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好莱坞之路- 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好,这里正在拍摄。”
  忽然一名安保人员现身,挡在了她面前,“请止步。”
  杰西卡·查斯坦停下脚步,说道,“我是过来探班的,之前给盖尔·加朵小姐打过电话。”
  安保人员按下通话器,说了几句,然后说道,“请进,查斯坦小姐。”
  同时,他又提醒道,“剧组正在拍摄。”
  “我知道。”杰西卡·查斯坦颇为客气的说道,“我不会打搅拍摄的。”
  她往前走了一段,看到一些人都站在外围观看,自己也停下脚步,站在了这里。
  就像之前听到的一样,剧组确实在拍摄一场枪战戏,站在这里能够看到,脸上带着伤疤的小罗伯特·唐尼藏在一辆汽车的后面,在一名光头黑人的掩护下,正在向对面一群不断靠近的人射击,同时招呼自己人赶紧走。
  杰西卡·查斯坦四处看了看,没有看到墨菲,仔细找了一下,才在一台老式的35mm胶片摄像机后面,找到了墨菲,他似乎亲自上阵拍摄了。
  “cut!”片场响起墨菲嘹亮的嗓音,犹如当年一样,“唐尼,你正在与别的帮派火并,藏好你自己,现在你不是钢铁侠!”
  接着,杰西卡·查斯坦看到墨菲把小罗伯特·唐尼等几个演员叫到身边,似乎在说戏,不过距离这里比较远,她听不到具体在说什么。
  看着全情投入到工作中的墨菲,杰西卡·查斯坦不禁想到了担任他助理时的情况,现在的他就像没成功之前一样专注而认真,似乎一点也没有今时今日的地位和成就而在工作态度上出现松懈。
  杰西卡·查斯坦承认,在墨菲这个人身上,她看走了眼,当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否则自己的事业也不会如此的坎坷。
  如今想来,在最早拍摄《水果硬糖》时,墨菲就露出了成功者必备的一些素质,不是吗?想到这里,杰西卡·查斯坦摇了摇头,只能暗中叹息,“我为什么就对他表现出的那些视而不见呢?”
  从那时到现在,她所看到和关注的墨菲·斯坦顿都充满了冒险精神,他永远不会说出‘不可能’或者‘不可行’这样的词汇,即使遇到再大的难题,他都不会动摇。虽然他总是顶着压力,忍受怒火,却始终都保持冷静的头脑,还将自己视为剧组内独立的局外人,对犯错的工作人员总能提出适时的抨击和建议。
  甚至,墨菲在拍摄制作电影时,给她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他就是造物主,他说要有光,就必须有光,无论用何种方法。
  但杰西卡·查斯坦清楚,墨菲有如今的成就,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包括他在内的大部分人,都有这种认识——墨菲永远都是那个从片场走出来的充满无限热情和创造力的导演,其他人都活在他的强大气场包围下。
  杰西卡·查斯坦清楚的记得,刚刚开始筹备《水果硬糖》时,墨菲曾经对她说过,“一旦我们开启这次冒险,影片开始拍摄,就没有什么能让我停下来!唯一能让我停下来的办法就是把我杀死!”
  那时她只当这是说笑和自大,后来才发现他真的是这么想的——他不会将命运交给任何人,只会握在自己手里!
  电影拍摄暂停,有工作人员过来通知她,可以进入临时片场,杰西卡·查斯坦在一名助理导演的带领下,来到了一台摄像机边。
  “嗨,墨菲。”
  隔着还有段距离,杰西卡·查斯坦就抬手打起了招呼,“拍摄还顺利吗?”
  墨菲抬起头,看了过去,然后堆出一个笑容,“好久没见了,杰西。”
  杰西卡·查斯坦走过去,张开手与墨菲轻轻拥抱了一下,“不会打搅到你的工作吧。”
  “我有五分钟的休息时间。”
  对待自己曾经的助理,墨菲还是比较客气的,“没办法,拍摄时间太紧了,下个月二十号之前,我就要力争拍完所有的镜头,否则二十世纪福克斯会把我杀了的。”
  “你对自己要求的总是这么严格。”杰西卡·查斯坦笑着说道。
  墨菲微微耸肩,“要求不严格的话,我会丧失动力的。”
  剧组休息时间有限,墨菲还要查看场地布置情况,确实没有太多的时间,转而问道,“最近跟梅根·埃里森那边合作的怎么样?”
  虽然他跟埃里森兄妹的合作已经很少了,但双方之间还是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梅根·埃里森比起她的哥哥大卫·埃里森更有头脑,除了投资墨菲的影片外,投资的其余几部独立影片无不实现盈利。
  从这方面来说,梅根·埃里森最起码是一个合格的独立电影投资人。
  “还不错吧。”杰西卡·查斯坦想了想,决定实话实说,“梅根·埃里森最近拿到了一个新项目,关于海豹六队和本拉登的,她有意让我出演女主角,导演是凯瑟琳·毕格罗。”
  “恭喜。”墨菲笑了笑,“这个题材拍好了,还是很有作为的。”
  两人又聊了一会,杰西卡·查斯坦看了看时间,主动告辞,“我就不打搅你了。”
  “嗯。”剧组各个部门重新开始工作了,墨菲也不挽留,客气了一句,“有事可以打比尔的电话。”
  看着杰西卡·查斯坦在一名助理的带领下转身离开,墨菲继续自己的拍摄工作,刚才的枪战戏已经全部拍摄结束,剧组虽然没有更换外景地,但拍摄不是在路口的室外片场,而是改到了路口旁边的一栋低矮的楼房里面。
  墨菲走到楼房入口的地方,菲力·拉舍尔正带人在外面架设摄像机,大卫·罗比则带着几个助手,在楼房里面忙碌的布置灯光。
  “大卫!”墨菲提醒了一句,“灯光要冷硬,阴暗!”
  楼房的门后边,大卫·罗比露出头来,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
  这里需要拍摄的是一个长镜头,镜头中只有小罗伯特·唐尼一个演员,墨菲要表现出他出演的迭戈·罗斯的焦虑和愤怒,为此特意设计了这个镜头。
  刚刚成年后的迭戈·罗斯让人帮忙搜集当年那位天主教牧师的资料,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天主教牧师被多位被侵犯儿童的家长报警后,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被天主教教廷调回梵蒂冈,职务有所上升的消息。
  这样的消息严重影响到了迭戈·罗斯对于这个世界的判断,最终认定这终究是一个恶的世界。
  想要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他只有更加凶恶。
  接下里拍摄,正是他得到相关的消息,思想最终变化的过程。
  最开始,墨菲并没有进楼里面,而是站在门外边,往里面看,这样能更好的观察整个摄像机拍摄到的场景。
  他看了一会,叫来了海伦娜·埃斯波拉,指着针对门口的墙壁,说道,“我记得道具里面有一副很大的天使堕落图,挂在这里。”
  吩咐完艺术指导,墨菲看到小罗伯特·唐尼化完妆走了过来,喊着他一起进了楼里面。
  这是小楼的前厅,针对门口的就是墨菲刚刚说的墙壁和通往楼上的楼梯,楼梯有些破旧,扶手的最下端有一根带着装饰塔头的柱子。
  墨菲站在柱子旁边,对小罗伯特·唐尼说道,“拍摄的时候,你会因为焦虑而来回走动,带无论怎么走,都要在这面墙上的画的范围内。”
  “天使堕落图?”小罗伯特·唐尼显然也听到了墨菲刚才的话,说道,“我明白了。”
  “还有,”墨菲指了指楼梯扶手下端柱子上的塔头,“任何你静止的镜头,你都要保持柱子的塔头指向你的头。”
  虽然不太明白墨菲为什么这样要求,小罗伯特·唐尼还是认真的点了点头,“没问题。”
  墨菲拍了拍小罗伯特·唐尼的肩膀,“你熟悉下走位,停和走自己掌握好。”
  说完,他走出了楼房,查看菲力·拉舍尔正对门口架设的摄像机的情况。
  一切准备就绪,拍摄随即开始。
  按照墨菲的要求,小罗伯特·唐尼刚好站在门框和门之间,菲力·拉舍尔拍摄的镜头里也有一条完整的导向线,导向线会在潜意识中引导观众的目光看向一个主题。
  摄影学中,这是一种工具,让观众看到导演想让他们关注的重点。
  在这个镜头里,墙上的那幅天使堕落的画,会领着人的目光看向门框,而在敞开的门中,导线就会引着人看向主要人物,为了更加明确的表达,墨菲甚至还用那根柱子的塔头直接指向小罗伯特·唐尼的头。
  洛杉矶街头的拍摄,墨菲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唯一的麻烦就是光线。


第五百九十八章 一种善行
  洛杉矶地区干燥少雨,日照充足,太阳几乎每天都明晃晃的挂在天空之中,对于大部分剧组来说,这是非常理想的外景拍摄条件。
  但对墨菲的剧组来说不是,他的整个外景戏当中,根本不会出现任何阳光,镜头色调完全以阴暗为主,充足的日照带来的只会是麻烦,剧组拍摄中反而需要处处遮光,否则胶片曝光过度的话,即便是以现在的技术,后期调色也非常困难。
  “大卫,光线太亮,太柔和了!”
  几乎每个场景的拍摄中,都能听到墨菲的喊声,“光线要硬一些,色调要阴暗!”
  这部影片与之前的《混乱之城》不同,整个故事充满了阴郁氛围和绝望与荒诞,属于好莱坞比较少见的黑的非常彻底绝望的个人传记片。
  墨菲从来没有想过这部影片会产生什么样的盈利,反而首先考虑的是在颁奖季会不会更有作为,影片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在商业上有太多的作为,那样就不可能广泛的流传,也与罗斯的想法相悖。
  既然答应了朋友,墨菲自然想要做到更好,像这样小众当中的小众题材,真想要名声大振,成为世界知名的影片的话,奥斯卡是最好的传播途径和平台。
  过往,带有黑色风格的典型奥斯卡冲奖影片在颁奖季也不是没有收获。
  比如2003年的《芝加哥》,2005年的《百万美元宝贝》,2006年的《无间行者》,2008年的《老无所依》……
  当然,这些影片不像墨菲的风格那样黑的彻底,内里还是好莱坞电影的主流取向那一套,而且也不像墨菲执导的影片这样偏向商业化。
  墨菲的几部代表作,从表面到内里全都是黑的,价值取向更是让卫道士们嗤之以鼻。
  虽然因为风格问题接连在奥斯卡上面受挫,但墨菲不准备在这部影片上做出根本性的变化。
  黑色电影是对犬儒主义的高歌颂扬,还是直面人性阴暗的勇气?它是由视觉风格定位认定?还是按照其主控思想、故事的整体基调来加以确定?它的视觉风格仅仅是“阴森可怖”,还是藏有更加深刻的主题?
  对于这些,墨菲都有自己的理解。
  必须承认,黑色电影是一个非常具有电影艺术特征的艺术现象,它同时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电影现象,黑色电影不是由一个理论概念引出,而是对某种电影工业生产既成现象的描述和归纳。
  无论在摄影棚,还是在外景地,墨菲的场景构建和拍摄中,都为剧组制定了四条基本原则。
  大部分场景都是按照夜景布光;构图宁愿使用斜线与垂直线而不用横线;用照明处理让演员常常隐藏于城市夜景中,演员说话时面部总是被阴影遮住好,或者用光影在人脸上做分割;摄影机构图的张力优先于演员的形体动作。
  除了这四条基本原则,墨菲在实地拍摄中,还使用了更多的技巧。
  前几天的拍摄结束之后,墨菲与菲力·拉舍尔进行了交流,适当的调整了拍摄方式,后面的拍摄他们偏爱使用低角度照明、大光比的布光、非常硬朗的摄影调子。
  这样一来,他们一般都使用比较实的焦点,一般不会使用柔光镜、雾镜来使画面变得柔和。
  比如菲力·拉舍尔常用广角镜、小光孔来求得较大的景深,这种景深镜头很容易造成对人的压抑感。
  再就是一些场景布置当中,墨菲都让海伦娜·埃斯波拉适当的增加一些例如天使堕落图之类的,带有典型的黑色意味的道具,并且在随后的拍摄里面,让菲力·拉舍尔采用不稳定的镜头构图,将形状奇特的光区和线条、物体,比如百叶窗的光影、门、窗、楼梯、金属架等等,形成对人的分离和挤压。
  尤其在使用较大角度的仰角和俯角摄影时。
  几乎所有的拍摄中,墨菲都要求菲力·拉舍尔使用斜线与垂直线而不用横线来构图,斜线分裂的镜头能够使黑色电影的世界显得不安宁、不稳定。
  在黑色电影中,光线以奇特的形状射进房间中,观众看到的是参差不齐的四边形、锐角三角形、垂直的狭缝。
  墨菲对于这部影片黑色元素的处理,还有一个强烈视觉元素,那就是对血腥画面的使用。
  这方面不用多说,从最初的影片到现在,都是他的拿手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