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封面人物上搭配着墨菲图像出现在一起的话,也是墨菲接受专访时的原话。
封面后的扉页上,就是《名利场》总编蒂娜·布朗亲手写下的关于墨菲的一篇文章。
“电影不止是艺术,同时还是一门生意,如果电影能获得好评当然是好事,但拍一部电影必须要在商业上获得成功,一定要让投资者获利。”
在文章的开篇,她就引用了墨菲的原话,“只有获得投资者的信赖,你才能不断拿到机会,拍摄自己真正想要拍摄的电影。”
后面是蒂娜·布朗对于她所认知的墨菲的描述。
“出生在洛杉矶的墨菲·斯坦顿在贫民窟中长大,经历过如同街头混混般的少年时期,这使得随性、自信以及有些桀骜的个性一直扎根在墨菲的性格中,在受我们采访时,他身上闪现着独特的魅力。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曾经叛逆的少年身上已经蜕变出谦和与决心,这两种特质一直贯穿着他演员生涯的始终。”
“在谈到进入电影圈后的经历时,‘努力’和‘坚持’成为墨菲·斯坦顿嘴上挂着最多的一个词。”
“如今看来,这位刚过三十岁的好莱坞导演在电影行业内的持久战足以用‘大获全胜’来形容,在历经多年的努力与坚持之后,墨菲·斯坦顿晋升为好莱坞性价比最高的导演之一。”
“导演事业越走越宽的墨菲·斯坦顿在未来几年也并不打算休息放松一下:‘我从来不会放松戒备,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想要设法打入这个圈子,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我越成功,就越有动力继续努力’。”
扉页之后,是这期《名利场》的正式版面,所有页面当中,关于墨菲的内容仍然放在了最前面。
“墨菲·斯坦顿给了观众一种新的可能,给电影爱好者们一种广阔空间,给影迷一种新的炫技方式,给商业电影带来新的风格、逻辑、甚至思维方式!”
对于墨菲的这次专访,《名利场》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使用的是侧面描写,除了那些已经被报道过很多次的内容外,还重点提及了墨菲这个导演在发掘演员上的能力。
“每一个新人演员到了墨菲·斯坦顿手里,都会发光发热。”
“杰西卡·阿尔芭跟墨菲·斯坦顿第一次合作的时候,只有二十岁,在这之前,她给人的固有形象就是青春靓丽的花瓶。可妙就秒在,墨菲·斯坦顿正是重点发掘了杰西卡·阿尔芭这一点,然后造就了堪称经典的《罪恶之城》的南希这一角色,并且让杰西卡·阿尔芭的演艺道路豁然开朗,成为好莱坞八十年代出生的女演员的代表人物之一。”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出演《无耻混蛋》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但依然籍籍无名,墨菲·斯坦顿在选角的时候,强调了一句话:‘别人不需要的,未必不适合我们!’一个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就此诞生!”
“对于于杰西卡·阿尔芭和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而言,墨菲·斯坦顿不仅仅是捧红他们的导演,更是一个指导他们怎么真实做自己的老师。”
“墨菲·斯坦顿有一双独特的眼睛,同样的,从他电影里走出来的演员们,都有双动人的眼睛,或纯净,或明媚。他认为,表演最重要的两大原则是放松和专注,在演戏时只有做到放松和专注才能把他自己真实的魅力展现出来,那就是最佳的状态。”
“很多好莱坞明星坦言,能参与墨菲·斯坦顿导演的作品是每位演员的梦想,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机会能参与墨菲导演的作品。”
随着这期《名利场》杂志上市,墨菲出现在了更多奥斯卡评委的视野当中,虽然制作风格注定了不会每个人都选择投他的票,但只要有更多的人能在投票的时候想起他,那就足够了。
当然,相比于接受的专访,《名利场》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写出来。
比如墨菲接受采访时,说过演员演戏需要互相扶持,抢戏是一种非常坏的习惯。
表演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更不是随便拉一个演员就能胜任的,演戏很需要互相的扶持。
墨菲始终认为用pk来讲演员的话是一个很不好的比较负面的能量,最典型的就是彼此演戏要相信对方,要扶持对方,如果一方表现的太弱的话,整场戏都会失衡,从而也会对自己带来负面效果。
不过,在好莱坞,一个人不竞争,可能永远也出不了头,这是现实。
但如果问墨菲什么是好演员,什么是一个好的表演的团队,他会毫不犹豫的说,如果有演员故意抢戏和压戏,会好好跟他谈谈……
进入2010年之后,《华尔街之狼》继续在北美放映,而且为了冲击奥斯卡提名名单,还维持着较高的上映影院数。
到一月底,经过两个月的漫长放映之后,影片的北美票房累计达到2亿2680多万美元,成功杀入2009年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前十位。
不过整个北美乃至全球的电影市场现在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阿凡达》,同期放映的其他所有的影片,只能在这部史诗怪物级别的电影的阴影下生存,而且无一例外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华尔街之狼》也不例外。
从感恩节假期公映至今,影片的北美市场潜力消耗的所剩无几,墨菲和二十世纪福克斯按照目前的走势推测,这部影片的北美票房不可能突破2亿5000万美元大关,最终的落点可能在2亿3000万美元到2亿4000万美元之间。
受到《阿凡达》冲击的不止是北美市场,还有其他的海外市场,《华尔街之狼》的海外票房累计超过2亿美元之后,在海外院线当中也受到了压制,最终的全球票房是否能够超过5亿美元大关,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在墨菲看来,只要影片能拿到多个重量级的奥斯卡提名的话,在奥斯卡效应的带动下,《华尔街之狼》的全球票房会有很大的几率突破五亿美元。
第五百一十二章 不利的选择
到二月中旬,第八十二届奥斯卡提名者午宴举行前,《华尔街之狼》的北美票房还在缓慢增长,已经累计达到2亿3560多万美元,尽管远远落后于狂飙激进的《阿凡达》,不过对一部制作成本只有8000万美元的影片来说,这完全可以说是大爆的成绩了。
随后,奥斯卡提名者午宴在比弗利山庄希尔顿大酒店举行,与往届不同的是,墨菲没有让事务繁忙的比尔·罗西斯代劳,而是亲自出现在提名者午宴的宴会厅里。
由于小罗伯特·唐尼和乔纳·希尔等人还在满世界做宣传,墨菲代表整个《华尔街之狼》剧组,独自走进了希尔顿大酒店的一号宴会厅。
“请这边走,斯坦顿导演。”
一名服务生引领墨菲向着宴会厅比较靠前的桌子那边走去,墨菲过去之前特意看了看,坐在那里的基本都是些好莱坞顶层建筑中的人物,比如代表《阿凡达》剧组的乔恩·兰道,华特迪士尼的动画总监约翰·拉塞特,以及好莱坞的顶级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曾经有段时间,因为小罗伯特·唐尼的关系,墨菲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走得很近,但现在……
墨菲轻轻摇了下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不仅仅是个影星,还是个非常成功的商人,当一定的利益摆在面前的时候,两人之间那点脆弱的朋友关系轰然倒塌。
当然,他也很清楚,这是好莱坞或者任何一个商业圈子的常态,不可能遇到的每个人都会变成詹姆斯·弗兰科、小罗伯特·唐尼、塞斯·罗根和乔纳·希尔这样的死党。
“嗨,乔恩。”
走到那张宴会桌边,墨菲先跟来自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大胖子制作人打了招呼,乔恩·兰道看到过来的人是墨菲,连忙站起来跟他拥抱了一下,“哇,墨菲!见到你太高兴了。”
随后,墨菲又在乔恩·兰道的介绍下,与约翰·拉塞特握了握手,双方之前没有见过面,不过互相之间都是闻名已久。
尤其墨菲,对于皮克斯工作室的非幼儿动画相当有好感,也是曾经的大爱,特意跟约翰·拉塞特这位皮克斯五虎将的核心人物多聊了几句。
从约翰·拉塞特的嘴里,墨菲也得知他是为了《飞屋环游记》而来,据说这部皮克斯工作室的经典作品,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动画长片!
如果真的获得提名,对皮克斯工作室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荣耀,这一方面是对他们坚持不懈创作的最好褒奖,另一方面也是奥斯卡最佳电影提名名单扩军带来的效应。
从第八十二届奥斯卡金像奖开始,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不再限定在五部,而是最多可以有九部!也就是说,如果当年出产的优秀电影特别多,评委们可能会填满九部的提名名单,如果优秀电影不够多,则选几部是几部,但不会少于五部。
这可以说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近年来针对奥斯卡做出的最大的改革,能让一些出色的科幻片和动画片之类的商业电影进入提名名单,好好充当陪跑者的角色。
所以,之前无论是比尔·罗西斯,还是小罗伯特·唐尼,都认为《华尔街之狼》获得最佳影片提名的难度,要远远小于墨菲拿到还是只有五个名额的最佳导演提名。
看着墨菲跟约翰·拉塞特谈笑风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多少有些不自在,不过他也是这个圈里面的老人了,并没有做什么,只是安稳的坐在这里。
他能看得出,墨菲对他的态度比之从前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放在以前,他过来后第一个招呼的人必然是自己。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明白这是为什么,但他没有任何愧疚感,而且已经通过经纪人释放出了善意,对方接不接受,那不是他能够控制的。
话说回来,当时换位相处,以墨菲·斯坦顿的功利性格,做出的未必会比自己好多少。
“你好啊,莱奥。”
正出神的时候,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听到熟悉的打招呼的声音,赶紧晃了晃头,回过神来,看着已经坐在旁边的墨菲,扯出一个公式化的笑容,“你好,墨菲。”
他说完这句,不再开口。
墨菲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点了点头,也不再说什么。
两个人之间不说知根知底,却也了解的也比较多,完全没有装出一副热情模样的必要。
曾经乔丹·贝尔福特为什么想要收回《华尔街之狼》的改编权,背后簇拥的人是谁,墨菲非常清楚。
同样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也知道,墨菲与好人这个词汇之间的距离,足有整个太平洋那么远,自己这次冲奥中遇到的障碍,谁也不清后面是不是有墨菲的影子。
墨菲看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最后一眼,收回目光,与乔恩·兰道聊起了《阿凡达》的一些事,这部影片的全球票房已经接近了二十亿美元,所有人都能看明白,只要不出现类似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或者外星人入侵之类的重大意外,詹姆斯·卡梅隆必然能完成对自己的超越,卡车司机彻底会成为一个电影神话。
他不是没打过执导这部影片的主意,只是稍稍想起就选择了放弃,因为其可操作性几乎没有。
先不说《阿凡达》是不是詹姆斯·卡梅隆从十几二十年前就有了想法,单单是技术一项,就是墨菲无法解决的难题。
只要脑袋正常的人稍加了解,都知道这部影片可谓是典型的不是剧本和一个导演能够解决的那种类型,就算是写出剧本,也没多少用。
从这个世纪初,詹姆斯·卡梅隆就协同索尼电子开始了关于最新的3d摄影和动作成像方面的研究,不但为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实验,还专门拍摄了几部纪录片,以探索技术的可行性,而且最新的3d摄影等《阿凡达》拍摄制作必然使用到的技术,专利权一直牢牢握在詹姆斯·卡梅隆的手里,如果没有卡车司机的授权,拍摄什么的都是空话。
当然,使用别的技术拍摄也不是不可以,或许也能达到《阿凡达》最后的成片效果,问题是作为技术狂魔的詹姆斯·卡梅隆为了那些新技术,都投入了近十年的时间,换成其他导演的话,将别的技术推进到可以拍摄制作《阿凡达》的程度,又需要多少年?
有多少导演可以向詹姆斯·卡梅隆那样,愿意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那种写出个剧本就能把《阿凡达》拍摄制作出来,成片后效果还一点都不差……
墨菲摇了摇头,幸好自己没有那么弱智,确切点来说,这种想法用弱智来形容都是赞扬。
电影这种东西,有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没有付出绝对没有回报,就像墨菲心中一直在吐槽男主角一样,《阿凡达》也遭到了很多的非议,但无论非议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