。经过化验,发现体内有寄生虫。他在36小时之内,接连服用了8种药物,终于好起来了。这时家里又传来不幸的消息,年近80岁的老母因病去世。史迪威作为长子,既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也未能参加老人的葬礼。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史迪威的工作热情,父亲从小向他灌输的道德观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不工作就是罪过。”他继续向最高统帅呈交各种备忘录、形势分析、整编方案、训练计划,用一份又一份文件来“轰炸最高统帅”。
7月7日,为纪念中国抗战5周年,史迪威应邀发表了1分钟的广播讲话,他满腔热情地称赞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士兵的战斗精神。他说:“在中国人民坚持了5年抗战后的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在这里向那些肩负着重任,经受了战火考验的中国士兵表达我的敬意。我认为,中国士兵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吃苦耐劳、诚实正直、坚忍不拔的伟大品格。他们备受艰辛,而从无怨言;他们听从调遣,而毫不犹豫。在他们质朴而坦诚的头脑里,从未想到过自己正在创造着一项英雄伟业。中国士兵所求甚微,却随时准备奉献自己的一切。”史迪威的这些赞美之词并不是言不由衷的客套,他始终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士兵抱有美好的朴素的感情。正是出于这一点,他才更加痛恨他所看到的中国统治者和军队高级指挥官的自私、专横、贪婪和昏庸。
7月19日,史迪威通过军委办公厅主任商上将,向最高统帅转交了他精心拟定的关于夺回缅甸的作战计划。其主要设想是;以英军3个师、华军2个师、美军1个师为第1路,从印度阿萨姆邦向曼德勒出击;以华军20个师为第2路,从中国云南进攻腊戍;两路会合之后,挥师南下,攻取仰光;以英国海空军为第3路,进攻孟加拉湾的安达曼群岛,并在仰光登陆。为实现这一计划,他还要求最高统帅立即向云南集中30个师的中国部队,以便进行整编、更换装备和组织训练。
美国政府得知史迪威与最高统帅发生冲突的情况之后,采取了支持史迪威的立场。罗斯福总统授权马歇尔起*了给最高统帅的回电,电报由当时在美的宋部长负责转交。回电明确表示,美国不会召回史迪威,即使换人,任何继任者都将具有和史迪威相同的权力。根据美中双方换文达成的协议,史迪威既是中国战区参谋长,又是美国总统的代表,因此,“要史迪威将军全部按照你的命令来行使职权是不切实际的”。
宋部长被罗斯福回电中的强硬态度惊呆了,他不敢把这封电报如实地转交最高统帅,竟擅自对电文的内容、措辞和G言作了修改,而马歇尔却把原件的副本直接发给了史迪威。这样,史迪威从总统回电的原件中,看到的是美国政府对自己的支持;而最高统帅却从宋子文删改的回电里,误以为罗斯福对他作出了让步,两个人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了。
在华盛顿的总统办公室里,罗斯福面对着史迪威和最高统帅分别发来的充满火药味的电报,心里感到忧虑和不安。史迪威作为美国代表的地位和职权必须坚持,因为这关系到美国的根本利益。他从许多不同的渠道得到报告,指责最高统帅把大量的租借物资中饱私囊或囤积起来,用以对付国内的反对势力和其他政治对手。只有严密地监督美国租借物资的分配和使用,才能保证这些对华援助全部用于对日作战。但是,他也不同意史迪威提出的以租借物资为手段,向最高统帅施加压力的办法,担心这会彻底地激怒最高统帅,使他真的脱离同盟国阵营,与倭国单独媾和,这当然也会严重损害美国的利益。为了协调史迪威和最高统帅的关系,罗斯福决定派他的经济顾问劳克林·柯里博士到中国去。
7月20日晚,柯里作为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到达重庆。他分别向史迪威和最高统帅了解了情况,并同双方进行了多次谈话。
问题的症结十分明显,造成双方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最高统帅,他拒绝承认史迪威作为美国代表的地位和职权。最高统帅声称,他根本不知道宋部长和史汀生就史迪威赴华使命达成的换文;柯里还发现了宋部长在罗斯福回电上做的手脚。他就此向最高统帅作了详细的说明,指出:“史迪威来华的双重身份和任务,以及管理美国租借物资的权力,是由史汀生和宋子文共同商定的,并且有正式换文可据。宋部长不将换文的内容向最高统帅报明,又不将罗斯福总统支持史迪威立场的电函如实转交,使得最高统帅不了解美方对史迪威职权的基本态度,这些并不是史迪威的责任。”最高统帅听后,不得不表示他“不反对”史迪威的双重地位和任务。
关于撤换史迪威的问题,柯里对最高统帅说:“史迪威将军在美军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是马歇尔参谋长最信任的将领之一。如果最高统帅认为史迪威没有在华的必要,马歇尔可以把他调往别处,担任其他的指挥任务。不过,这必然会影响中美两国的友好关系和美国的对华援助。同时,任何继任者都将享有和史迪威相同的职权。”最高统帅表示,是否调回史迪威,全由罗斯福总统定夺,他本人没有任何意见。
接着,柯里要求最高统帅对史迪威夺回缅甸的作战计划表明态度。他认为,只有收复缅甸,重新打开滇缅路,美国的租借物资才能大量地运往中国;同时,只有中国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才能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且有更充足的理由要求美国扩大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