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沙-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威笑了笑,关掉了通信系统,同时启动了火控雷达。
  五秒钟后,AN/AGP…79锁定了四个目标。
  虽然这种用在F/A…18E/F“超级大黄蜂”上的火控雷达比F…22A标配的AN/AGP…77差了许多,但是性能依然非常先进,属于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之一,具有完备的对空与对地攻击引导模式。
  为F…22J安装AN/AGP…79,一是美国不肯出售AN/AGP…77,二是日本提出了较高的综合作战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最终选择了这种在F/A…18E/F上,以对地攻击引导为主的雷达。
  攻击前方目标,确实没有多大挑战性。
  F…22J的后向隐身能力最差,再说了最远的一架战斗机就在三十公里之外,隐身性能再好也没用。
  锁定目标后,刘威立即给四枚AIM…120D输入了火控数据。
  距离实在是太近了,根本不需要进行中段照射,除了射向前原的那枚导弹,其他三枚导弹将在惯性制导系统控制下飞行十五到二十公里,然后启动弹载雷达,搜索目标,自行发起攻击。
  随着刘威接通了发射导弹的电源,F…22J腹部弹舱门主动开启。
  “上杉,你疯了吗?”纪野再次尖叫起来。
  刘威没有理他,依次发射了四枚导弹。
  相对速度高达四马赫的AIM…120D导弹飞万五公里,只需要四秒钟,飞行三十公里也只需要二十多秒。
  发射完导弹,刘威才接通通信系统。“前原君,快跳伞吧。”
  “上杉,你在干嘛?”
  “没时间了,想活命就跳伞”
  说完,刘威关闭了通信系统。
  导弹击中前原座机前的一刹那,刘威看到了从座舱里飞出来的弹射座椅。只是稍微晚了一点,导弹在战斗机尾部上空大约五米处爆炸,将上千颗用钨合金锻造的预制破片以每秒两千米的速度洒了出去。
  爆炸点离座舱也就十多米,前原能否幸免于难还很难说。
  刘威没时间理会那么多,推下油门杆的同时拉起了操纵杆。F…22J在两台推力各有一百六十八千牛的F…119发动机的推动下,呼啸着划破了蓝天。
  美国佬还算厚道,没有在发动机上严重缩水,用的是第二批次的F…119。
  似乎预料到了什么,纪野没有迟疑,也立即拉起战斗机,准备咬住刘威。
  没什么好担心的,因为小鬼子的飞行员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比他想像的严重得多。


第七十六章 空中屠杀
  跟着刘威拉起战斗机,纪野手中的操纵杆猛烈抖动起来。
  作为日本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纪野立即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没有抛掉机翼下的副油箱。
  F…22J是隐身战斗机,只有转场飞行的时候才会使用外挂副油箱。
  受此限制,F…22J的最大机动过载不能超过四G,抛掉副油箱才能达到七点五G。如果要达到最大设计指标,即九G,则需要手动解除飞行控制软件,由飞行员全权控制这架二十多吨的战斗机。
  纪野的动作很快,一边抛掉副油箱,一边解除飞行控制软件。
  在他前方,“上杉”驾驶的那架F…22J已经笔直的蹿入高空,根据爬升角度计算,过载肯定超过了七点五G。
  纪野没有想太多,他必须追上“上杉”。
  可惜的是,抛掉副油箱之后,操纵杆还在震动,F…22J像是一匹脱缰的烈马,根本不听飞行员使唤。
  怎么回事?
  纪野迅速检查了一边飞行参数,以及各种设备的工作情况,发动机转速正常、液压系统正常、电传系统正常,所有与飞行控制有关的设备都在正常工作,飞机不应该出现如此猛烈的震动。
  情急之下,纪野还检查了起落架的状态。
  全部正常,飞机的控制系统与动力系统没有问题。
  那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随着爬升速度越来越快,仰角越来越大,F…22J的过载也越来越大,就在纪野感觉到有点吃力的时候,一块灰色的物体从座舱上方飞了过去。
  纪野吓了一跳,等他看清楚,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
  F…22J的“脑袋”,也就是雷达整流罩不见了
  开始从座舱上方飞过去的,正是雷达整流罩的一部分。受高速气流作用,安装在机首的火控雷达已经七零八落。
  这时,战斗机的控制系统发出警报:火控电子设备遭受严重损坏。
  因为飞行阻力剧烈提高,所以纪野这架F…22J的飞行速度也慢了下来。
  要想追上前面那架战斗机,已经不可能了。
  纪野非常沮丧,因为雷达与同样安装在机首的光电瞄准系统全部损毁,他无法用导弹攻击“上杉”的座机。
  从刘威发射导弹,到纪野被迫退出追击,也就二十多秒的事。
  此时,刘威发射的三枚导弹已经追上了第一个小编队里的三架战斗机。
  虽然在此之前,这个编队的三名飞行员听到了前原、纪野与“上杉”的对话,知道左后方的编队出了问题,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上杉”会用导弹攻击他们,直到导弹告警机响起来,三人才发现了逼近的导弹。
  这也可以理解,刘威只用AN/AGP…79跟踪了目标,获取了目标信息,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而射向这三架战斗机的AIM…120D全都由惯性导航系统进行中段制导,直到进入弹载火控雷达的跟踪锁定距离,才开始照射目标。
  只有到这个时候,F…22J上的导弹告警机才会发出警报。
  在此之前,三架战斗机上的雷达告警机都发出过警报,只是没有得到重视。三名飞行员还以为是“上杉”启动了火控雷达,前原与纪野在警告他。再说了,进入太平洋上空,“上杉”就犯过一次类似的错误。
  等到导弹告警机发出警报,再进行机动规避,已经太晚了。
  为了提高命中率,刘威把AIM…120D的自导距离由通常的二十公里缩短到十公里,攻击稍近那架战斗机的则只有五公里。在这个距离上,F…22J的隐身性能再好,AIM…120D的弹载雷达也能探测到。
  更要命的是,这三架F…22J同样挂着四具大型副油箱。
  编队左后侧那架F…22J还没来得及抛掉副油箱,AIM…120D导弹就扑了上来,用二十公斤高能战斗部将这架四亿美元的战斗机送入了大海的怀抱。因为正在做战斗准备,精神高度集中,所以飞行员没来得及跳伞逃生。
  另外两架战斗机抛掉副油箱,进行机动规避的时候,AIM…120D已经迫近。
  距离不到两公里
  虽然F…22J的最大机动过载为九G,但是AIM…120D的最大机动过载超过四十G。通常情况下,导弹的机动过载是战斗机的三倍,战斗机就很难逃脱。在将近五倍的情况下,战斗机更加无法逃脱。
  AIM…120D是AIM…120系列中程空对空导弹中的最新型号。
  与前三种型号相比,AIM…120D的最大改进就是用冲压发动机取代了火箭发动机,将最大射程由AIM…120C的一百二十公里提高到一百六十公里,后半球最大攻击距离也超过了八十公里。
  除了提高射程之外,冲压发动机还有一项很突出的性能,即在全射程内,能让导弹保持更高的飞行速度。使用火箭发动机的AIM…120C在到达最大射程处的时候,飞行速度仅有二点五马赫,而不是发射时的四马赫。
  AIM…120D没有这个问题,在飞行二十多公里之后,速度仍然为四马赫。
  这是与目标的相对速度,而不是相对于地面的绝对速度。
  最后两公里,导弹的飞行时间不到两秒,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F…22J做不出任何规避动作,飞行员甚至来不及释放诱饵干扰弹。
  与前两枚导弹一样,这两枚导弹也是近炸引爆,用弹片摧毁战斗机。
  AIM…120D有两种起爆引信,一是由激光雷达控制的近炸引信,二是碰炸引信。只有在近炸引信失灵的情况下,碰炸引信才会发挥作用。
  战斗机不是坦克战车,即便是皮坚肉厚的A…10C在空对空导弹面前都非常脆弱。
  被预制破片击中,F…22J绝对是在劫难逃。
  三架F…22J被击落的时候,刘威驾驶的F…22J已经爬升到一万五千米高空,而之前的巡航飞行高度仅为九千米。
  速度没有减,仍然为一点八马赫。
  向东飞行了大约一分钟,刘威压下拉起操纵杆,F…22J翻滚着爬升了大约一千米,开始转向俯冲。
  飞行高度降到一万米的时候,刘威再次启动火控雷达。
  数秒钟后,AN/AGP…79雷达再次锁定了三个目标,大编队右侧那三架F…22J。
  可惜的是,刘威的F…22J上只剩下了两枚AIM…120D,而且此时日本飞行员已经知道前方编队里的战斗机遭到攻击。
  为了确保有最大收获,刘威选择了一个目标,射出了两枚AIM…120D。
  弹舱门合上的时候,刘威已经能用肉眼看到大编队后方那三架F…22J了。此时双方的距离大概为三十公里,超出了常人的目视范围。如果太阳再升高一点的话,刘威还能看得更远一些。
  因为没有想到敌机已经来到后方,所以那三架F…22J没有散开。
  可以肯定,三架战斗机都启动了火控雷达,正在搜索前方一百二十度范围内的空域,寻找攻击他们的敌机。
  对刘威来说,这是绝佳的机会。
  把火力通道调整到AIM…9X上后,刘威启动了光电跟踪系统。
  F…22J很先进,却没有像J…10那样配备头盔瞄准系统,所以无法由飞行员目视引导,必须使用战斗机上的火控系统。
  在视距内格斗中,最可靠的当然是光电跟踪系统。
  虽然AIM…9X为格斗导弹,但是最大迎头攻击距离达到二十公里。可惜的是,尾追攻击距离不到十公里。
  为了保险起见,刘威没有急着发射导弹。
  逼近到十公里以内,他才打开战斗机的肋部弹舱门,让安装在挂架上的AIM…9X伸出头部,由导弹上的红外/紫外双模式引导头自行寻找与跟踪目标。
  随着导弹锁定了第一个目标,刘威射出了第一枚AIM…9X。
  仅仅几秒钟后,第二枚导弹也飞出了F…22J的弹舱。
  此时,第一架受到攻击的F…22J已经开始机动规避。虽然AIM…9X在搜寻与攻击目标的时候不会发出电磁信号,但是火箭发动机会产生大量热量,仍然能被战斗机上的导弹告警机探测到。
  紧接着,第二架受到导弹攻击的F…22J也开始机动规避。
  刘威没有理会那两架战斗机,而是盯住了编队最前方的那架F…22J。
  AIM…9X号称全球最先进的格斗导弹,具有高达一百二十度的离轴发射能力,机动过载更是高达六十G,双模式平面阵列导引头能够自动生成目标的红外/紫外图像,几乎不受诱饵干扰弹影响。
  用最先进的导弹对付最先进的战斗机,正是物为其用。
  僚机受到攻击,领队长机立即发现从后半球杀来的敌机。
  日本飞行员肯定惊出了一身冷汗,因为在战斗机性能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被敌机占据后半球攻击位置,意味着被动挨打。
  F…22J拉出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冲向高空。
  刘威不甘示弱,也立即拉了起来。他已经用光全部导弹,只剩下那门六管二十毫米“火神”机炮了,必须把距离缩短到一公里之内。
  日本飞行员严格遵从了美国教官的指导,充分发挥出F…22J的垂直机动性能。
  得益于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美国的战斗机更加重视垂直机动性能,F…15系列战斗机就比同时代的Su…27拥有更加出色的垂直机动能力。F…22也不例外,标准空战载荷时的推重比高达一点四,垂直机动能力世界一流。
  可惜的是,咬住他的也是一架F…22J。
  因为用光了全部导弹,烧了更多燃油,所以刘威这架F…22J的推重比还要高一些,加速爬升能力更加出色。
  更重要的是,刘威不需要为剧烈机动产生的高过载发愁。
  对于只有普通人体格的日本飞行员来说,这是一道怎么也迈不过去的坎。


第七十七章 有惊无险
  以现代的材料技术,提高战斗机的最大过载并不难。
  难的是,无法提高飞行员的承受能力。即便是最优秀的飞行员,也只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承受九G过载。再大的话,人体根本承受不了。如果持续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因为血液无法流入大脑,飞行员会黑视,甚至昏厥。
  受此影响,几乎所有有人驾驶战斗机的最大过载都不超过九G。
  激烈的空中格斗中,过载达到九G是很常见的事情。
  特别是对那些急于摆脱敌机的飞行员来说,为了活命,必须飞出最大过载。
  拉起战斗机后,日本飞行员立即遇到了与纪野同样的问题:战斗机的雷达整流罩突然脱落,差点砸中座舱。
  情急之中,日本飞行员根本没有时间思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