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流动资金,是浔自垮台的关键原因。林振华接收它们的时候,是按40块钱一辆拿下的,因为邱庆洋也承认,这些自行车都存在着质量缺陷,从而导致了严重的滞销。
林振华没有时间去看这些自行车,不过他相信,总能找到一个办法,把这些自行车的价值挖掘出来。实在不行,全拆散了改成轮椅,拿出本山大叔卖拐的精神,还愁销售不出去?
资产的接收都不是什么困难,这次兼并中最大的难点,是浔自这300名工人的身份问题。
按着林振华的想法,皮之不存,毛之焉附,邱庆洋已经带着领导人滚到城里的一幢小楼里组建流亡政府去了,这300工人难道也跟着去?现在工人们在汉华的生产线上干得热火朝天,何不直接全部转变身份,归入汉华公司的编制里就得了?
但谢春艳和朱铁军都知道,林振华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幼稚、太简单、太愚蠢了,人家是国营企业职工,哪里肯转变身份成为大集体职工?像现在这种雇佣的方式,人家是能够接受的,人家是一等公民到二等公司去打工,别看发工资的是你,你的社会地位还不如人家高呢。现在你想让别人降低身份,人家哪肯接受?再说了,轻化厅也无权解除一个国企职工的公职,这不是一纸通告就能够摆平的事情。
轻化厅的思路是,你们汉华公司拿到厂区就足够了,这300工人依然保留着浔自的公职,在你这里工作,大家心照不宣,何乐而不为?但林振华难以接受这种方式,300名生产线上的工人,不是由自己掌控的,这实在是太难受了。说得难听一点,万一某一天邱庆洋跑来提点什么要求,自己该怎么应付?要知道,这300人在名义上可都是邱庆洋的职工啊。
林振华没有莽撞行事,他在浔自厂足足呆了一个月时间,一边指导生产,一边私下里与浔自的骨干职工进行私下里的沟通,了解他们对于放弃国企职工身份,加盟到汉华公司里来的意向。在充分了解了大家的诉求和疑虑之后,林振华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首先,林振华同意按照轻化厅的安排,维持现状,浔自厂的所有职工都可以照过去一样在汉华实业公司以外派劳务的身份进行工作。这样一个承诺的意义,在于稳定人心,避免出现群体**件。
随后,林振华又宣布,汉华公司接受浔自职工成为汉华公司的正式职工,前提是其必须自愿从浔自离职。正式职工与外派劳务职工在工资方面继续维持林振华曾经答应的“同工同酬”的政策,但是,二者在享受的福利方面将有天壤之别。
福利这种东西,圈子外面的人是看不懂的。好企业与差企业之间的区别,往往不是体现在工资收入上,而是体现在福利上。在当年,任何一家企业的四级工工资都是一样的,干多干少一个样,企业景气与否一个样。但落实到福利方面,差异可就太明显了。
从汉华公司来说,职工每年能够报销探亲费若干、冷饮费若干、烤火费若干、子女营养费若干、老人孝敬费若干……这些钱每一项都是三块五块的,看起来不怎么起眼。但加起来,一年就有百八十块,抵得上两个月的工资了。
汉华公司的职工一年能够发两身工作服,全部是涤卡面料,颜色自选。其实大多数的工人一年根本就穿不坏一套工作服,这些服装便可以改一改作为子女的衣服。公司职工还有权购买两台成本价的电风扇,你用于馈赠亲友也好,愿意拿到市场上加价出售也好,总之,中间的差价就是你兜里的收入。这样算下来,也得一两百块钱了。
如果说这些福利还不足以让职工们心动的话,林振华还有一个更加强有力的大杀器,那就是住房。
159 忙并快乐着
159 忙并快乐着
汉华公司接收浔自的厂区,必然涉及到浔自职工的住房如何解决的问题。林振华当然不可能把浔自职工都从厂区里赶出去,商量的结果,只能是让他们仍然住在原来的房子里,算是租借汉华公司的住宅,租金当然还是原来的标准,一间房一个月几毛钱。
林振华没有去动原来的住房存量,但他可以拿住房的增量来作为诱饵,吸引浔自的职工抛弃国企身份,投入到汉华公司的怀抱中来了。
浔自的厂区里,空地还有不少。在接收了浔自的厂区之后,林振华马上斥资60万,开工建设4幢职工宿舍。每幢宿舍48套房子,分为70多平米的三居室和50平米的两居室两种户型,套内有厨房、卫生间,在地下室还为每户人家留出了6平米的柴火间。
为了更好地起到刺激浔自职工神经的效果,林振华请设计单位画出了住宅的彩色效果图,印得大大的,贴在工地外面。浔自的工人们上下班走过的时候,都能够看到这些图片,里面那窗明几净的场景,让人心中生出无限的想象。
林振华放出风去,所有与汉华公司签订了聘用协议的职工,将有资格参加排队分房。他还暗示道,这四幢房子只是第一期工程,待汉华公司的收入增加之后,还会建更多的房子,最终实现人人住楼房的梦想。
住房这是压垮浔自职工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以说,没有一户浔自的职工是不在乎住房的。许多职工的房子都是20年前分的,当时他们刚刚结婚,2间小平房里安排下一个二人世界,看起来十分宽松。但随着老大老2老三的出生,再随着这些孩子逐渐长大,住房问题就日益严重了。
那些家里有儿有女的家庭,不得不面临着大男孩子和大女孩子同住一室的窘境,虽然是亲兄妹或者亲姐弟,到十七八岁了还住在一个房间里,也难免会有尴尬。还有些人家的家里有老人同住,这就更加显得窘迫了。
在许多家庭里,中年夫妇不得不与已经懂事的孩子住在一个房间里,那些不适合让孩子看到、听到的事情,就只能无限期地搁置起来。这种大家都爱做的事情,一下子就搁置上三年五载,谁受得了?
面对着林振华的住房攻势,浔自的职工开始心动了,他们纷纷嘀咕起来。
“一下子建了这么多房,该解决我们的住房问题了吧?”
“你想着美,没听林经理说了吗,只有汉华公司的职工,才有资格排队,咱们浔自的人,哪有这个资格?”
“凭什么呀,这是在我们浔自建的房子。”
“老兄,你醒醒吧,现在浔自已经卖给汉华公司了,连咱们现在住的房子,都是人家汉华公司的,想什么时候赶你走,你就得走。”
“他敢老子在浔自工作了这么多年,谁敢赶我走?”
“好好,算你能,人家不敢收老房子,可是人家的新房子,总没必要再分给你吧?”
“不会吧,我看他们建了这么多呢,100多套,他们的人能够住得下?”
“我问过彭科长了,他说林经理下了死命令,除了汉华公司的人,其他人一概不许住。哪怕空着都行。”
“这太不讲道理了,我们住得这么差,他们的房子空着都不给我们住。”
“你还没明白吗,人家这就是在吸引我们辞掉国营企业的公职,只要辞了职,答应到汉华公司当大集体职工,人家马上就给房子。”
“那我可不干。”
“你不干?自然有其他人干的,我都想去了。”
“不会吧,你舍得扔掉公职?咱们可是正牌的国营身份。”
“屁,国营身份有个屁用,浔自能给你房子吗?浔自能给你发福利吗?你看人家汉华公司,过端午节每人发20斤鸡蛋,咱们就没份。那些小年轻就蹲在门口煮茶叶蛋吃,那个香啊。”
“他们的福利是好,可是这大集体,总是不稳定吧?万一汉华公司办不下去了怎么办?这可不像我们国营单位,就算亏损了,工资还是能够保证的。”
“你还在做梦呢?你去问问看,是咱们浔自先垮,还是人家汉华公司先垮。你不知道吗,汉华公司在广交会上卖了100万台电风扇,光外汇就挣了4000万美金。现在轻化厅和外贸厅都在支持它,人家还能垮?”
“你说的也有道理,让我再想想……”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浔自的每一个角落里发生着。一开始是三三两两地议论,再往后,就是十个八个人凑在一起议论。林振华收买下的一些浔自的线人不断地把林振华的意思传达给自己的邻居和朋友,坚定着大家放弃公职的决心。
人都是有种从众心理的,单独的一个工人,很难作出什么决定,但当大家都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决心就容易下了。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样:既然别人可以这样做,为什么我不能呢?
终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工人出现了,他叫郑坤生,是一个刚结婚的年轻工人,现在还住在原来的集体宿舍里,两口子拉着帘,与昔日的室友同居在一个房间里。新婚燕尔的小两口,每回只能趁着室友出去的时候抓紧时间亲热一下,其亲热的品质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生活,郑坤生一天也无法忍受了。
国营身份又如何?只要能给我一间房,让我搂着老婆睡一个踏实觉,去他的国营身份吧
“林经理,我已经向邱厂长打了辞职报告,请接收我加入汉华公司吧。”郑坤生把一份申请书递到了林振华的面前。
“好,郑坤生同志,我代表汉华实业公司,正式接收你为公司职工,欢迎你。”林振华热情地说道。
郑坤生问道:“林经理,我既然加入了公司,你叫我干什么工作都没问题,我只想问一点,新建的宿舍,能不能有我一间?”
林振华道:“没问题,按你的条件,可以第一批分配到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最快今年冬天就可以入住,你和你爱人可以在新房子里过春节了。”
郑坤生的辞职,打破了浔自厂的僵局。照着林振华的吩咐,郑坤生在厂里大谈汉华公司的待遇如何如何优厚,房子的分配将按照报名的顺序,先到者有份,后到者只能排队。
听到这样的消息,其他与郑坤生同样处于住房窘境中的青年工人也都着急了,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奔向林振华的办公室,几乎恨不得咬破手指头写血书来表示自己对汉华公司的景仰了。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当有七八十位工人向林振华递出入职申请之后,整个冰山就完全崩溃了。
“去他的,先把房子拿到手再说,什么国营不国营的。”
“大家都辞职了,我怕个啥?”
“先辞了再说,以后如果汉华公司真的不行了,我就不信轻化厅会不管我们。”
“对,辞了,加入汉华公司。”
越来越多的人下定了决心,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原来浔自的近八成职工都向厂部递交了辞职申请,投入到汉华公司的麾下。另外两成的人都属于那种思想极端保守的,或者对于汉华公司的成功多少有些醋意,抱了一种决不投奔暴发户这样的悲壮心态。
对于投奔过来的浔自职工,林振华本打算跟他们约法三章,说好汉华公司的规矩与浔自不同,谁敢违反劳动纪律,轻则扣发工资,重则开除。在后世的企业里,这样的规定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
然而,这样一个想法却被朱铁军给否定掉了。现在林振华在做出什么重大决策之前,都是要与朱铁军、梁广平等人商量一下的,他觉得这些老人们考虑问题要比他全面得多。关于前浔自职工的管理问题,林振华自然也要向朱铁军请教。结果,他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遭到了朱铁军的批判。
朱铁军道:“小林,你的想法,我完全理解。没错,管理企业就应当这样,没有严格的纪律,哪能管好企业?可是你想过没有,浔自的这些职工抛弃公职加入到你汉华公司来,他们本身就带着疑虑。如果你再搞这样的约法三章,他们还敢来吗?除非你不想要这300人了,否则,这个约法三章,还是先不要拿出来的好。”
林振华道:“如果我没有这个约法三章,回头他们到了汉华公司之后,吊儿郎当,不服从管理,我拿什么来约束他们呢?”
朱铁军笑着问道:“小林,你现在的汉华公司,有这样的情况吗?”
林振华想了想,说道:“这倒没有,好像我在公司还挺有权威的。”
“对呀,你是怎么做到的?”
林振华又想了想,道:“我总结了一下,大概是有两条吧。一条是我给了大家希望,让他们觉得有奔头,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对于不听话的人,我给他们调整到了辅助岗位上,收入比其他人差一大截,这一手谁都怕。”
朱铁军点头道:“这就对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