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6章 让人头大的定时炸弹
考生们考试耗时甚久,李世民自然不会从头等到尾,等考生开考后不久,李世民便起身离去了,顺便还叫上了王浩然,因为刚才王浩然当着众人的面收了恩科百人,那他想反悔都不可能的了,那有些事现在就可以跟王浩然明说了。
“陛下,臣弟有一事不明,还望陛下明示!”到了李世民的书房,王浩然就迫不及待的说道。
“朕给你看些东西你就知道了。”挖了这么大的坑给王浩然,李世民心情大好。
王浩然接过李世民递过来的一叠奏折,越看越感觉头大。这些都是那些考生近日呈给李世民的奏折,可谓是一个比一个胆大,连直接点名讥讽朝臣的都有!
“陛下,这些人哪是什么考生啊!简直就是一个个随时会爆炸的炸弹啊!臣弟做做生意还行,将来若是因为他们被卷进各种风波之中,臣弟无权无势,到时臣弟怎么死的都不知道!”王浩然此时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得赶紧想想应对之策,而王浩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李世民诉苦。李世民对这些考生如获至宝,敢把这些人推过来,那定然要让王浩然有能力做这些人的靠山才行。那李世民会怎么做呢?王浩然猜不出来,只好在一旁诉苦等着李世民自己说出来。
“说你无权无势倒也对,可若说你手腕通天也有道理,你若有什么事,朝中大臣大多都愿意站出来给你帮忙,就连一直和你抬杠的魏征也不例外。朝野之中,怕是没有其他人能有你这样这么多人脉了,这就是你没有党派的好处。”李世民为王浩然分析道。
“陛下,那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臣弟又不谙朝中之事,若有急事,都不知道该找谁!”王浩然继续诉苦,非要从李世民那要点什么东西过来不可,这么多“定时炸弹”,能多一份保险就多一份安全。
李世民示意福安端来一样东西交给王浩然,说道:“这把这个收好,日后或许用得上。”
王浩然盯着福安手上的东西,感觉有些像传说中的金书铁卷,接过来仔细一看,还真他ma就是金书铁卷!再看看上面的内容,除了一些关于自己的爵位、功绩之外,还有“卿免一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若犯重刑,须三司推事”等字样,这可是比时光守护者的大招外加金身还好用的玩意,除了多一条命、免伤害,还有相关法令赋予持有者一定的特权。如此宝贝,王浩然连忙叩谢一番。
“此外,日后恩科百人若有犯事者,非有你在场不得定罪。”李世民补充道。
“谢陛下信任,恩科百人之中若确实有犯罪之实,臣弟定然不会偏护。”王浩然有些感慨,自己在大唐还算是顺风顺水,而这也是离不开李世民这这么好说话又敢于创新、改革的皇帝的。
这次殿试出题并不难,算是常规检查,只要不出大差错便算过关了,谁让王浩然只挑选出一个人呢?李世民本就嫌少,哪还会再去淘汰一些人啊?没过几天,恩科百人的任免便下来了,依照每个人的特长安排到大唐各地。
本还在等着朝廷发榜的恩科百人,没想到榜单还没出来就收到任免旨意,想必这殿试是不排名的了。
恩科百人收到任免通知,自然要好生庆祝一番,要庆祝,那当然得邀请一下王师啦。
王浩然收到请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正想找个机会跟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谈谈官场上的方圆之道呢,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貌似这个世代的文人都喜欢平康坊这个红灯区,或许是因为此时稍微高档些的红尘女子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文采,甚至才名远扬的都有,使得嫖chang变成颇有雅兴的事,不像后世,单纯看长相和技术,所以嫖chang在后世是极为羞耻的。恩科百人设的庆宴就在这边,还是范秋思当年所在的春风楼。
王浩然来到春风楼,被众人邀至上座,因为王浩然毕竟才十来不到二十岁,所以大家说话都比较随意。闲聊间,一个学生跟王浩然探讨道:“王师,学生昨日得知长孙顺德收受贿赂,正想上奏于陛下,然而长孙顺德乃是长孙皇后的族叔,学生左右为难,不知该不该上奏……”
“竟然有这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是皇室外戚?”不等王浩然表态,就有几个学生愤然而起。
王浩然头大得很,这些“定时炸弹”的导火线也烧得太快了吧?虽说正义之士举报贪腐之事乃是壮举,但是那也得考量一下自身的实力才行啊?像后世的周总理,他当年若是跳出来反对这反对那的,他根本就没机会做那么多益国益民之事。
“王师以为如何?”刚才那学生也知道此事棘手,而且他们自身又没什么实力,故而没有王浩然支持的话,他还真不大敢上奏。
“虽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然而诸位也得量力而为。诸位博学多才,若是因此而受到打压,自身受创事小,若是自己一身本领都没机会施展出来,你们不觉得遗憾吗?”王浩然开始向大家传输方圆之道。
“难道我等面对贪腐之事就只能听之任之吗?”一青年不满道。
“一腔热血不是坏事,但不能一时冲动,得想清楚带来后果会是如何?你们又能否承受得了?就比如这贪腐之事,就算事发,长孙顺德又能受到多大的惩罚?然而事后,你们算是跟长孙顺德敌对上了,堂堂薛国公想为难一下你们易如反掌。所以对待此事,你们得先懂得自保,然后再想想应对之策,你们的才学可是大唐一大财富,可别只想着顶多因此就义成就一世美名,这明显是得不偿失的。朝中正义的大臣也有不少,你们若能放下出名的机会,可以寻求那些正义大臣,让他们去弹劾,让他们去出风头,这样你们可以得到惩治贪腐的目的,也能保护住自己,只是出风头的事就没你们的份了。为了长久之计,为了你们能把自身才华全都施展出来,你们可愿意放弃这么一个出风头的机会?”王浩然劝说中带着激将法。
这些人都是聪明人,知道王浩然是要他们别为了扬名而冒险,一番思量之后便接受了王浩然的提议。
两天后王浩然就听说了李世民惩罚长孙顺德的消息,准确的说,应该是李世民奖励长孙顺德的消息。因为李世民在大殿上直言长孙顺德收受数十匹绸缎,说以此看来长孙顺德家缺绸缎,故而奖励了许多绸缎给长孙顺德,但要他自己背回去。长孙顺德因贪腐被揭发就已经羞愧难当了,如今背着一大捆绸缎,连挪步都难,只能干愣着受众大臣看丑态,直想挖个洞钻进去。
………………………………
第217章 皇后的智慧
王浩然回到中城后就全身心的投入燃油动力的研究里,有如闭关修炼一般,除了春节回了长安一趟,其余时间基乎都在研究室内。不是说他心急着研究出来,而是这研究的难度很大,无论精密度还是材质、设备要求都需要做极大的改进,这使得研究进度非常的慢,王浩然虽然大概的知道运转原理,但对具体细节却还是需要摸索前进的,这条需要摸石头过河的路,眼下也就只有王浩然更有办法摸索出来了。
这段时间倒有一些热门话题,比如杜仲胶制品的广泛使用,制造业的兴起,李淳风率领王景修等人兴师动众测量黄道、赤道,最重磅的消息还是赴倭将士的凯旋归来。
福田家族此时已经推翻了苏我氏,掌控了整个倭国。这当然是离不开大唐的支持的,所以倭国归附大唐也就顺理成章了。然而李世民并不想让福田家族以皇室的身份掌控倭国,如果一开始就这样的话,以后想掰转过来就难了,所以李世民的意思就是让倭国直接取消国号,以大唐倭州之名,福田藏村则封为倭王,世袭罔替,并就任倭州一州之长,而福田荣一郎也在京为官,说不好听点就是作为人质留在大唐。
福田家族自然是不愿意的,然而倭国经过一年多的内战,国内物资可谓消耗一空,他们若是驳斥了李世民的要求,没有大唐后期的物资援助,福田家族怕也是称王称不了多久,于是只能答应下来,还要一番叩谢。
朝廷自然也没少派官员常驻倭国,但毛人部落那里倒没有,这是大唐早就跟毛人部落商量好了的,大唐永不干涉毛人部落内事,李世民还允诺给予一些扶持。李世民并不是不想把大唐旗帜插在毛人部落,只是毛人部落归不归顺并没多大问题,没必要落个背信弃义的骂名。而且李世民从当年对高昌的政策中得到灵感,想到了一个更为妥善的降服办法,虽然这需要多几年的时间,但好在这办法无需劳师动众,甚至可以说是无心插柳。
在倭国……不,现在应该说是倭州了。在倭州,有个妇孺皆知的名号,那就是大唐十虎将,在大唐赐封他们为游骑将军、游击将军的头衔并大肆宣传之后,倭州百姓更是奉为神灵一般的存在。
倭州毕竟和大唐隔着汪洋大海,若是倭州稍微强大一些,他们再次成为倭国也不无可能。所以在这之前,大唐必须增强对倭州的管制。朝中大臣商议之后,一致认为很有必要加强两地交流,让大唐的能把经济、文化渗透到倭州,甚至成为成为主流。这方案一确定下来,那航海技术的改进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有朝臣提议说,朝廷有数处造船厂,而王浩然有着先进的技术和技术人才,而且王浩然早就有建造船厂的意思,建议朝廷可以和王浩然合作共建一座新的造船厂,如此可以极大的提高改进进度。李世民虽然也知道这一点,然而却犹豫了,若是现在跟王浩然合资建造船厂,那王浩然必定会提早前往杭州,这倒没什么,可问题是李泰也肯定会跟着去的,李世民甚是不舍,故而把这提议搁置待议。
那些主张让四皇子早日去封地的大臣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纷纷上奏支持与王浩然合资建造船厂一事,有些还去动员长孙皇后去陛下那里吹耳边风。长孙皇后是很有主见和见地的人,她自然能猜到这些大臣的意图,然而她并不想营造出众臣抗议而陛下独断独行的氛围,故而对那些大臣说朝中之事,她这后宫之人不好干预,不过她心里却决定在私底下向李世民提一提自己的意见,因为她觉得只要她和李世民肯放手,以李泰的才智,必然能成就一番大业。
“二郎,妾身有些想念泰儿了,要不召他回来住几天?”长孙皇后偎依在李世民的怀中柔声道,她知道这次怕是再也留不住李泰了,此去杭州旅途遥远,而皇子一旦就藩便鲜有回京的机会,长孙皇后想召李泰回来一趟,就有着在李泰就藩前再见上一面的意思。
“也好。”李世民有些丧气道,“我们怕是留不了泰儿多久了。”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已经看开了,之前准备好的说辞便用不上了,转而安慰道:“泰儿已经长大了,能有他自己的抱负也是好事。”
“儿行千里母担忧,泰儿也才十来岁,哪里能不担心呢?”
“泰儿若是以前那种性子,妾身定然是不愿意他那么早去封地的,好在这些年变成熟了许多,这才少了些担忧,只是一想到以后再想见泰儿就难了。不过,为人父母,不就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所作为吗?我们再怎么舍不得,也只能放手让他去闯荡了。”长孙皇后貌似只是说她自己的想法,然而这又何尝不是李世民的想法呢?这也是转着弯儿劝解李世民而已。
“唉!堂堂一国之君,却不能享受儿孙绕膝之乐……”李世民感叹道。
“皇室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大唐的命脉,他人只知道皇家高贵的一面,哪知道皇室中人的无奈!”长孙皇后抱怨道,男人需要威严,她总得在合适的时候发发牢骚、做做女子姿态,而高大上的论调还是留给李世民来说才好。
“倭州新降,那边能否长治久安,可以说全看航海技术如何了。在国家大事面前,儿女情长之事也只能放一边了。”
或许李世民本来就打算让王浩然去杭州的打算,但长孙皇后三言两语就让李世民转变了论调,不得不说长孙皇后聪慧过人。
几天后,李泰收到旨意要他回京一趟,便匆匆找到王浩然问计,他担心一回到长安,他父皇和母后会想尽由头把他留在长安,而这次他父皇无缘无故突然要他回长安,更是让他起疑心。
“你怎么不往好一点的方向想呢?”王浩然递给李泰一张圣旨,是要他回京商议杭州建造船厂一事的。
“这么说来,我们不久就能去杭州了?”李泰有些五味杂陈,以前他一直盼着和王浩然他们一起去杭州,而如今马上就要实现了,便又觉得有些舍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