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请问是哪一位?”电话里工商联副主席在问。
“我是王大海。”王大海回答。
“正急着找你,晚上,市政府开会,有人提到德豪公司搞豆腐渣工程,说风雨大一点,你们的厂房就倒塌,还砸到工人。是否有这回事。”副主席继续在追问。
“无稽之谈,报告主席,厂房土建还处在基础阶段,没有厂房,何来倒塌的可能。”王大海干脆而理由充分地回答。
“无风不起浪,你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必须跟我说实情。”副主席电话里的声音大起来,语调严肃地进一步追问。
“报告主席,平安无事,今晚玻璃窑炉基础坑道里,涌入地表水,没有安全问题。”王大海心想,这是谁别有用心,在市政府会议上,小题大作,甚至无事生非地造谣,说什么德豪公司新厂区厂房倒塌。他忍住自己心中怒火,心平气和地耐心向副主席进行解释。
“没事就好,如果有什么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向我报告。”副主席中气十足地说完几句话,随即电话里传来“嘟嘟……”挂断电话的声音。
值班室里瞬间寂静一片,王大海清楚地听到自己愤怒的心脏,在快速的“嘣嘣”直跳。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并且越传越邪乎,无中生有,蛊惑人心。
正当王大海闭上眼睛,准备睡觉,床头柜上的BB又发出“嘀……嘀……”的蜂鸣声。王大海脑海里,因为有刚才通话内容的影响,以为又是副主席在传呼,让它蜂鸣完,没有理会,继续睡觉。可是,仅稍停一会儿,BB机蜂鸣声,又急促地在王大海的耳畔,响亮地呼叫着。
王大海不耐烦地拿起BB机,不经意地翻看屏幕,当看到里面的内容时,整个人一愣,今晚是怎么回事,梦影又听说到什么事,深更半夜,发信息过来。王大海迅速拔回电话。
“再不回电话,我就要赶到你的新厂,还以为你壮烈牺牲。”梦影大声地质问。
“你也听说,德豪公司新厂区的厂房倒塌。”王大海刚才接电话后的坏情绪,一时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他带着一丝怨恨的口气,在反问梦影。
“不是,报社里有传闻,德豪公司新厂区发生火灾,新落成的厂房毁于一旦,消防队赶去都无济于事,还有不少工人烧伤,准备安排明天早上派人去采访。所以我心急火燎地传呼你,你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梦影在电话里急不可待地问王大海。
“天下太平,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安安稳稳地睡你的觉。”王大海听完梦影的一番话,不气不恼,甚至还自我嘲笑一下,用调侃的口吻回答梦影。
“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那篇报道刊发以后,我的眼睛总是在不停地跳。”梦影知道王大海这里没有发生什么事,讲话的语气也放松下来,接着,她向王大海诉说自己近几天的烦恼。
“不要搞得紧张兮兮,自己吓自己。”王大海平静地宽慰道。
在电话里安抚好梦影以后,王大海却心潮起伏,难以平静,靠在床头怎么也睡不着,两眼盯着BB机黑色的屏幕,他在迷迷糊糊中,强制闭上自己的双眼,可上下眼皮挣扎着不愿合拢。
第一三六章 法院传票
在值班室床上,王大海辗转反侧睡不着。他在想,劝别人很容易,轮到自己怎么就这样难。他闭上一会眼,心中又在想,谣言如“洪水猛兽”,不能完全消除,禁止传谣,比谣言本身更为可怕。对于别有用心的传这些谣言的人来说,如果解释只是越描越黑而已。对于因为担心和关心的人来说,还用再解释吗?想通此番道理,王大海的心里亮堂起来,为企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等王大海心里亮堂了,天色也亮起来。此时,王大海感觉到浓浓睡意来袭,眯上眼正进入梦乡,被一阵急促的叫声惊醒。
“董事长,马上就要停产,等米下锅。”杨民生跌跌撞撞地跑进值班室,直接坐到床上,焦急地向王大海汇报。
“怎么,谣言还能传得我们停产。”王大海被杨民生大声的叫唤声吵醒。他睁开眼,看杨民生坐在自己床的那一头,感觉情况不妙。杨民生的作风,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会轻易向王大海汇报困难,这次可能是迫不得已,问题肯定比较严重。王大海人往起一坐,倚在床靠背上,不服气地回答杨民生。
“不是谣言,是法院传票,写着董事长的名字。”杨民生顾不上问王大海有什么谣言,急忙从自己的拎包里,拿出一张盖着法院公章的传票,诚惶诚恐地递给王大海看。
“怎么会发生这种事?”王大海警惕地问杨民生。他立即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服,可是当他双脚落地站起来时,疲倦从肌肉里钻到骨髓,恍惚间,他的肢体,他的骨骼感觉是软绵绵、轻飘飘的。
“法院把我们的帐户查封了,资金不能流动,老厂马上就要停工待料。”杨民生一筹莫展,愁眉苦脸地向王大海汇报。如果资金三天之后还不能动,那么严重威胁到公司的正常生产,供货单位,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不会再往德豪公司送原材料,哪怕有一种原料短缺,必将被迫停产,多米诺骨牌效应,将使德豪公司重蹈国豪公司覆辙,一蹶不振,土崩瓦解。
“法院怎么会知道,我们哪个帐号里有钱。”王大海不能相信,经过他精心设置的帐户,属于公司绝对机密,外人又怎么能知晓。
“肯定有内鬼,与外面的人串通一气,不然外面人,怎么能查封到有大量存款的帐户,顾长贵也感到惊讶。”杨民生从顾长贵那里知道帐户被查封一事,当时气得直骂娘,他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判断,向王大海提出自己的意见。
“是哪个单位起诉我们的?”王大海继续追问,“石英砂厂,老厂开工时,董事长还对他们支持很大。没有堆场,亲自出面找肉联厂,租用仓库堆放,使他们能得以开足马力生产,赚到不少钱。”杨民生忿忿不平地向王大海讲述,起诉德豪公司的单位是石英砂供应商,没有想到这个厂恩将仇报。
“不知恩图报,为什么却要反咬我们一口。是有什么事怠慢或是欺负了他们,还是这里面暗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王大海进一步询问杨民生,在两家业务往来中,是否发生过什么摩擦,或是以大压小的行为,使石英砂厂一气之下,将德豪公司告到法庭。
“我经过了解,只差石英砂厂一个月的货款,当时签订合同,说好用一个月的货款,作为铺底资金,以后的货款,当月结算,下月支付,运作很正常,到目前为止,除了铺底资金,货款是一分不差,而且供应部门人员反映,从来没有接到过石英砂厂的任何投诉。”杨民生将来之前调查的有关石英砂厂的情况,如实地向王大海做了汇报。
“顾科长说,查封的是哪个帐号?”王大海深入地追问杨民生。
“法院查封的是新厂专用基建帐户,里面有大量资金。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办法,打探到这个秘密情报。要是抓到这个小人,用刀把他剁掉才解恨。”杨民生义愤填膺,咬牙切齿地向王大海解释。
“法院怎么能知道哪个帐号有钱,肯定是石英砂厂提供情况,法官去查封的。如果说要有内鬼存在,从德豪公司内部来说,只有四个人知道这个帐户里面存有大量资金。除我以外,顾长贵、财务科的出纳还有就是牛强。”王大海望着杨民生,若有所思地分析道。
“出纳可能没有这个胆量,顾长贵这个人,以我多年对他的了解,不可能做出这种里通外国,吃里扒外的事。剩下就只有牛强,然而他总是出差在外,很少在公司里待,有这个时间与石英砂厂的人联系吗?”杨民生对王大海提出的四个人,逐一排查,拿不准有谁向外透露公司的财务信息。
“牛强近期有没有什么异常表现?”王大海直截了当地问杨民生。
“牛强有什么心思,怎么会向我透露。不过,董事长这么一说,我想,牛强目前的表现,有点像朱兆有出事前的表现,那时也是经常出差,公司的事不大过问,似一个大闲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杨民生皱着眉头,仔细地想像着牛强的每一个细节,通过对比,他似乎感觉到牛强是有一点不正常的举动。
“节前的一个雪夜,我在郊区一家土菜馆,意外发现牛强与李建国俩人在一起,私下秘密地谋划着什么,他经不住我再三盘问,透露出李建国要将王大海变成第二个朱兆有。”王大海两眼紧盯着杨民生说。他将如此重要情况透露出来,杨民生是第二个知道的人,第一个知道的人是梦影。
“现在的企业真是难搞,为什么总是命途多舛。”杨民生想起朱兆有那时的事,心有余悸,百思不得其解地感叹道。
“查封帐户这件事,不管是不是牛强透露风声,必须要对董事会成员进行优化,重组经营班子,如果让李建国他们动起手来,我们防守反击之力都没有。”王大海回想自己听到的厂房倒塌和失火两个谣言,结合今天法院的动作。他感到有暴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必须当机立断,建立起强有力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以应对不测风云。
“董事长,我坚决站在你这一边。看样子牛强是想仗着李建国的势来夺权。”杨民生听完王大海的一番分析,知道德豪公司正面临新的风险挑战,他积极表态支持王大海。
“不是要你站在我个人的一边,而是站在公司利益的一边。我将择机开会,你担任副董事长,如果今后我不论发生什么,你一定要带领董事会继续奋进,不要受任何外界的干扰。经营班子这一块,提拔王小六担任总经理负责全盘,重点在销售。丁强担任副总经理,主抓技术,你还担任副总经理,仍然看家管生产。后勤还是让工会主席曹爱国来管。”王大海将自己酝酿已久的方案向杨民生和盘托出,没有丝毫保留,他相信杨民生对公司的一片赤诚之心。
“牛强怎么处理?”杨民生担心问。如果这样安排,牛强会狗急跳墙。
“对牛强也只能采取杯酒释兵权,仅保留董事会成员,让王小六与丁强俩人增量扩股或是买下牛强的股,成为新的董事会成员。只要你们团结一心,牛强无权无职,再怎么乱蹦,也是海里的虾米——掀不起大浪。”王大海用信任的目光看着杨民生,鼓励他树立信心,挑起这副重担。
“只要德豪公司不受到伤害,让我这把老骨头,去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杨民生义不容辞,斩钉截铁地向王大海表态。
“杨总对公司执着的感情,我是坚信不移,员工也是众所周知。”王大海竖起一个大拇指,称赞杨民生,接着说,“把刚才看的法院传票,交给我。”
“董事长,这件事很棘手,怎么办?”杨民生疑惑地问王大海。
“如果不去理会,法院没有权力再封其它的帐户,我们可以想别的办法,筹措资金。然而法院会缺席宣判,这样对我们更为不利。并且在其他供应商中,产生不好的影响,都蜂拥而至采取此类办法,我们就难以招架。”王大海在房间里踱着步子,分析不去应诉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董事长,授权让我陪律师一起去法院应诉。”杨民生鼓起勇气说。他想为王大海担当。
“我们一方面积极应诉,做好反诉准备。还有一个更好的方面,能够又快又好地解决问题,但是我必须要亲自去。”王大海灵机一动,脑中有良策,高兴地对杨民生说道。
“董事长,快说呀,什么好办法?”杨民生急切地追问。
第一三七章 推心置腹
“冤家宜解不宜结。”王大海神定气闲,波澜不惊地对杨民生说。
“我们不要做剃头挑子一头热,他们不领情,非要结怎么办?”杨民生忿忿不平地回答。
“如果他们不仁,别怪我们不义,那就结到底,对薄公堂。他们此次起诉,贸然行事,草率上阵,不占优势,应该有自知之明。”王大海毫不犹豫地说道。他一贯处世的原则,没事不找事,事来不怕事,命该如此,没有什么大不了。
“既然这样,就在法庭。上见,把他们斗得落花流水。”杨民生眼开眉展,高兴地自言自语。
“和他们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何必如此呢?要想办法冰释前嫌,握手言和。”王大海看到杨民生摩拳擦掌,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立即冷静地劝说道。
“董事长,什么时候变得胆小怕事,一直是侠肝义胆,勇敢无畏的。”杨民生大惑不解,立即反问王大海。他在想,难道王大海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